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之前众将心中虽然担心遭到吴、晋两**队的南北夹击,但那时候梁军主力尚在,即便是吴军北伐,他们暂时也能挡住;不过现在若是吴军立即北伐的话,众将心中却是半点信心都没有。

    牛存节心情沉重,不过此时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

    这时候,之前溃逃的贺瑰也赶到了,看到战场上的惨烈,他不由得面带愧色。

    “将军,此战失利,都是末将的罪责,请将军责罚!”

    牛存节冷哼了一声,别过脸去没看他,也没有开口答话。

    一旁刘连忙劝道:“贺将军虽然领兵负责后军,不过大家都没有想到敌军会以骑兵突然发动突袭,这一战的罪责,末将也有份,也不能全怪贺将军一人。”

    牛存节想到自己身为主帅,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好应道:“罢了,此战兵败本将身为主将也难逃其责,具体如何处置,还是等回去后让陛下来处置吧。”

    其实他最为恼怒贺瑰的一点,并不是在于贺瑰统领后军却没有起到殿后的作用,毕竟大家之前都没有想到敌军会突袭,再加上此时大军已经回到梁国控制的地盘,将士们难免会出现懈怠。

    贺瑰虽然要负一些责任,不过其他将领同样要负部分责任,尤其是牛存节这个主将更是要负责。

    不过让牛存节赶到恼怒的是贺瑰在遭到突袭后的应对。

    一万大军在一千骑兵的突袭下,很快就败下阵来,这一点虽然在意料之中,不过贺瑰溃败的速度未免太快了一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贺瑰并没有派人来通告牛存节一声,而是立即带着自己的侍卫逃离战场。

    这就导致吴军接下来向梁军中军杀过来的时候,牛存节也没有做好准备,甚至他得到消息都是从溃兵那里知道的。

    若是贺瑰能够稍微抵抗一下,并将消息立即传到中军这里来,那么牛存节也不至于这么被动,更不至于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不过此时还不是追究这些问题的时候,迅速收拢溃兵,以及搞清楚吴军接下来的动向,这才是目前最紧要的任务。

    牛存节立即下令安下营寨,同时分派各个将领去收拢溃散的士兵,又命各部派遣斥候南下去打探吴军的消息。

    因为刘来得及时的缘故,中军虽然出现了溃败,但那些溃散的士兵并没有逃远,所以在战后很快就被重新收拢起来。

    倒是之前贺瑰统领的后军,因为兵败溃散的地方原本就与中军所在离得远,再加上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所以那些溃散的士兵已经逃得很远了。

    一直到晚上,溃散的将士们才基本收拢起来,一番清点后,牛存节等人各个欲哭无泪。

    之前贺瑰所部被击溃的时候,大军正靠近一条河流;等到大军溃散后,许多士兵试图渡河逃命,却不料在河中自相拥挤践踏,许多士兵在因此而丧命。

    再加上之后各部被吴军冲锋所斩杀的士兵,以及因为其他原因而出现的伤亡,最终梁军的伤亡竟然高达七千余人。

    或许相比于梁军大军总体来说,七千人只相当于一成的兵力;但要知道很多时候一场大战的伤亡也就是几百人或者上千人而已;七千人的伤亡,这完全称得上伤筋动骨了。

    更何况,除了伤亡惨重以外,这次兵败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梁军士气的打击。

    当初梁军为什么会因为“晋军主力抵达”这么一个假消息就吓得连夜遁逃?说到底还是因为梁军士气低落,兵无斗志。

    若是在梁军全盛时期,将士们士气高昂,战意浓浓,即便是晋军大举来攻又如何?梁军还不是多次击败晋军,最后连晋阳城都两次将其围攻,甚至差点就逼得李克用逃亡大漠。

    可惜如今的梁军早就不是当初的那支战无不胜的梁军了,他们的心气早就在这几年一次次的兵败中被消磨一空了。

第五百九十一章入城

    经历了这一场大败以后,人心惶惶的梁军别说是再次南下主动去找吴军的麻烦,能不能坚守住自身的防线恐怕都成问题。

    若是吴军此时立即出兵北伐,再加上河北那边晋军即将南下,只怕梁国真的有灭国的危机。

    即便是吴军不立即北伐,但只要吴军的威慑还在,那么梁国就不得不留下大量军队在这里驻守,这对于即将到来的晋梁大战显然不利。

    “暂时与吴军议和,集中力量先抵挡晋军!”不知为何,这个当初就有的想法,此时浮现在牛存节心头,让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上书给朱友贞。

    当然,此时最先要处理的还是当前的局势,而不是战后的议和之事。

    一提到目前的局势,众将一个个都忧心忡忡,却一点好办法都想不出来,一时间中军营帐里面气氛极为凝重。

    见此情形,贺瑰勉强笑了笑,改变话题道:“说起来,不知诸位将军注意到没有,这一次吴军的骑兵突袭时极为迅猛,他们坐下的战马也很强健,看上去与当初那支骑兵的战马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难道说吴军有别的办法搞到了大量的战马?”

