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比较有利的是,这些火器相对简单,火药箭只是比普通箭矢多加了一个点火引信,投竹制手雷更和投掷石块没有多大的区别。至于石制地雷,刘胤倒是没有准备让他们人人掌握,专门点了一队人负责学习地雷的埋置和引爆,埋地雷比较简单,引爆则比较复杂,这个必须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经过几天的训练,私兵们倒是很快掌握了火器使用的要领。

第119章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刘胤已经再盘算着行程了,如果按原有的历史记载,邓艾是在冬十月从阴平出发的,一路凿山通道,造做桥阁,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先登至江油。邓艾出发的具体时间不详,按后来腊月初一后主献城而降的记载,邓艾最晚也是在十月上旬出发的,甚至可能就是十月初几日,二十天多走出阴平小道,后来还在绵竹打了一仗,再晚的话,可是行军到成都都没有时间的,要知道邓艾的部队已经没有一匹战马,全部是步兵了。

    看着日历,九月将尽,邓艾差不多也该要起程了,留给刘胤的时间也不多了,毕竟从成都到江油,也有七八百里的距离,路就算比阴平小道好走,那也要十来天的样子,刘胤还要必须要赶在邓艾前面到达江油,抢先占领有利的要隘关口,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刘胤决定最晚将于十月初一动身。

    当然,早去了也没用,阴平小道也只是邓艾通行之后才给世人留下的一条险径,为后世人津津乐道,现在那儿,只是一片荒山野岭,刘胤除了大概可以判断出在江油附近之外,邓艾具体会从哪条路上出现,这还将是一个谜团。

    所以早在前几日,刘胤已经派遣阿坚带着几名羌人护卫先期赶往了江油,去侦察魏军的动向。按照史料记载,邓艾从阴平出发,走阴平桥、翻越摩天岭、经唐家河、落衣沟、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清道口,最后至江油关,刘胤很清楚,除了起点和终点之外,其他的地名在这个时候根本就对不上号,因为现在那儿是荒无人烟之地,这些地名都是后世人取的,现在按图索骥,根本就是缘木求鱼。只要派出侦察人员,深入到大山里,才可能探知魏军的真正行军路线,并在其前进的方向上设卡阻击。

    阿坚身手不凡,登山越岭,如覆平地,同去的几名羌人护卫能力也不弱于他,给他们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可以在深山之中搜寻魏军的踪迹,数万人的大行动,不想被侦察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只要能发现魏军,刘胤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要合适的地点完成对邓艾的阻止,只要不让邓艾进入到平原地带,困也能把他困死在群山之中。

    自从准备行程以来,刘胤就已经再没有去中尉府报到了,一来没有时间,二来没有必要,由于朝中大臣反对,在朝堂之上刘胤表示不会动用朝廷的兵马只依靠自己的私人部曲,这当然也包括中尉府的力量。实际上,中尉府除了文职人员,机动力量也并不太多,如果能调动部队的,刘胤更倾向于调动虎步营。

    可皇帝的禁卫部队现在压根儿就调不出一兵一卒,单单是刘禅这一关就过不了,青城山遇袭之后,刘禅似乎落了心病,调走御林军部队,就如同抽他筋扒他皮似的,为了争取到刘禅的许可,刘胤只能是不依靠朝廷的力量。

    虽然有些无奈,但这更激发了刘胤的血性,无论如何,也要拼这一把。

    “少主,门外有人求见。”管事的上前禀报刘胤。

    “噢,是谁?”刘胤漫不经心地问道,他正布置着最后的训练任务,完成之后,也就该上路了。

    管事的禀道:“是中尉府的张都尉和赵都尉。”

    “是他们?”刘胤浅笑一声,这几天忙得天昏地暗,也没顾得上和张乐赵卓他们联系了。“请他们进来吧。”

    管事的退了下去,刘胤也从校场返了回来。

    “大哥,你也太不够意思了,这么大的事也不和兄弟商量!”远远地就听到了张乐高声地抱怨着。

    刘胤略带歉意地笑了一笑道:“抱歉,这几天太忙了,准备临行前再通知大家的,见谅。”

    张乐满脸的不乐意,重重地哼了一声,道:“大哥,你说我们还是不是兄弟了?”

    “当然是,你怎么无端端地说这个?”刘胤有些愕然。

    “既然是兄弟,你去江油阻截魏兵,为什么不带我和卓兄弟,咱们不是说好了,同富贵共患难,现在有事了,你居然撇下我们兄弟俩,一个人独行其事,你也太不仗义了!”张乐翻着白眼道。

    赵卓也拱手道:“大哥,我们兄弟结义,誓同生死,如今国难当头,我等愿追随大哥共赴国难。”

    刘胤一手拉了一个,苦笑着道:“我如何能忘得了我们的兄弟情谊,只是在朝堂之上,我已经向陛下允诺,不调用朝廷的一兵一卒,你二人俱在中尉府当差,如果拉你们前来,岂不是失信于陛下,所以才暂时没有通知你们,临行前可是要喝你们的饯行酒的。”

    张乐瞪着眼珠子问道:“如果我们不在中尉府当差了,是不是就可以跟你前去江油了?”

