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烈大惊,以前晋军攻打新野,也不过是少数的兵马,以滋扰试探的方式来打,这回羊祜亲率十万大军前来,看来晋军是要动真格的了。胡烈自知不敌,不敢出城迎战,下令紧闭城门,固守城池,另一方面派人向襄阳的钟会紧急求援。

    关乎荆州门户之危,钟会自不敢掉以轻心,亲自点了五万大军,赶卦朝阳,与新野守军形成倚角之势。

    知道钟会的大军已在附近不远处,胡烈这才略略地心安,下令全城戒备,严防死守,单等晋军来攻城。

    羊祜围城之后,却没有急于进攻,环视帐下诸人,道:“某有书信一封,欲送往胡烈处,不知诸位有谁可充为信使?”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面面相觑,这送信的差事可不好干,都知道朝廷与叛军誓不两立,搞不好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战场上生死虽然难料,但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一旦进入到敌营,那就是任人宰割呀。

    这时,帐下一人应声道:“卑职不才,卑职愿往。”

    羊祜视之,乃行军司马范适,羊祜微微一笑道:“此去新野送信,很可能是有去无回,你不害怕吗?”

    范适躬身道:“启禀大都督,卑职与胡烈同为安定临泾人,既是同乡,早年又曾与胡烈共过事,总算是有些交情的,卑职深知胡烈素有义气,必不会害卑职的性命。”

    羊祜点点头道:“好,本督这儿有书信与胡烈,你只需将书信交给他便是,事成之后,本督重重有赏。”

    范适躬身领命,出了大营,径直奔新野而去。

    晋军虽然四面围城,但也是相隔了一些距离,范适赶到了城下,新野城早已是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上的叛军全副武装,严阵以待,看得出这些士兵紧张到了极点。

    范适说明来意,城上的士兵看到范适单人独骑,倒也不以为备,遂打开城门,放其入城,自有军士引范适去见胡烈。

    胡烈在堂上危襟正坐,瞧得范适进来,身形动也未动,身边四名亲兵,挎刀而立,胡烈冷声道:“阁下此来,可是当说客的?”

    范适呵呵一笑道:“与胡兄长安一别,匆匆已是十载,今日特来拜会,难道这就是胡兄的待客之道吗?”

    胡烈冷冷地道:“如果范兄是前来叙旧的,我倒是不介意准备两杯好酒,尽一尽地主之谊,如果你来是为朝廷当说客的,那就休怪我的刀快了。”

    范适看了一眼两旁的那四名亲兵,皆是凶眉恶目,直直地盯着他,就等胡烈一声令下,拨出快刀来斩下范适的头颅。

    范适没有理会那些亲兵凶狠地眼神,只是慢悠悠地道:“此次前来,我正好携带了令兄胡广的一封家书,看来胡兄是不想拜读了,那好,在下就此告辞,后会有期。”说着,范适作势便欲离去。

    胡烈这时才怂容道:“吾兄的书信?快拿来与我!”

    范适回过身,没有开口,只是淡淡地扫了那四名亲兵一眼,胡烈挥挥手,示意那几名亲兵退下,而后起身拱手道:“不知范兄来意,方才多有得罪,还乞见谅,若真有吾兄家书,还请赐下。”

    范适意味深长地道:“原来胡兄也不是负情寡义之人,把兄弟亲情看得也很重嘛?”

    胡烈长叹一声道:“烈自知自绝于朝廷,今生再复无缘与兄弟相见,生死永隔,诚为人生憾事。”(未完待续。。)

第960章 策反胡烈

    胡烈的父亲胡遵曾官至曹魏车骑将军,是魏国赫赫有名的三征将军之一:征南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丘俭。胡烈兄弟六人,皆出仕,只是六弟胡世最早阵亡于长安,次兄胡奋殁于并州,两位弟弟胡歧和胡传早亡,如今只剩下兄长胡广,却也是天人相隔,再难相见。

    范适初来之时,胡烈就认定他是给羊祜做说客的,胡烈当年杀了司马亮之后,早就断了回归晋国的念头,在他看来,范适前来当说客,不过是想诱降于他,他若是要落到司马炎的手中,肯定是生不如死,所以胡烈一见范适,便是冷眼相对,此时范适提出有胡广的书信之时,胡烈之才为之动容。

    范适知道胡烈的为人,重情义,守孝节,所以才故意地提到胡广的家书,果然胡烈态度大为改变,范适趁热打铁地道:“胡兄如此顾念兄弟亲情,何不亲自回洛阳与兄长相见一面,一叙离别之情。”

    胡烈扫了范适一眼,心道,你这是揣着明白装煳涂啊,我能回去吗,恐怕还没有进洛阳的城门,就已经被五马分尸了。不过胡烈倒也没有反驳于他,只是长叹了一声道:“今生今世,我恐怕再也无缘回洛阳城了。”

    范适一拍额头,道:“看我煳涂了,这等大事还未曾与胡兄说过,也难怪胡兄有如此的想法。”

    说着,范适自袖中取出一卷黄绢来,递给胡烈,道:“胡兄请看,这是大晋皇帝陛下刚刚颁发的诏书,凡是参与到钟会叛乱之中的一应人等,除钟会之外,一律赦免。”

    胡烈闻言勐地一震,整个人都呆住了,他张大了嘴巴了,用不可思议地眼神看着范适。

    范适示意他将那卷黄绢打开,胡烈以前也见过圣旨,那鲜红的玉玺印,他并不陌生,羊祜为了取信于胡烈,直接把司马炎颁下来的诏书原件让范适带来给胡烈看。

    诏书上只有廖廖的几行字,但在胡烈心中,带来的震动却不亚于一幅鸿篇巨制,他恐怕做梦也没想到,他真得可以看到天子的赦免诏书,胡烈只为了今生今世,与晋国决裂,再也没有回头的希望了。

    胡烈略有恍惚地道:“范兄,这是真的么?”

