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骞沉吟片刻,道:“如今关东之地,除了豫州还有青兖徐扬,青州都督马隆,扬州都督石苞俱是一方诸侯,此次陆抗有心招降为父,想来也不会不考虑马隆和石苞,定然出派出使者前往青州和淮南,为父想听听他们的看法,毕竟此事事关重大,断不敢鲁莽从事。”

    陈舆道:“父亲所言极是,若是如此,我们倒是不妨再等上几日,看看马隆石苞二人的态度如何,再做定夺也不迟。”

    陈骞道:“看他们的态度,倒不如主动地来邀他们到豫州来,共商大计。“

    陈舆点头称诺,立刻下去安排,派出了两路的信使,分别前往临淄和寿春,去拜会马隆和石苞。(未完待续。。)

第1072章 秘会安风津

    安风津是淮河上一个重要的渡口,平时这儿是人流熙熙,车水马龙。

    不过从昨天下午起,整个安风津渡口之上,全部被身着铠甲全副武装的官兵所占据,一切往来行人商旅,都禁止通行,引得过往行人是怨声载道。

    当然这些行人商旅也只能是在背后嘀咕抱怨,毕竟这么多的官兵突然间涌到安风津来,看他们持枪佩刀,警备森严的模样,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领军之将是一位年约四十左右的中年将军,一脸的严肃,他们目光,根本就无法这些被阻挡在淮河岸边的行人商旅,或许在他的眼中,这些人都些蝼蚁似的存在,他更关心的,只有那些将要出场的大人物。

    这位将军不是旁人,正是豫州都督陈骞之子,担任豫州都督府参军的陈舆,他奉陈骞之令,在安风津设宴,迎候杨州都督石苞和青州都督马隆的大驾。

    一切果然没有出乎陈骞的预料,陆抗派出的使者不光到豫州去游说,而且同时造访了青州的马隆和淮南的石苞,提出了和陈骞相类似的条件,引诱他们归降吴国。

    晋国大厦将顷,这已经不是谁可以阻止的了的趋势了,不管是陈骞还是石苞、马隆,他们的觉悟还没有上升到与晋国同进退共存亡的地步,既然晋国注定要灭亡,如何寻找一条适合于他们的出路,是一件极为迫切的事。

    石苞和马隆的想法与陈骞也是不谋而合的,就算陆抗已经开出了最为诱人的条件,石苞和马隆也并没有轻易地就答应下来,毕竟关东三督俱为一体,理应当是共同进退。

    当陈骞派来的人与石苞马隆接洽之时,石苞和马隆立刻便同意了陈骞的想法,于是三方约定,选一个地点,由三位都督亲自会面,共商大计。

    这个地点,最终敲定在了淮河岸边的安风津。

    安风津是一个小地方,不过水陆交通方便,虽然是在豫州境内,但同扬州和青州都相隔不太远,陈骞选择这个地方,一是方便,二是低调,尽管现在晋室颓微,但他们准备出路,也犯不着那么地高调。

    陈骞是最先赶到的安风津,他立刻下令陈舆率豫州兵在安风津的这一带实施戒严,禁止一切过往人员和车辆的通行,为三方会唔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很快,石苞倒是率军赶到,而马隆也是随后赶来,晋国在关东的三巨头第一次地聚首了。

    三人寒喧了一下,很快地就切入了正题。

    作为这次会面的发起人,陈骞自然是率先开口道:“二位,如今天下大势已变,洛阳倾覆,也只是在须臾之间,我们何去何从,还值得商榷。”

    石苞道:“这倒也没什么好商量的,关东之地虽然广,但如果想要自立的话,几乎是没有可能的,想要在蜀国和吴国的夹缝中求得生存,我们必然要将关东之地献上,只是降吴还是降蜀,倒是一个必须要慎重的选择,这一步可不能走错,一步走错,必将是满盘皆输。”

    陈骞微微一笑,道:“仲容兄所言即是,正因为如此,陈某才召集二位到此,商量一下降蜀还是降吴的问题,确实容不得大意啊,我们需当慎之又慎才是。”

    石苞呵呵笑道:“休渊兄如此说来,心中想必也有定论了,倒也不妨说说。”

    陈骞道:“定论倒是没有,只不过此前只有陆抗前来接洽,许诺了不少的优厚条件,想必二位这边也有同样的信函收到,而蜀国那边,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前来招降,两下相较,孰轻孰重,倒也是泾渭分明。”

    石苞道:“蜀国此刻攻打洛阳正急,倒也未必能得瑕派人来劝降,在某看来,如今蜀国实力巨大,有灭晋之实力,未必没有吞吴之心,天下之大统,恐怕已是无可阻遏,如果我们降吴,必然会激起蜀人的怒火,关东之地,必然是首当其冲,能不能挡得住蜀人的进攻,将会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陆抗虽然许诺无数,但终究是花言巧语,我们也不妨不急着应允,等等蜀国那边的消息,再做定夺。”

