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敏锐的洞察力,使得周德威等大将不由对他刮目相看,觉得或许晋国在李存勖这位年轻人的统领下,或许能够取得比李克用更大的成就?

    当然,李存勖虽然说得慷慨激昂,但他自己的心中也没有充足的底气,所以在给众将打气之后,李存勖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寻求盟友的援助。

    若说如今天下间哪个势力的实力最强,那么肯定是朱温最强;不过在朱温之下,吴王杨渥的实力同样极为强大,甚至其声势还在如今的晋国之上。

    所以李存勖想到的盟友,首先一家自然便是吴王杨渥。

    恰好在这个时候,杨渥当初派出的向各家势力通报吴国建立的使者到了晋阳,李存勖当即将其招进来询问。

    “什么?吴王杨渥在金陵正式即吴国王位,建立吴国?”

    得知消息后,李存勖的第一反应便是有些错愕,不过随之他又反应过来,如今天下纷乱,各地有实力的藩镇都已经建国,王建在蜀中称帝,李茂贞和刘仁恭各自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岐国和燕国。

    如此看来,杨渥在东南仅仅以吴王的身份建立吴国,而没有直接称帝,这反而是一件让人感到奇怪的事情。

    要说杨渥建立吴国和李茂贞、刘仁恭、王建等人建国对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李存勖在这里面感觉到了浓厚的忌惮之意。

    像王建的实力虽然不错,但此人割据蜀中后便迫不及待的称帝,这反而让李存勖觉得此人不过如此,眼界仅仅盯着一个蜀中,将来的成就肯定有限。

    至于李茂贞和刘仁恭二人,更是实力弱小,难成大器。

    唯独杨渥,既有天下称雄的实力,同时还知道藏拙,不急于称帝出头,而是先称王建国,这才是让李存勖感到忌惮的地方。

    当然,不管怎么忌惮,那都是将来的事情,如今李存勖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如何解除潞州之围,树立自己的威严,彻底执掌晋国大权。

    “贵使远道而来,孤原本应该好生招待一二,奈何先王去世不久,多有不便,还请贵使多多包涵!”李存勖以较为热情的态度接见了吴国派来的使者。

    吴国的使者便是杨渥当年的书记官皮光业,他在地方上担任了一年多的县令后,便升迁为刺史职务,如今吴国立国,他更是进一步提拔,如今是礼部侍郎,专职负责外交的。

    晋国虽说在与朱温的多年争霸之中落於下风,声威大不如从前,不过依旧是天下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

    尤其是杨渥,作为后世来人,他自然知道如今的晋国虽然声威不如从前,但将来灭亡后梁的,正是这个晋王。

    所以这次出使各地的使节中,其他各地的使者都是由礼部尚书殷文圭负责选人,唯独出使河东的使者乃是杨渥亲自选拔任命的,免得再出现类似张知远的事情出来。

    此时听说李克用已进病逝,皮光业当即代表杨渥,对李存勖表示深切的致哀,并对李存勖的即位表示祝贺。

    不管怎么说,吴国与晋国如今还是盟友关系,而且在对抗朱温上,双方是有着共同的敌人的,至少在击败朱温之前,双方都不会翻脸,反而会有不少合作的机会。

    所以李存勖随即就向皮光业提出了请求吴国派兵攻打梁国后方,以牵制梁军,为潞州解围创造条件。

    “还请贵使回去之后禀报吴王,若是吴军能够出兵攻打徐州,孤将感激不尽!日后定当有所回报!”李存勖极为诚恳的说道。

    是不是出兵相助,皮光业自然不能做决定,他这次来的目的仅仅是向河东通报吴国建国的消息而已,至于其他的,却是他无法做主的。

    打发了皮光业之后,李存勖依旧感到不满意,要击败梁军,解开潞州之围,若是光靠晋军的努力只怕还不能够有必胜的把握,所以还需要寻求更多的盟友。

    吴国虽然实力强大,是能够在正面上与梁军交战的大国,不过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吴国实在是太远了。

    所以不久之后,

    李存勖再次下令,以监军张承业和张承业及判官王缄到凤翔请求李茂贞发兵援助。

    可惜的是,岐王李茂贞逼近年老体衰,更是因为多年战乱,如今早就是兵弱财尽,最终没有答应出兵之事。

    倒是吴王杨渥那边,在得知消息后不久,便下令驻守寿州的李承嗣率领左腾骧军一万人出兵颍州,并且一举袭破颍州外城。

    可惜的是,颍州刺史张实据颍州内城坚持抵抗,加上梁军援兵已经抵达,而吴军却没有后续援兵,最终只能撤兵。

    至此,寄希望于外援的计划已经失败,要解围潞州,最终还是只能依靠晋军自己。

    四月二十四日,晋王李存勖率领周德威等由晋阳出发,二十九日大军秘密前行,驻扎在黄碾,距离潞州四十五里处。

    五月初一,李存勖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

    凌晨大雾,三十步外难以看清,晋军趁机出兵直达夹寨之外。

    此时梁军未料到晋军突然感到,根本未设岗哨,将士还未起床,在遭到突袭之后,顿时惊慌纷扰起来。

    李存勖当即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周德威攻西北角,李嗣源攻东北角,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

