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唐军骑兵是史万超带着一万骑兵先行,中军是韦晞和范无伤,杨成献押后,至于吐蕃人的骑兵有两万与史万超一起,一万与韦晞一起,唐军的步兵工程兵混合着走。
都是作战部队,速度很快,进展也快,他们与后面的辎重早就分开过了,依靠沿途征收的青稞、牲畜为食,长巴约与一些人面较熟的首领不打仗了,他们所有时间都在忙乎给大伙儿弄补给,十万人的补给不是小问题。
这么个背景下,糌粑大为盛行。
因地制宜,将不去皮的青稞(有条件的加上芝麻与碗豆)炒熟后再磨成细面,是为糌粑。
路上带着,食用时用少量的奶茶、奶酪等搅拌均匀,用手捏成团即可食用。它不仅便于食用,营养丰富,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最重要的是便于携带和储存。
糌粑的问世始于公元七世纪,藏王经常出门带兵打仗,但雪山连绵不断,地广人稀,军队补给不容易,煮熟更不容易,因为海拨高的问题,用上一吨的干牛粪也不一定能够烧开一锅水!因此藏王很是头痛。
然后,天上的格萨尔王给藏王托梦,怎么不将青稞炒熟磨粉,既便于携带又便于贮藏,藏王醒来,即命部下烧锅磨麦,筹备军粮,青稞秒麦飘香,其加工方法很快传遍了雪山草地。
韦晞现在贪天功为已有,厚着脸皮说糌粑是他的发明,其实藏区人民的发明,但他掌握了语话权,说他就是他的了。
伴随着糌粑的少不得奶茶,韦晞并没有使用酥油茶的方法(太麻烦了),而是采取新疆奶茶方法:先将茶水煮沸,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适量的盐即可。
制法简单,味道很一般,实在话简陋得可以,但就是这样的奶茶,能享用的人只有军官,因为燃料缺乏,首重于做糌粑,路上收集到的干牛粪和枯叶枯草枯枝,统统都用在了制作糌粑和煮肉的要务上。
即便如此,唐军征服吐蕃之旅明面上光鲜,实质大家都饿着肚子打仗!
十万人的补给对于贫瘠的青藏线负荷不胜其重,尽管长巴约等竭尽所能为大伙儿筹备粮草,但补给始终不足。
肚子瘪瘪的感觉很可怕!
为了大家的胃口,为了活下去,有力气打仗,超往下走,唐军不得不放弃了一直坚持着的不动藏区动植物的训令,而是见到什么就吃什么。
于是青藏线上的野牛、岩羊、盘羊、藏羚、藏野驴、白唇鹿、梅花鹿、马鹿、獐子乃止于雪豹、狼、狐狸、野狗统统遭殃,那时期可没有什么动物保护,唐军见着就开弓射杀,吮血食肉,吃得满嘴鲜血,状似生蕃,让同行的吐蕃人都在嘀咕:“唐人不是最文明的吗?”
反正路遇有气的东西都倒了大霉,唐军钓鱼、网鱼,做水坝围鱼去捕鱼,天上飞的鸟,自有神箭手招呼它们,堪称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统统都是食物,唐人从不挑剔,愉快地将它们吃下肚里。
归顺的吐蕃人见唐人惊扰了大地万物,大惊失色,惊过去干涉,唐人则争辩说“大将军有令,背脊朝天为人所食(怎么好象听起来是广南东路的说法),我们只是遵照大将军的命令而已,他乃天子女婿,说什么都是对的,你们说不是?”
“呃!……”吐蕃人无言,见到唐人想劝说他们共同食肉,吓得跑开了。
当是时,雪域高原上人烟稀少,对自然影响较小,野生动物种类不多,但数量不少,沦为军粮,
在野牛沟,唐军一气射杀了二千头野牛,方圆百里的野牛灭绝。
他们一气干掉了近五千头的藏羚羊。
雪线上,人们打死二头雪豹,剥皮进献给韦大将军。
雪原上的野鸡,笨蛋得可以,人们直接跑过去将它们给捉住,煮成了一锅锅的鸡汤,很有良心地给病伤员补补身子
……
杀得过多,一时间没有足够的燃料煮熟,人们就将肉切成细条,用盐腌了,拿麻绳穿了,挂在辎重的马上带走。
依靠自然风干,或用马身上温度把肉干燥,吃起来方便。
但这么走动,显得极为滑稽,自嘲我们都是叫化子了。
感谢韦大将军,上到雪域高原,唐军带有三件宝:一是茶叶,它的用途毋庸置疑;二是盐,腌肉极用得上;第三是肥皂,弄得再肮脏的手,在进食前总要找到水源,把手用肥皂洗干净再来吃饭,这是每一个火的火长瞪着眼睛督促的,因为这是韦大将军的军令!
