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城的钱粮储备充足,可以坚守更长时间!”

    “大王放心,末将等不敢有丝毫松懈!”

    ……

    接下来一两天里,晋军用剩余的船只拼命运送钱粮军械等物资,使得南城储备的物资足够使用七个月以上;尤其是粮食储备,更是能食用八个月以上;若是守将李周一开始就进行严格控制的话,或许能支撑更长时间。

    而吴军在这段时间里则用小船装载士兵不断进攻,阻拦晋军的行动。

    正如司马福说的那样,在失去了浮桥这个稳固的平台后,打正规的水战,晋军完全不是对手。

    这些不熟悉水性的北方人,要让他们在波浪起伏的小船上站稳脚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让他们用弓箭与吴军交手了;而吴军士卒却在小船上往来如飞,如履平地一般,占有的优势实在太明显。

    仅仅两天时间,晋军剩余的船只基本就被吴军焚毁或者缴获,杨刘附近的黄河水道被彻底封锁起来。

    至此,吴军的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已经达成,接下来就是围攻杨刘南城的时候。

    ……

    “大王,直接攻城的话,我军不仅要承受巨大的伤亡,而且还很有可能不能攻破城池;所以必须以长期围困为主。不过若是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我军又有可能因为战事迁延日久而松懈下来,所以臣以为,我军不能将所有军队全部集中在南城城外,而应该轮流上阵!”吴军中军营地里,郭崇韬大声讲述着自己的观点。

    这两天水军的作战十分顺利,这让众将对战局充满乐观。

    不过在攻打杨刘南城的问题上,众将却还存在争议。

    一部分将领主张趁着敌军被封锁在河北的时机,尽快攻城,将杨刘南城和郓州城拿下,以免久战生变。

    不过要攻破杨刘南城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城中目前守军有两万军队。

    这么多的军队塞在一座周长不到五里的小城池里,其兵力密度和防守力度可想而知;通常情况下要攻破这么多兵力防守的城池,若是强行攻城的话,必然伤亡惨重。

    所以更多的将领不赞同强行攻城,而主张采用长期围困的手段,就如同晋军围攻镇州一样。

    镇州城中的守军数量同样有两万多,而镇州城的城墙比杨刘南城还要大一些,晋军从去年八月围城,到现在已经围攻了八个月,但至今未看到破城的迹象;晋军依旧只能围困城池,想要等到敌军军粮耗尽的一日。

    当然,杨刘南城毕竟只是一座临时修筑的城池,其坚固程度与镇州还是不能比的,而且城中储备的钱粮军械等,同样不能与镇州相比,这或许是一个好消息。

    而坏消息就是,晋军已经在镇州城下碰了个鼻破血流,这已经充分证明了长期围攻一座坚城的危险性,那就是:不可能有人能在那么长时间里始终保持警惕,总有松懈疲倦的时候。

    而一旦松懈下来,又遇到敌军突袭,那很容易被打得大败。

    晋军在镇州城下的兵败就是这么来的;此外还有梁军当年兵败潞州城下,同样是因为军队松懈,遭到晋军突袭的缘故。

    而此时,郭崇韬却提出了另一种长期围城的办法,那就是轮流上阵。

    “轮流上阵,具体来说就是,每一次只投入部分军队,保证能够将城池彻底围困起来就行,并不急于攻城,而是配合水军对河道的封锁,以围困为主。同时负责围城的军队每过三个月就轮换一次。这样军队需要保持戒备的时间就只有三个月,不会因为时间久了而松懈疲惫。”郭崇韬解释道。

    杨渥点头,道:“三个月时间的确不长,我想在场要让诸位将军在三个月内保持最高戒备应该没问题吧?”

    众将纷纷摇头,若是长时间保持紧绷状态,那谁都受不了,但三个月时间的话,这还在众将接受范围之内。

    郭崇韬接着道:“根据臣的计算,我军每次只需要投入四万军队,就足以彻底从陆地上将城池围困起来。至于其他军队,一部分留在东阿进行休整,同时随时支援杨刘战场,防止晋军主力突然渡河解围;另一部分,臣以为可以用在其他战场。”

    “其他战场?郭枢密的意思是在其他地方渡河攻打河北吗?”周本问道。

    “不错,敌军如今正在围攻卫州,既然要用长期围困的手段来破敌,那么卫州同样会遭到敌军长期围攻,咱们必须在适当时候派兵解围;此外,怀州、孟州、河中府等地,这些地区敌军防备较松,我军应该趁早拿下来,同时出兵这些地区也能进一步分敌军兵力。”郭崇韬道。

    杨渥点了点头,转头向司马福看去,道:“分兵他处的事暂时别忙着讨论,先把围困杨刘的事讨论清楚。司马将军,你们水军将士能保证彻底封锁河道吗?”

