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可求办事非常细致,这些案子都是人证物证比较详实可靠的,而且每件案子都直指安仁义这个润州刺史,有这些人出面告状,已经足够罢免安仁义的官职了。

    此外,李神福率领的升州水军也早就枕戈待旦,只等王师范那边发动便起兵西征,一来是响应王师范起兵,二来也是因为李神福名声太大,田、安仁义二人非常忌惮他。升州地处润州之旁,如果李神福还驻守在这个关键之地的话,田等人只怕未必敢起兵造反。

    所以按照杨行密的计划,他会以西征的名义将李神福调走,当然,调走了李神福后升州的守备力量未免显得过于空虚,历史上田造反后就率军袭破升州,并且擒获了李神福的妻儿,这也算杨行密计划中的重大疏漏。

    后来李神福率军从鄂州返回准备平叛时,田将李神福的儿子李承鼎绑到军前作为威胁,想要逼李神福投降,并且许诺只要李神福投降就会与他平分淮南的土地。

    结果李神福严词拒绝了,并且亲自下令让弓弩手射死李承鼎,然后发兵大举进攻。李神福的士兵们为他的忠义所感动,无不奋起力战,最终大败田叛军。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李承鼎在这场战争中是否活了下来,但杨渥觉他被射死了的可能性更高。而且因为历史上李神福仅仅一年之后就病死了,杨渥觉得这可能与他亲自下令射死自己儿子有关。

    不管怎样,杨渥如今自然不会让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既然升州之地不能让名将镇守,以免田心存忌惮不敢造反,那就派一个名气较小的将领去。

    而杨渥提的建议就是当初的苏州守将孙琰。孙琰在守城上的能力非常不错,加上如今的他因为守苏州仅仅一个多月就被攻破了,所以他的能力完全没发挥出来,在田等人眼中自然属于无能之将,并不会让他们因此感到忌惮。

    当初孙琰在苏州投降后,因为他不愿与钱为敌,所以接下来的嘉兴之战他并没有参加,而是与周本一起返回了广陵,并且受到杨行密的礼遇,如今对杨行密极为忠心。

    这次李神福西征后便是由孙琰率军五千留守升州。

    “传孤的命令,加授朱瑾为东面诸道行营副都统、同平章事,任命升州刺史李神福为淮南行军司马、鄂岳行营招讨使,以舒州团练使刘存充任他的副手,率升州水军讨伐叛将杜洪!”杨行密没有多犹豫便下令道。

    既然已经与王师范结盟了,那么朱瑾这个天子任命的平卢节度使自然也要改改官位了。

    至于杜洪,此人当初曾经是杨行密的部将,但后来投靠了朱全忠被封为武昌节度使,凭借朱全忠的支持,这些年来杨行密多次讨伐他却没能取得成功。

    “告诉严可求,计划可以开始了!”

    “传令,以世子杨渥为主帅,王茂章为副将率军两万五千人北上海州与台将军汇合,随时准备出兵援助王师范;让李承嗣率领三千精骑随军出征!”

    杨行密毫不停留连续发出一连串的命令,这些都是计划好的事情,一切都只等王师范起兵便开始发动,所以在场之人都没有感到诧异。

    “诸位,接下来能够安然度过内乱就看大家的了!希望大家同心同德共度难关!孤在此谢过大家!”杨行密起身向在场几位重臣拜道。

    在场众人都是杨行密的心腹,参与了此次密谋的整个过程,此时他们见了杨行密的举动不禁吓了一跳,赶紧连连谦逊回礼。

    杨行密又看了看一旁肃立的李承嗣,“李将军,当年清口大战的时候,孤一开始打算率军与朱延寿汇合,先击败葛从周,然后再攻打庞师古;众将也都赞同孤的意见,唯独将军极力反对,要求先攻打庞师古再攻葛从周。那一次孤最终听从了你的意见而获得了清口大捷。”

    “如今北方的局势同样危险至极,朱延寿已经有了起兵造反的打算,若是他投靠朱全忠引梁军南下,那我淮南就危险了。”

    “如今孤将平定朱延寿的大任交托给你,希望你不负重托,再创辉煌!”

    李承嗣虽然是河东李克用的将领,投靠淮南以后李克用也曾派遣使者想要接李承嗣返回河东,但因为杨行密对他极为礼遇,不仅加封高官厚禄,还亲自帮他在广陵安家,并让他娶了南方人为妻,他的儿子李禅如今也与陶雅的女儿成亲了。如今的李承嗣已经完全在广陵安顿下来,一心为杨行密效力,没有返回河东的心思。

    这一次按照计划,李承嗣率领的三千精锐骑兵将在随杨渥北上后便偷偷离开,暗中潜伏到寿州去,一旦朱延寿起兵谋反后,他便会在寿州城中崔太初、李厚、吕师周等人的接应下迅速杀入寿州控制局势。

