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方才卑职曾看到过一只同样的葫芦漂过……”一名士兵小心翼翼地说道,似乎生怕刘胤会怪罪于他。

    刘胤根本没有责怪他的意思,立刻命令巡船向下游驶去,同时命令船上的所有人密切地注视着水面的任何物体。

    一路顺流而下,巡船在风浪之中摇晃颠簸,险象环生,但所有人都没有半点的恐惧,个个紧盯着江面,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微小的东西。

    “大人,前面有一只葫芦!”眼尖的士兵兴奋地叫着。

    但就在此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至,水天一线,还没等船靠近,那只刚刚被发现的葫芦立刻又消失在水天苍茫之中。

    “大哥,不能再追了,前面就是魏兴郡,再往前走,就进入了魏国的势力范围了!”赵卓一脸无奈地道,一条船,几十个人,一旦进入魏国境内,基本上是有去无回。

    暴雨扑面而来,刘胤已经浑身被雨淋透了,冷得直打哆嗦,但他的内心之中,更是降到了冰点,虽然这个结果早已在他的意料之中,但最终失败的时候,刘胤心中,还是隐隐地生痛。

    和青鸟的交手,他又一次地失败了。

    “返航吧!”刘胤无奈地下达了命令,神情之间落寞无比,天不相佑,奈之若何。

    雷雨来的急去的也快,转眼之间云收雨住,夕阳遥挂于西面的江上,整个沔水似乎都被它映红,满江的血色,一直红透天边……

第95章 另辟蹊径

    虽然时入八月,但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炎热,秋老虎还在蜀中大地上发着威,用最后的酷热折磨着益州人。

    论及消夏避暑,成都之西却是有一个好去处,西岭顶上终年覆盖着皑皑白雪,纵然是盛夏时节,立于山顶,也可以感到寒意袭人,西岭脚下的峡谷,无疑成为了最佳的避暑胜地,青竹遍野,山泉潺潺,一派清凉风光。

    刘胤带着安平王府的不少家丁出现在了西岭脚下的野牛谷。

    但刘胤却不是来避暑乘凉的,更不是来休闲度假的。

    从汉中返回成都之后,刘胤向执金吾何曾告了个假,一头钻进了成都西郊的马家庄园,一连十几日也不曾出来。

    汉中布防图的失窃,主要的责任在汉中都督府,由于汉中都督府的保管不力,才使得魏国奸细有可乘之机,刘胤所率的中尉府虽然全力缉查,但依然无法阻止汉中布防图的流出,不过中尉府只能是担负次要的责任。在此次事件中,汉中都督胡济也只是受到了一些口头的惩诫,并没有因此而受到责罚,相对应的,刘胤的过错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不过回到成都之后,刘胤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就连执金吾何曾也不得不安慰道:“其实我们中尉府都尽力了,刘右丞不必太过介怀,此次汉中之行,也算是成绩斐然相当出色了。”

    何曾所指的成绩斐然自然是指在陈仓道截击了一名魏国高级间谍之事,不过刘胤只是摇头苦笑一声,表现就算再出色又有什么意义,现在汉中布防图已经到了钟会的手中,魏国大军很快就要兵临城下了,蜀国的命运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而姜维固执地不肯改变汉中的防御体系,可以预见汉中的失守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何大人,下官略有疲惫,想先告几天假,不知可准否?”回到成都,中尉府目前也没有什么大的差事,刘胤便想着告假休息几天。

    何曾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刘胤的请求。“刘右丞一路鞍马劳顿,应该多休息几日才是,反正中尉府这些天也没有什么大事,刘胤只管在家多歇息几日。”

    刘胤告假并非是为了休息,都快火烧屁股了,他那里还有闲情逸致闲赋在家休养。在回蜀中的路上,刘胤早就暗暗地盘算了,魏国大军五路伐蜀,汉中失守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此刻自己再留在汉中,已经没有多的意义了,中尉府没有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力,汉中的诸路人马根本就不可能归自己统辖,留在这里,除了坐视汉中沦陷,几乎是无所做为的。

    退一步讲,就算自己能够指挥的了汉中的两万人多马,面对的,可是整整八倍的钟会大军,从来没有古战场作战经验的刘胤就算是外挂全开,也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想打得赢钟会邓艾这些三国末年一流的名将,刘胤想想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对于钟会,刘胤还是有一些了解的,精练策数,擅长谋略,在汉中之战中,面对姜维的敛兵聚谷的战略,并没有如姜维所愿对诸城一一强攻硬取,而是对汉乐两城采用围而不打的策略,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阳安关,颇有点二战时期美军在太平洋诸岛屿作战之中的战略意味。而阳安关的失陷则是为魏军打开了一扇进入蜀国的大门,姜维被迫退守剑阁。

