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淮南时期的老将。

    当然,杨渥当初的心腹刁彦能如今也已经担任都指挥使,并且就在李承鼎的麾下,统领着一万人的禁军。

    此时,听了周邺的话后,刁彦能笑着说道:“按照大王给咱们的命令,惠王原本就是被当做吸引梁军注意的弃子,而咱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隐藏起来,等待时机;原本还需要担心如何与惠王商讨此事,如今倒好,咱们根本就不需要找什么借口,惠王自己就把借口送来了。”

    “不错,既然惠王主动要求咱们先不动手,那么咱们正好隐藏起来,静观其变。”其他将领纷纷点头道。

    李承鼎站起来,神情严肃的道:“静观其变这一点倒是好办,就算没有惠王主动提出,咱们也能找到借口;不过具体要如何突袭梁军,这才是问题的重点。”

    突袭梁军,这虽然是吴军的既定计划,但要实行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一点就是时间问题,金陵那边的大军即将出发,虽说一路上会尽量封锁消息,但金陵十多万大军调动,这么大的动静是很难长时间隐瞒的,最多就是拖延个六七天时间。

    所以李承鼎要突袭梁军,就需要在这六七天之内完成任务。

    除了时间问题外,另一个问题就是,梁军虽然受限于实力,如今将防御重点都放在宋州、亳州一线,其他地方的防备较为虚弱。

    但也正因此,宋州这附近的梁军警惕心还是很强的,要突袭他们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第六百一十六章出兵(续)

    当然,除了这两个问题外,另一个问题就是南线宋州附近的梁军统兵大将霍彦威。

    霍彦威此人年少时因为兵乱,被梁国大将霍存收养为义子,并改名为霍彦威。

    之后霍彦威追随霍存征战四方,曾因中箭而瞎了一只眼睛;后来因为作战勇敢而受到朱温的看重,被加封为左龙骧军使,右监门卫上将军。

    在担任州刺史期间,曾经遭到已经投降岐国的刘知俊进攻,霍彦威坚守一年多时间,始终未被攻破城池。

    要想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长时间坚守孤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军心要稳固。

    若是将士们士气全无,即便城中守军再多也是没用。

    霍彦威能够挡住刘知俊,这显然是因为此人深得军心之故。

    一位深得军心的将领,再加上他骁勇敢战,统兵能力也算不错,有这几点,可以说霍彦威就足以称得上名将,对付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

    周邺分析道:“都督所言甚是,要突袭成功的确不易;不过南线梁军的总兵力也就是五六万人左右,而且这些军队中强弱掺杂,真正能算精兵的并不多,再加上梁军还要分守各地,所以即便突袭不成,但我军要击败梁军依旧不难。”

    “不错,我军实力应该在敌军之上,又是以有备攻无备,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想来取胜还是能办到的。”刁彦能深以为然。

    这次杨渥交给李承鼎的军队一共是三万禁军和三千骑兵,都是吴国最精锐的军队,战力应该远在梁军之上,尤其是这三千骑兵可以说让吴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毕竟梁军的骑兵原本就不多,而且主要被集中在黄河防线应对晋军,留在南线的几乎没有。

    有骑兵上的优势,总体实力吴军也不比敌军差,再加上吴军又是以有备攻无备,可以说胜算还是很大的。

    见众将信心满满,李承鼎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下令道:“惠王既然打算单独攻打开封,本将料其必败。一旦惠王兵败逃回陈州,驻守在宋州、亳州等地的梁军必出兵拦截,造成城池防御空虚,这就是我军突袭敌军的机会。”

    “不过在此之前,为了尽可能迷惑敌军,所以各部将士不得有大的调动,一切以安稳为主。”

    “本将希望,各位将军回去之后就做好准备,外松内紧,一旦接到出击的命令,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不得有任何的耽搁。各位将军都听明白了吗?”

    “末将等遵令!”众将连忙站起来大声应道。

    接下来几天,果然如各方所料的那样,梁军在开封的驻军坚守城池,等待援军,给惠王的大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惠王的军队原本就是临时招募的乌合之众,在没有遇到硬仗之前固然看上去声势浩大,那些没多少人防守的小县城往往望风而降,但一旦要打硬仗了,他们的本来面目顿时就暴露出来。

    叛军仅仅第一天攻城猛烈,给守军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自身也遭到不小损失;第二天,随着梁军援军即将到达的消息在叛军之中传开,原本还热热闹闹的叛军顿时士气大挫,不少人趁机逃亡。

    朱友能大怒之下连续斩了不少逃兵,这才暂时镇住了众人,不过这一天是没法发起攻城了。

    第三天,在朱友能的各种许诺之下,加上梁军援军并没有出现,所以叛军重新振作起来,对开封城再次发起进攻。

    然而这一次的进攻一开始就遭到挫折,叛军原本准备的攻城器械乃是临时搭建,数量并不多;而朱友能麾下的将领们又缺乏攻城经验,对这些攻城器械的各种防护做得不够到位,结果竟然被守军一次突袭就全部焚毁掉了。