    范适淡然一笑道:“胡兄也是在朝为官的人,这陛下的大印,不会不识得吧?俗说话君无戏言,身为天子,又岂能拿圣旨开玩笑。”

    “可我杀了扶风王,天子又岂能轻恕,这赦免令中,恐怕不会有我吧?”胡烈将信将疑地道。

    范适大笑道:“胡兄多虑了,陛下在圣旨之中早已言明,除钟会一人之外,余者尽皆赦免,胡兄自然在赦免之列。更何况当初胡兄是为钟会所胁迫,不得已而为之,此事天下尽人皆知,陛下又岂会怪罪于你?”

    胡烈沉默不语,突然发生如此大的变故,他确实需要静静。

    这时,早在后堂偷听的胡渊一个箭步来到近前,对胡烈道:“父亲,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您受钟会胁迫,多年以来,一直是报国无门,这回陛下下诏赦免,正是父亲回归朝廷的大好时机呀!”

    胡渊年轻气盛,早就受不了钟会的窝囊气了,一听到朝廷的赦免之令,马上就出来表态大力支持。

    不过胡烈年过不惑,却是沉稳地很,单单凭着一份诏书,还不足以让胡烈信服,他神色虽然剧变,但却依然没有胡渊那般激动,他冲着胡渊摆了摆手,道:“渊儿,你先退下,范大人在此,又岂有你说的话的地方。”

    “可是,父亲……”胡渊还是竭力地想表达自己的意见,生怕胡烈不接受朝廷的赦免令。

    胡烈瞪了他一眼,胡渊只好是悻悻而退。

    胡烈抱拳道:“犬子孟浪,让范兄见笑了。”

    范适道:“虎父无犬子,令郎年少英雄,真有胡兄当年的风采,何况令郎之言,亦无不当之处,胡兄难道还怀疑在下敢假造圣旨不成?”

    胡烈道:“岂敢岂敢,天子之诏,言出法随,在下岂敢质疑,只是此间利害颇深,还须某再思量一番。”

    范适大笑道:“以某之地位,当然尚不足以为胡兄做保,胡兄请看,这是当朝太傅、征南大都督羊公的书信,胡兄一读便知。”说着,范适又将羊祜的书信递给了胡烈。

    胡烈急忙拆之,羊祜的信很长,细数了胡烈及胡氏一门对朝廷的贡献,对胡氏一族的功勋给了极大的肯定,同时羊祜也热烈地殷切盼望着胡烈的回归反正,对胡烈的际遇表示极大的同情,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但保胡烈火回归晋国之后,荣华富贵,锦锈前程,一样也少不了。

    羊祜在朝中的地位,胡烈早已有所耳闻,有他出面来担保,胡烈自然是比较放心,他终于点了点头,道:“既然羊太傅如此说了,烈敢不从命,范兄回去之后请禀明羊太傅,烈必忠于大晋,至死不渝。”

    范适大喜过望,想不到此行竟然如此地顺利,成功地策反了胡烈,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只要胡烈献新野城而降,那就是天大的功劳呀,铁板一块的钟会叛军也因此而大受打击。

    可以预见的是,朝廷的赦免令一出,无数受钟会胁迫的叛军将士,都会纷纷生出回归之心,钟会的大势去矣。

    范适叮嘱胡烈,要小心钟会的耳目,毕竟事关重大,在胡烈没有回归晋国之前,一切尚还有变数,小心使得万年船,一切需慎之又慎。

    胡烈倒不以为意,这些部下,他可是了解的很深,他们的父母亲人,大多在中原之地,其回归之心,比任何人都强烈,只是苦无机会而已,如今朝廷的赦免令一下,这些人再无后顾之忧,只要自己振臂一唿,必然是一唿百应,就算钟会派出些许耳目在军中,也示必可以起太大的作用,如今,任何人都已经无法阻碍挡胡烈的回归之势了。(未完待续。。)

第961章 掉入陷井

    不过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归降朝廷,胡烈还有些不甘心,胡烈对钟会那是恨之入骨,就算后来钟会对胡烈还是相当地重用,委以先锋之职,统领两万大军,但却无法抹杀当年他对胡烈的胁迫之恨,把刀架在胡烈的脖子上逼着他去杀司马亮,将胡烈逼上了绝路。

    这份屈辱,胡烈默默地咽在了肚子里,手刃司马亮,让胡烈彻底地与晋国朝廷划清了界线,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为求自保,胡烈不得不屈从于钟会,甘心也罢,不甘心也罢,反正胡烈和钟会,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但想不到范适的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