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7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太守杨辙的率领下,誓死坚守,暂保不失。

    高句丽大获全胜,举国相庆,这可是高句丽建国三百余年来最大的喜事了,他们一直觑觎辽东这块土地,今天终于是得偿所愿,自美川王以下,高句丽诸臣民是喜不自甚。

    不过它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冬天刚过,就传来了汉军东进的消息,着实让美川王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急召高句丽诸臣及慕容吐谷浑、慕容、宇文普拨、段乞珍等人前来议事,共商退敌之策。

第1254章 辽水之战(上)

    ps:稍后更正,大约三点………………………………………………………………………………………………………………………………………………………………

    此次刘胤出征,刻意地保持着低调的姿态,率军九万,对外诈称七万,刘胤如此低调行事,就是为了迷惑辽东的高句丽和鲜卑残部,让他们误认为汉军兵少可欺,不至于一听到汉军来袭,就望风而逃。

    辽东的春天来得比较晚,三月时节,中原大地早已是百花争艳,姹紫嫣红了,然而辽东的冰雪才刚刚的消融,河畔的垂柳微微地吐出嫩芽,青青的草刚刚地从泥土之中爬了出来,别说没马蹄了,就连半个马蹄的高度还没有。

    不过从医巫闾山向东望去,苍茫的辽东大地还有可以看到一片绿意盎然。去年汉军在这里全歼拓跋鲜卑十万大军,整个山谷都化为了一片灰烬,不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整个山谷如今又是一片青色,生机勃勃。

    汉军在医巫闾山没有做过多的停留,很快就翻山而过,向着辽河而去。

    ┄┄┄┄┄┄┄┄┄┄┄┄┄┄┄┄┄┄┄┄┄┄┄┄┄┄┄┄┄┄┄┄

    消息传到了辽东襄平,众皆一片哗然。

    高句丽建国以后,一直游离于辽东之外,不过历代高句丽王对辽东的觑觎之心从来没有停止过,从西汉到三国大约三百多年时间里,高句丽无数次地进犯辽东,企图占据这片肥沃丰腴之地。

    不过辽东一直以来被汉人的世家豪族公孙氏所占据,高句丽在和公孙氏的较量之中,始终占不到上风。后来司马懿征讨公孙渊,高句丽似乎看到了希望,全力支持司马懿攻打公孙渊,想趁机在辽东分上一杯羹。

    不过司马懿是何许人也,又岂会让高句丽得势,高句丽费了半天劲,没有捞到半点好处,自然是心生怨愤,在魏国大军撤离之后,高句丽又一次进犯辽东。

    魏国朝廷派毋丘俭率兵征讨,一战痛歼了高句丽近两万人马,攻破了高句丽国都丸都城,逼得东川王率残部仓皇逃往了沃祖,几乎是一蹶不振。

    不过蛰伏了三十多年的高句丽不甘寂莫,趁着中原大乱,晋国朝廷无瑕顾及辽东之时,重新修筑起了丸都城,试图再次染指辽东诸郡。

    这个时候,慕容鲜卑、宇文鲜卑和段部鲜卑的残部在慕容吐谷浑、慕容、宇文普拨和段乞珍的率领下,前来丸都投奔高句丽美川王。

    此时美川王刚刚继位,正是年少轻狂、踌躇满志之时,听到鲜卑人前来投靠,又惊又喜,要知道鲜卑人可是要比高句丽强大不知多少倍的存在,仅鲜卑人的一个部落,实力就要比高句丽国还庞大,当年在辽东之时,美川王就曾结识过段乞珍,两个相交莫逆,此番段乞珍等人前来投奔,美川王自然是举双手欢迎。

    东部鲜卑的人马虽然被打残了,但至少也还有三四万的兵马,这对于美川王来说,无疑是又添了一把助力,进攻辽东多了几分把握。

    段乞珍他们是担心拓跋鲜卑会追来,所以才投靠了高句丽,想借着高句丽的势力,逃过这一劫。

    不过最后拓跋悉鹿倒是没有追来,因为拓跋悉鹿得到了汉军出塞的消息,他急急地回援辽西去了,但最终的结果是拓跋悉鹿根本就没有机会再回到辽西了,在医巫闾山,他们遭到了汉军的伏击,全军覆灭,无一生还。

    本来拓跋悉鹿死了,段乞珍他们应该是拍手称快才是,但他们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倒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诚然拓跋鲜卑和东部鲜卑是仇敌,他们被迫逃离辽西,正是拜拓跋鲜卑之赐,可是拓跋悉鹿被灭掉之时,却让段乞珍他们感到不寒而栗,因为汉军太强大了,强大到令他们窒息的地步,拓跋鲜卑完蛋了,接下来倒霉的必然是他们。

    尤其是和刘胤曾经交过手的慕容鲜卑,最为的恐慌,他们在漳水之战中为刘胤所败,到现在听到刘胤的名字还为之胆寒,现在刘胤居然一口就能吃掉拓跋鲜卑的十万人,其实力之强,令人震怖。

    不过美川王对刘胤却没有什么感觉,一来是高句丽处于荒凉偏辟的白山黑水之间消息闭塞,二来美川王没有见识过刘胤的实力和手段,自然不知其厉害,就好比一只井底的青蛙,永远只能看到自己头顶上的一片天。

