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这一刻运气显然是站在淮南军一方的,梁军不仅“成功”的打探到了淮南军的撤兵,而且朱温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下令以一万义武军为前锋进行追击,结果遭到伏击,损失较为惨重。

    当然损失的兵力更多的是担任前锋的王处直麾下的义武军,并非朱温的直属兵力,即便损失再多,朱温也不会感到心疼。

    经过这一次大胜后,淮南军士气大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屡屡获胜。

    可惜的是,朱温的主力却一直没有受到损失;而且随着战事的持续,梁军逐渐摆脱颓势,并且不断发起反击,甚至多次击败淮南军,从而占据上风。

    这天,又是一场大战正在展开,这次投入大战的乃是李承嗣统领的左腾骧军,而与他对战的则是梁军大将牛存节。

    杨渥命史俨和侯瓒二人统领骁骑军掩护侧翼,他自己亲自率领主力压阵;而梁军同样以最精锐的骑兵龙骧军来保护侧翼,朱温率领主力压阵。

    这种大战对于杨渥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所以他并没有将这次的战事放在心上,只是静静的坐在马上观看双方的交战。

    此时杨渥还没有收到象牙潭大捷的消息,更不知道周本不仅像历史上那样成功的击溃了危全讽的联军,同时还击溃了围攻高安的楚军,取得了一场完胜。

    对杨渥来说,眼前的战斗显得有些枯燥乏味,这次北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引诱危全讽主动出击,如今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继续留在这里与梁军交战的意义并不大,所以杨渥早就有心撤军了。

    可惜的是,杨渥虽然能够选择何时发动这次北伐,但何时结束这次北伐却不是由他来决定的,而是由朱温来决定。

    “朱温想要把我军拖在这里,好方便危全讽攻取江西,不过北方目前尚未平定,随时都可能再次爆发大战,在这种情况下想必朱温也不能长期留在这里。”

    “若是周本能尽快击败危全讽,等到朱温知道他已经无法阻止我军攻占江西后,想必他就会罢兵回去吧?”

    “这次退兵回去后,正式建国的事情应该就可以提上日程了。记得历史上王建就是在朱温称帝的这一年同样建国称帝的,而岐王李茂贞也在这一年建立岐国,设置百官,一切礼仪都按照皇帝的规制来;不过如今都八月底了,不知道王建和李茂贞二人是不是已经开始行动了呢?”

    “还有李克用,历史上王建称帝之前,还派人给李克用送信,劝他与王建一起称帝,一个称东帝,一个称西帝,不过被李克用拒绝了。不知道如今王建和李克用二人又会如何做。”杨渥非常随意的想着。

    就在此时,前方一直呈现僵持的战局开始出现变化。

    淮南军一方五千余兵力在对梁军发起进攻却未能突破,准备暂时撤下来休息时,梁军却在此时突然发起反击。

    这次反击来得非常迅猛而突然,是由梁军的龙骧军发起的。

    五千精锐骑兵随着领兵将领的号令,排成整齐的队列向正在缓缓撤退的淮南军发起突击。

    见到对方的行动,正在撤退的淮南军临危不惧,立即停下来整理队形,以应对骑兵的突击。

    同时,负责护卫侧翼的淮南骑兵在史俨和侯瓒二人的统领下迅速出击,准备拦截梁军骑兵,为淮南军的列阵争取时间。

    这一切都如同行云流水一般流畅,甚至都不用杨渥下令,那些经验丰富的将领们便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各自做出了合理的应变。

    不过这一次梁军骑兵的突击,让杨渥感到惊讶的却是打头的那个梁军将领,手持一杆铁枪,在马背上用长枪或是刺,或是击打,或是横扫,在他的面前甚至无一合之敌,许多淮南骑兵都被他轻易的斩杀于马下。

    这位骁勇的梁军将领在淮南骑兵之中来回冲杀,无人能挡,使得梁军骑兵士气大振,顿时杀的骁骑军节节败退,损失极大。

    见到敌将逞威,淮南军的两个骑兵将领史俨和侯瓒二人当即大怒,先后冲过去与那梁将交手。

    然而没想到的是,无论是史俨还是侯瓒,这两人都不是那梁将的对手,最后联合起来才勉强挡住对方。

    后方,杨渥见骑兵损失较大,顿时心疼得不行。

    虽说如今淮南军已经获得了济州岛可以用来养马,不过如今养马的事情还没有走上正轨,等到马场能够正常运行并向军队输送马匹,那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而且不光是马匹,那些倒下的每一个淮南骑兵都是最为珍贵的财富。

    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当初随着朱瑾、李承嗣一同南下的北方人,淮南军自己培养的并不多。

    与马匹的损失相比,这些擅长马上作战的士兵的损失就显得更加严重。

    “那梁将到底是什么人?有谁认识吗?”