    这里面最关键的就在于隐秘行动,不能走漏消息,所以让他随王茂章一起行动以掩饰他的真实目标。好在李承嗣乃是用兵老手,对于如何隐秘行军自然谙熟。

    “末将定不负大王所托,此次北上必将为大王拿下寿州,生擒朱延寿至广陵!”李承嗣沉声答道。

    作为一个外来人,他自然知道该忠于谁,反对谁;更何况杨行密对他无比礼遇,他也希望能建立功勋以报杨行密的大恩。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义

    第一百二十四章安仁义

    两天后,升州刺史李神福和世子杨渥、都指挥使王茂章、淮南节度副使李承嗣等将领各自率军出征,数万大军从升州和广陵各自乘船出发,旌旗蔽空,淮南上下都认为这是吴王响应平卢节度使起兵讨伐朱全忠的举动,没有谁怀疑其中包含的更深层目的。

    又过了几日,一群来自润州的穷苦百姓敲响了设在淮南节度使府门前的“登闻鼓”,控诉润州刺史安仁义在州郡里横行不法,滥杀无辜等罪行,请求吴王杨行密为他们做主。

    杨行密当时正召集淮南上下官员公议与王师范结盟之事,听到登闻鼓被敲响的消息后立即下令让节度判官周隐负责调查取证,再得到初步确认后又派出使者传唤安仁义前来广陵问话,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不过安仁义并没有亲自前来,只派自己儿子来接受问话。

    于是不久坊间便有传谣大肆传播,有的说安仁义罪行累累,这一次之所以不敢亲自前来也是因为心中畏惧,害怕与苦主们当场对质;也有的说安仁义是桀骜不驯,自侍功劳对杨行密的诏令不屑一顾;甚至有人暗自说安仁义之所以不敢来广陵是因为他暗中密谋想要造反,陡然听到让他来广陵问话以为是造反之事发了所以心虚;总之如今广陵城内的舆论对安仁义非常不利。

    而周隐素来为人公正,威望深厚,为淮南上下官民所敬重,对于这次杨行密让他亲自出马调查取证的任务他表现得非常公正严明,每次审讯都是公开进行,允许普通官民旁听;而每次取得的物证也向大家展示;加上审讯时他对每个苦主所告之事都仔细问询,对于有疑点的地方也并不武断下结论,而是多番查证后才进行取舍;而安仁义的儿子在大堂之上虽然极力狡辩但也多次被周隐问得哑口无言。

    经过多日的审讯,最终周隐认为润州百姓所告安仁义所犯之事人证物证具在,事实确凿,不容抵赖。

    这一结论也得到了淮南上下官民的一致信服,并且因为安仁义在润州横行不法,所犯之事太过残暴,杀害的平民百姓众多,情节之严重让广陵舆论一片哗然,群情激愤的众人都一致认为应该予以严惩。

    审讯结果上报后,杨行密当场大怒,命麾下官员共议如何处置安仁义的罪行。

    众人皆以为昔日大将台战功赫赫,又是与杨行密一起起兵的老兄弟,但也因为贪腐之罪便罢免刺史之位;如今安仁义资历、功劳皆不如台,而所犯之事却远甚于台,所以即便考虑到他的功劳而免除他的死罪,那至少也应该将他贬为平民。

    杨行密沉吟后否决了众人的提议,他认为安仁义虽然所犯之事太大,但毕竟为他效力多年,当初与孙儒对抗时也多次立下大功,加上他也是难得的将才,就此贬为平民未免太过,最终决定罢免他的刺史之位,贬为先锋指挥使调往海州世子麾下效力,也好戴罪立功。

    淮南上下众官员对杨行密的宽容大度深受感激,但大家都认为这个处罚依旧太轻了,即便爱惜安仁义的才能而让他戴罪立功,至少也要将安仁义手下那几个直接出手犯下大罪的将领予以重处,不然何以平息民愤警示他人。

    而对于众人的请求这一次杨行密终于表示同意,并且下令派使者前往润州拘捕安仁义麾下有罪将领,并传达将安仁义贬官的旨意。

    消息传出,对这个结果众人虽然还有些不满意,但勉强也表示接受了;接着杨行密又下令让节度使府对那些控告安仁义的苦主进行妥善安置,并且用自己的私钱赏赐他们来作为赔偿,这一举动让百姓们纷纷称道吴王的仁义,而安仁义的名声自然就臭大街了。

    润州刺史府中。

    “啪!”

    随着一声清响,一件精美的青釉水波纹四系罐被摔成碎片,周围几个懂行的文士不禁嘴角连连抽。动,显然心疼的不行。

    这已经不是安仁义摔碎的第一件精美瓷器了,几天前润州百姓在节度使府前敲响登闻鼓控告他的诸多罪行,杨行密传令让他前往广陵问话的时候他便意识到了不妙,不过他那时还以为仅仅是少数几个刁民告状,只要没有什么重要证据,以他过去立下的功劳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所以那时他心中倒也不怎么在意。

    作为一个蔡州军出生的将领,加上他又是沙陀胡人,残暴好杀的性格早就深入骨髓了,即便投靠了杨行密依然改不了他的性格。

    当年杨行密攻占江淮各州时,都以一些为人正直的将领担任刺史,比如陶雅担任歙州刺史,李遇担任常州刺史都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呼;唯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