    虽然刘胤在医巫闾山打败了拓跋鲜卑,但他毕竟没有踏足辽东,没有真正给美川王制造什么威胁,也不会感受到刘胤的可怕和强大。尤其是在医巫闾山之战后,刘胤便率兵调头向西,去征服漠北草原了,美川王抓住这个机会,立刻是倾高句丽国兵马和东部鲜卑的人马,挥师南下,直取辽东襄平。

    自从中原乱起之后,晋国朝廷就完全丧失了对幽州的控制,更别说处于幽州东部距离中原有四千里之遥的辽东了。在慕容鲜卑侵入辽西之后,幽州西部仅剩三座孤城,幽州刺史部也完全丧失了管辖辽东的能力,辽东四郡,完全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高句丽此前出击,厚积薄发,以辽东诸郡之兵力,根本无法与之匹敌,短短数月之间,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相继失陷,唯有玄菟郡,在太守杨辙的率领下,誓死坚守,暂保不失。

    高句丽大获全胜,举国相庆,这可是高句丽建国三百余年来最大的喜事了,他们一直觑觎辽东这块土地,今天终于是得偿所愿,自美川王以下,高句丽诸臣民是喜不自甚。

    不过它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冬天刚过,就传来了汉军东进的消息,着实让美川王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急召高句丽诸臣及慕容吐谷浑、慕容、宇文普拨、段乞珍等人前来议事,共商退敌之策。

第1255章 辽水之战(中)

    汉军由于是步骑混杂,所以行军速度并不太快,这也是刘胤刻意地采用步步为营的前进方式,毕竟深入到辽东之地,强龙也不压地头蛇,万一冒险突进,中了高句丽人的埋伏,反倒是得不偿失。

    刘胤稳步推进,但并不意味着斥侯兵也按步就班,每天只侦察方圆几十里的范围,早在汉军到达医巫闾山之时,刘胤就已经派出了为数不少的斥侯潜入到了辽河以东,去探查襄平以及周边的情报,以掌握高句丽人的最新动向。

    兵马未动,斥侯先行,这已经成为了刘胤行军打仗的先决条件,也是刘胤多少年来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一般军队的斥侯往往是随同大部队行进的,撑死只能侦察到五十里范围之内的情报。

    但刘胤不一样,他在行动之前,往往对目标已经进行了渗透性的侦察,那怕这个目标距离在千里之外,真正可以做到知己知彼。

    这次的侦察任务,还是由阿坚亲自来担纲的,在刘胤尚未出征之前,阿坚就已经率队潜入了辽东,等刘胤的大军到达了辽河西岸的时候,阿坚已经派人递回了详实的情报。

    在侦察方面,没有什么人能比阿坚更拥有灵敏的嗅觉了,他潜入到了襄平城,将高句丽人的所有动向都摸了一个门儿清,至于高句丽向双柳渡口采取的军事行动,那更是无法瞒得过阿坚的双眼,就在高句丽到达双柳渡的同时,阿坚的情报也已经递到了刘胤的手中。

    “半渡而击?”刘胤看到情报,不禁是哑然而笑,都说胡人打仗骁勇,缺少智谋,不过现在居然还要玩这种高技术含量的计谋,莫不是他们的脑子开窍了?

    半渡而击对于作战的要求甚高,最主要体现对时机的把握上,只有时机把握的好,才可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否则的话画虎不成反类犬,到头来反倒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重要的是,想玩这种计谋,必须要建立在对手不知情的情况下,试想一下,对手已经知道你要采用这种手段,他提前有所防备,这样的计谋如何能成?

    按理说高句丽人已经在双柳渡设下伏兵,刘胤只需要绕开双柳渡,便可以让高句丽人的计划流产。不过刘胤却有另想法,既然高句丽人想要玩半渡而击的把戏,自己倒不妨将计就计,演一出好戏让他们瞧瞧。

    刘胤一面下令大军装做丝毫不知情的样子,继续向双柳渡进军,一面秘令罗尚率领虎骑军从辽河上游的玄菟段偷偷地渡过辽河,再从侧后翼迂回到双柳渡来,从背后向高句丽军发起攻击。

    汉军到达双柳渡后并没有急于渡河,而是在辽河西岸扎下营寨,准备船只和木筏,随时准备渡河。

    在河对岸潜伏的高句丽和鲜卑人等候多时,却也不见汉军渡河,担任此次行动统帅的高句丽大将索都不免有些急躁,对慕容道:“汉人迟迟不肯渡河,莫非此中有诈乎?”

    慕容亲自到河边视察过,认为汉军迟迟不肯渡河,并不是另有计划而是他们正在准备渡河的船只和木筏,看来刘胤是要准备足够多的船只和木筏之后才准备渡河的。

    汉军没有及时渡河,显然对慕容半渡而击的计划是有一定的影响,在慕容的计划之中,汉军的渡河行动会拖延很长的时间,毕竟每次渡过河来的汉军数量并不会太多,高句丽军完全有时间从容地发起攻击,歼灭掉先期渡过河来的汉军。

    但如果汉军准备充分,能够凑齐到足够多的渡船和木筏,那么他们一次就可以载上很多的人渡河,渡河的频率就会大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