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利用这么一点的蝇头小利就试图诱使东吴出兵救他,简直是痴心妄想。

    陆抗明白了钟会的谈判底线,对钟会更加地厌恶了,他也就懒得再虚以委蛇下去,直接了当地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钟会必须向东吴称臣,也就是改旗易帜,去除曹魏的旗号,改用东吴的旗号;第二,钟会交出所有的城池和地盘,由吴国的军队来接管这些城池的防务;第三,钟会所辖的军队都必须接受陆抗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王买不禁暗暗地叫苦,陆抗这三个条件简直就是要命,第一个条件倒还罢了,撤消魏国的旗号树立吴国的旗号,这一点倒是办得到,名义上的东西,终归还是虚的,但后两个条件,却是实打实的,交出所有城池的控制权,交出军队的指挥权,这是要钟会的命吗,如此苛刻的条件,钟会又怎么会答应。

    本来王买还想再讨价还价一番,但被陆抗给严词拒绝了,陆抗态度已经很明确了,除非钟会答应他的条件,否则东吴是绝不会出兵的。

    王买无奈,只好离开了吴军大营,回奔襄阳,向钟会具实而禀。

    钟会闻听之后,一脸的黑线,这陆抗的胃口也太大了吧,这完全是要吞并他钟会的意图,钟会如果答应了这三个条件,就等于是将襄阳拱手让给了东吴。

    “这陆抗简直就是欺人太甚!”钟会怒不可遏地道。

    王买也是很无奈地道:“陆抗态度很决绝,他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答应任何一个,他都绝不会出兵的。”

    “这是要挟,这是**裸的讹诈!吴人落井下石,妄图吞并襄阳,他们的阴谋绝不会得逞的!”钟会歇斯底里地怒吼着,非常地愤怒,襄阳这块地盘可是他钟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下来的,陆抗居然想这么容易地就白白吞并,简直是异想天开。

    王买无语了,反正他已经尽力最大的努力,再三地和陆抗进行讨价还价,但陆抗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反复地强调,这三个条件是吴军出兵的基础,如果钟会不拿出一些诚意来的话,吴人是不可能再付出任何东西了,钟会的灭亡于否,和东吴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他所占据的地盘,也不过是原来晋国的地盘而已,就算钟会被灭,也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对晋吴之间的疆界,没有任何的影响。

    而对于钟会,却是有着大大的不同,没有东吴的援兵,钟会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如果败亡于羊祜之手的话,钟会的下场一定会很惨,被车裂于洛阳闹市,算是比较轻的一种下场了,只怕依司马炎的手段,会让钟会生不如死。

    而投靠东吴,纵然失去了地盘和军权,但陆抗还可以保证钟会的王位不失,最终做一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诸侯王终老一生,已经是东吴能给他的最好待遇了。

    最终钟会颓然地坐到了那儿,与其被司马炎凌迟处死,倒还不如答应陆抗的要求,现在的钟会,已经是一付生无可恋的模样了。

    这是一个痛苦地决择,但却是一个不得不下的择决。

    钟会冲着王买挥挥手,示意他再去一次弋阳,但这时夏侯咸站了出来,道:“大王,其实我们还有一种选择的。”(未完待续。。)

第965章 降吴还是降蜀

    钟会抬头看向了夏侯咸,略还疑惑地道:“你的意思是……”

    夏侯咸不慌不忙地道:“大王,吴人这次趁机讹诈,其心思歹毒,如果大王交出城池和兵权,那么就会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所以此事万万应不得。”

    王买道:“可现在形势逼人啊,如果不答应吴人的要求,他们就拒绝出兵,但凭现在襄阳的兵力,根本就无法阻挡羊祜的进攻,一旦城破,我们的下场可要比投靠吴人更惨。”

    夏侯咸道:“吴人最擅长的就是背信弃义,先前我们已经得罪了他们,以吴人睚眦必报的性格,王将军认为他们拿下襄阳之后会善待我们?既然要降,那也并非是非降吴不可,降蜀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降蜀?”王买摇头道,“蜀地相隔甚远,远水难解近火。”

    夏侯咸道:“不然,如今蜀国大将军姜维屯兵汉中,早有东进之意,大王如果派人前去请降的话,姜维必喜,末将认为降蜀的话条件也绝对要比降吴优厚的多。更何况现在蜀国势力扩张如此迅勐,尽得雍凉并冀之地,将来代晋吞吴兼并天下者,非蜀国莫属,大王现在选择降蜀,是最为明智不过了。”

    钟会眉头紧皱地道:“姜维与本王交手多年,仇怨颇深,此番请降,不知姜维是否允准,就算现在姜维能点头,可谁又能保证他以后不会翻脸?”