    至此,攻城的事情不得不暂时停下来,重新建造攻城器械;而这一停,梁军的援军就真的到了。

    如同一场闹剧终究有收场的时候一般,朱友能造反这场闹剧在经过几天的闹腾之后,很快就如同雪山崩塌一般,其招募的各路豪杰在第四天的晚上散去大半,只留下少数军队还能约束,保护着朱友能连夜南逃。

    消息传到宿州后,李承鼎当即立断决定出兵。

    命令下达之后,仅仅两个时辰的时间,各部就做好了准备,开始依照命令向亳州进发。

    打头阵的自然就是由柴克宏亲自统领的三千骑兵,他们也是突袭梁军的主力,是行动成败的关键所在。

    “快,快,快!后面的加快速度,不要掉队了!”柴克宏不断的催促着。

    突袭行动,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

    在吴军出发之前,各部将士枕戈待旦,没有任何的动作,生怕引起梁军的警戒;而在行动展开后,吴军顿时变了个样,行动极为迅猛,如同猛虎扑食一般。

    而作为先锋的柴克宏更是不顾马匹的劳累,要求部将们不断加快速度。

    他们的任务不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突袭攻占亳州,为大军打开前进的方向。

    只要亳州被攻占了,那么接下来吴军就能视情况做出选择。

    若是此时南线梁军的主力已经集中到了陈州以北,那么吴军就可以从亳州出兵,进击追击朱友能的梁军;若是南线梁军主力依旧在宋州,那么吴军也能向西救援朱友能,同时派兵尝试攻打宋州等地。

    至于朱友能是死是活,这就不重要了。

    说穿了,朱友能的叛军就是一个弃子,是用来吸引梁军注意力的,只要能达成这个目的,朱友能的死活并不重要。

    “朱友能从开封败退是昨天夜里的事,到现在已经有快一天的时间了。以他们的逃跑速度,一天时间差不多能逃出六十里左右的路程地。”

    “从这一点来看,他们目前的位置应该在桃陵县境内,按理说宋州和亳州的军队应该已经去拦截朱友能了。而我军目前距离亳州还有一百四十里路程。”

    “一百四十里的距离,以骑兵的速度,若是全速赶路的话,应该能在一天之内抵达,不过那样一来我军必然十分疲惫,而且马匹也未必受得了,这些都对接下来的交战无好处。”

    “所以突袭速度固然要快,但也没必要太快。”柴克宏一边在心中盘算着,一边控制大军进发的速度。

    而李承鼎则率领三万禁军分兵两路向北进击,一路由从永城出兵,进攻县、下邑等地;另一路则跟随在柴克宏身后,从鹿塘出兵,目标直指亳州。

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彦威

    宋州城中,与李承鼎、柴克宏他们想的不一样,此时梁军主力依旧驻守在各地,并没有出兵前去拦截朱友能的归路。

    驻守在南线的梁军,其主要防御对象就是吴国的徐州、宿州两地驻军,所以梁军的主要驻守之地就分布在宋州、亳州、辉州各县,以及设立在朱温老家砀山的崇德军。

    虽然在朱友能刚刚起兵的时候,朱友贞就下达过诏令,让霍彦威出兵拦截叛军,断其后路,然而一直到现在,霍彦威都在拖延着,并没有按照诏令来行事。

    此时,看着从开封传来的捷报,霍彦威心中非但没有感到兴奋,脸上反而流露出担忧之色。

    然而对于他的担忧,部将们纷纷感到不解。

    “将军,陛下的诏令已经下达好几天了,如今叛军都被击败了,若是我军还不出兵,只怕到时候陛下怪罪下来,谁都担不起责任啊!”

    “霍将军,此时再不出兵,功劳都被其他将军们给抢去了。”

    “都这种时候了,将军到底还在犹豫什么?”

    众将纷纷询问,若不是霍彦威平时深得军心,只怕这些将领们都要起来造反了;即便是如此,依旧有不少人心中觉得霍彦威是不是畏敌怯战,或者心中图谋不轨。

    在这些将领们看来,他们常年驻守南线,对面的吴军一直没有什么动静,所以他们只能眼看着黄河沿线的梁军将领们一个个立下军功。

    而这一次惠王造反,对于那些乌合之众,他们这些正规军将领们自然是瞧不上眼的,所以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次绝佳的立功机会。

    可惜他们的统帅霍彦威在得到圣旨以后这么多天都没有发兵的打算。

    如今张汉杰、王彦章二人都已经率军击败了叛军主力,若是他们再不出动,到时候别说是立功了,朝廷不降罪下来就算不错了。

    “你们是不是都在想,本将到底在犹豫什么?是啊,本将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