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靠孤,却是何道理?”

    赵匡凝慨然道:“赵家世代都是大唐的臣子,年年按时入贡,这才是做臣子的本分,怎么能说是资敌呢?如今在下就是因为不肯归附朱全忠的缘故,与之力战不敌,这才前来归附大王,今后在下一家老小的生死都交托给大王了!”

    杨行密听了点了点头,对他这个说法勉强认可。不过杨渥怎么可能这么容易让他过关,他当即向殷文圭等人示意。

    “你说年年向朝廷进贡,这是为臣子的本分,难道你是在说我淮南不守臣子的本分吗?”殷文圭站出来冷笑道。

    赵匡凝心中一惊,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他当初毕竟是一方诸侯,说话时哪里要这么小心谨慎,自然一不小心就让人拿住了把柄。

    他赶紧道:“不敢,在下只是说我昔日所为并非资敌而已,岂敢指责大王?”

    殷文圭道:“也罢,这一点就算是你无心之言。那么老夫问你,你当初手中怎么说也有九州之地,兵马近十万,却连抵挡朱全忠一个月时间都做不到,难道这也叫力战吗?”

    赵匡凝顿时憋得面色通红,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杨行密毕竟是个厚道人,见他脸色尴尬,出来为他解围道:“罢了,过去的事情就不要说了,赵匡凝,你既然到了广陵,今后便在这里好好住下去吧。”

    他虽然为赵匡凝解了围,不过对于今后如何安排他却只字未提,显然心中也有不快。

    赵匡凝听了有些失望,他有些恨恨的看了眼殷文圭一眼,却也无可奈何。

    他本来就是带着家人落难来投的,之前还指望杨行密这个厚道人能对他好点,谁知道先是过鄂州的时候麾下的五千军队被刘存给扣下了,接着到了广陵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过因为杨行密病重,杨渥等人都在关注病情去了,对他自然就冷落了许多。

    结果赵匡凝心中不痛快,觉得杨渥故意怠慢他,所以在这才觐见对杨渥的态度就显得有些冷淡。

    一旁,与赵匡凝一样是外来投靠的朱瑾见他脸上还有不满之色,心中不由冷笑。

    他其实算是幸运的,当初来投淮南时,一来淮南正面临着朱全忠的巨大压力,二来他可是带着一支强大骑兵南下的,并且在不久发生的清口大战中立下大功,所以到了淮南后说话的份量自然重一些。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那时候淮南当家的是以宽厚出名的杨行密,而这么多年下来他也逐步融入到淮南之中了,所以大家也不会刻意排斥他。

    但如今淮南的当家人已经逐渐变成了杨渥,所以如今即便是他在淮南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好,虽然位居枢密副使,但实际上却没多少实权。

    而这个赵匡凝刚来淮南就得罪了杨渥,更重要的是他还没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心中还有不满之色。

    如今正是杨渥即将接位的时候,所以朱瑾觉得,这个赵匡凝可能要不了多久就要完了。

    “或许我也要想个办法打消世子殿下的疑虑才是,不然老是这么被他猜忌,将来万一再有人在世子面前进谗言,只怕我也难逃一劫啊!”朱瑾心中有些忧虑。

    到了这个时候,在见识了淮南的兵强马壮,人才鼎盛后,加上刚刚又灭了钱,有统一南方的迹象,朱瑾自然不会再有什么野心。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杨渥明显对他有些提防,他若是刻意行事,只怕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只能缓缓图之。

    上手,杨行密随意打发了赵匡凝,接着接着又正式召见了蜀王王建的使者李,与他约定双方盟好,共同对付朱全忠等。

    处理了一些需要他出面的事情后,杨行密突然沉声道:“诸位,今日议事,孤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殷文圭、周隐等人见他神色郑重,不由心中一惊,连忙凝神细听。

    杨行密转头看了看杨渥,大声道:“你们也知道,孤前段时间身体不适,如今虽然病情好转,不过还需要好生休养。所以自今日起,孤正式将淮南上下诸多事物托付于世子杨渥,诸位当好生辅佐,不可懈怠!若是没有什么要紧事物,就不要来打扰孤!”

    殷文圭等本来以为杨行密恢复过来后会重掌淮南大权,谁知道他居然突然宣布将权利正式转交给杨渥,一时愣在那里。

    杨行密却不管这些,他直接宣布道:“正式仪式,孤会在三日之后举行。到时我淮南上下官员,凡在广陵者,当悉数到场,向世子委质效忠!”

    众人虽然有些惊讶,不过毕竟之前杨行密昏迷时便是杨渥在执掌政务,如今只是由杨行密再次郑重确认了而已,加上众人心中也早有一些预料,所以众人只是愣了片刻就反应过来。

    “属下等拜见世子殿下!”

