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是梁军的表现让他大失所望,晋军的表现同样出乎他的意料。

    区区一个镇州,晋军居然攻打了这么久都没有将其拿下,渡河进入中原的时间更是遥遥无期。

    不是说晋军精锐天下无敌吗?不是说晋王威名足以震慑四方吗?为何连一个镇州都打得这么艰难?

    高季昌心中愤恨,不过此时已经没有后悔药可吃,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富贵。

    若说之前的他还存着一丝野心,不愿就此投降吴国,想要趁乱建立一方势力的话,那现在的他即便以刘皇叔的经历来自勉,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不仅没机会趁乱取利,而且因为他之前的迟疑不决,现在的他即便投降吴国只怕也难以保住富贵,甚至连性命都难以得到保障。

    毕竟他过去的表现实在是让人忌讳,当初担任荆南节度使时的经历就不说了,朱友贞发动兵变时他参与其中,还有这几个月的迟疑和观望同样会给吴王留下不好的印象。

    像他这样的乱世枭雄,杨渥就算嘴上不说,心中只怕也会时刻防备着。

    作为一方节帅,长期独领一方的枭雄,高季昌深知若是哪个人被他的君王时刻防备着,那么此人掉脑袋的日子就不远了。

    所以现在高季昌要想的不是如何保住富贵荣华,更不是如何趁乱取利,而是应该怎样保住自己的脑袋以及全家人的性命。

    在他身前,梁震和倪可福这俩位心腹同样皱眉沉思,在为将来而筹谋。

    他们同样知道高季昌面临的困境,知道现在必须是做出决断的时候,不能继续迟疑了。

    倪可福低声建议道:“节帅,梁先生,若是咱们立即起兵,与城外的吴军联手,内外夹击,将陆思铎完全消灭,以此功劳能否得到吴王的欢心?”

    “不行,这样只怕会适得其反!”梁震听了当即摇头。

    “吴王的性子老夫仔细研究过,他看上去心胸广阔,宽宏大量,能够容人,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方没什么野心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此人的猜疑之心非常重,不比在当年曹操之下。”

    “比如当初吴国枢密使朱瑾,此人当初作为泰宁军节度使,曾经与朱温争夺中原,历经十年战争才最终失败。”

    “此人为了自己的权势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当初为了得到泰宁节度使之位,假意要娶前节度使齐克让之女,却趁着婚礼的时机发动兵变驱逐齐克让,自立为泰宁节度使。”

    “后来朱瑾兵败,朱温将其兄长朱抓住,让朱前来劝降;但朱瑾不但不投降,反而为了稳固军心,亲自将朱杀死。”

    “这样一个为了自己的权势可以不择手段的人,他虽然在投靠淮南之后屡立战功,深受吴国武忠王的信任,却引来了当今吴王的猜疑。”

    “所以自从当今吴王掌握大权之后,朱瑾始终未能掌过兵权;虽然看上去每次征战吴王都会将其带在身边参谋军机,但这何尝不是一种防备呢?”

    “后来李神福病逝,按理说应该由枢密副使朱瑾接任为枢密使,但吴王最终却选择提拔李承嗣接任。这些都足以说明吴王对此人的防备。”梁震详细的介绍着。

    高季昌听了连连点头,问道:“前辈的意思是,让本帅向朱瑾学?”

    “不错,朱瑾这人极为聪明,他知道自己深受吴王忌惮,不过他没有急着表现自己,更没有因此就惊慌失措,而是用自己的表现来一点一点的改变自己在吴王心中的印象。”

    “自吴王接位以来,朱瑾始终保持中立,不结党,不专权,更不去触碰军权,对于吴王交代的任务则一丝不苟将其完成,丝毫不逾越自己本分。所以十多年时间下来,最终得到吴王的认可,如今官居吴国枢密使,成为吴国朝中显贵。”

    “所以节帅若想保住富贵,就必须向朱瑾学习,从现在开始就要安守本分。”

    “那陆思铎固然是吴国的敌人,但于节帅而言,他却是领兵来救援节帅,这对节帅是一种恩义;若是节帅为了保住自己的富贵,却暗中与吴国联手,将陆思铎给害了,只怕吴王得知后,即便表面上会夸赞节帅,但心中只怕更加不喜。”梁震劝道。

    “前辈说的不错,如此不择手段之人,有些枭雄或许会喜欢见到,但吴王肯定不会高兴。”高季昌有些后怕的舒了口气。

    刚才若不是梁震劝说,只怕他就要听从倪可福的建议向陆思铎动手了。

    的确,吴王杨渥喜欢安守本分的将领,对那些为了自己的功名可以不择手段的乱世武夫最是不喜;比如临阵倒戈的康延孝,此人目前虽然受到杨渥重用,但杨渥对他的看重只怕还比不上对王晏球。

    王晏球主动来投,这是因为他识时务,在分析时局之后做出的理智选择;而康延孝却纯粹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背叛友军,临阵倒戈。

    如今他既然能为了利益背叛梁国,安知他将来不会背叛吴国?

