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州本来是魏博六州之一,朱全忠在相州这一番长留却是吓坏了魏博节度使罗绍威。

    若说因为魏州之变的那个流血的夜晚,谁才是受害最深的人,那么这个人一定不是别人,正是罗绍威他自己。

    魏博节度使作为一个老牌藩镇,曾经拥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不然也不可能在与大唐朝廷对抗了一百多年后还持续到现在。

    在过去天下尚未彻底大乱之前,魏博军多次与朝廷大军发生冲突,但他们却依靠自己的强大实力迫使朝廷承认了他们的地位。

    即便是到了如今这个时代,随着河东、宣武、淮南等各方藩镇的陆续崛起,如今的魏博已经不能算是天下间最强的藩镇了,但以魏博军的实力,自保却是没有问题。

    所以之前罗绍威虽然追随朱全忠,派兵随同他东征西讨,但朱全忠对他也必须客客气气的,不敢太过得罪。

    但随着罗绍威主动勾结朱全忠,将自己的八千牙兵斩杀干净,这固然是一举结束了一百多年来魏博牙兵桀骜难制的局面,但同样也极大的消耗了魏博军的实力。

    魏博节度使麾下的六州之地除了魏州之外,其他五州在一夕之间全部造反,罗绍威根本无力征讨,只能继续依靠朱全忠的力量。

    而朱全忠虽然考虑到自身的安危问题,同意了派兵帮罗绍威平定叛乱,不过却要求罗绍威为他的平叛大军提供钱粮辎重。

    这个要求显然很合理,又是有求于人,所以罗绍威满口便答应了下来。

    谁知道在接下来几个月的平叛时间里,为了供应十多万梁军的粮草辎重,罗绍威的消耗十分巨大;而之后潞州失陷,梁军为了夺回潞州,再次在相州集合重兵,并且其粮草供应也再次落到了罗绍威的头上。

    等到如今梁军撤军时,魏博军为了供应梁军的粮草已经消耗了近百万贯钱,杀了牛羊猪等价值七十多万贯,供应的粮食更是不计其数,再加上给一些梁军将领送的贿赂同样有数十万贯,这些沉重的负担使得魏博军多年才储存下来的钱粮物资就此被消耗得干干净净。

    要知道魏博六州虽然地处河北最为繁华的地方,不过毕竟只有六州的地盘,却要供应十多万梁军近十个月的后勤,其消耗如何承受的起。

    如此惨重的损失,使得罗绍威肉疼不已,不过如今的他实力大损,更加无力抵抗朱全忠的要求,最后只能对亲信哀声叹气道:“便是将魏博六州四十三县所有的铁都加在一起,只怕也不能铸成此大错啊!”

    不过如今大错已经铸成,罗绍威实力大损,如今只能彻底依附朱全忠才有活路。

    而这一次朱全忠突然以病了为理由停留在相州,这让罗绍威更加担心起来。

    朱全忠是什么人?那可是出了名的狡诈多变。

    若说他对魏博没有任何企图,罗绍威是绝不会相信的。

    在这之前,罗绍威虽然依附于朱全忠,但他毕竟还有较强的实力,获得了较大的独。立性,便是朱全忠也不敢随意觊觎他的领地;但如今他实力大损,若是朱全忠再打起他的主意,那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大难了。

    更何况,这一次朱全忠突然以病重为理由停留在相州不走,谁知道他是不是暗中在筹谋什么?

    “当今之计,唯有劝梁王称帝,有了带头劝进的大功,以后再对他恭顺一些,想必梁王就会放过我魏博六州了吧?”罗绍威暗自思索着。

第三百六十六章大计划

    十一月,罗绍威亲自赶到相州面见朱全忠,一番见礼问候后,他发现朱全忠的确是病得很重,而不是装病,以暗中图谋他的魏博六州,这让他不由松了口气。

    不过,朱全忠虽然是真的病了,但让他老是停留在相州也不是个事,要是万一哪天朱全忠闲着无聊忽然看中了魏博六州,起了吞并之意,那就不妙了,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快将朱全忠送回汴州去,或者找件真正的大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罗绍威当即对朱全忠说道:“大王东征西讨二十年,威震天下,如今虽然暂时大业不顺,但大王的威仪却没有受到影响。如今河东李克用、淮南杨渥、凤翔李茂贞、卢龙刘仁恭等等,这些这些藩镇之所以屡次起兵与大王作对,是因为如今大唐尚存,天子尚在,这些人虽然肆意横行,却无不以复兴大唐为借口。大王不如废掉天子,自己登基为帝。如此一来,天下各路藩镇没有了讨伐大王的借口,自然就不会再兴兵了!”

