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6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月华从容地道:“前几日儿媳偶得一梦,梦到佛祖普渡众生,儿媳便求佛祖解危救厄,佛祖说前世的因造就今世的果,若要解除孽障,须得在佛灯前诵经十年,儿媳许之,佛祖便道,去吧,三日之内,吾必派人救汝脱离苦海。”

    马王妃恍然地道:“怪不得会这么凑巧,刚到洛阳就遇到了杨神医,原来是有佛祖在指点。可是月华你要想清楚了,出家十年,可不是件小事,你已经不小了,如果再蹉跎十年的青春,恐怕都老了,娘还想再抱一个孙子呢。”

    傅月华含笑着道:“娘,您老想再抱个孙子,那还不简单,有青儿妹妹在,您想抱几个都成”

    青儿也在一旁,听到月华如此说,不禁是满面羞红,嗔道:“姐姐,瞧你说的……”

    傅月华笑着道:“妹妹能者多劳,给安平王府开枝散叶的事,就交待给你了。”

    青儿羞色难掩,急得一跺脚,道:“姐姐,你若再这么说,我可就不理你了。”

    傅月华敛起笑容,道:“好了,不说笑了。娘,儿媳已经在佛祖前许愿,入佛寺诵经十年,以消除一身的孽障,誓言不可违,请娘成全。”

    马王妃也是很无奈,既然傅月华心愿已决,她又岂能拦阻,而且佛家之事,信则灵不信则无,如果真如傅月华所言,是佛祖派人来解救厄难的,许愿后如果不还愿的话,或许还会有更大的灾祸也说不定。

    马王妃看了一眼站在一边旁若无人的刘胤,不禁有些恼火,叱道:“胤儿,你媳妇都要出家了,你还跟个没事人一样,有你这么当丈夫的吗?”

    刘胤是一头的黑线,看来这傅月华还真是演戏的天才,这谎话说起来,一愣一愣的,骗得马王妃是信以为真,刘胤心道,你当我不想要,这白捡的媳妇人家不从呀,她要出家,我又有什么办法?

    但刘胤可没法跟母亲说这话,他也只能是好言宽慰母亲道:“娘,月华既然许了愿,当然得要去还愿了,不就是十年嘛,弹指一挥间的事,到时候我们再把她接回来,一家团聚不就得了。”

    马王妃叹息一声,也就不再阻拦了。

    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原,到三国时代,已经是大为盛行了,佛教许多关于往生、轮回、因果、缘孽之类的说法也早已是深入人心,傅月华假托佛祖托梦,轻轻地就把这个谎给圆过去了。

    她既然知道眼前的这个刘胤并不是自己的丈夫刘胤,那她就无法将错就错,只能是选择逃避,同时,她也知道这个刘胤并不是坏人,他的存在对安平王府是有益无害的,所以傅月华也不准备去揭穿他。更何况就算她说了出来,也未必会有人相信。

    所以傅月华只能是选择自己离开,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刘胤,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马王妃虽然答应了,但这么大的事,她也不敢擅作主张,立刻派人请傅佥过来,向他告知了此事。

    傅佥同样是一脸的惊诧,昨天还好好的,夫妻团聚,其乐融融,怎么过了一晚,竟然会搞成这个局面,连问何故。

    知悉情况之后,傅佥也是扼腕而叹,虽然说傅佥并不信佛崇佛,但这个时代的人对诺言的恪守是极其看重的,既然女儿已经许诺到佛寺之中诵经还愿,傅佥也不好再劝阻了。

    刘胤则是命人在洛阳周围的寺庙之中挑选一处合适的地点,以方便傅月华修行。

    大司马的夫人乃是一品诰命,如此尊贵的身份,让洛阳周围的各大古刹是趋之若鹜。三国末期佛教虽然在中原大地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比起后代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昌盛仍然是相差甚远,试想一下如此尊贵的人物如果能进入到自家的寺庙之中修行,那对这座寺庙的影响力将是何其地深远。

    最后刘胤还是选择了白马寺。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到中原之后兴建的第一座寺庙。白马寺的由来还有一段秩事,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秦等人离开洛阳,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为“白马寺”。

    自东汉以来,白马寺就是皇家寺院,魏晋二朝,也沿革至今,刘胤安排傅月华出家,白马寺便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为了让傅月华能在白马寺安心居住,刘胤特意地为她腾出一座禅院,并安排了几十名侍女仆从,皆剃度为尼,伴随在傅月华的左右,照顾其饮食起居。

    其实刘胤对傅月华是有一些愧疚的,说实话,自己穿越而来,纯属鸠居鹊巢,他尽可能地给傅月华安排比较好的条件,以此来弥补于她。

    傅月华始终没有任何的表示,脸上永远是平静无波的神色,她对着刘胤轻轻地点了一下头,从此便遁入空门,红尘俗世中的一切,与她再无瓜葛。(未完待续。。)

