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此情形,再回想起这次用兵期间所遇到的险情,晋王李存勖也不得不心怀感叹地道:“契丹人执法严格,所以才能这样,这一点中原地区的很多军队都有所不如啊。”

    这些年下来,契丹人的入侵虽然都被击退了,但契丹的实力却是与日俱增,而且从他们的表现来看,显然契丹军队的纪律性也在不断增强,不再是当初那支乌合之众。

    而严格的纪律正是一支军队强大的根源,契丹人原本就以骑兵为主,若是再有严格的纪律加以约束,将来必定成为中原之大患。

    想到这,李存勖心中大为忧虑。

    ……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在李存勖率军北上定州与契丹人交战时,中原的战局也在发生变化。

    青州城中,淄青观察支使,兼平卢节度副使韩光嗣的家中,书房之内,闪烁的烛光不断跳跃着,让房间里面忽明忽暗。

    “已经联系妥当了吗?不会出什么差错吧?”韩光嗣的脸上充满担忧之色。

    在他的身前肃然站立的是一位年约二十岁的青年,此人面色儒雅,颇有威严,看上去比韩光嗣显得更加沉稳有气度。

    这青年人不是旁人,正是韩光嗣的长子,他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韩熙载。

    虽然说历史上的韩熙载更多的是以那幅《韩熙载夜宴图》而闻名,不过他能做到南唐宰相还是有一些能力和才华的。

    韩家作为官宦世家,韩熙载的曾祖父韩钧曾担任太常卿;其祖父韩殷,任侍御史,到了他的父亲韩光嗣这一代则在青州担任平卢节度副使,不过都没什么名气。

    这一次吴军攻打青州,韩熙载原本正与好友颖州人李谷在外面游历,得知青州遭到围攻的消息后,两人便迅速返回青州。

    这个时候颖州早已经落入吴国手中,李谷的父亲在颖州担任官职,后投降吴国,所以李谷勉强也算吴国一方的人;再加上吴国重视文治,对他们这些读书人较为优待,所以李谷、韩熙载二人都心向吴国。

    如今青州被围,二人便想着能否劝说韩光嗣投降吴军,若是能帮助吴军攻破青州,也是一大功劳,对他们将来入仕吴国大有好处。

    于是韩熙载自告奋勇,乘着夜色缒城而入,亲自前往劝降韩光嗣;而李谷则留在吴军军中负责联络。

    正是有两人的帮助,米志诚对城中局势了如指掌,又有韩光嗣答应作为内应,所以他才敢对杨渥夸下海口说,半个月内就能攻下青州。

    而今晚正是约定攻城的时候!

第六百四十五章休整

    “父亲放心,都已经安排好了,今天晚上举火为号,到时候东城、北城两面城门都会同时打开,放吴军入城。米将军已经保证过,吴军入城之后将会秋毫无犯,他们的军纪极为严整,决不会伤及无辜的。”韩熙载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的道。

    “不会出什么差错吧?”韩光嗣依旧有些忧虑:“若是有什么差错的话,咱们一家老小可就……”

    他一辈子都是庸碌无为,只知道尊奉上面的命令行事,从来没做过什么逾越的事情;像这一次充当吴军的内应,若不是他的长子韩熙载极力主张,他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当然,除了韩熙载的极力主张外,吴军势大,守军士气低落,看不到半点取胜机会,以及王公俨得位不正等,这些也是促使他充当内应的重要原因。

    “父亲,若是真有什么差错出现,现在王公俨早就带着士兵闯进府门来了,怎么可能这么平静呢?而且东城的薛将军和北城的王将军他们的为人父亲你又不是不知道,只要他们答应的事情,就绝无反悔的道理。”韩熙载劝慰道。

    把守东城的薛将军和把手北城的王将军,这两人原本并非王公俨的亲信,不过王公俨起兵之后,鉴于他们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不得不依赖他们守城。

    而且这两人的性情极为好爽,平时都是极重信义之人,与韩光嗣有一定的交情。

    回想起这两人平时的为人,韩光嗣这才稍稍放心下来,不过依旧低头沉思,默然无语。

    见此情形,韩熙载不由得在心中叹气:“原本以为有今日献城之功劳,父亲到了吴国之中必然有一番前途,不过父亲行事太过保守,又素来没有什么长远的打算,只怕将来要让韩家兴旺还是不成。”

    “好在吴国重视文治,吴王善于用人,吴国朝中贤才辈出,如今正是兴盛之时,以我之才能,只要好好表现,将来未必不能得到重用!”韩熙载对自己的才能信心满满。

    ……

    就在父子二人各自想着心思时,府外忽然有喊杀声隐隐传来,听声音显然距离甚远,很可能是从城门处传来的。

    “来了!”韩熙载神情一振,向自家父亲看去,见他脸上露出相识的神情,连忙道:“父亲,咱们上屋顶上去看。”二人连忙命仆人取来梯子,登上屋顶向城外望去,只见北城城门处到处都是火把,攻城的士兵蜂拥般向城内涌入,很快就彻底占领城门。

