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晋阳,晋王李克用听说王师范打算起兵讨伐朱全忠后,虽然也感到很兴奋,并当即答应了会起兵响应,但等王师范的使者离开后他却迅速冷静下来。

    如今的李克用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勇猛急躁的“李鸦儿”了,此时的他经过这么多年的起起伏伏早就知道了该藏拙时就藏拙,该缩头时就缩头,而不是一味的强硬。

    十多年前的李克用还是当时最强大的藩镇势力,然而他性格急躁,经常感情用事,结果得罪了太多的藩镇,在外交上搞得一塌糊涂;而他的老仇家朱全忠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却凭借良好的外交手段越战越强,到如今更是完全压制住了河东。

    今年三月河东军进攻晋州、绛州时在蒲县大败,而朱全忠的大军则乘胜攻下汾、慈、隰三州,并围住晋阳。要不是他运气好,恰好朱全忠大军发生瘟疫而被迫退兵,接下来晋阳能不能坚持下去都难说。

    不过朱全忠的军队虽然退去,但李克用一方的损失也非常巨大,他深知此时还不是重新对朱全忠发动挑战的时候,所以对接下来王师范起兵的事情兴趣寥寥。

    “到时候就派支偏师去意思一下吧!”李克用心中想着。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广陵

    扬州城外,素裹银妆。

    如今已经是十二月初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终于在这一天纷纷而下,漫天雪花忽散忽聚,飘飘悠悠,轻轻盈盈,在地上覆盖起薄薄的一层,踏上去咯吱咯吱的作响。

    今天是杨渥率军回到广陵的日子。从八月出兵到如今功成返回,前后近四个月的时间,并不算很久,但杨渥却感觉像是过了很多年一般。

    “记得当初弟弟长得又矮又胖,如今是不是长高了一些?姐姐那时正在练字,如今是不是有了长进?还有梦洁,之前一段时间因为军中事务繁忙,都忘了给她写信,她是不是在心中埋怨?对了,还有依依,不知道她最近过得如何了?”杨渥骑在马上想着自己的心事。

    在十多天前他率军击败朱行先后,先在嘉兴休整了几天,等得到张可宗攻克海盐,盛师友带着嘉兴和海盐两地守军乘船退往杭州的消息后才率军前往湖州,那时候湖州已经不战而下了。

    到了湖州后,他本来还打算去看看湖州刺史高彦,却没想到高彦因为自家儿子高澧的不孝而怒急攻心,得了重病,在湖州城破的第三天便病死了。至于高澧,虽然有献城之功,但他的作为却让王茂章等淮南将领极为不齿,最后赏赐了一些钱财打发了。

    这之后,因为要留在湖州给田施加压力,所以杨渥并没有立即撤军,正好湖州下面的各县如今尚未落入淮南手中,于是杨渥令陈、范思从等各自领兵前去攻取。好在当初高彦为了集中兵力防守湖州,将这些县城的兵力都调到湖州城了,所以下面各县并没有什么守军,大军一到便纷纷开城投降。

    等到诸多事物全部完成,新任湖州刺史李简也到达后,他才率军与王茂章一同返回广陵。

    “这次好不容易有机会出兵湖州,结果却一仗都没打,太过无趣。世子,若是下次打仗的时候,还请您在大王面前为末将美言几句,让末将也能立立功劳!”一旁王茂章笑着开口道。

    当初杨渥第一次进军营时,王茂章表面上对他客气,实际却也没怎么把他放在心上,最多就是看在他是吴王长子的份上给他点面子。

    如今的王茂章对杨渥的态度却大为不同了,虽然二人的级别都是都指挥使,但两人并骑而行时,王茂章却很自觉的落后半个马头,以示上下之别。

    “王将军何必担心没仗打呢?如今正逢乱世,各地征战不休,以父亲对你的看重,应该要不了多久就会让你独自领兵了吧?”杨渥笑着说道。

    他记得历史上接下来便是王师范起兵讨伐朱全忠的战争,而王茂章正是在这场战争中率军七千人前往救援,并且与王师范联合大败朱友宁,接着又与朱全忠亲自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交战,多次击败对手,虽然最后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但王茂章也成功率军撤回了淮南。

    正是这次战争中王茂章的卓越表现而让他一举名扬天下,成为淮南最顶尖的名将。

    “不知道这一世王师范会不会还像历史上那样起兵?该不会因为我的缘故而导致历史发生改变吧?”杨渥暗自想到。

    在历史上,接下来的天复三年仿佛是淮南的幸运年一般,淮南军队在各条战线上都纷纷取得大胜,先是李神福西进讨伐武昌节度使杜洪时将荆南节度使成率领的十万大军打得全军覆没,接着王茂章援助青州时大败朱友宁,将朱友宁传首淮南,再接着田、安仁义相继叛乱又迅速被压制下去,其中田在这一年年末便被斩杀,而安仁义则困守孤城,又过了一年才破城被杀。

    光从战绩而言,这一年的淮南军无疑是战果辉煌的,但从结果上看却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援助青州王师范的战争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李神福西进讨伐杜洪的战争虽然大获全胜,但还没等攻破武昌就因为田、安仁义的造反而撤军;唯一算的上收获的或许就是击败田、安仁义叛军,除掉朱延寿,拔除了这三个淮南的隐患。

    这时程勋打马上前来打断了杨渥的沉思,“世子,咱们已经到城郊了,您看前面,应该是迎接世子的官员!”