    “这个自然,不过你们可是中尉府的都尉,缘何能擅离职守?”刘胤莫名地道。

    赵卓道:“大哥,你的事我们早就听说了,为此我和乐哥已经向执金吾何大人提出了辞呈,而且何大人已经准了,现在我们俩可是白身,不再是朝廷命官,再去哪儿朝廷也管不着了。”

    “你们辞官了?”刘胤吃了一惊,惊愕地道:“你们怎么能如此意气用事,左右辅都尉,六百石的官职,混到现在你们容易吗?”

    张乐嘿嘿一笑,道:“这可是何大人特许的,何大人说了,等打完仗回来,立马给我们官复原职,真要是立了大功,还保不齐会升职呢。”

    刘胤不禁愣住了,他与何曾虽然在一署共事,但并无深交,何曾看起来官僚气十足,可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还能以这种方式支持自己。公然派出中尉府的兵力何曾未必有那个胆量,毕竟朝中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将张乐赵卓两个人解职来由自己调遣,何曾也算是耍了个小手段。

    刘胤心中不禁是升起了一股暖意,原来他并不孤单,有这些朋友,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120章 元戎弩

    既然是兄弟,再说感谢的话那就是见外了,刘胤挽了张乐赵卓的手臂,道:“我正训练家兵呢,走,一起去瞧瞧。”

    张乐却是站着没动,嘿嘿一笑道:“光我们哥俩来能起多大作用,大哥你还是先到门外瞧瞧吧。”也不容刘胤再问,直接拉着刘胤便出了门。

    门外,整齐地排着两列队伍,甲胄鲜明,刀枪锃亮,每列大约有两百号人,最前头还竖着两面大旗,左边是一个“张”字,右边是一个“赵”字。

    张乐咧嘴一笑,道:“大哥,你尽管放心,这可是我们两家的私兵,和朝廷没有半点干系。”

    刘胤真的很感动,什么叫手足情深患难兄弟,这便是最好的明证,同富贵的兄弟不是真兄弟,只有在患难之中,不离不弃,那才是真正的铁杆兄弟。

    刘胤注意到右边的赵家军每人腰间系着一条白带,赵卓身上也同样系着,刘胤很清楚,他们是在为赵广挂孝,赵广在沓中为姜维大军断后,血战疆川口,以身殉国。赵卓的父亲赵统在几年病逝,现在赵家的当家人,便是赵卓了,赵云永昌亭侯的爵位于便由赵卓来承袭。

    “卓弟,令叔刚刚过世,本该是你守孝之时,就劳烦你兴师动众,这……”刘胤满含歉意地道。

    赵卓慷然地道:“我二叔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我等后辈效力之时,岂可因家事误国事!”

    刘胤叹道:“卓弟真不负子龙将军之后也!”

    张乐不满地道:“大哥你光称赞卓弟,俺爷爷张飞可是季汉第一猛将,咋不见你也夸夸俺?”

    刘胤呵呵一笑道:“令祖父翼德公当年长坂当阳之时,一声断喝,当阳桥断,河水倒流,百万曹兵莫敢近其身,如此豪情盛迹,也只待追忆了,乐弟若真有乃祖一成之威,何愁魏兵不灭。”

    张乐眼珠子瞪得贼圆,有些气急败坏地道:“小瞧我是吧?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你们走着瞧,到了战场上,让你们瞧瞧张爷的厉害!”

    刘胤和赵卓哈哈大笑,反正他们平常也开玩笑开惯了,你别说,张乐急眼的模样倒和传说中张飞的模样没啥两样。张飞性格鲁莽刚烈,嫉恶如仇,还真有几分遗传在张乐的身上,不过这小子那股猥琐劲儿,还真不知从跟了谁。

    “乐弟,你带这么多人来,令尊大人可否同意?”赵卓现在当家,带多少人来就是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张乐可不然,他父亲张绍可是当朝侍中,一举一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张家公然地派出如此多的家兵来支持刘胤,想必也是张绍权衡再三之后的结果。

    张绍在朝中的地位特殊,因为他既不属于益州本土派,又不属于荆襄派,而是资格最老的元从派,现在元从派渐式衰微,包括关家、赵家、简家、糜家,已经很少在朝中担任要职了,唯有张家地位超然,主要的原因还是张家乃是不折不扣的外戚。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虽然外戚的地位已经不能和东汉时期同日而语了,但再怎么说,张家在蜀汉朝中,也是根深蒂固。

    那日朝议之时,也是唯有张绍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促使刘禅下令江油涪城加强守备,刘胤和儿子交好,张绍也清楚的,但这远不足成为张绍支持刘胤的理由,张绍不与群臣同气连枝,足见其政治立场与诸葛瞻这些人大相径庭。至于张家派兵的事,想必也是张乐的一再坚持,赵卓守孝之时尚且能带兵出战,张乐岂可甘于人后?

    果然张乐呵呵一笑道:“我家老爷子当然不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