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熬,几十年也能够熬到宰相一级,只要他不犯二的话。
有谁象他这么年轻就已经宰相在望了?
想想谁都不会舒服,哪怕是学士元万顷是天后方面的人亦如此。
别人看冯小宝的赫赫功绩,只会惊叹他年轻,而大臣们看得更远。
年轻就是好啊,该不该借此给他上点眼药呢,拖延一下他前进的步伐?
大臣们心忖着,走在宫道上。慢慢的向前挪动。
太阳终于出来了,淡蓝色的天幕被漫天的红光所取代,今天是个大晴天。
……
“臣等叩见天皇、天后!”诸臣给躺在榻上的李治和坐在榻边的武则天见礼已毕。
“平身!”武则天道。
“谢天后!”
李治身体不行,坚持带病来见臣子,而武则天因见重臣,则不垂帘,直接面见。
“……臣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修明仁弹劾右骁骑卫将军冯小宝其罪有多!”
“一、不思进取,不图报国!其兵强马壮,朝廷待其不薄,以禁军待遇给之,却在龟兹城下不参与攻城,亦不继续出兵进攻,臣尝与之约定,请其出兵于阗,却按兵不动,美其名为修整,终日文恬武戏!”
“二、年少得志、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仗其京城骁骑卫将军身份,欺凌友军……”
“三、尾大不掉,难以节制,不顾大局,一意孤行,不与友军配合!”
“四、好大喜功,不谙兵法,竟以骑兵攻城,前所未闻,朝廷骑兵得来不易,造成严重伤亡!”
……
大殿上,正谏大夫薛元超念完修明仁的奏折,狠狠弹劾冯小宝,大伙儿都知道咋回事了。
皇帝阴沉着一张脸,冯小宝是他提拔于草莽之间,倍加恩赏,寄予厚望,却闹出此等问题,岂不让他大丢面子。
当然,也有可能是修明仁夸大,恶意攻伐,但正如张大安所讲的:“修都护乃军中宿将也,说话不至于假!”
张大安,开国公张公瑾之后也,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位高权重,此话一出,诸人难以反驳。
“不然!臣以为此乃手足参商也!”
元万顷阵营问题,不得不帮,尽管他也对冯小宝妒忌不已。
“双方职事官阶相同,不同隶属,出现争执份属正常。”元万顷故作轻松地道:“不信,我们可以看看冯将军的奏折,必定不会给修都护讲什么好话。”
他话题一转道:“冯将军乃客军,远来救援,此为大义也,臣以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修明仁一意争权,并不理让,试问,将来谁还敢救援友军?臣向天皇与天后建议,当两相和解,着两军同舟共济!”
他是中庸之道,李治脸色稍雯,他也不想他自己提拔的将领在前线丢脸。
不想中书侍郎李义琰嗤之以鼻道:“笑话,军中最讲军令统一,政出多门乃是大忌,两相不服,两两误事!”
他朗声道:“唯今之计,当将冯小宝调离西域,然其兵既到了西域,一来一返,浪费军帑,可令冯小宝归于修明仁的指挥,如此军令统一,以利军事!”
众人纷纷点头,毕竟人家老将,资历高,(散官)官位高,岂能让修明仁居于冯小宝之下!
元万顷一听就觉得坏了,这建议给他执行,那冯小宝还不得给修明仁圈叉圈叉了!
情急之下:“臣以为,冯小宝自治军以来,多为孤军作战,都获成功,若让其居于他人之下,不利其军也!”
来恒听得大笑道:“荒谬!国之大战,诸将汇集,岂有单领一军独立诸军之外,当集中一切力量,力破吐蕃!退一步而言,冯将军协助修都护,可以大军联合行动之诀,有利于他将来独挡一面,他正缺乏这样的经验!”
来恒的话,说到了李治的心中,他频频点头。
毕竟来恒聪明,不与皇帝争议之前修明仁弹劾冯小宝其罪真伪,否则皇帝下不了台,恼羞成怒之下,与诸臣硬顶,谁都没面子。
所有的大臣都以为好啊,冯小宝嘛,你这么年轻,就多多听听老将的教诲吧!
就连皇帝也以之然,皇后持不同意见!
“冯小宝自入伍以来,积极进军,杀敌数万,而修明仁之前如他这样年龄,岂有多少功业,其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本宫以为,可令其独立一军,不受他人节制,俾使大功告成也!”
皇后硬顶皇帝和大部分与会大臣,只得元万顷一人支持他,但元万顷的根基浅薄,敌不过诸臣,还是皇后上阵硬扛。
李治乃优柔寡断的人,而且也怕皇后,给皇后这么一说,顿时拿不定主意了。
然而两宰相都坚决要求军令统一,冯小宝只能屈居于修明仁之下。
嘿嘿,大唐的大臣都是有脾气的,可不同于最后一个皇朝的奴才!
