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特别地送去了一批关西大汉及一位登州歌伎。
……
御史庄敬之接到朝廷传召,说东征军请罪的折子到了,要他去听听。
他到达大明宫含元殿,听到里面热闹非凡。
殿内有十六条关西大汉正在唱“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
天后为首,还有刘仁轨、裴炎、崔知温、薛元超诸位大臣都在倾听,貌似人人情绪很好的的样子。
歌曲雄壮,豪迈有力,庄敬之起初以为是之前哪一桩议事带出来的,听闻是东征军传出来的,顿时他的脸色大变!
在他到来之前,天后与刘仁轨、裴炎、崔知温、薛元超这些重臣均知晓朝廷发财之事,不过不能够大肆庆祝而已。
韦的诗词歌出名,号称三绝圣手,郭待举知情识趣,送去东征军里关西大汉一批,演唱《海阔天空》和《男儿当自强》,登州女歌伎抒情地唱《中国河之波》,听得大家意犹未尽,一遍过后现在是第二遍了。
庄敬之既来,大家开始议事。
由内侍代为宣读四份奏折和东征军的战情报告。
庄敬之越听越怒,他在朝廷领过这么多年盒饭也不是白领的,哪还不听出了郭待举对韦的偏袒,韦的推卸责任和王史是替罪羊!
想来韦是皇帝女婿,庄敬之也听闻说皇帝递刀,公主接刀想去杀他之事;
这父女可真够呛的!(毕竟李唐出身是胡人)
韦又得同中书门下三品的郭待举的摆明车马的支持,这可是新晋宰相,扶上马,送一程是官场惯例,郭待举说什么,只要不过分的,朝廷一般都不会批驳。
还有人替韦背黑祸,想来这回想扳倒他已不可能!
果不其然,天后干脆不来廷对,给庄敬之听过奏折,算是对他有个交代,就直截了当地独断道:“韦讨伐倭国有大功,但行事确有不妥之处,文武官职皆降三级任用(散官),不赏不罚!”
庄敬之无语,虽说散官降级,少了钱而已,这家伙缺钱吗?散官的位置对他们来说是伸缩的,或大进或大退,看需要而定。
重要的是派遣官一个不减,大将军、工部尚书、登州都督兼刺史事统统保留,文武两方面都有实权!
尤其是他那个大将军位置,看朝廷对他的恩宠,大将军之位是个指示灯,哪一天他丢了这个位置,才可以说是扳倒他的开始。
刘仁轨、裴炎、崔知温、薛元超四位大臣,齐做了应声虫道:“天后殿下圣明!”
裴炎问道:“请天后示下,其他将领的处置呢?”
“王孝杰、史万超专擅好杀,有负圣恩,着削职为民!”武则天决定道。
这是一撸到底,听起来严厉,实质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对比最近的另一位将军曹怀舜与偏将窦义昭率领前军进击突厥,兵败,曹怀舜虽免了死罪,却被流放岭南,而王史两人则是解甲回乡。
“其他将士,交部议处!”
有功赏赐,有过责罚,其他将士们已是安然过关。
“另有右卫将军荆东灵阵亡之事?”裴炎又问起来。
军情上报写的是荆东灵遇敌偷袭,战斗中身亡,韦特为他赋诗一首追忆,天后亦都知晓,尤其是“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一个鲜活的形象油然而生,天后深感惋惜,故而优抚:“赠荆东灵为检校右卫大将军、侯爵,荫其子!”
刘仁轨立即上奏道:“臣代他家人感谢朝廷厚赠也!”
……
庄敬之没有抗辨一言,退出的时候,他只对刘仁轨说了一句话:“公曾说唐家不卖马粪,却许唐家做强盗耶?!”
然后他即离开,刘仁轨微微一笑道:“卖马粪才得二十万贯,做强盗则有一百五十万贯,不同也!”
典故:少府监裴匪舒,善于营利,奏请出卖宫苑中的马粪,每年可收入二十万缗钱。唐高宗为此问刘仁轨,回答说:“利是很厚的,但恐怕后代说唐朝皇家卖马粪,不是好名声。”于是停止出卖马粪。
那么,这马粪不卖,给谁了呢?
答案是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辖下农庄甚多,她素来信服她老公之言:“庄稼要长好,水肥来当家。”需要的肥料很多,去她娘家那里拿马粪当肥料,高宗皇帝是很高兴地给她的,刘仁轨等于讨好了这对父女!
老刘的深谋远虑岂是庄敬之这等打酱油之人所能够了解的。(未完待续。。)
第五一三节 路遇刘审礼
因为被参待罪,东征军一直停留登州。
不前进,要看朝廷的态度,万一朝廷降罪,你一路以凯旋之师回京,这不是害了沿途接待的地方官吗?
朝廷的诏命到达登州,大家就明白了朝廷之意,除了韦表面上有惩罚,王史两人最倒霉之外,其他人等个个是升官升职有望,立即登州城陷入了一片狂欢之中!