    杨渥闻声连忙往前望去,只见广陵城外果然沿着道路依次站列着数十位官员,领头的人正是节度副使李承嗣和节度判官周隐。

    “属下等恭迎世子得胜归来!”见杨渥等人到来,在李承嗣、周隐二人带领下诸多官员齐齐唱喏道。

    杨渥心中一动,立即醒悟过来。如今他的身份已经不是当初出征时的那个他了,且不说他现在有了王世子的身份,便是他这次出征一路告捷便在广陵众官员中建立了深厚的威信。如今的广陵上至李承嗣等高官,下至普通民众,大家都知道杨渥将来继承淮南节度使位置已经成了定局,这种情况下杨渥的地位自然更高了,所以这次回城受到的欢迎虽然没有杨行密出征回来时那么隆重,但规模也算不小。

    杨渥不敢怠慢,连忙下马上前见礼,“小子何敢让诸位大人在此久候?”

    李承嗣是个武人身子硬朗倒还好,周隐一介文官,年纪又不小了,在冷风中站了这么久,脸色已经冻得通红,此时却笑着说道:“世子第一次独领大军,又是大获全胜而回,我等自然要好生迎接。”

    杨渥赶紧上前轻轻的帮周隐拍掉身上的雪花,“如今天寒地冻,周大人若是因此而受寒,岂非小子之过?”

    他明显能感受到周隐如今对他态度的改变,历史上的周隐一直反对立杨渥为节度留后,但如今的周隐对他的态度就恭谨多了。

    “世子客气了,老夫虽然身子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但也不是这点冷风就能吹倒的。”

    杨渥点点头,转身又对李承嗣笑道:“李将军乃是北方人,见惯了大雪的,到了南方这点小雪想来也放在心上吧?”

    “这倒是,北方最冷的时候,比如今可要冷多了;有时候下起雪来一连十几天都不停,地面积雪有一人深。广陵这边毕竟是南方,即便冬天最冷时也不过如此啊!”李承嗣笑着说道。

    杨渥又和其他人寒暄了几句,最后道:“外面天冷,咱们还是先进城吧!”

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议

    回到节度使府后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去见杨行密。

    同样是在前厅的书房之中,这一次相见时却比几个月前劝说杨行密出兵苏州时少了两个人,一个徐温去苏州担任刺史了,另一个戴友规却是去了寿州。

    一番见礼后,杨渥开门见山的问道:“父亲既然派使者召回了田,那田造反的时日肯定不远了。不知父亲可都做好了应对?”

    若是以前刚穿越过来的他询问这种军国大事,杨行密只怕未必会告诉他,但如今自然不同。尤其是上次劝说淮南出兵苏州,最后却大获全胜的结果让在场众人印象深刻,所以此时他们也想听一听杨渥的看法。

    “田对下属非常礼遇,所以他的部下对他比较忠心,若是田造反,这些人只怕都会支持。倒是朱延寿那边,朱延寿的部下有几个对为父还比较忠心,已经答应若是朱延寿造反他们会做我们的内应。”

    杨渥一喜,朱延寿因为他的缘故而比历史上更早下决心造反的事他也知道了。在历史上田、安仁义二人额已经造反之后,朱延寿并没有立即起兵响应,说到底历史上的杨渥只是一个纨绔子弟,所以他那时候还没放弃合法成为节度留后的幻想,而等到杨行密装眼病让他去广陵接位时,他更是放弃了起兵的想法前往广陵,结果被杀。

    但如今装病的计策显然行不通,朱延寿起兵造反的决心肯定也比历史上更加坚定,所以杨渥曾经还为此感到担忧,没想到杨行密已经提前准备了内应。

    随即杨渥又担忧的问道:“有内应自然很好,但不知这几个内应是不是可靠之人?如今担任的又是何职务?”

    “世子放心便是,戴先生已经亲自过去盯着了。就在你回来的前一天戴先生也发来了信件,说他已经亲自与那几个内应交谈过了,据他的观察,这几人应该都很可靠。”开口的是高。

    一旁严可求又补充道:“内应一共有三人,朱延寿的亲军指挥使崔太初,黑云都的左右指挥使李厚、吕师周。”

    “是他们!”杨渥暗自欣喜,这三人的职务可不低,而且非常关键,若是有他们做内应,朱延寿就不足为虑了。而且崔太初也就算了,黑云都那可是淮南最精锐的部队,若是因为内乱而就此折损那就太过可惜了。而且吕师周这人历史上因为杨渥杀了周隐而心中恐惧,逃到湖南投靠马殷去了,后来成为马殷麾下名将,为楚国的建立立下大功。

    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