与吐蕃人相比,唐人在青藏高原上生病率更低,让吐蕃人羡慕不已。
就这样,唐军前锋部队凭借着这百搭的军粮,打到了逻些。(未完待续。)
第四五十节 将亡(一)
渐渐脱离石山区域,路更加地开阔,高山牧场随处可见,借助夏天,草势长得挺好的,绿油油得让训练有素的军马都忍不住想去吃草了。
后队的杨成献率上万骑兵,人马如龙沿着在平坦的道路行进,一眼望不见头尾
杨成献边行马,边思索着。
走后面的部队确实吃亏,仗没打到多少,就连补给也吃得不好,哪怕是遇上的野生动物,也给前队杀了个干干净净,应该前后队轮换,不能够什么功劳都给前队抢去了。
嗯,打个什么借口呢,就说前队需要休整,让后队先上!
他正在琢磨着怎么样向韦晞开口,眼光一瞥,立即凝住。
高山牧场上的山顶处出现了一条黑线,取过望远镜,把黑线后近,忍不住乐了,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不等他发出警报,就听到自家的队伍里有人喊起来:“吐蕃人!”
“在哪?在哪?”军人们叫嚷起来,欣闻敌人到来,大伙不是怕了,而是急于求战,士气可用。
吐蕃人大至!黑压压的如突发山洪一样涌来,那样子极为可怖。
杨成献虽然也很年轻,却相当老练,他出身将门,很年轻的时候与韦晞一个锅里搅食,等韦晞高升,他也水涨船高,位置虽高,却很踏实,凭军功升上来,不是那种世家子弟凭家世升职。
见状不惊反喜,立即招呼传令兵四处收拢部队,集结成群,同时急报前队。
大片的敌军已经近至三百米,马上就要开战的形势。
这里地势开阔,合适战斗,吐蕃人足足过万,旗帜飘扬,浩如见过的大海子,
而唐军后队上万人,行军途中,匆忙之中只收拢了八千人,尚有最前面最后方的二千人还在急奔归队,如此将会疲惫不堪。
……
阿史那赤鑫、归泥当、摩维支三蕃将领衔走在吐蕃人大军前,眼望对面的唐军,恶意满满。
大大小小与唐军打过不知道多少仗,阿史那赤鑫有所了解唐军部队。
前队的史万超是位悍将,手下兵将簇拥,想杀死他不付出惨重代价绝非易事。
冷兵器时期,勇将的作用太厉害了,所到之处,就象凿子凿墙般,想对付他,对方也得使用同样的凿子才行,但这种凿子不是想有就有的。
中军的韦晞是主帅,杀死他的诱惑非常大,只须杀死他,攻吐蕃唐军将不战自乱,哪怕是李谨行也无法支撑大局,这位大将军可是军中的灵魂!
但阿史那赤鑫劝阻归泥当和摩维支想想得了,有多大的能耐要自知,如果论钦陵在,则可对付韦晞,其他的人,不成。
他冷笑地对蠢蠢欲动的两个家伙道:“你们信不信?韦晞手里就算有五千人,也可以打败我们一万二千!要去你们去,不要预我!”
归泥当和摩维支颓然而止,他们知道阿史那赤有理,作为唐军第三代将帅中的第一人,他自带勇气光环,追随他的部队能获得勇气加成,足以以一当百。
当初韦晞率三十人小队敢挑千骑,当小队队员们不怕?真以为他们有三头六臂一骑破千?但与韦晞在一起,就是不怕!
所以吐蕃人打击方向落在杨成献头上,唐军前中后队三个包子,捏来捏去,觉得后队好捏一点,真是如此?
吐蕃人有点把握,占据的优势在于以逸待劳、以多胜少,还有一条是以高制低,他们所在位置相对高上一点,从高处杀下去自然有好处。
……
“呜……”沉闷的牛角号吹响,接着是喧天般吵闹的鼓声,声震四野。
此时阳光明媚,阳光下一片金色的草原,像是来自童话世界,不可言喻,无与伦比!
正是野营郊游的大好日子,同样也是杀人的好时节。
人马如潮,吐蕃人人两翼齐出,仗着人多的优势,往唐军左右侧面包抄而去,接着中军出动,速度渐增,隆隆的马蹄声仿佛晴天的闷雷,沉甸甸地敲打着人们的心房。
“敌人要来了!”
杨成献热血沸腾,找到稍高的地方竖起了自己的将旗,高呼道:“破敌就在当前!”
部下万众一心地道:“有我无敌!”
应答过这句话,唐军也檑响大鼓,军马启动,很快地两军前锋在望。
两支敌对的部队开战的非常快,不多说一句废话,打了再说!
“蓬蓬蓬……”弓弦的响声大作,箭矢如蝗虫般从骑军阵中升起,向对方军阵落去,黑压压的,箭矢从空中交错而过,遮的阳光都是一暗。
两军箭雨甫一升起,便是连绵不断。
箭落!
唐蕃的骑兵们惨叫声中,纷纷被箭矢射落马下,战马在箭雨中穿行,不时嘶鸣倒地,伤亡人数直线上升。
箭击呈平分秋色之势,吐蕃人占据高地,箭枝有势能加速,但唐军的弓箭更硬,而且防护更好。
后队还在不停地放箭,前方已经收弓入袋,取过兵器,怒吼,狂冲!
战马奔腾,风在耳边呼啸而过。
“杀啊!杀啊!……”片刻后,两军爆发出疯狂的呐喊声,接着战场上各种嘈杂混在一起,喧嚣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