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看孤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吗?晋王的实力,远超你们的想象,同时梁国将来衰落的速度同样会超过你们的想象!如今看上去是晋弱而梁强,但孤敢说,要不了几年时间,到时候局势必然会变成晋国强而梁国弱!”

    众人之所以依旧觉得朱温实力强大,需要打压,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时的梁国,依旧控制着中原最富庶,同时也是人口最多的地区;而李存勖所掌控的,只有经济凋敝,百姓困顿,人口稀少的北方苦寒之地。

    可以说,双方的整体实力上梁国依旧远远强于晋国,甚至连如今的吴国都有些比不上。

    在这个时代,各大势力的地盘已经基本上稳固了,除非是实力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否则一方势力想要攻占另一方势力的一州之地,往往都需要花费不小的代价和较长的时间。

    比如朱温,他想要从李存勖手中夺回潞州,已经先后动用十多万大军,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战,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而晋军趁胜发起的反攻,同样在泽州城下被梁军轻易的击退了。

    从这一点来看,即便晋王李存勖再怎么能征善战,即便晋军骑兵再怎么骁勇,但想要彻底的击败梁军,夺取梁国的大片领地,彻底改变晋弱梁强的局面,这也是很难的事情。

    最大的可能还是双方沿着如今的战线对峙,谁都奈何不得谁。

    而梁国因为根基更加雄厚,所以在这种对峙之中更加能够持久。

    至于这一次潞州之战的失败,那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失利而已,对于根基雄厚的梁军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复过来。

    即便是杨渥,若他不是来自后世,知道朱温到了晚年的各种倒行逆施,使得梁国人心溃散,军队更是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再加上朱温死后,他的继承人更加无能,梁国的人才也迅速凋落,若非如此,他也不敢相信李存勖有机会一举消灭梁国。

    当然,这些事情目前都没有发生,所以目前就不能以这些为理由来劝众人相信晋强而梁弱。

    “李存勖的实力如何,郭参军久在晋国,想必比孤更加清楚,诸位不妨听他来说一说!”这时杨渥突然提议道。

    郭崇韬没想到杨渥突然要他来介绍晋国的实力,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臣虽然在晋国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因为所处位置不高的缘故,对晋国的了解也不够充分,若是说得不对,还请大王和诸位同僚体谅!”

    郭崇韬谦逊了一番后才开口道:“先说晋王本人,臣与当今晋王接触得不多,但从一些过往来看,晋王的才能只怕还在其父之上!尤其是领兵打仗的能力,更是极为突出,乃是一个天生的统帅!”郭崇韬以极为赞赏的语气评价道。

    当初在晋阳时,郭崇韬便非常看好李存勖,曾经一度想要投入其门下效力。

    若不是后来杨渥赏识他,极力拉拢挽留,再加上那时李克用身体还很强壮,距离李存勖上位的时间还远,这让郭崇韬担心自己在短时间内都没有出头的机会,所以才会离开晋阳投入吴国。

    听了郭崇韬的评价,众人不由得对李存勖更加看重起来。

    “除了晋王之外,李存勖、周德威、李嗣昭、李嗣源、符存审等,这些都是晋军中有名的将领,这些人的领兵能力都极为不凡,再加上晋军骑兵众多,士兵勇敢善战,可以说晋军的战力还是很强的……”

    郭崇韬尽量以公允的态度来评价着晋国的实力。

    在他看来,晋国或许在整体上比不上梁国,但仅仅算军队的话,晋军的实力不在梁军之下;唯一缺乏的,就是人口基础较差,若是打了败仗的话,恢复起来要比不上梁军。

    听了郭崇韬的介绍,众人对晋国更加重视起来。

    杨渥又接着说道:“晋**力强大,这一点不需要孤多说,郭参军刚刚已经说过了。而梁国一方,如今朱温还在,或许他还能与李存勖相持不下;但等到朱温死了之后呢?诸位可别忘了,朱温如今也是五十七岁的人了!”

    朱温若是死了,梁国会如何?

    这一点很明显,朱温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有那个能力继承朱温的基业,并与李存勖相抗衡。

    这就意味着战争的天平将彻底倒入晋王一方!

    想到这里,众人终于明白过来杨渥的意思。

    “大王是说,如今朱温还在时,他最多只能与晋王相持;等到朱温不在了,梁国就有覆灭的危险。而梁国覆灭之后,晋王就会一统整个北方,他的的实力就会迅速壮大,成为我国将来最大的敌人?”严可求皱眉道。

    “不错,孤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孤觉得,距离这个时间的到来,不会太久,或许最多也就十多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国不仅要统一南方,还要做好与一个有统一整个北方的实力的晋国对抗的准备!”