    杨渥看着远处战场上将侯瓒和史俨二人压着打的梁军骁将,不由心中一动,向周围人问道。

    “那人似乎是王彦章!以前任开封府押牙,如今应该是刚刚升官为龙骧军使了!”有人认出了敌将,向杨渥道。

    “怪不得这么骁勇,原来是他,果然是名不虚传啊!”杨渥顿时反应过来,连连赞叹。

    这个梁将原来就是铁枪王彦章,人称王铁枪,乃是后梁有名的猛将,据说连李存勖都畏惧他的勇武,在民间的名气更是可以止小儿夜啼。

    被王彦章这一番突袭,淮南骑兵损失极大,好在他们的目的本来就只是阻拦敌军片刻,为步兵争取应对的时间,如今目的已经达成,于是史俨二人统领骑兵迅速后撤。

    而梁军骑兵的冲击因为受到阻拦,最终未能建功,双方只能罢兵休战。

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归顺

    九月初,随着象牙潭大捷的消息和之后江西平定的消息传来,整个淮南军大营中到处都是欢呼之声。

    不久,朱温同样得知了这个消息,在大骂危全讽废物之余,他也知道继续与淮南军交战并无意义,如今虽然北方安定无事,不过若是梁军主力长期在南方,难保北方不会出现动乱。

    所以不久之后朱温便下令大军缓缓后撤;而对杨渥来说,这次北伐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同样不想与梁军继续交战,所以在朱温撤兵之后,他同样非常有默契的开始撤兵。

    不久,淮南军渡过淮河南下,而梁军主力同样回到各自的驻地,一切都回归到战前的状态。

    至此,淮南军的第二次北伐最终就这样在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的情况下不声不响的落下了帷幕。

    泗州城中,杨渥的临时行宫里。

    “大王,刚刚得到的消息,虔州刺史卢光稠派使者前来请求归顺,不知该如何做回复?”

    身为掌书记的殷文圭脸大带笑意的询问着。

    虔州因为有谭全播的劝说,这一次并没有出兵加入危全讽一方,最终逃过一劫。

    不过谭全播虽然料到了危全讽此次进攻洪州肯定讨不得好处,但他也没想到联军最终会败得这么惨,六万军队加上两万楚军,最终却被万余淮南精兵给击破了,而且这一切就发生在短短几天之内。

    不仅如此,大获全胜的淮南军还趁机攻占了除虔州之外的其他江西各州,声威震动南方,便是谭全播听了之后都不由变色。

    如果说之前虔州还能倚仗地势偏远,民心归附,军队精良等优势,对于淮南军的威胁可以暂时不顾,但到了此时,他们就没有丝毫逃避的可能了。

    要与淮南军硬拼,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虔州军队虽然训练程度比抚州军队要强上一些,但也强得有限,与淮南军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或许因为虔州地势偏远的缘故,淮南军难以派出重兵前来进攻,但派遣个两三万人却是没有问题的。

    而卢光稠如今控制的虔州和韶州两州之地的总兵力也不过是三万多人,又如何与淮南军对抗呢?

    所以对抗显然没有前途,不过直接投降的话,卢光稠又有些不甘心;不仅是卢光稠,便是谭全播都觉得如今局势虽然对虔州不利,但还没有差到需要直接投降的地步。

    更何况,无论是卢光稠还是谭全播,他们如今都已经年纪大了,手中的权利早就开始向下一代,也就是卢光稠的几个儿子转移。

    卢光稠的这几个儿子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没什么能力,又没什么眼光,但对手中的权利却看得很紧。

    若是卢光稠有投降的打算,只怕这些儿子们首先就会与那些同样反对投降的将领们一起起来造反了。

    所以直接投降难以办到,继续与淮南对抗又有些不现实,想来想去,向来以足智多谋著称的谭全播最终也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只能让卢光稠派出使者向淮南请降,不过淮南必须保证由卢光稠继续治理虔州,不得将其调到别的地方去。

    “让卢光稠继续治理虔州?那他投降对我淮南有什么好处?不过是多了一个名义上的属地,而且将来还会因此受到掣肘,如此之有害无益之事,孤怎会答应?”听了卢光稠提出的条件,杨渥顿时冷笑起来。

    这种割据一州或者两州之地的小势力,一般主动投降后,杨渥都会安排到别的地方去任职,而不是仅仅寻求一个名义上的归顺。

    像当初的衢州刺史陈璋,如今就已经调离了原本的职务;而饶州刺史唐宝,他如今虽然还在当地任职,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将来肯定会调到别的地方去。

    而卢光稠到了这种时候居然还想向杨渥提要求,希望永久保留对虔州的统治,这一点杨渥怎么可能答应。

    “大王且慢下决定,此事本来在广陵那边就遭到了高先生、周判官他们的反对,不过枢密副使严可求却是提出了另一种看法,属下觉得很有道理,大王不妨听听他的意见!”殷文圭却是劝说道。

    听说严可求有不同的意见,杨渥心中一动,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