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可不比当年,当年吴国攻城时虽然也曾经用过榴弹,但那时候的吴军除了要攻城外,同时还要练兵,所以很少使用榴弹,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正常的手段来攻城。

    但现在却不同,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自然不可能放着最好的武器而不用。

    接连的榴弹轰击让城中士气原本就不怎么高的守军叫苦连天,许多士兵趁着夜色逃出城外向吴军投降,守将全彦不能制止。

    在这种情况下,全彦不断派人来请求援兵,显然城中的局势非常危急。

    “朝廷援军?”王彦章闻言摇了摇头道:“兵贵神速,若是等待朝廷援军抵达后再出兵救援宋州,只怕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而且那样一来吴军也将会有所准备。”

    “那王将军的意思,难道现在就率军救援宋州吗?”霍彦威有些迟疑道。

    “不错,兵贵神速,本将现在就出兵,吴军一方定然想不到我军的行动这么迅速,肯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这……”霍彦威哑然道:“王将军,我军目前刚刚经过大败,目前士气低迷,用他们去主动进攻,这是不是有些冒险了?”

    他虽然清楚宋州局势危急,同时也承认王彦章的说法有些道理,若是等到朝廷援军到了后再出兵,只怕真的迟了。

    不过从他本心上来说,他还是觉得王彦章的决定有些草率了。

    当日在宋州城西面三十里出被吴军突袭,霍彦威所部两万大军被打得大败,虽然因为天色黑了的缘故,让吴军的追击未能取得大的效果,但最终梁军的损失依旧惊人。

    当霍彦威在宁陵收拢残部后才发现,他原本的两万大军已经只剩下不到一万人了。

    这并不是说其他近万人都被吴军消灭了。

    事实上,真正被吴军消灭或者俘虏的或许不超过五千人,其他的士兵其实都是趁乱当了逃兵。

    南线的梁军原本士气就不高,再加上新打了败仗,大家都对击败吴军不抱希望,当逃兵的自然很多。

    后来王彦章率领援军抵达时,虽然一度鼓舞了梁军的士气,击退吴军的进攻,但等到大家发现王彦章的援军竟然只有五千人时,大军的士气顿时再度低迷起来,不少人都觉得朝廷已经放弃了他们。

    这样一支残兵败卒组成的军队,若是不经过整顿就投入战场,别说是用他们来发起进攻,就算是用他们来防御吴军的进攻都很难。

    王彦章却是信心满满道:“就是因为我军士气低迷,所以现在就需要采取果断措施,对吴军发起主动进攻;不然若是被动防守的话,大军的士气将更加低迷,到时候不要敌军进攻,我军就不战而败了。”

    霍彦威闻言点了点头,道:“王将军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王将军就下令吧。”

    “传令各部,本将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南面招讨使,负责统领大军为宋州解围。命各部整顿军备,提振士气,等待朝廷援军到来。”王彦章转身对身旁传令兵道。

    霍彦威闻言神色一亮,道:“王将军的意思是,故意让吴军以为我军将要等待援军抵达才出兵?然后将军再率领大军突然发动进攻,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不错,若是以正常手段正面进攻,想要突破敌军防线只怕很难;所以本将要用谋略迷惑吴军,只希望吴军将领不要识破才好。”

    ……

    同一时间,许州城中的匡**节度使高季昌也在为吴军北伐的消息而犹豫着。

    当初他听说了吴军北伐的消息时,惊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半晌之后,才有些语无伦次的向身旁众人询问:“吴军在这个时候北伐了?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么可能在现在就北伐?”

    这些问题自然没有人能回答他,因为梁震、倪可福等人同样惊呆了。

    如今几天时间过去,高季昌依旧没有做出决定,到底应该抵挡吴军,还是应该直接向吴军投降。

    若是投降吴军,吴国的政策早就摆在那里,他到了吴国之后肯定不会受到重用;但若是抵抗的话,以许州这点兵力,显然不可能挡住吴军进攻,失败是必然的事情。

    虽说即便抵抗吴军失败后,他仍然可以逃回洛阳去,但失去了领地之后,他就算逃到洛阳又能如何,他并非朱友贞的亲信,到了洛阳依旧难以得到重用;更重要的是,如今梁国完全是一副大厦将倾的局势,谁都不知道梁国能坚守多久。

    这两天为了这个问题,高季昌带着他的众多心腹反复商议了许久,最终也没能做出决断。

    就算是梁震这个心腹谋臣同样有些不知所措。

    他当初给的建议是向朝廷请求放弃许州,移镇延州,就像温韬当初放弃关中,选择移镇亳州一样。

    这个计划原本进展得还不错,朱友贞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但也做出了承诺,只要高季昌能协助朝廷在一个月内消灭朱友能的叛军,他就同意将高季昌调往延州。