    夏侯咸道:“大王多虑了,先前的益州之战,大王不过是奉司马昭之命行事,各为其主而已,如今拱手而将荆州四郡献上,姜维如何不喜?当年我族叔父夏侯霸降蜀,就连蜀主都亲自相迎,待遇之厚远胜在魏国之时,一直做到了车骑将军的高位,而其入蜀之时,只是单人匹马,未带一兵一卒,未献一城一地。如今大王携十万甲兵,带四郡之地降蜀,其功勋远在夏侯霸之上,蜀主缘何不喜,只怕将来的地位,也不会比当初的夏侯霸逊色。”

    钟会也暗暗点头,夏侯霸的事钟会自然清楚的很,当年夏侯霸受司马氏的迫害被逼无奈降蜀,在蜀国享受到的规格和待遇是极高的,而且并没有因为他是降将而受到猜忌,在后来的蜀国伐魏作战中,夏侯霸也是屡掌军权,一度成为蜀军之中仅次于姜维的二号人物。

    钟会当然也不敢奢求降蜀之后能达到当年夏侯霸的地位,毕竟现在的蜀国已经不是当初的蜀国了,钟会只求归降蜀国之后,能保证自己的兵权不会失落,至于地位嘛,再想当一个什么魏兴王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能保证高官厚禄也就足矣。

    可不管降吴还是降蜀,究竟将来会怎样,说到底还是一个未知之数,这相当于就是一个赌博,赌赢了前程似锦风光无限,赌输了一败涂地性命堪忧。

    吴国开出的条件让钟会很难接受,但蜀国这边还不清楚具体的状况,钟会也就没有急着下决定,于是他派夏侯咸前往汉中,去见姜维,等看看姜维这边能开出什么条件来,再做定夺。

    事不宜迟,夏侯咸立刻起程,转道上庸,直奔汉中而去。

    姜维也是刚刚抵达的汉中,蜀中的局势已经大体上保持平稳了,除了永安之外,蜀军收复了全部的国土,蜀国朝廷也从南中迁回了蜀中,只不过成都现在还是一片焦土,以蜀国现在羸弱的国力,想要重新修筑起成都城来,根本就没有那个财力物力,姜维向刘禅建议,暂时地迁都到雒城,以方便管理整个益州。

    虽然雒城城小,临时修筑的皇宫甚至都比不上以前皇帝出巡时的行宫,但刘禅能回到蜀中,感觉已经要比呆在南中强上无数倍了,所以刘禅也没有太多的抱怨,反倒对姜维的安排比较满意。

    刘禅是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出生的,到今年已经是六十有六了,多年的酒色之色之气掏空了他的身体,这十年来的颠沛流离更让刘禅的身子一日不如日,当初离开成都的时候,刘禅还是精神涣发,此番迁回蜀地,却已经是垂垂暮年了。

    而比刘禅年长五岁的姜维已过古稀,不过常年的军旅生涯却让这位古稀的长者看起来精神矍烁,在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和廖化先后病故之后,姜维已经成为了蜀国将领之中最为年长的老将,但这位蜀**界的“常青树”却是蜀军的精神象征,尽管刘胤在北伐前线中不断取得辉煌胜果,让人有所质疑大将军姜维的地位,但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姜维还是他们心中不朽的战神,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与刘胤在外线作战不同,这十年来,几乎是姜维撑起了蜀中的一片天,在三国纷争,敌强我弱的环境之中,姜维能成功地完成逆袭,收复蜀中的大部分领土,也的确是功不可没,平心而论,姜维在蜀中的战绩,与刘胤的战绩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的,姜维和刘胤,一南一北,遥相唿应,成为蜀汉星空这中两颗最为璀灿的双子星。

    按理说,姜维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如今年逾古稀,也该是退居二线,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但姜维身虽老,心却不老,此番听闻羊祜征讨钟会,双方交兵于荆州的消息,姜维认为蜀军东进的时候已经是来临了,他立刻向刘禅上书,请求带兵从汉中出发,东取上庸三郡,进而进军中原,与北路的刘胤一道,对逆晋王朝宣战,实现诸葛丞相一生未竟的心愿,恢复汉室,还于旧都。

    起初刘禅并不同意,认为姜维年事已高,不再适合了出征了,但姜维坚持己见,慷慨陈词,认为现在是实现诸葛丞相夙愿的最好时机了,如果放弃的话,季汉人恐怕还得再奋斗几十年才能实现这个梦机,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姜维最后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说服了后主刘禅,统兵八万,离开了雒城,兵临汉中,踏上了东进中原的征程。(未完待续。。)

第966章 姜维的雄心

    重回汉中,已经是整整十年之后了,姜维重新踏上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不禁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做为曾经的北伐基地,姜维对汉中的熟悉程度可以用了若指掌来形容,从诸葛亮时代起,汉中就承载着蜀汉人光复中原匡扶汉室的梦想,他们从这儿起飞,一次次地翻越天堑一般的秦岭,执着地将热血洒在了前进的征途之中。当年青涩的少年,如今已经成为了白发皓首的老者,但心中的那份执念,却没有同流逝的岁月那样轻易地流逝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用他的行动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含义,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他六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永远地激励着每一位蜀汉人前仆后继。

    如果没有诸葛亮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