正在此时,又一份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修明仁的奏折到来,这次是正谏大夫薛元超首看,负责给大伙儿念一下。
他飞快地看过奏折,脸色有够精彩!(未完待续。)
第二六八节 死亡行军
这份奏折是前一份之后一周送出,没想到正好赶上前一份的廷对。
当薛元超念完奏折,大殿上一片寂静。
修明仁首先是请罪,表明他先前失察,不意冯小宝乃国之栋梁、大唐精英,年龄虽稚,却经验老到,击溃吐蕃人无数(真的是数不清哦)。
针对头一份奏折,他自个儿批驳自己:
一、冯小宝率部转战三千里,自身伤亡惨重,故在龟兹城下休整,不是不肯战也!
二、赞扬冯小宝不是欺凌友军,而是狼性十足,样样争先,虽不谦虚,但军队确实需要这等舍我其谁的英勇之气。
三、确因部队伤亡过大,无法与友军配合。
四、非以骑兵攻城,而是以骑着马的山地师前去攻城,山地师爬悬崖如平地,破城实属易事耳,对于山地师有诸多美誉。
……
前后矛盾,修明仁是犯了大忌。
他这么做,万一朝廷根据他前一份奏折作出处置,他后一份奏折到来,置朝廷于何地?
因此修明仁请罪,表示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虽然他丢面子,但不得不为也。
之后送上补偿:我军克复龟兹城,斩吐蕃人三千五百!
与冯小宝部队合兵一道,关系融洽,冯小宝部为前驱,依水源进军,正向疏勒进发!
介个,就算朝廷想捅修明仁,也得等打完再说,临阵换将乃是大忌。
他若输了,多一桩罪少一桩罪有什么打紧的?
他若赢了,朝廷能够对一个功臣作出什么惩罚?
虽说给朝廷的第二份奏折让他大丢面子,但他清晰地认识了冯小宝的本事,这等俊才,终究不是池中之物。就算能在这里给他一个绊子,终究也不可能拦住他一辈子。这样的人才,迟早要升上去的。疯了才会与他结下这样的死仇。
现在失面子总好过以后没面子,打得好算盘,真不愧是老狐狸也!
而众大臣则呼一声侥幸!
同样他们也是老狐狸,他们无人争论就修明仁的弹劾该给冯小宝什么罪名,只是争一个谁主谁从而已!
根本不是攻击冯小宝,而是就事论事,仅此而已。
元万顷听完奏折,先恭贺天皇道:“陛下,冯小宝乃陛下亲自点选,不然,尚未弱冠的少年人又怎么有资格去边地立功,再授予将军职位,识人之明,天下谁人可及!”
再贺天后道:“天后不愧与天皇夫妻一休,先有天皇提拨冯小宝,后有天后信而用之,我军伟业可成也!”
天皇则有些羞愧,面皮微微泛红,大臣们的提议,起初他也是投了赞成票的,没想到天后坚持抵制,方不闹出笑话。
……
运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冯小宝说一千道一万,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修明仁都是斜眼看他。
却没想到一场橄榄球看下来,修明仁对他的看法大为改观。
两人合作,冯小宝的部队也参与了攻城,与修明仁部队一起努力,打下了龟兹城。
倒没有什么缴获,吐蕃人既然坚守城池,已经把值钱东西都运走,恼火啊!
两将商议,决定合攻疏勒镇,而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离吐蕃更近一些,离待最后来打。
冯小宝部属五千,修明仁的部队二万,留下五千驻守龟兹,两军二万人,浩浩荡荡沿河西去。
有修明仁的帮助就是不同,冯小宝在西域不认识几个人,而修明仁给他找到了三名向导!
这么大的地方,没有向导,在那时没有gps的情况下,任冯小宝有通天之能也别想去到疏勒镇,更别想立什么功劳。
沙漠中行军,委实不易,天上炎炎赤日如火球,狂暴地向下投射出无穷无尽的热量,烤得地面温度高达五六十度!
黄沙扑面摧人脸,迎面扑来的风干燥炎热,有如身处焚坑一片,用冯小宝的话来说我们上路是被烧烤!
沙海茫茫,景色单调,间或有几株胡杨点缀,若不是大队行军,一个人的旅途真会令人发疯。
所有将士都把自己包成了阿拉伯人,身穿长袍,这是最合适沙漠的衣着。
长途行军,补给不力,所有的都是消瘦、马匹的精饲料停顿,上好的河西马也得乖乖地进食河边营养贫瘠的野草,掉膘严重,也没什么力气跑动、大多数马匹都垮了。
休息时它们不断地将大大的马头伸向主人,希望弄点好吃的,它们平时吃惯的都是喷喷香的豆子,但主人也没什么法子啊!
反倒是同行的蒙古马不怎么受影响,它们的速度下降不到平时的百分之十!
因为依水源进军,有水草供应,蒙古马不怎么挑剔饮食,机动力没下降多少(尽管它们的马速也不怎么快)。
“难怪当初蒙古人能够征服世界了!”
蒙古马对饮食不挑剔,冬天会刨开积雪吃草,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