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46章 雍王来使
孙视之,乃是中书令胡冲,便道:“胡爱卿何出此言?”
胡冲道:“南安郡乃山越族聚集之地,大帝之时,山越人便屡次叛乱,大帝多次派兵征剿,亦未能完全平定,时至今日,山越人依然有不少部落潜居深山,不纳王租,不受辖制,今若迁都南安,就算蜀汉兵马不至,光是山越一族,就恐为大祸矣。”
胡冲提到的山越族,恐怕是吴国立国以来最为头疼的一件事了。山越族分布之广,几乎遍及扬州的所有郡县,而以丹阳郡为中心,这里山险林密,民风彪悍,名满天下的丹阳兵,其实就是山越族。
为了对付不尊王化,不纳王租的山越人,孙权可没有少费力气,先后派吕范、黄盖、朱然、陆逊、诸葛恪率兵进剿山越,屠杀征抚的手段并用,直到孙权统治的末期,才将山越人的主体给瓦解掉了。
但山越族活动在深山密林之中,地域之广,星罗棋布,想要完全剿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孙权几次用兵,也是集中在靠近建业的丹阳郡,而对于远在会稽南安的山越人,则是鞭长莫及,望山兴叹。
所以山越族在屡受打击之后,除了一部分归顺东吴搬迁到平地之外,大部分的山越族选择了南迁,以逃避东吴朝廷的打击。
双方几十年来结下的血海深仇,几乎是很难化解的,如果东吴朝廷落魄南迁到南安之后,很容易遭到山越人的报复,也就是胡冲所说的,不等汉军追杀而来,光是山越人,他们就很难对付得了。
一听胡冲如此说,孙原本有些动摇的心思这个时候又变得犹豫了起来,南迁的风险可是不可预估的,本来那儿地处荒蛮,迁都过去会吃尽苦头,如果再遭到山越人报复袭击,那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听说许多山越部落原始野蛮,有吃人的风俗,如果真要落到他们的手中,那简直就是生不如死。
孙看向陆玄,道:“陆爱聊以为如何?”孙因陆家的扶持而登的皇位,自然对陆家是倚重有加,尽管陆家的陆晏陆景阵亡,陆机陆云被俘,陆家的势力大损,但在朝中,还有陆玄在,孙为难之时,还是首先想到要陆玄为他出主意。
其实陆玄早就接到了四弟陆机的书信,要他力阻吴国朝廷南迁的,胡冲首先提出反对意见,也是正中陆玄的下怀,其实对于江东的各大世家豪族而言,他们的基业都在吴中一带,要他们舍弃家业随驾南迁,那是一万个不情愿。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陆玄,都希望陆玄能够阻止南迁,陆玄上前道:“陛下,臣以为,胡中书所言极是,南迁南安,祸福难测,以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身涉险,如有不测,臣等万死难辞其咎。”
孙道:“那以卿之见,该当如何?”
“臣以为如今蜀汉之一统天下之势已不可挡,陛下宜顺意天时而不可违背天意,如果能保全孙氏宗庙及陛下安然,何不降之?”陆玄到是挺直接,率直地说出了自己想法。
孙叹了一口气,道:“朕之性命不足惜,若能使孙氏宗祠香火不断,降之亦可,却不知刘胤及蜀汉朝廷是何态度。”
其实陆机的书信之中,对吴国的投降待遇已经有所提及,只是陆玄不方便提出,难免有里通外国之嫌疑,陆玄道:“此有何难,陛下只需派一使臣,前往牛渚,与刘胤请降,便可知之。刘胤若闻陛下欲降,必然会喜出望外,条件也定然优厚,真如是兵临城下,不但城中百姓遭殃,条件也定然会苛刻许多,所以臣以为请降之事,宜早不宜迟。”
孙正欲挑选使臣人选,就听殿外有人禀报道:“启禀陛下,蜀国雍王刘胤派使者前来谒见。”
这说曹操,曹操便到,孙当即道:“宣。”
使者在黄门侍郎的引领之下,上得殿来,众人一看,这分明就是大熟人,吴国的武昌左部督薛莹,如今他摇身一变,竟然成了季汉的使者,着实让吴国朝臣们是吃惊不已。
陶愤怒不已,喝道:“叛国逆臣,你还有何面目前来面圣?陛下,臣斗胆请旨诛杀薛莹,以绝贰臣之心。”
孙瞧得薛莹也是愤怒不已,毕竟象周处、陆晏、陆景这些人都为国捐躯了,薛莹贪生怕死投降了也就算了,如果却要到皇宫之中显摆,还是做为汉国的使者,如何令人不怒。
薛莹也是一脸的苦闷,他当然也不想来,可是刘胤点了名让他来当使者,他又不敢不来,面对旧日的同僚和故主,薛莹也是有苦难言。
陆玄上前奏道:“薛莹虽然是罪不容赦,但现在以他的身份,可是代表了蜀汉雍王,陛下杀他容易,只恐失了刘胤的颜面,再想议和,便是难也。”
孙自然也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意思,如今他们想要投降,巴结刘胤还来不及,如果真的触怒于他,只怕想投降人家还未必答应,所以,虽然叛臣就在眼前,孙也得咽下这口气来。
薛莹主动上前致礼,阐明来意。
其实刘胤给出的投降条件,是相当地优厚,只要孙肯降城投降,季汉朝廷定然会赐予孙不低于公爵之位,同时,但凡吴国的孙氏宗族,皆可封为列侯,至于东吴的官员,一律原职留用。
听到这些条件,孙不禁是颇为心动,现在吴国已经是大势已去,南迁南安最多也是能保全性命而已,而且南迁的风险可是极大的,一不留神,就连性命都可以枉送掉。
现在刘胤提出的条件封公,宗族为列侯,世代皆可享受这些待遇,就恐怕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孙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
众臣一听,更是欢欣鼓舞,面露喜色,他们更关心的,是他们的爵位官位,如果一旦都不受损失的话,那么身在吴国为官还是身在汉国为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1347章 一片降幡出石头
唯有陶面带不忿之色,奏道:“陛下,昔日讨逆壮年,以一校尉创下江东基业,何其不易,今日举江南而弃之,如何面对孙氏列祖之灵?”