    所以前段时间他还在摩拳擦掌的准备出兵断掉朱友能的后路,谁知道就在那时候吴军北伐的消息传来,一下子就打乱了他的所有计划。

    如今吴军即将打过来,他也不得不面临艰难的选择。

    过了许久之后,很久没有开口的倪可福突然开口道:“节帅,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荆襄那边的吴军在攻占了邓州、沁州等地后暂时停留在邓州,而寿州这边的吴军在攻占颖州和蔡州后,同样没有急着出兵北上。这些都说明吴军的打算应该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吞食梁国地盘。”

    “这种办法虽然看上去会让我方有了准备,但反过来也说明吴国的野心并非仅仅是占领地盘,更重要的是治理,是将这些地盘彻底统合起来;最后再集中力量一举攻灭梁国。”倪可福分析道。

    “那么你的意思呢?”高季昌被他这无头无脑的话搞得有些糊涂。

    “末将的意思是,吴军不慌不忙的进行这一切,这就需要不少时间才能攻占整个中原;而如今晋军正在黄河北岸虎视眈眈,他们一定不会坐视吴军单独吞并中原,到时候必然会出兵南下。”

    “而一旦晋军南下,中原到底会归属于晋国还是吴国,如今犹未可知。节帅何不再观望一段时间?”倪可福道。

    原本按照他们的估计,吴军会寻找一个晋军完全被拖住了的时机北伐,或者选择继续观望,等到晋国和梁国彻底两败俱伤后才会北伐。

    但现在晋军虽然有河北之乱需要平定,但距离完全被拖住还差得远,至少黄河沿线还有不少晋军存在,若是晋王李存勖选择率军渡河南下,未必就没有与吴军一战之力。

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东

    “再观望一段时间?”高季昌不由得在心中沉吟起来。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吴军要等到彻底消化了邓州、蔡州等地后才会出兵北上,这估计需要十天左右时间;以许州城中守军的实力和储备的钱粮来看,若是遭到吴军进攻,坚守一个月还是没问题的。

    这样就是说他还有一个半月时间来观望局势,若是一个半月之内不管是梁军取得胜利,还是晋军渡河南下,这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局势发生改变。

    “也罢,本帅就继续观望一段时间。传令下去,各部开始为守城做好准备,城中积蓄的钱粮也不要再吝啬了,拿出一半来招募乡勇,加以训练。倪可福,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一定要办好此事!”高季昌最终拿定主意。

    “请节帅放心,末将定会竭尽所能办好此事。”倪可福连忙答道,接着他又有些迟疑,问道:“节帅,许州要不了多久就要陷入战火了,诸位夫人和公子们是不是要提前转移?”

    高季昌目光犹疑,他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在这个时代算得上“高寿”,许多和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病故,只有他还活着。

    他的几个儿子如今都已经成年,甚至在许州担任一些不大不小的官职,但真要说起来,这几个儿子并没有什么大能力,仅仅是借助父荫混来的官职,平时的表现也没有什么突出之处。

    不过如今局势危险,一旦许州被围困,将来局势会如何发展谁都说不清,若是将几个儿子都留在许州城中,那样未免太危险。

    高季昌沉吟一会儿后道:“让长子从诲带着家小前往洛阳吧,其他人都留在城中。”

    倪可福点了点头,他知道高季昌这样安排的目的,无非就是分散风险。

    若是将来将来局势不妙,他就能带着留在城中的家人投降吴国;投降吴国的前途很难说,所以他又将自己的长子送到洛阳去,算是留条后路,不至于子孙断绝。

    事实上这样的安排在这种乱世极为常见,便是倪可福本人的几个儿子也是这样安排的。

    ……

    “父王,梁国的局势明明已经危险至极,那个朱友能却还要起兵造反,争夺皇位,这样的蠢材父王何必接受他投降,直接杀了就是。”徐州城外,杨渥的次子杨琰有些疑惑的问道。

    “不错,孩儿也有同样的疑问。”另一个随军出征的王子杨煜养仰着脸道。

    面对儿子的疑惑,杨渥兴致勃勃的解释道:“虽说朱友能的行为的确很愚蠢,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皇位却将梁国的局势给搅乱了;但他的行为对于孤来说却是有利;而且他既然投降,孤就要接受;若是孤不接受他的投降,反而将其杀死,那么其他梁国的官员就会心存畏惧,从而举兵抵抗我军。”

    杨琰二人若有所思,杨渥却大有深意的接着说道:“你们兄弟将来也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团结,不能手足相残,那只会便宜了外人,让外人得了好处。”

    “孩儿记住了。”兄弟二人连忙答道。

    杨渥点了点头,目光灼灼的看着两个儿子,接着问道:“你们两个都跟着老师读了不少书,那为父现在就要考考你们,像朱友能这样的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