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的鲤鱼、鲈鱼等等,每年的捕捞量都很大
鱼干味道浓郁,深受唐人喜欢。
由于地域广大,野生动物众多,但受到了保护,官府出的命令说这天下的土地都是韦和太平公主的,不得随便猎捕。
韦太清楚唐人嘴巴的厉害,他们能够把世界吃到喘气的人只剩下人类!
想捕猎,必须有官府发给出捕猎证,无证捕猎一律捉起来,如此保护环境。
但民众不怕没有肉吃,养殖的肉类吃都吃不完。
讲到一个重要物资:茶!
吃肉多,虽然吃了不少水果,但西方地域大,蔬菜供应不足也不容易,容易拉屎不出。
必须喝茶!
茶叶故乡是东方,东方出产好茶。
而在关外,普遍的地理不合适种植茶叶。
如此,看来关内可以凭借茶叶炮制关外了。
不听话,断绝茶叶供应,让你们拉不出屎。
吓,俄怕怕哦!
世事无绝对,当西军取得了波斯高原之后,那里的高原和山地相间,再往下就是丘陵,如此就有了种茶的场所!
产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唐人足迹遍布整个高原,找出最合适产茶的地方,种下茶树。
茶树三到四年即可采摘茶叶,目前有一至二年的空档期,可是西军的茶叶库存量很大,等到消耗完库存时,波斯高原上的茶叶也就成熟可收获了!
……
煤铁,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煤能够用于冶炼,提供人类取暖的燃料和火车的动力,
钢铁的作用根本不用多提。
新疆有煤,很多煤,然后波斯也有煤,重要的是波斯有铁!量不小!(很正常,山地多的地方多煤铁,2015年时成为天朝继澳大利亚、巴西、南非之后的第四大铁矿石进口来源国)
再有波斯有铜,储藏量非常大。
实在是太美好了!
唐人就开始疯狂于开发起来,很快地,矿场建立、冶炼厂建立、运输的铁道建立,接着是钢板产出,铜锭堆叠。
制造军火,自行铸币。
西府铸成的铜币名为“唐周通宝”,其造型精美,含铜类高,很受欢迎。
至此,西府的经济要素齐备,自成体系,不惧关内的封锁!
……
道路建设一刻没有停止过,军队有工程兵、铁道兵,铁道兵专门修路,工程兵不打仗时,除了操练,也参与修路。
再有雇请唐人民工,征发土著,修出铁路和公路。
中国人是种粮狂和修路狂!
铁路的主动脉线,已经修到了大马士革、修到了黎巴嫩!
民众可以从东方的东海边上坐火车,坐到西方的地中海边!
各地民众,民闲时也积极参与修路,“要想富先修路”的的思想深入民心。
修好道路,物资通畅,唐军可以迅速调遣,不怕造反。
可以说,没有道路就没有韦的帝国!
……
如同魔力一般,一年内至少有三十万的唐人民众移民到了两河流域和叙利亚,然后在一年内,连同驻军,大概有三十万唐人婴儿呱呱落地于新区!
人口政策是一项国策!
多生多育、生得越多越光荣!
生多了,公务员有奖励,属于升职的一个重要参数指标!
而民众生多了,官府有大量的补贴,等于官府出钱来替民众养孩子!
给予铜钱、衣物、肉蛋奶和粮食、食油、盐巴等等,绝不含糊!
托儿所、妇婴保健院是唐人城市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官员重点建设的方面,人口出生率是他们升职考核的重点!
……
就这样,产业调整,人口迁移,民众拼命生产,军队驻垦、放牧还有修路,最后是开通了欧罗巴的船运航线,韦与太平公主战胜了两张小兄弟的经济封锁!
他们以为以经济手段可以控制西军,但很快他们就傻了眼!
往西方收取的税收在经历了三个月的高峰后节节掉落,越来越少,最后只达到没加税前的十分之一!
而且关内民间由于缺乏西军扩张积极因素的拉动,生意萧条,收入减少,出现经济紧缩,经济增长率大跌!
如过去卖优质煤和粮食给韦的武三思,现在是颗粒无收,一个铜板也要不到。
……
“国老,最近国内经济(这词已经流传开来)堪忧哪!”武则天坐不稳了,问起狄仁杰道。
狄仁杰苦笑道:“臣错了!”
“错了?!”武则天惊疑地问。
“是的,当初两位张侯爷(张易之和张昌宗)动手时,臣也投了赞成票!”狄仁杰苦笑道:“没想到韦把经济当成了一场战争来打,臣派出随员元芳去到西府,发现他们已经完成了产业调整,自给自足,同时与欧罗巴贸易,没有与关内的贸易,顶多是赚少一点而已,但关内无法影响他们的经济”
“更可虑的,西府没有了约束,那不是逼着他们将来向造反的道路上行吗?”狄仁杰感觉到惶恐!