    “大王请放心,封锁整个黄河河道那是不可能的,但仅仅封锁杨刘附近却没有半点问题!”

    对于司马福的保证,杨渥还是很放心的,这两天的战斗已经足够证明这一点。

    不过正如陆地上的将士需要休整一样,水军将士同样需要轮流休整,以保证士气旺盛,体力充足。

    好在吴军水军众多,并不只是司马福这一部,如今还有许多将士就在南方,负责运送钱粮辎重,或者保证与海外的联系畅通等。

    只要将这些将士调过来,要进行轮休是没问题的。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水军和陆军的分别其实并不是那么严格,只要是熟悉水性的人,上了船以后自然就成了水军将士。

    而吴军目前以南方人为主,要找到熟悉水性的士兵不要太容易。

第六百七十章围困

    杨渥沉吟片刻,觉得没有问题后,向众人问道:“诸位将军对郭枢密的建议还有什么问题吗?有的话不妨都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众将沉吟,过了半晌,严可求突然开口道:“大王,郭枢密的建议固然极好,但臣以为光是各军轮换还不够,敌军不可能放弃河南的几万军队,所以将来他们必定会渡河解围。”

    众将包括杨渥在内,纷纷向他望去,只听严可求接着道:“大王,我军虽然能封锁杨刘渡口附近的河道,但河道漫长,不可能全部封锁起来,敌军随时都可能在上游或者下游搜集船只渡河,打咱们个措手不及。所以最关键之处就在于,我军如何才能尽快的发现敌军的渡河企图。”

    杨渥皱眉,问道:“那你的意思是,咱们要沿着河道派人巡视?”

    “正是,不过若是派朝廷的人去巡视几百里河道,则咱们的人手显然不够。所以臣建议,可以发动下面各县的力量,从沿河各县的百姓中临时雇人来监视河道,一旦发现敌军有搜集船只渡河的迹象,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消息传来;到时候我军的水军就能迅速赶过去,打乱敌军渡河的计划;甚至有可能在敌军半渡时一举重创敌军!”严可求道。

    “好,这个办法很不错。晋国和梁国乃是世仇,相信那些百姓对晋军也没有好感;更何况,只要咱们贴出告示,每个雇佣的人每月给个几百文钱,相信会有大批百姓愿意为我军做事;而咱们需要付出的不过一点小钱而已。”杨渥当即便点头应允。

    晋军要渡河显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将几万人渡过来,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而吴军的水军从发现敌军渡河,到赶到渡河点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吴军的主力从收到消息,到集结完毕,这同样需要较长时间:这就会给晋军足够的渡河时间,将更多军队运送过河。

    但如今吴国雇佣百姓来监视整个河道,只要发现晋军有渡河企图,就能以最快速度将消息传过来,让水军做好准备前去拦截;而吴军的主力也能以最快速度集结起来,准备应对敌军的进攻。

    可以说严可求的这个计划将为吴军赢得大量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会改变整个战局的成败,而吴国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几万贯钱而已,这对如今的吴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点花费完全值得。

    接着,众人又讨论了许多细节上的问题,最终确定按照郭崇韬的意见,以长期围困为主,大军主力每次投入四万人负责围城,各军轮流进行休整。

    为了保证围困计划能够顺利实行,杨渥下令任命周本为主将,直接负责杨刘前线指挥。

    而其余军队中六万人被留在东阿、平阴一线,以随时支援前方战事,防止晋军主力渡河解围;剩余的近两万军队则转移至濮阳,做出渡河进攻澶州的姿态。

    当然,此时进攻澶州的时机尚未成熟,在这里布置军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晋军注意,减轻卫州的压力,同时为进攻孟州、怀州、河中府等地做准备。

    命令下达后,吴军立即做出调整。

    而在杨刘这边,周本上任之后,他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广建营寨:在城南、城西、城东十里处分别修筑一座大型营寨,各驻守五千军队,剩下的军队则在城南二十里处再修筑一座营寨,以随时支援其他各营寨。

    不仅如此,周本还下令征调周边四县民力近两万人,在三座营寨的周围又修筑起众多的小型营垒,每个营垒里面都只投入几百士兵,用来保护三座主营寨。

    这些小营垒虽然面积不大,驻军也不多,但却能极大的压缩城中守军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无法出城活动。

    面对吴军的行动,城中守军顿时就坐不住了:若是真让周本的计划得逞的话,杨刘城将被彻底封锁起来,守军与外界的联系将被彻底切断。

    不仅如此,原本按照晋军的计划,在晋军主力前来解围时,守军应当里应外合夹击城外吴军。

    不过要想成功解围,晋军的行动就必须要快,要赶在吴军主力反应过来之前就将城外的吴军击败。

    而现在吴军修筑这么多的营垒,将来等到李存勖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