    失去了汉中,蜀国就等同于失去了一个重要的防御屏障,这才会有邓艾偷渡阴平道,蜀国彻底崩盘的事来。

    邓艾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也有一定的必然因素,如果汉中不失,又何患阴平道。在诸葛亮主政的几十年间,一直牢牢地将汉中把握在蜀国的手中,魏人从来没有机会进入汉中平原,自然谈不上涉险奇袭阴平道了。

    但刘胤不是诸葛亮,守不住汉中,不过他却是从一千七百年后穿越来的,魏灭蜀的过程他可是一清二楚的,保不住汉中,难道还守不住阴平小道吗?

    邓艾是什么时候走的阴平小道?史书上明确记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将马邈望风而降。

    换而言之,留给自己的,也就只有二个月左右的时间了,邓艾是谁,那可是身经百战的名将,想要阴平道与邓艾决一死战,除了勇气,刘胤还真不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样的优势。

    向朝廷上书建言,陈说魏军偷袭阴平道的可能和危害,这肯定是刘胤要做的事。但同时他心里很清楚,自从逼走了姜维之后,黄皓在朝中的势力简直就是如日中天,这封疏奏姑且能不能到刘禅的手中另当别论,就算刘禅看到了,又能不能引起重视?

    刘胤可不敢将拯救蜀国于危亡的希望寄托到刘禅的身上,但凡刘禅有一点的血性,就不会在蜀国尚有大壁江山在握的情况下拱手而降了。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蜀国的确是亡于邓艾的这一次偷袭,为了让蜀国避免重蹈覆辙,唯一的希望,就是打好这场阴平阻击战,其意义绝不亚于后世辽沈战役之中的塔山阻击战。

    穿越到这个世界有也些日子了,刘胤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自己所处的环境,强敌如饿虎般虎视眈眈,而蜀国的力量在无穷无尽的内耗之中消失殆尽,虽然自己担任着中尉右丞的职务,并拥着虎步营的调动权限,却并不意味着自己真的就可以把这些力量调往阴平方向,如果在没有征得刘禅同意的情况下,自己带兵一离开成都,弹劾的奏章估计就能雪片似地飞入皇宫了。

    何况邓艾所带的可是三万身经百战的悍勇之士,平素里养尊处忧的御林军如何是敌手?

    想要对付邓艾,必须要另辟蹊径!

第96章 火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话绝对不是盖的,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谁掌握了先进的科技,便掌握了碾压性的优势。汉唐之所以辉煌,就是因为它们站在科技的巅峰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西方国家难以望其项背,一直到近代,西方在科技领域内出现暴发性突破,才得以制霸全球。

    到目前为止,四大发明才出现两个;指南针和造纸术。其实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四大发明都很简单,这绝对没有侮辱前辈先贤的意思,毕竟每一项的发明都是先辈哲人在黑暗中摸索无数次的结果,它的出现,对人类的文明进程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但对于现代出身的刘胤而言,这些发明真的很简单,简单的原理,极易找到的原材料,改变历史的科技进程,对于刘胤而言,有时候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四大发明之中,直接应用到军事的只有火药,而火药是后世一切热武器的鼻祖,是基石,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类战争史的进程,整个人类的历史,因为火药的出现,而翻开了新的篇章。

    火药最早出现在何时已经是无从籍考了,史有明确记载应用于军事的,是在唐朝,但火药的发明,应该是远早于这个时期的。

    从战国的老庄时期开始,帝王贵族们沉醉于神仙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道士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炼丹术横行于世,在两汉时代达到了鼎盛。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追求长生不老、点铁成金的炼丹术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但在偶然被发明出来的火药配方却悄然改变着世界,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一种可怕的杀人武器却十分奇怪地被冠之以火“药”之名。

    **却极为简单,硫磺、硝石和木炭,这三样怎么看都不搭界的东西组合的一起,却是威力惊人。

    虽然刘胤对枪械十分地熟悉甚至是了若指掌,但他很清楚,没有现代的工业的技术支持,自己那怕就是连一颗小小的螺丝都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在现有的科技基础之下,如果想实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几乎是一件痴人做梦的事。

    但这绝不会妨碍刘胤的壮志雄心,自己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穿越者,全面提升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虽然不可能,但在某一方面,某个领域实现跨时代的超越,这绝不是异想天开的事。

    蜀国的冷兵器科技,已经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百炼钢、连弩——就可是就连后世都无人可以复制的诸葛连弩,正是因为拥着对魏国的技术优势,才使得人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