想到的是将来武则天大行,则他的主子李旦,还能够战胜太平公主吗?
第九三六节 统治区的春天
狄仁杰倒不担心目前西军会否造反之事是对的,因为西军上下,太平公主幕府根本无心发兵东方,他们看着西方,口水流到答答响,楞是无法下手,只急得他们搔头搓耳如同一只捉狂的猴子一般。
富饶的埃及流域和大食起家的半岛!
埃及对于大食乃至于西军的意义重大,这是最后的一个资源集结地!
半岛地区是大食宗教的圣地所在,还是其龙兴之地。
攻下那里,是谁都可以名声大涨。
可是总参谋长姜咨勉强发出了进军黎巴嫩的军令后,再也不肯签署任何进军军令道:“没钱了,谁想打仗出兵的,自筹经费!”
他说的是戏言,当大家想进攻时,他双手一摊道:“没钱了!”大家只能干瞪眼。
占领的地方多,要给予钱财收买当地的官员,发资重组军队,然后是福利建设,恢复生产。
每一样,每一桩,都得给钱!
所以太平公主异常忙碌,她得巡视地方,召见官员和当地知名人士,要求他们忠于她及韦,积极进行汉化,同时要发展生产,与他们探讨发展之路。
“经济”两个字眼儿是韦首倡,被发扬光大。
两手都要硬!
给予地方上层以官职,与他们合作生意,共同赚钱。
对于地方官员,gdp属于考核的重要指标,没有发展的地方,官员们休想有升职的机会。
也不算难为他们,百废待兴的地方其实最好出政绩。
太平公主将归顺的官员们支使得团团转,他们要积极做事,努力学习!
没错,参加学习班,幕府官员对他们进行洗脑,教他们行事,学习汉语等等!
除了一些有势力的官员需要宠络之外,越是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地方官员将来授官越大,升迁越快。
他们就开始有竞争和有压力了。
对于普罗大众,要感谢唐人发达的生产力,虽说缺钱,可是物资不缺!
真的不缺,粮食、肉类、蛋、奶酪、棉花与衣服,盐巴、茶叶等等的库藏充足。
有了物资,以工代赈,不必给钱,发给粮食、衣服、盐巴等生活物资,进行地方的基础建设:修路、开垦荒地,挖沟建渠、建设官署、宿舍、街景,企业厂房、学堂等等。
只要勤劳,不愁找不到工作。
鼓励勤快,越是勤快的人收益越大,同时注意吸收这些积极分子。
……
太平公主幕府对于征服地方的管治已有成熟的套路:
一、成立州县政权;
一般地,州刺史和县令都是当地土著或者外来土著,他们的头上都带有署理,亦即是有见习期的,一年后才能够转正。
州里有通判、县里有主簿,作为二把手。
这些人肯定是唐人,他们与州县长官一起办公,联署公文,没有他们的签名,公文无效。
名义上通判和主簿地位低于土著,但他们可是正式工,见习期的土著官员想转正,可得有他们的签名
然后招收“公务员”,除了当地土土著,还有外来土著(即交叉使用的外城人士)和唐人,三方渗合在一起,以唐人为主。
也不是绝对的,对于一些重要的州县,唐人为主官也是常见的事。
二、再有成立城防军;
人员要求:强壮、文盲、无不良嗜好。
文盲的好处在于易于洗脑,给予好处,在军队的熔炉里易于成为坚定的唐粉。
地方上的强力人士加入军队里,成为暴力机构的一分子,经过洗脑后,他们将拥护大唐。
对于地方官员和城防军有完善的考核升职降职条例,只要在官府里任职超过十年,基本上就成为**,和他们的妻儿一起享受做唐人的福利,如果立有大功,成为**的速度还会加快。
唐人福利。。。例如,生得越多越光荣,生出来的孩子是官府给予充足的补助来养的,给予的补助多到用不完!
又有发双粮!可不是年终发双粮啊,而是土著官员薪水的双倍来给。
土著官员的薪水会随着服务时间的增加而提升,从第一年之后的每三年提升一次,第一次加三成,第二次加六成,第三次加足到翻倍。
三、坚定汉化!
汉化之路绝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要以为那些投降的土著势力大,贡献再大,如果不肯汉化,那么用西军老大韦的话来说:“宁可地方不长草,也要完成大唐化!”
他杀气腾腾地道:“如果不从,那就杀光!”
“别无外来威胁,掌握了政权的官府不可能做不到的,须知民心如铁,官法如炉!”
韦教给大家的思路清晰,情愿初始辛苦一些,也不能把问题留给后人。
各地唐人官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