孙面露凄色,他登位之时,本也是踌躇满志,欲有一番作为的,但时势如此,奈之若何。
陆玄看到孙还有一丝的犹豫之色,乃进一步谏道:“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大势所趋,陛下理应顺从民意,若听信小人谗言,怠误良机,只怕是江南之地,生灵涂炭,孙氏宗祠,亦难保全。”
众臣也是纷纷附议,吴国朝堂之上,降声一片。
孙幽叹一声,遂下令陆玄胡冲为议和大臣,随同薛莹前往牛渚,与汉军详谈投降事宜。
陆玄胡冲领旨,孙一挥袍袖,近侍高声喊道:“退朝!”诸臣各自散去。
陶出得大殿,仰天而叹:“昔日陆伯言、陆幼节乃国之栋梁中流砥柱,而今其子孙却是苟且偷生,卖国求荣,可悲可叹乎!”
有听到陶这番言语的大臣密报于陆玄,陆玄闻听之后,深恨之,遂单独面见孙,奏道:“陛下,陶力主迁都,乃私心作崇,其弟陶潢死于刘胤之手,其欲借陛下之手为其弟报仇也。臣听闻陶出宫之后,颇有怨言,暗讽陛下乃误国之君,有负先祖之德。”
孙勃然大怒,道:“匹夫尔敢如此!”遂下令将陶一家收狱,半夜在狱中鸠杀之,满朝文武,再无人敢提迁都之事。
┄┄┄┄┄┄┄┄┄┄┄┄┄┄┄┄┄┄┄┄┄┄┄┄┄┄┄┄┄┄┄┄
刘胤的大军已经是进抵牛渚,不过刘胤并没有急于进军,他已经派出了薛莹为使,前往建业,劝降孙,如果孙识时务的话,肯定会认清形势,主动投降的,如果他负隅顽抗,刘胤倒也不会再给他什么机会了,直接攻破石头城,用武力彻底地来征服吴国。
至于孙是否会南迁,刘胤现在也不用太担心了,有陆家等一干子江东世家做内应,东吴朝廷想要迁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孙执意南迁,这些世家豪门也肯定不会相随,到时他孤家寡人一个,能有什么作为,就算到了会稽建安,恐怕也会被山越人煮了来当菜吃。
所以刘胤乐得清闲,在牛渚暂且歇兵,静候薛莹的消息。
过了几日,吴国朝廷果然派出议和使团前来牛渚,与刘胤商谈投降事宜。
担任首席使臣的是侍中陆玄,中书令胡冲为副,在薛莹的陪同之下,登上了停泊在牛渚江面上的汉军旗舰。
刘胤在接见了吴国使臣之后,便将一揽子的谈判事宜交给了陆机陆云,谈判席两头坐的,都是陆家的人,这谈判气氛自然是再融洽不过了。
其实谈判的大方针大方向刘胤已经确定了,这是绝对不容许讨价还价的基础,以汉军现在兵临城下的姿态,本身这谈判就不是对等的。
至于一些枝枝叶叶,刘胤就懒得去管了,在这之中,陆家自然要谋点好处的,整个江东士家集团的利益,也是必须要有所保证的,只要是在刘胤的默许范围之内,刘胤也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将来治理江东的,还只能是江东士家的这一帮子人。
投降后孙的地位也是有所保证的,季汉朝廷会封其为公爵,只是整个孙氏宗族,将不能再留在江东,全部将迁往洛阳。
经过反复地谈判和协商,最终的投降协议总算是出炉了,陆玄胡冲回复孙之后,在上面加盖玺印,就算是生效了。
到了既定之日,汉军战船齐临石头城下,千船万舰,覆盖江面,吴人见之,无不大骇。
孙舆榇自缚,率领文武百官,徒步出城,向刘胤投降。
刘胤亲自为其松绑,下令将舆榇焚之,与孙相偕入城,以王礼待之。
其时季汉兴国七年正月,公元280年,吴亡,三国终归一统。
吴亡之后,扬州境内诸郡皆尚未归降,刘胤传缴各郡,令各郡太守限期到建业递交降书,有逾期不交者,视同叛逆,将出兵讨之。
很快吴郡、新都郡、鄱阳郡、豫章郡、临川郡、临海郡、庐陵郡、建安郡的太守纷纷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