    “所以孤认为现在不仅不能继续削弱朱温,反而还要尽可能的设法帮助梁国增加对抗李存勖的实力,以使李存勖统一北方的时间来得更晚一点!”杨渥最后说出了他的想法。

    听到李存勖将来有可能统一北方,这个结论无疑是很令人震惊的,但是仔细想来,却又有这种可能。

    理解了杨渥的想法后,众人回想起来这才明白为何杨渥对于和谈的兴趣会这么浓,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杨渥没有在之前潞州之战后对梁国趁火打劫,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至于将梁军削弱得太多。

    “大王深谋远虑,臣等佩服!”高等人明白了杨渥的意思后,纷纷拜服。

    杨渥在心中小小得意了一下后,立即便严肃起来。

    他知道,李存勖固然是他将来最大的敌人,不过在北方,除了李存勖以外,却还有另一个强敌正在逐步崛起,而且这个敌人,如今已经具备了相当强大的实力,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乃是比李存勖更将难以对付的敌人。

    这个敌人,就是契丹!

第四百零二章议和

    近两年前,也就是天佑四年正月,当梁王朱温忙着如何篡位登基称帝时,当杨渥、王建等一个个心怀不轨的藩镇为了各自的利益坐视朱温称帝时,契丹人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取代痕德堇可汗,正式即可汗位,成为整个契丹人的首领。

    与以往的首领不同的是,耶律阿保机在登上可汗之位的第一天起,他的野心就不满足于如今契丹习俗中的可汗三年任满的就要禅让的制度。

    作为一个雄心勃勃,有着极大抱负的首领,阿保机想要建立的,乃是像汉人的皇帝那样能够独揽大权,并且将自己的权利传给子孙后代的真正的帝国!

    当然,如今的契丹内部,各方反对势力依旧很强大,不仅是契丹其他几个部族的人反对阿保机做皇帝的野心,便是他本族的族人中,包括他的几个兄弟同样反对他。

    所以阿保机想要真正成为像汉人皇帝那样的存在,他还需要作出不少的努力才行。

    不过不管如何,因为军队大权掌控在手中的缘故,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却是迟早的事情。

    而且杨渥还知道,他不仅成功的建立了契丹帝国,而且还将这个帝国发展成了当今世上最为强大的帝国之一,并且成为之后从后唐起,一直到北宋的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

    杨渥既然想要一统天下,将来自然也少不得要和契丹人为敌。

    当然,这些都是将来的事情,如今的杨渥需要关注的,依旧是如何迅速的统一南方,并且为将来北伐做准备的事情。

    在他的解释下,众人此时都已经明白了将来他们需要对付的真正敌人,所以都同意了与朱温暂时停火的策略。

    当然,在朱温的手书中,不仅提出了他想与杨渥停火的想法,同时还提出希望杨渥能够放过楚王马殷,与他和平共处的请求。

    对于这一点,杨渥等人自然是毫不客气的拒绝了。

    马殷的实力虽然经过这一次的讨伐而大减,但他依旧有较为强大的实力,尤其是马殷麾下将领的信心还没有彻底打掉,他们还有继续与吴国为敌的打算和勇气。

    从这一点看,杨渥将来统一南方最大的阻力应该还是楚王马殷。

    至于更南端的刘隐,或许他的地势更加偏远,他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不过真等到吴国消灭了王审知和马殷之后,吴国那时候就大势已经成就,刘隐已经不可能再翻天了。

    那时候杨渥甚至不需要派主力前去讨伐,只需派一员大将前去,应该就能平定岭南了。

    最终,杨渥以“大吴国主致书于梁王”的名义,给朱温写了一封回信,回信中杨渥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双方罢兵休战之事,不过杨渥却说了双方要“各守其土,以百姓为念”等。

    想必朱温见到之后,也会明白杨渥的意思。

    至于马殷,杨渥并没有在书信中多提及,而是直接说大唐昭宗皇帝曾经给杨行密加封过东南诸道都统的官职,而马殷就属于这个都统的管辖之下。

    如今杨渥继承了都统的职务,自然同样继承了对湖南的管辖权。

    言下之意,自然是不同意与马殷罢兵言和了。

    当然朱温本来就清楚,想要杨渥放过马殷那是不可能的,他也就是提一下而已,并不会真的为了这颗棋子费太多的心思。

    ……

    当杨渥与朱温暗中达成默契,双方开始实现停战之时,潭州这边,刚刚从吴军围城中恢复过来的马殷等人,却在为将来的何去何从而感到担忧。

    当初吴军的主要精力都不在湖南这边时,马殷在对吴军的一次次战争中居然还占到了上风,这使得他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种“吴军也不过如此”的错觉。

    然而这一次的战事却是让马殷真正清醒过来:能够消灭钱,吞并江西,并且在战场上与梁军正面对抗的吴国,的确不是他能够抵挡的。

    这一次吴军动用的兵力其实还不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