    朱全忠这次病倒,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是战事不利,心情郁结罢了。

    这些天躺在病床上,除了为各方的战事而感到担忧外,还有另一件事情一直牵挂在他心中,这就是代唐称帝的事。

    东汉末年的曹操,虽然被人骂了一辈子的汉贼,又迫于实际形势,不可能将权利再归还给汉献帝,不过他本人实际上应该是没有称帝的想法的。

    但朱全忠却是不同,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有登基做皇帝的想法。

    在以前之所以没有实施,主要是因为时机还不成熟,各地反对他的藩镇还有很多:李克用、李茂贞、杨行密等等,所以他想等到将这些藩镇剿灭了之后,或者至少也要将这些藩镇折服了之后再称帝。

    这无疑是一种更加理智的想法,所以他还能暂时克制住自己称帝的欲。望。

    不过随着过去这一年时间各地战事的接连失利,被淮南军接连击败,晋王李克用的势力又死灰复燃,再加上他自己已经又老又病,到底还能活多久都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称帝的野心就再也难以遏制。

    此时听了罗绍威如此直白的劝进之语,朱全忠心中顿时有所意动,不过在明面上,他却是假意拒绝道:“邺王这是准备陷我于不义吗?孤昔年深受先帝大恩,这才得以洗脱从贼的罪名,不至于让祖上蒙羞;便是孤的名字都是先帝所赐。如今孤岂能做出对不起先帝的事情来呢?此事不可再提!”

    罗绍威观看他的脸色,顿时知道了他的心意,当即劝说道:“先帝与大王固然有恩,却对天下人没有什么德行,这才使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王威加海内,翦除各地不服从的藩镇,如今中原已经平定,百姓得以安生,这些都是大王的功劳,与天子可没有半分关系。大王若是建国称帝,乃是天意所归,还请大王不要推辞!”

    ……

    朱全忠心中虽然早就有了篡位称帝的想法,不过必要的脸面却是要顾及的。

    自从王莽从汉朝禅让得位后,先封大国,加九锡,并且授予“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殊荣,然后再接受禅让,就成了后世权臣篡位的“标准流程”,王莽,曹操,司马昭都是这么做的,后来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同样曾受过“九锡”之礼节。

    而朝中有些大臣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结果却没想到引起了朱全忠的极大不满,以至于不少大臣人头落地。

    如今朱全忠想要登位,自然没法再用过去的那套流程,不然就是自己打脸了。

    过去的流程不能用,那就只能用新的流程,但登基称帝这种事情总不能自己亲自出面,必须有人来请他登基,然后他再三推辞,最后才在众人的请求之下登基。

    如此才能显示自己得位乃是民心所向,万众所归,不是那些草头王自己封的天子。

    朱全忠虽然心里急着称帝,但这一套基本的流程却是不能不顾。

    所以他对罗绍威的劝进之言虽然一律拒绝了,但在最后却是点明了一句:“你劝孤登基称帝,但若是天下人都出来反对该怎么办?”

    罗绍威顿时明白过来,自己劝进的话已经被朱全忠听进心里去了,至于他说的各种拒绝的话,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我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要你们一起来劝我当皇帝才行!

    明白了朱全忠的心意后,罗绍威不再劝言,告辞离去。

    不久之后,罗绍威在魏州向天子进言,请求天子禅让给梁王朱全忠,以顺应万民之心。

    在罗绍威向天子进言之后,朝中百官同时醒悟过来,纷纷向天子上书,请求天子禅让。

    如今的唐朝天子尚未成年,不过是朱全忠所立的一个傀儡罢了,手中半点权利都没有,此时见众人开始劝他退位,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过此时的他除了乖乖听从朱全忠的安排,以求保住性命外,其他能做的已经不多了。

    十二月初,朱全忠病情好转,立即启程南下,返回汴州。

    不久,天子派遣御史大夫薛贻矩至汴州向朱全忠询问病情并且加以慰问。

    当薛贻矩面见朱全忠时,他主动请求用臣子见君主的大礼进行拜见,并献上禅代的具体筹谋。

    对于薛贻矩的这一番作为果然获得了朱全忠的欢心,他提出的禅代之谋也获得了朱全忠的首肯。

    等到薛贻矩返回洛阳复命时,他又向天子表明梁王朱全忠有受禅之意。天子随即便下诏,定于明年正月正式举行禅让之礼。

    这个消息传出之后,各地藩镇纷纷震动,开始为这个重大变故商定各自的选择。

    魏博节度使罗绍威自然不用说,这次禅让之谋本来就是由他首先发起的,如今他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朱全忠的注意力都被登基称帝这件大事所吸引,暂时没有了夺取魏博的想法。

    “大唐立国二百八十多年,早就腐朽不堪了,各地藩镇也没有谁还把天子当回事。所以这大唐是继续存在还是就此终结,又与孤何干?孤只要能继续做我的魏博节度使就是了!”

    与罗绍威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成德节度使王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

    事实上,不管是魏博,还是成德、义武,这三个藩镇都是在一百多年以前便与唐朝朝廷闹翻了的藩镇,它们名义上属于唐朝,但早就自立一方了,可以说唐朝藩镇之祸,这几个节度使就是罪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