    众人再次齐齐躬身下拜,不过与之前不同,之前拜见杨渥,那是因为他是杨行密选定的继承人,而这一次的下拜却相当于拜见淮南之主,其中意义大为不同。

    杨行密点点头,他又交代了一些事情后,便在侍卫服侍下离去,将杨渥留在这里处理政务。

    三日之后,杨行密在广陵召开盛大典仪,留在广陵的淮南官员,包括天子使者李俨在内的众人基本都到齐了。

    典仪之上,杨行密正式加封杨渥为东南诸道行营副都统,淮南节度留后,兼镇海、镇东、宁国、鄂岳四镇节度使,正式执掌淮南全部军政事物,而杨行密则彻底退居幕后。

    主位上,望着下方拜伏在地的淮南官员将领,杨渥心中感慨不已。

    他曾多少次想象过正式执掌淮南的情景,却没想到最终是以这种方式上位。

    虽然像吴王、淮南节度使等重要职务现在还是由他父亲担任,不过如今淮南的地盘主要就是唐朝册封的淮南、宁国、镇海、镇东、鄂岳这五镇节度使,现在基本都由他直接兼任了,再加上他的东南诸道行营副都统的职务,已经有足够名义统治淮南了。

    而杨行密退居幕后,则正好可以帮助他震慑宵小之辈,助他平安度过正式执掌淮南的最初一段时期。

    ……

    洪州,听说杨行密将淮南大权正式交给杨渥后,钟传一边为自己的继承人问题继续头痛,一边又对杨行密感到羡慕不已。

    这一年时间,他的病情曾经一度极为严重,但最终居然奇迹般的又好了。

    在他病得最重的那段时间里,他匆匆忙忙的确定了自己的长子钟匡时为继承人,然而等到病好后他心中又有些后悔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实在太柔弱了,根本无力担负起执掌江西的重任。

    如今江西的局势,抚州危全讽和虔州卢光稠都已经在当地割据了近二十年,连他自己都只是勉强让他们听命,若是将来自己不在了,换了性子柔弱的钟匡时,还能指望这些刺史们继续听命吗?

    然而若是改立次子钟延规的话,且不说如今江西官员中反对他的人有不少,便是他那有些偏激的性格就让钟传不放心。

    他可以想象得到,若是钟延规上位,而淮南军又趁机打过来,以钟延规的性格只怕会和淮南军硬拼到底,那样的话就很可能会给钟家带来祸患。

    就在这对两个儿子都不满意的犹豫中,一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而钱也被消灭了,杨渥也开始接替杨行密执掌淮南了。

    到了此时,他也知道不能再拖延下去了,钟匡时虽然性格柔弱,但将来至少不会害得钟家覆灭,所以他最终还是决定立钟匡时为世子。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钟传还是召来徐延休向他嘱咐道:“徐先生,将来若是哪一天淮南军真的打过来的话,你一定要好好劝匡时,让他不要抵抗,尽早投降,或许还能保我钟家富贵!”

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后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时间过去,如今已经是天佑二年的八月。

    在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里面,杨渥虽然开始执掌淮南军政,但他却一改当初比较激进的做法,转而变得非常沉稳起来。

    除了建立忠烈祠,率领淮南上下官员举行盛大典仪进行共同祭拜,以提振将士的士气外,这一年时间里他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动作,一切都以维持稳定为主。

    对他来说,虽然他有足够信心保证淮南的稳定,但一来他毕竟是刚刚上位,如果现在就急匆匆的对杨行密的诸多政策进行改变的话,未免会招来非议。

    二来之前进行的诸多改制实施的时间还是太短,加上两浙刚刚攻占,此时不宜进行大的变动。

    当然,杨渥这一年时间里面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

    在对外方面,这一年时间里关系到淮南的最大的战事就是朗州的雷彦恭被湖南马殷消灭了。

    随着杭州围城的结束,之前用来对付钱的大批军队被解放出来,所以杨渥在第一时间就向鄂州增兵,使得鄂州的驻军除了五千州兵外,还保持两万精锐的外镇兵,依旧是由刘存率领。

    随着这些军队的抵达,鄂州的防守也变得固若金汤,所以马殷很明智的放弃了进攻鄂州的打算。

    不过马殷虽然暂时不打鄂州的主意了,却把注意力转到了朗州雷彦恭的身上。

    这个雷彦恭以及其父雷满,其兄雷彦威,占据朗州数十年,说是朝廷委任的一方节度使,但实际上却与打家劫舍的土匪差不多。他们父子三人经常率领麾下四处打劫,南来北往的商队他都不放过,向来是荆湖之患。

    两年前,成率军东进与李神福争锋的时候,雷彦恭就曾经与马殷一同起兵打劫江陵,不过因为他打家劫舍的习性太重了,所以最后一把火将江陵烧了,结果他虽然占领了江陵也最终无法守住。

    就在去年十二月,他更是作出了一番大事,他把梁王朱全忠派去联络马殷的使者都给打劫了,结果终于惹怒了朱全忠和马殷,两家于是在今年初共同出兵攻打雷彦恭。

    雷彦恭本来就只有两州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