    梁军大败,向南逃跑,招讨使符道昭的坐马栽倒,被晋军杀死;损失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物资、粮草、器械更是堆积如山。

第三百九十一章第一次换防

    潞州之战的胜利,对于晋梁双方来说都是具有极大意义的。

    对于晋国来说,李存勖在这一战里面不仅成功解除了潞州之围,更是给梁军造成巨大杀伤,使得李存勖的个人威望大增,从此完全掌握了晋国的权柄。

    那些曾经对李存勖表示怀疑的将领们,到了此时都开始变得心服口服起来。

    此外,整个晋国的声势同样经过这次大战后得到极大提升,当初因为晋阳两次被围带来的消极影响,自此彻底消除,晋梁争霸的局势得到迅速转变。

    而对梁国来说,潞州之败,不仅是折损了那么多的将士,更是使得梁军的声威大受挫折。

    这是继败于吴军之后梁军的再一次重大失败。

    到了此时,不仅是其他势力的人,即便是梁军内部也逐渐感受到了梁军的颓势,要想像当年那般横行天下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大梁城中,当朱温得知潞州兵败的消息后,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过了半晌之后,朱温才醒悟过来,不由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虽死而无憾矣!像朕的那些儿子们与之相比,就如同一群蠢猪!”

    这一刻的朱温是满怀伤感和忧虑的,在几年之前,他还是天下最为强大的藩镇时,那时候整个天下能够在正面与他相抗衡的只有那么寥寥几个藩镇,而诸多藩镇中,真正在战场上击败过他的,也只有河东的李克用以及淮南的杨行密。

    李克用自不必说,这位纵横天下的枭雄,要不是他自己犯下太多的错误,朱温甚至没有丝毫崛起的可能,就更不必说将晋国逼到险些灭亡的地步。

    至于杨行密,清口大战的胜利,直接毁掉了朱温吞并淮南的希望,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彻底断送了朱温统一天下的可能。

    自此之后,南北对立的局面得以出现,而朱温没能得到江淮的富庶之地,反而实力要受到淮南的极大牵制,在之后的这么多年里,一直都只能陷入多面作战的泥潭之中,即便梁军再怎么强大,又能有多少作为?

    而如今这么多年过去,李克用和杨行密这两个生平大敌,都已经先后病逝,只剩下他一人独存于世,这本来应该是一件好事,然而让朱温感到悲愤的是,李克用和杨行密虽然都不在了,但他们留下来的儿子却没有一个是弱的。

    杨渥这个早就继承了淮南基业的人自然不必多说,两次北伐之战给梁军造成了多大的损失,甚至连他的出生之地宿州,如今都被吴军占领着;此外,为了防止吴军再次北伐,大批的梁军不得不驻守在宋州、颍州一带,极大的牵制了梁军的力量。

    至于李存勖,刚刚结束的潞州之战,同样展现出了此人的杰出领兵能力,假以时日,等到李存勖彻底成熟起来后,那岂不是又要多一个杨渥了?

    想到自己已经年老,而无论是杨渥还是李存勖,如今都还如此年轻,自己若在时,或许还能挡住这两家的进攻,但等到将来自己不在了,朱温已经能够想象得到,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梁国,只怕就要毁在这两家的手中了。

    此时的朱温,不仅痛恨着自己的几个儿子为什么不能出一个像杨渥、李存勖这样的人物,更是在心中暗自后悔着,为什么当年没有在晋国最衰微的时候一举将其剿灭,以至于如今晋国东山再起,再次成为梁国的大敌。

    当然,这些感慨现在一点作用都没有,当前要做的还是尽快安抚士卒,稳定人心,同时为晋军的趁胜进攻以及其他各路势力可能发起的趁火打劫的行动做准备。

    五月中旬,周德威、李存璋二人乘胜率军进赴泽州。

    泽州刺史王班向来不得人心,城中诸将不为他所用,面对晋军的进攻顿时人心惶惶,很多人都有投降的想法。

    就在这危急关头,梁军大将牛存节自西都洛阳率兵迎接夹寨溃逃的军队,到天井关时,得知了晋军进攻泽州的消息。

    牛存节对他的部下说:“泽州是要害之地,不可丢失;即使没有陛下的诏旨,我等也应当救援。”

    众人心中畏惧,都不想前去救泽州,以各种理由加以推脱。

    牛存节当即大怒道:“见到友军危难而不救,是为不义;害怕敌人强大而逃避,是为不勇。”于是强行下令,带领众士卒前往泽州。

    等他到达泽州时,城中人已经放火喧哗,想要响应晋军入城,刺史王班更是束手无策,只知道关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