    而东城这边的进展相对没有那么顺利,有部分守军依旧在抵抗,不过总的来说吴军攻入城内已经是大势所趋,难以挽回了。

    “好!”韩熙载兴奋的挥了挥拳头,一旁韩光嗣的脸色也变得兴奋起来。

    ……

    正如二人所看到的那样,在内应的帮助下,吴军从北城和东城先后攻入城内,城中守军节节败退,大批梁军投降。

    不过王公俨的部分亲信将领依旧率军抵抗,与吴军发生巷战;一直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城中的战斗才基本结束,残敌不是被肃清就是在绝望中向吴军投降。

    至于王公俨,此人在慌乱之中带着几个心腹退守自己府宅,最终见大势已去,遂将全家老少悉数杀死,自己也自杀身亡。

    至此,青州城落入吴国手中。

    当青州捷报传到郓城来的时候,齐州那边同样有捷报传来,齐州刺史刘遵之最终选择按照当初的约定向吴国投降,他并没有选择去南方担任刺史,而是选择率领麾下将士继续在吴军之中效力。

    所以刘信按照杨渥的命令,将其收编为效义军都指挥使,同时又在郓州降军中挑选部分将士,与刘遵之的麾下合并,凑齐五千人,归属刘遵之指挥。

    至此,山东各地彻底被平定下来,梁军势力完全被消灭。

    而在此之前,被杨渥亲自率领的大军围困在郓城内的董璋也做出了最后的选择:向吴军投降。

    郓城城外的一场大败,最终逃回城中的守军不过一千余人,而且很多将士为了逃命,纷纷将手上兵器遗弃,再加上城中积蓄钱粮不足,难以长久坚守,可以说若不是杨渥不愿折损将士,真要攻城的话,也能在一天之内将城池拿下。

    董璋甚至郓城难以坚守,所以在逃回城中的当天晚上就尝试突围,结果他带着麾下刚刚出城不久就遭到吴军突袭,大败而归,至此再也不敢轻易出城。

    又过了五六天之后,城中粮草耗尽,将士们纷纷翻越城墙向吴军投降,依旧留在城中的梁军只有不到五百人。

    见此情形,董璋也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于是率领残兵出城投降。

    对于这位在历史上割据东川,与孟知祥争夺蜀地的枭雄,杨渥可没什么好感。

    论忠义,历史上能做出割据东川的事情,这样的将领显然不是什么忠义之将;论能力,此人的统兵能力也就一般,吴军之中比他强的将领有不少,和他相当的将领也有不少,根本就不缺他一个;论骁勇善战,若是当年的董璋或许还值得称道,但现在的董璋,早就失去了当年之勇。

    这样一个平庸的将领,杨渥自然不会看重。

    不过考虑到董璋毕竟是北伐以来第一个投降的梁军高层将领,所以最终杨渥还是给他一定的优待,命他为曹州刺史,并将这一战俘虏的梁军将士归还给他,让其带兵暂时在麾下效力。

    彻底攻取了山东,并且降服董璋之后,接下来杨渥的目标自然是西面的段凝。

    根据最新得到的消息,目前段凝一面亲自统兵攻打亳州,一面又分兵三万南下救援许州。

    许州自从被围以来已经有三个月时间,周本亲率荆襄大军进围许州之后,又有李简率领的左镇**从寿州方向赶来汇合。

    两军合并之后,吴军的总兵力达到九万多,于是周本命李简为主将负责攻打许州,他自己则率领大军绕过许州,向北直攻汝州。

    汝州乃是洛阳的南面门户,其重要性不在开封之下;若是汝州失守的话,吴军就能从伊阙直攻洛阳。

    面对吴军的进攻,朱友贞只好下令将原本驻守在关中、陕州等地,用来对付冀王朱友谦的军队全部调集到洛阳来,以重兵驻守汝州;同时派人催促段凝速速进攻,尽早拿下亳州,扭转战局。

    可以说此时的朱友贞已经彻底放弃退守关中的计划,开始准备死守洛阳了。

    面对如此情形,杨渥反而显得不急不燥。

    各路战局完全在预料之中,如今东面的战事已经结束,刘信和米志诚麾下的两个军六万大军暂时转入休整。

    许州那边高季昌坚守城池,虽然有段凝分兵南下救援,但毕竟围城已久,城中士气低落,即便暂时不能将城池拿下,也无关大局。

    而西面汝州的局势显然对吴军大为有利,周本统领的六万大军占据绝对优势,城中虽然有梁军重兵防守,但也只是守城有余而反击不足。

    至于段凝亲自率领的梁军主力,目前正在围攻亳州,面对李承鼎率领的大军丝毫占不到任何便宜,反而接连遭到反击,折损不少将士。

    杨渥相信,只要等到米志诚和刘信两部将士休整完毕,然后以重兵汇合李承鼎一起向段凝发起反击,必定能取得大胜。

    此外,周本原本提出过以部分军队牵制汝州,以主力越过伊阙直接进攻洛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