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5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永远地激励着每一位蜀汉人前仆后继。

    如果没有诸葛亮当年的坚持,也许蜀汉政权早已经消亡在史的长河中了,而绝对不会再有今时今日那席卷天下的盛迹。

    做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当姜维接到权仗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自己不会再安逸地渡过一生了,十一次北伐中原,姜维在短短的十余年中就十余次地对魏用兵,其旺盛的精力和高昂的斗志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随着姜维“敛兵聚谷”计划的失败,他被迫从汉中退守剑阁,从那时起,姜维就再没有踏上过汉中的土地了,包括几年前的汉中光复,姜维一直忙于蜀中的战事,始终也未尝顾及到汉中这一块。

    如今重临汉中,让姜维那一颗绝望而濒死的心又重新地燃起了熊熊之火,兴复汉室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再一次地被引燃,而这一次,距离的他梦想,是真正的触手可及。

    当年刘胤绕道大雪山,袭取关陇,天下人在惊唿之余,都直叹刘胤是气运加身,运气好到爆棚,毕竟关陇之地乃是蜀汉几代人都不曾染指的禁地,居然就被刘胤轻易地拿下了,一个简单的趁虚而入,豪取了八百里秦川之地。

    但刘胤随后用他自己实力,证明了北伐的成功,绝对不仅仅是运气那么简单,辗转并州,进军冀州,将蜀汉的旗帜,一直插到了渤海之滨,这跨越万里的征程,又岂是运气二个字就能解释了的吗?

    姜维的心情其实是很复杂的,做为蜀汉王朝的军事最高统帅,这样的功绩与他没有半文钱的关系,多少让姜维有些尴尬,很可能有人会说,你姜维穷尽毕生之力都无法实现的目标被人家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那毫无疑问证明了一点,就是你姜维不行!

    人越老,就越容易陷入到偏执和固执之中,姜维也不例外。

    一方面姜维对刘胤的拓疆开土表示极大的欢迎,刘胤的成功,是几辈蜀汉人梦寐以求的事,这一点无疑是每一个蜀汉人都值得光荣的事,但另一方面,姜维从内心之中,还是有着一丝迫切之色,这原本该是他的高光时刻,却被刘胤抢了风头,让长期以后一直高居大将军之位的姜维如感芒刺在背。

    他要挽回颜面,就必须要拿出拿得出手的功绩来,而这一次发生晋国内部的襄阳之战,无疑让姜维看到了希望。

    钟会撤出益州之后,就在荆州襄阳发动了叛乱,杀掉了晋国扶风王司马亮,自立为魏兴王,打着光复魏国的旗号,盘距于荆州,与司马晋展开对抗。

    蜀国北伐的通道已经打开,如果姜维从北面进军的话,那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姜维的目光,便锁定在了盘距在襄阳和上庸的钟会身上。

    不过钟会也不是那么好对付,这几年来,钟会一直疯狂地扩军备战,一度将兵力扩张到了十八万人,一块弹丸之地竟然可以养得活十八万军队,听起来都有些玄乎,除非钟会得把这块土地上的价值都榨干了,否则他不可能维持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

    想当初,蜀军倾尽天府之国一国的实力,才勉强地可以维持十几万人的军队,钟会一昧地穷兵黩武,姜维清楚,他离败亡之日不远了。

    钟会的能力姜维倒也是较佩服的,这么多年来的交手经,钟会也确实配得上是他的对手,不过钟会的野心却也是他的一个致命伤,一个总想把大海装到碗里的人,他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成功的。

    在没有胜算的时候,姜维选择了隐忍,他只有默默地等待机会,要么不鸣,鸣必惊人。

    而姜维的等待也没有太久,司马炎除掉钟会的决心似乎比什么都要大,匈奴之乱刚刚平息,冀州之地烽烟又起,但司马炎还是一意孤行地发动了南线战役,试图一举灭掉钟会。

    荆州刀兵骤起,正是姜维的最好机会,他不顾年迈体弱,竭力地向刘禅请旨出征,于十年之后重临汉中故地。

    汉中山河依旧,却已经是物事人非。蒋斌、王舍、柳隐具到姜维帐前,参拜大将军,同时也向姜维进行述职。

    姜维将三将召至麾下,领兵东出汉中,在黄金扎下大营,静观荆州晋军动向,随时准备出征。

    但钟会手下大将夏侯咸的突然求见却让姜维有些诧异,这个时候钟会派出使者出现在了汉中,似乎是别有用意。

    以钟会的实力,是不足以和晋国朝廷相抗衡的,如果钟会想在荆州站稳脚跟并不太容易,想要和晋国分庭抗礼,就必须要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先前钟会和东吴的关系不错,但近来频传不和谐的声音,似乎双方有闹僵的可能。

    襄阳处于三国的交界处,一直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钟会拿下襄阳,等同于是火中取栗,晋蜀吴三国都对他是虎视眈眈,强敌环伺,这种日子钟会恐怕也够担惊受怕的了。

    这回派夏侯咸出使汉中,让姜维隐隐觉得他的机会来临了。

    “有请!”姜维在中军帐中坐定,面容沉静,底气十足地大喝一声,吩咐中军带夏侯咸上来。(未完待续。。)