第1103章 数典忘祖

    刘胤所选中的人,正是前朝太仆傅玄。

    傅玄,字休奕,北地郡泥阳人,家世二千石,祖父傅燮,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魏扶风太守。傅玄幼时丧父,家境寒贫,但为人勤敏好学,博学多才,通晓乐律,为人性格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

    初举孝廉,太尉辟,皆不就,后来举秀才之后,除郎中,参与编纂《魏书》,后迁弘农太守,转任附马都尉,御史中丞,累官升至太仆。

    无论担任何职,傅玄都忠于职守,精心政务,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针砭时弊,泰始四年,傅玄曾提出过着名的“五条政见”,针对当时的水旱灾害以及边关战乱,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

    傅玄天性严峻急躁,遇上事情不能宽容;每次有奏疏检举,有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他便手捧奏章,整饬冠带,焦躁不安地不睡,坐着等天亮。于是那些王公贵族都对他感到畏惧屈服,使得台阁之间风气清廉。

    正因为如此,傅玄在朝中也得罪过不少的人,就是因为一次谒者安排座位不当让脾气刚直的傅玄当场发飙,许多与傅玄有隙的官员乘机进献谗言,于是傅玄被免官,蜀军攻破洛阳之时,傅玄正闲赋在家。

    严师才能出高徒,刘胤之所以看中傅玄,不光是因为傅玄学识渊博,才识过人,更重要的,是傅玄那种严峻亮直的作风,傅玄犯颜直谏,刚正不阿,最是符合严师的标准。

    正巧张乐和赵卓到府,刘胤便与他们讲了此事,张乐哈哈大笑道:“那还不简单,大哥你下一道命令,让傅玄前来不就是了。”

    刘胤摇头道:“为人师者,犹如父母,又岂可召之?我欲带征儿亲自前往傅府拜师,你们随我一起来吧。”

    赵卓躬身称诺,张乐却是撇了撇嘴,道:“一个亡国之臣,大哥你又何须如此礼遇于他?”

    刘胤道:“师无大小之分,尊师重道,是儒家传统,又岂能因他是亡国之臣而轻视之?”

    当下,刘胤令人准备好拜师所用的六礼束修,备下车驾,带上刘征,与张乐赵卓一同前往傅府。

    如今刘胤的身份地位不同了,出门时的车驾和护卫自然是不同的,前簇后拥,声势浩大,刚到傅玄府邸的门口,那守门的下人如何见过如此的阵仗,吓得双股发战,急忙跑回去通知了傅玄。

    此刻的傅玄,正是无官一身轻,闲赋在家,洛阳城破,晋室倾亡,与他已经没有半文钱的关系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的能力来改变现状了。

    值得庆幸的是,蜀军入城之后,既没有大肆的杀戮,也没有来抄没家产,对没有进行反抗的晋国官员的府邸还进了额外的保护,以防止乱民冲击。

    混乱之时,自然不乏一些想要混水摸鱼的人,那些世阀豪门达官贵人的府邸往往会成为这类人首选的袭击目标,平日里有着朝廷的军队保护,那些暴徒们有贼心没有贼胆,但到了城破国亡的时候,城中的禁军早已是自顾不瑕,哪里还有余力去保护众多的官吏府邸。

    很显然,蜀军在入城之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一入城,就广贴安民告示,对官吏士家的府邸进行保护,同时对那些企图混水摸鱼趁火打劫的暴徒乱民进行严惩,很快地就稳定了洛阳的局势。

    傅玄虽然足不出户,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外面局势的平稳,原本改朝换代所带来的冲击和动荡并没有出现在洛阳城。

    和大多数的前晋官员一样,傅玄此刻只能是呆在家中,等待着新的朝廷的征召,毕竟这些官吏拖家带口的,还是需要朝廷所发放的俸禄来养家煳口。不过在新的朝廷机构正常运转之前,除了个别的前晋官员,如早降蜀国的羊祜或献城有功的杨骏之外,其他官员的录用还没有开始,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了。

    此时家门口突然地出现一堆的车驾仪仗,下人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慌忙地报于了傅玄。

    傅玄倒是比较沉稳,如果蜀国朝廷要捉人的话,早就会在一进城就已经开始了,断然不会拖上几个月,但傅玄摸不清对方的来意,心中还是不免有些打鼓。

    就在这时,门人忽然地递上拜贴,汉大司马刘胤求见。

    刘胤这个名字,绝对谈不上陌生,现在洛阳的朝野之中,议论最多的就是这个名字,刘胤突然出现在傅府门口,这让傅玄感到诧异万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