    被贺瑰这么一说,众将纷纷回忆起来。

    “的确,之前本将就在奇怪,敌军进攻的速度未免太快了一些,按理说,吴军身处南方,难以获得优质的战马,最多就是用那些劣马凑合一下。所以他们的骑兵突击时应该不会这么迅猛才是。但被你这么一说,本将也觉得这里面还真有些奇怪之处。”牛存节出言附和道。

    不管是统治了河北、河东的晋国势力,还是位于关中西北的李茂贞,他们都将战马视作最重要的资源,不仅极力限制战马的贸易,更是想方设法的阻止梁军获得战马。

    这样一来,身处中原的梁国很难获得优质的战马,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少量获得一些;但梁国的骑兵劣势却是难以改变。

    连梁国都是如此情形,按理说偏居江南的吴国情况应该更加糟糕才对。

    当初李承嗣、朱瑾、史俨三人南下投靠杨行密时,给淮南带去了一支强大的沙陀骑兵,并且在不久之后的清口一战中起了重大作用,极大的提高了淮南军的战斗力。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当初那一批骑兵的战马肯定早就老弱得不堪征战了才对,吴军要想维持骑兵的规模,就只能通过其他途径重新获得足够的战马。

    但问题是,在梁国都难以得到足够战马的情况下,吴军又是从哪里得到足够战马的呢?而且从今日的情况来看,敌军骑兵的战马还是用的极为优质的战马,马的力量和速度都属上乘,比梁军的骑兵战马都要强一些,都快赶得上晋军骑兵了。

    这个情况足以说明吴国应该是有着其他途径大规模获取战马。

    “必须想办法搞清楚这里面的原因!”牛存节很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梁军与晋军交战,为什么总是落在下风?说到底就是因为骑兵的缺失,让晋军能够把握住战场的节奏,选择对他们更加有利的战场,并且随时都有机会突袭梁军。

    正是有这个优势,晋军在这几年的一场场大战中接连取得胜利,将梁军打得溃不成军。

    若是梁军也能解决战马的问题,像晋军一样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那么接下来的大战里,梁军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被动。

    众将心思闪动,都在猜测着吴军战马的来源。

    有的认为吴国应该是从海上与契丹人“勾搭”上了,所以才能从契丹人那里得到足够战马。

    有的则认为吴国的战马来源于海外,听说远在西方有一个大食国,那里同样盛产马匹,而且有海路与南方联通,或许吴国战马是从那里获得的。

    当然,也有人说吴国是自己在南方开设牧场养马,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来保障战马的供应。

    不管是哪种猜测,众将心中都是一片羡慕之色。

    从海外获得战马,这一点梁国在先天上就处于劣势,毕竟北方人不擅长航海,到了海上只怕都会成为旱鸭子,更别说长期在海上跑。

    而若是通过自己养马,这对梁国来说就更加难以实现了,毕竟中原各地的开发程度极高,各州的空地都被用作农田,除非毁掉大批农田来开设马场,否则这个办法就只能是一个设想。

    此外,现在养马只怕也来不及,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奏效。

    当然,刚才所讨论的这些还是给了牛存节极大的灵感,让他想到了几条需要立即去做得事情。

    第一点自然是上书朝廷建议与吴国议和之事;目前的局势,与吴国议和这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第二点则是与契丹人加深联络。

    契丹人身处北方,时常南下劫掠,当初刘守光统领幽州的时候,就要时不时的面对契丹人的攻击;如今晋国占领幽州,只怕契丹人的劫掠目标就要变成晋国了。

    到时候两方之间的冲突势不可免。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牛存节可没有什么“与契丹人勾结有失民族大义”的想法,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所谓胡人和汉人的分别看得并不是那么重,否则李克用、李存勖这对沙陀人父子也不会被看做大唐的继承者了。

    与契丹联合对付晋国,这就是牛存节想到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此外,虽然北方人并不善于航海,但偶尔在海上航行也没有问题,或许通过海上途径与契丹人交易马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

    当梁军众将在商议着军情,为接下来的局势而忧心忡忡,并且时刻担心吴国会趁机北伐之时,杨渥却果断的放弃了立即北伐的打算,甚至连众将提出的趁机北上劫掠的提议都拒绝了。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杨渥的心态已经变了。

    对他来说,北方与梁国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主要任务一个是消灭岭南的割据势力,将南方彻底统一起来;另一个就是继续积蓄力量,为将来的北伐大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