    所以重用归重用,像康延孝这样的将领却难以成为杨渥的心腹,将来一旦有风吹草动,杨渥第一个提防的就是他这样的人。

    高季昌又问道:“不知前辈觉得,本帅现在该如何做才能逐渐打消吴王的猜疑,改变吴王对本帅的印象?”

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阳

    “节帅如今要做的,首先就是亲自前往吴王军中请降,并且最好主动提出留在吴军之中,以安吴王之心。”梁震提点道。

    高季昌点了点头,虽然亲自去吴军之中请降可能会有自投罗网的危险,不过事到如今他即便躲藏起来也没用,不如主动去投降。

    “除了主动前往吴军军营请降外,节帅还有另一件事情可做,那就是劝降陆思铎。”

    “劝降陆将军?让他与本帅一同去投降吴军?”

    “不错,此时陆思铎一定也收到了襄陵兵败的消息,他肯定也在迟疑不绝,若是节帅能成功劝说他,让他与节帅一同投降吴军,这就是大功一件。”梁震反对使用武力与吴军一起内外夹击消灭陆思铎,因为那样会引来吴王的反感,不过若是劝降陆思铎的话,那就只有功劳而不会引来反感。

    “至于降吴之后该如何应对,那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总的来说,节帅身为一方节度使,只要主动请降,吴王一开始必然会对节帅表示礼遇;若是今后节帅能够安分守己,不要做任何容易引来猜疑的事情,尤其是与倪江军等旧部不要有丝毫牵连,时间久了,或许吴王的猜疑就会逐渐淡去。”

    高季昌听了连连点头,他知道梁震说的都是正理,若是投降吴国之后还经常与那些旧部联系,只怕任谁也不会容忍这样的人。

    下定决心后,他当即带着几个亲信侍卫出城前往陆思铎的军营,劝说他一同投降吴国。

    ……

    开封城外,此时已经是襄陵战后的第三天,吴军抵达开封的第二天。

    中军营帐内,杨渥一边翻看着近期从各处发来的最新,一边漫不经心的向范遇问道:“前往霍彦威、陆思铎等处的劝降使者还没回来吗?”

    “回禀大王,陆思铎那边目前还没有消息传来,不过去劝降霍彦威的使者已经回来了。”

    “使者怎么说?那霍彦威准备投降吗?”

    “大王,那霍彦威让自己的心腹幕僚出面接见使者,他自己却以有事在忙为理由,没有接见使者。”

    “嗯?”杨渥有些诧异,即便霍彦威再怎么忙,也不会真的忙到连接见吴国使者的时间都没有的地步,除非他根本就不想见。

    “看来此人是拒绝投降了?孤倒是没想到这霍彦威都到这个时候了居然还不投降,难道他觉得梁国还有希望撑下去不成?”

    “臣也有些疑惑,据使者回报说,那霍彦威虽然没有接见他,但霍彦威麾下的众多将领却极为热情的招待使者,那个霍彦威的幕僚更是时刻陪同在使者身边,对使者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范遇道。

    “哈哈哈……孤明白了,原来此人是这个打算。”杨渥听了后顿时醒悟过来,道:“既然如此,那孤就暂时不理会他。”

    范遇依旧有些不明白,见此杨渥解释道:“你难道忘了齐州刘遵之不成?霍彦威的打算和刘遵之应该差不多,无非是打算等梁国覆灭之后再投降。”

    “原来如此,多谢大王指点。”

    “其他地方呢,有没有什么新的消息?尤其是河北的,晋军目前有什么新情况没?”杨渥接着问道。

    随着梁国主力被消灭,梁国覆灭已成必然之事,接下来天下局势将会进入晋、吴争霸的新阶段。

    晋国这个敌人与梁国相比,其军力上要强大不少,不过整体国力却有所不如。

    除此之外,梁国受到吴国和晋国的南北两面夹击,而晋国同样广受北方契丹人的袭扰,相比之下反而只有吴国在南方完全没有敌人,能够集中全力北上,这是吴国的一大优势。

    除了这个优势以外,吴国的综合国力在统合了梁国旧地以后,必然会达到新的高度,打持久战的能力将比梁国更强,再加上吴国的核心区域在淮河以南,只要淮河以南的地区没有遭到破坏,吴国就能放手与晋国争霸。

    而晋国的核心区域比如魏州等地,都距离黄河不远,再加上晋国常年征战,河北残破,难以久战。

    从这个角度来看,吴国显然要比晋国占有更多的优势,只要杨渥不犯大错,集中兵力从容布置,晋吴争霸的优势一方将会在吴国这边。

    “回禀大王,河北那边的消息还是早些天的,晋王亲自率领的五千精锐骑兵已经击败契丹人,目前还在追击敌军,据说已经到了幽州。不过臣觉得,在襄陵一战的消息传到河北后,晋王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魏州的。”范遇答道。

    这时,外面侍卫进来禀报:“大王,派入城中劝降的使者已经回来了,目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