    马隆一直是默不做声,他听了石苞之言,便立刻道:“石都督想必没有跟蜀人打过交道,没有体会到蜀人的盛气凌人,在下当初在冀州之时,倒也有幸与刘胤交手,狂傲之态尽皆显现,如果被他们得了洛阳,那将会更是尾巴都能翘上天去。就算将来蜀国派人前来招降,开出的条件也未必会比吴国更优厚。封王估计是万万不能的,毕竟非刘不王,是前汉所立的传统,到了刘禅这一辈,也未见有所更改。当然,这也不是太要紧的,封王封侯其实也不过是名声上好听一点罢了,更主要的是,蜀国这边一定不会让我们保留兵权,没有了兵权,我们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再多的功名富贵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依在下之见,降蜀不如降吴。”

    石苞呵呵一笑道:“孝兴老弟看来对蜀人很是了解,不过对吴人却是知之甚少,如今吴主孙皓当权,朝令夕改,残酷暴虐,擅杀大臣,如此昏愦之主,你们真有胆量去向他效命?”

    石苞和陈骞年齿相当,两人均已过了花甲之年,而马隆则比他们要小上不少,马隆如今四十余岁,正值壮年,石苞称他一声孝兴老弟,倒也没什么不妥。

    马隆先前做讨逆副都督兼青州刺史之时,和蜀人打交道的时间比较长,自然对蜀人的特点有所了解,不过青州远离吴国,马隆自然也没有和吴国对阵的机会,对吴国的状况自然是知之不详了。

    而石苞久镇淮南,对吴国这边的状况反倒是了如指掌,石苞对陆抗的许诺倒不会有所怀疑,但他对吴主孙皓的人品,却是不敢恭维,孙皓昏庸暴虐,擅杀大臣,就连扶立他上位的功臣都难有好下场,这样的主子,可没多少人敢伺候。

第1073章 改旗易帜

    陈骞却是微微一笑,道:“不可否认吴主孙皓是一个暴君,但蜀主刘禅就算得上是一个明主吗?我们几个不管降吴还是降蜀,都不可能成为吴国或蜀国的肱股之臣,所以不管他是暴君还是庸君,都和我们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利用吴蜀两国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地谋取最大的利益。关东地跨五州,乃天下之腹也,只是这四战之地,如果我们拥兵自立的话,必然会受到吴蜀两国的南北夹击,只有暂时投靠其中之一,以为权宜之计,待到条件成熟之际,再举旗自立,为时未晚。”

    石苞和马隆顿时恍然大悟,原来陈骞所谓的投降不过是假降而已,现在晋国行将消亡,他们关东三督确实是处境维艰,如果还抱着司马家的大旗不放的话,势必会遭到吴蜀两国的联手绞杀。

    就算是弃司马家的大旗不用而自立的话,其结果也是一样的,更何况如果自立,三督并立,以谁为首,还是一个大难题,毕竟利字当头,谁都是一付舍我其谁心思。一旦有这样的心思,那就更危险了,很可能被吴蜀两国分而治之,全军尽墨。

    陈骞早就已经开始谋划关东五州的前途了,在目前的情况下,三督谋求一统是不太现实的问题,就算求得一统,也很难抵御虎视眈眈的吴蜀两国。陆抗的劝降让陈骞有了新的考虑,那就是借助吴国的力量来抵御蜀国的进攻,现在蜀国挟灭晋之威,气势滔天,吴国也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急欲地想要来拉拢晋国的残余势力,共同对抗蜀国。

    陈骞认为不管是降蜀还是降吴,如果交出地盘和兵权的话,很难再受到重用,那么他们都将势必是晚景凄凉,陈骞自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蜀国现在就连劝降的意图都没有,说明蜀国对晋国的这支残余力量并没有放在心上,如果他们主动投降蜀国的话,根本就不会受到人家的重用。而吴国不同,吴国是急切地想要和蜀国进行抗衡,如果关东五州全部落入蜀国之后,吴国的处境便用愈发地艰难了。

    所以陆抗从一开始就提出的相当优厚的待遇,封王、据地,保留陈骞、石苞、马隆三人目前的官职和统率的军队,其实吴国想要的,也就是在关东之地上,插上一面吴国的旗帜而已,其他的则是一切照旧。

    这样的条件陈骞当然满意,这也符合陈骞的战略构想,现在陈骞会见石苞和马隆,目的就是谋求三督联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有更大的谈判筹码,向吴国索要更多的好处了。

    石苞和马隆当然十分地赞同陈骞的主张,如果真让他们投降吴国或者蜀国,确实是很难接受的,晋国已经是注定灭亡了,陈骞的主张可以说是目前最为让他们心动的主张了,拥兵自立,割据为王,是他们的最终梦想,在这之前,委曲求全,易帜称臣,倒也不算是不可接受的条件。

    石苞和马隆很快地同意了陈骞的建议,三人一直密谋到了深夜,这才算是达成了最终统一的意见,由陈骞牵头,石苞和马隆联合署名,给陆抗进行了回复。

    ┄┄┄┄┄┄┄┄┄┄┄┄┄┄┄┄┄┄┄┄┄┈┈┈┈┈┈┈┈┈┈

    陆抗接信之后,不禁是微蹙眉头,武昌左部督薛莹则是不满地道:“真是岂有此理,这陈骞、石苞和马隆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这是他们向我们投降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