第967章 一份“薄”礼

    大帐之内,多名精悍的刀斧手环待左右,刀光生辉,寒气逼人,夏侯咸刚一踏入大帐,立刻就感受到了大帐之内那扑面而来的阵阵杀气,让他不由自主地心底微微地一颤。

    姜维在正中安坐,白须冷面,不怒而威,宁随、蒋斌、王舍、柳隐等诸将立于左右,个个威风凛凛,见夏侯咸进来,一道道逼人的寒光射了过来,落在了夏侯咸的身上,让夏侯咸有如芒刺在背。

    对于夏侯咸来说,这些蜀将无一不熟,都是打了多少年的仗的老对手了,在战场上,双方都是以命相搏,拼个你死我活,那种恨意,完全是浸透入骨的,此时见面,虽然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仍不免白眼相对,神色之间,满是不善。

    夏侯咸紧走两步,上前对着姜维大礼参拜,道:“魏兴王麾下特使夏侯咸参见汉大将军。”

    姜维冷冷地瞥了他一眼,道:“夏侯将军不在襄阳自在,到我汉中来所为何事?”

    夏侯咸道:“在下奉魏兴王之命,特来拜见大将军,知大将军驾临汉中,魏兴王特备薄礼,欲同大将军结为莫逆之好。”说着,夏侯咸将礼单呈上去。

    周围的诸将不禁是冷笑连连,这钟会看来真是丧了胆,刚听说姜维到了汉中,有东进之意,便立刻派人来送礼,试图交好于姜维,难不成钟会真以为送些金银财物,就能动摇姜维东征的念头?真是可笑之极。

    显然姜维对钟会的礼单不感兴趣,不过做为蜀军的主帅,还是保持着一份应有的矜持,看一眼的礼貌还是应该有的。

    姜维打开礼单,原本以为礼单上会长长地罗列出一堆金银珠宝奇珍异物,到了姜维如今的身份地位,这些物质的东西早已是失去了兴趣,那怕是再贵重再珍奇的东西,都打动不了姜维的心。

    姜维在打开这份礼单地时候,显得兴趣索然,正准备瞄上一眼便作罢了,不过当他打开的一瞬间,目光立刻是凝固住了。

    众将看到姜维的神情,不禁也是十分地好奇,难不成钟会还真的寻觅到了足以打动姜维的奇珍异宝了,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呀,没听说姜维有什么嗜好呀,能打动姜维心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宝物啊?

    姜维的目光在那份礼单上停留了片刻,抬起头,将那份礼单反转过来,对夏侯咸道:“钟士季这是何意?”

    众将这才看清楚了,原来这份礼单上面并没有罗列任何的财物清单,而是一幅地图,这送礼送地图,看来这钟会也是够奇葩的。

    夏侯咸躬身行了一礼,不紧不慢地道:“魏兴王闻大将军前来,特进献上庸三郡于大将军,区区薄礼,还望大将军笑纳。”

    众将这才看清楚这幅地图所绘的,是上庸、魏兴、新城三郡的地形区域,原来夏侯咸口中的薄礼,并不是什么奇珍异宝,而是上庸三郡。

    众将不禁是纷纷咋舌,三郡之地,居然被钟会拿来送礼,这手笔,还真不是一般的大,众将之前对这份礼单多有猜测,但任谁想破脑袋,也不敢想居然会是上庸三郡这一份大礼,这份大礼岂止是大,简直就是超大大大大的一份厚礼,大得令人匪夷所思,大得令人瞠目结舌。

    姜维内心之中也是波澜起伏,上庸三郡,那可是蜀军多少年来梦寐以求想要收复的故土,自从孟达叛魏之后,上庸三郡便失守了,几十年来一直都未曾夺得回来,而如今,却是不费吹灰力,唾手可得,这无疑让姜维狠狠地激动了一把。

    不过姜维清楚,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钟会既然肯将上庸三郡拱手送人,必定是别有所图,钟会这个人姜维太清楚了,精明强悍,腹有良谋,何时做过赔本的买卖?如果把钟会视为一个商人的话,那么他付出一文钱,必定会要谋求十文钱的回报,而他现在付出上庸三郡的代价,那么他所求的,必定要比上庸三个郡更大才是。

    姜维不动神色,古井无波地道:“无功不受禄,钟士委这份大礼,委实也太厚了一些,姜某如何敢受?还请夏侯将军回禀钟镇西,如此大礼,姜某愧不敢当,上庸三郡,还请收回,将来姜维若是真有所图的话,自会自己取之,不敢劳动钟镇西馈赠。”

    姜维很有风度地一口婉拒,无功不受禄,我姜维又岂能白白地拿你的上庸三郡,当然,此行我目的也自然就是上庸三郡,到时候自然会用武力夺之,不用你钟会费心相送,别有所图。

    夏侯咸不禁微微地一怔,送金钱送美女的,或许会遭到拒绝,但恐怕没有会拒绝三郡之地的诱惑,姜维居然丝毫也没有动心,这让夏侯咸不禁是感慨万分,姜维果然是姜维,绝非是寻常人可比的,能在如此巨大的诱惑面前保持一如既往的冷静,真非常人也。

    “魏兴王与大将军神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