王孝杰则交代史万超道:“到时大将军要给你加钱时,你万万不可接受,也不可有愤懑之色!”
“我晓得了!”史万超点头道。
果然,韦差人请王孝杰与史万超去刺史府花厅会面。
两人都是褐衣(百姓装)在韦面前晃,这下韦坐不稳了,温言道:“两位替我东征军受累,实在过意不去,也不能给两位做些什么,就给多王大哥二十万贯,史万超十万贯吧!”
“大将军美意,我等心领了,得大将军赐我五十万贯,史万超得了三十万贯,心满意足,不作他求矣!”王孝杰拒绝道。
“对,王将军说什么,我也是说什么!”史万超应道。
韦只得收回成命,更不过意得去,随即道:”王大哥离开,我派两个家将跟随你!“
“多谢大将军美意!”王孝杰接受了,心知肚明,这是韦担心他们离开军队被人欺负,有大将军两个家将在,谁敢动他们!
“今晚置酒宴,我送送你们两个,王大哥可回家乡暂住,至于史万超,我这有书信一封,你先可到西域我家老叔父韦待价那里军前效力!”
史万超顿时大喜!
他这人打仗杀人上瘾,最怕的是没有仗打,无人可杀,这回可如他的愿了。
至于家将护身,史万超是不需要的,谁见到他这么牛叉样的还敢去惹他,那真是找死了。
……
沿着新修好的马路,经过挑选的东征军二千人前往京城,大张旗鼓,沿路喧哗。
每个州的地方官员热情相待,搭建彩棚,组织民众于路相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东征军、地方官口径一致,大肆宣传,那就是我东征倭国大军凯旋而归,将韦给倭国的“十大罪”广为宣传:称天皇、白江口、娶侄女、日出国天子等等,众口一词,我大军是伐不义之国也!
对于屠城、京观和抢劫是只字不提,我们的品德完美无瑕,有如钻石般闪闪生辉。
这么一来,抵消了倭僧自/焚的坏影响。
民众当然相信我们,难不成去信那些猴子般倭倭!
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大唐万胜,唐军威武!
不过韦在民众前极力淡化他的存在,将军们轮流挑头与地方接洽,突出各个军人的英勇,他这是避免给有心之人找到弹劾他的机会。
新修的国道马路修得非常好,道路坚实,呈六车道和一行人道,路边有排水沟、护坡,每个州县都有匝道相连,每隔一段地方有个“服务站”。
各处人来人往,货物互通,马路的利用率高,相当繁荣。
东征军到达郑州,韦与工部尚书刘审礼不期而遇。
这位尚书亲自督办“郑州黄河大桥”的修建!
刘审礼亲热地与韦打招唿,一来他与韦有锅同捞过,第二次大非川会战时若无韦,刘审礼的命运将会悲惨无比,他将被吐蕃俘虏,客死异国,当然他不知道他的结局啦;二来他是接韦的手尾,水泥是韦发明的、马路是韦发明的、水泥桥还是韦发明的,工程图还是韦画的!
要不是韦工作重点不在建设上,几时轮到刘审礼得到这么大的功劳:这可是举国之力兴建的大马路和大桥,需要的水泥、钢筋、砖块等物资和人力巨万,工程艰苦艰巨,但功劳也是极大的!
郑州黄河大桥的兴建实在不容易,因为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在黄河上建桥,采用了一个笨方法,得先挖一条新河道把黄河引走,在旧河道上建桥,之后再把黄河引回旧河道。
想想当时的黄河水量浩大,阔若大海,一条新河道挖通就得有多少的人力投入!
而且初建大桥,经验匮乏,韦虽强,可惜不是时时在场,无法给更多的指点。
现在他来了,刘审礼哪还不抓住他,于是工程人员一圈就围了上来,唯恐他跑了。
“慢来,慢来!我今明二天都不走的!”韦笑道,就手给部队下达一条军令,要部队放下行装,干一天的“义务劳动”,哪一个小分队先完成任务定量有大将军的奖励。
也只有韦才能够劳动这批骄兵悍将,他们欣然地去搬砖挖土。
韦是个工程男,视察工地,解决工程问题,绘制工程图,那些工程人员喜出望外,他们发现许多工程难题在韦手里迎刃而解!
直忙到晚上掌灯时间,韦已是满头尘土,洗了个行军澡之后,刘审礼设宴与他洗尘。
……
两人交流,刘审礼告诉韦黄河大桥工程将于年底竣工,韦提醒他务必完工,不可拖延,刘审礼虽然有点奇怪,但还是点头答应下来。
最关心的是人力情况,得知朝廷采取了劳役和工钱支付的方法,大唐百姓有免费给朝廷服役的要求,但有期限,超过期限之后,朝廷就按市场人工给钱,而不是强制免费服务。
朝廷支出自然就多了,但民间没有了怨气,不重走当年杨广强迫百姓劳役不给钱的旧辙。
因此韦能够给朝廷弄来银子,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