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5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宴罢,众臣都喝得有些醉醺醺的,纷纷向司马炎辞行。

    司马炎也喝高了,难得今天高兴,他也就多喝了几杯,见众臣退去,司马炎依然兴致很高,决定今夜继续坐羊车去临幸宫妃。

    后宫佳丽三千,司马炎很难做到雨露共沾,司马炎本人也患了选择强迫症,每天晚上留宿何处,也确实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

    后来司马炎干脆不想了,坐着羊车,羊车走到那儿停下,他就夜宿那个宫妃那儿,让天意来选择。

    只是司马炎不清楚,后宫的那些嫔妃为了得到皇帝宠幸,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为了引诱羊车停在她们门口,手段是层出不穷,明争暗斗不止,却只瞒得司马炎一人。

    司马炎打了个哈欠,正准备起身之时,司马骏上前行礼:“拜见陛下。”

    司马炎道:“皇叔免礼。今日乃普天同庆之日,为何朕看皇叔却是郁郁寡欢,莫非是嫌朕的酒不好喝?”

    司马骏道:“岂敢岂敢,陛下所赐乃是琼浆玉液,世间难得的美酒,臣岂敢嫌弃。”

    “那朕就奇怪了,何事能惹皇叔如此不快?”司马炎奇道

    “臣扰了陛下的兴致,还乞恕罪,臣所忧者,乃是社稷之患也。”司马骏拱手道。

    司马炎大惑不解地道:“皇叔何出此言,今匈奴平定,四海升平,正是社稷之福了,何来忧患?”

    司马骏恭恭敬敬地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陛下,今日匈奴虽平,但大晋的江山社稷,却是遭受前所未有之危机,非臣之危言耸听,大晋的亡国之祸,绝非是空穴来风,而且就近在眼前!”(未完待续。。)

第916章 君命不可违

    司马炎的酒顿时醒了一大半,司马炎并不煳涂,司马骏所指之意,他自然是清楚的很,此番平定匈奴的叛乱,也并不能掩盖蜀国势力扩张的事实。

    蜀国占据关中,已经是让司马炎如芒刺在背了,这回蜀国更是将触手伸到了并州和冀州,要知道,这些地方可是晋国的腹里要地,一旦被蜀国所占据,晋国的疆土就会陷入到敌人的三面包围之中,司马骏所提到了社稷之患,确实也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存在的。

    只是当时为了对付强大的匈奴,同马炎也不得不默许了蜀军入境并州的事实,当初蜀军初来之时,司马炎一度认为他们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而且极有可能和匈奴人拼个两败俱伤,这样的好事,司马炎自然不想错过。

    但让司马炎始料未及的是,蜀军在与匈奴人相争的时候,完全没有处于下风,反而是越打越强,人马越打越多,占据的地盘也是越来越多,就在匈奴灭亡之前,司马炎也已经确实感受到了一种危机的存在。

    灭掉匈奴人的胜利或许可以暂时地冲昏司马炎的头脑,在群臣的一片恭维声中,司马炎也确实有些飘飘然了。

    快乐的时候人往往会忘掉不快的事,司马炎也不例外,但司马骏提及到这件事的进程时,却又触动到了司马炎脆弱的神经。

    “哦,皇叔缘何会如此之说?”司马炎内心之中波澜起伏,但表面上却是很平淡地道。

    司马骏显然没有猜得透他这位侄儿的心思,他上前一步道:“陛下,臣认为蜀国之祸,更胜匈奴,如今匈奴虽灭,但蜀患未除,实乃是江山社稷之危也。”

    司马炎淡然地一笑道:“皇叔多虑了,区区一个蜀国,还不在朕的眼中,之前朕之所以容忍他们留在并州,不过是想借他们之手除掉匈奴而已,如今匈奴已灭,朕自然不会再容忍他们留在并冀二地。”

    “只怕羊太傅不会做如此之想吧?”司马骏如愿以偿地说出了他想说的话。

    原先的太傅司马孚病逝于今年春天,羊祜立下了惊天之功,原先的职位已经是位列三公了,此次为了表彰其功,司马炎晋封他为太傅,所以司马骏才会称羊祜为羊太傅。

    司马炎微微地一怔,司马骏和羊祜不睦,此事朝野皆知,以前司马骏还因为羊祜与蜀人相通参过一本,这时司马骏提及羊祜,让司马炎第一时间便会联想到二人之间的恩怨。

    司马炎略皱眉头地道:“皇叔,你这又是何意?”

    司马骏躬身道:“陛下,臣与羊祜,虽有旧怨,但事关朝廷社稷大事,臣绝不敢因私废公。如今蜀国刘胤占据大半个的并州和一小半的冀州,气势之盛,也远非当年可比,羊祜姑息养奸,蜀国已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臣以为,匈奴之患,不过是流寇之患,癣疥之忧,而蜀人之患,乃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如果不能将其彻底铲除,那么大晋的江山社稷,势必将有倾覆之危。”

    司马骏说这话,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和羊祜有旧仇,如果此时中伤诋毁羊祜,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嫌私报复,所以司马骏首先声明表态,这纯粹是为国着想,不关乎私人恩怨,将自己撇了个一干二净。

    而且司马炎的为人,司马骏也是清楚的很,毕竟从小看着他长大,他对司马炎的性格很了解,司马炎为人极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外人很难从司马炎的表情上判断出他内心的想法来。

    但司马骏却很清楚,司马炎外宽内忌,虽然表面上他对羊祜很尊崇,但内心之中却是很忌惮,羊祜功高震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司马骏所要做的,只是在司马炎燃起的心火之上,给它加点料而已。

    果然司马炎不再淡定了,羊祜和刘胤的关系,他也早已是有所耳闻,只是鉴于匈奴未灭,只得隐忍一二,将前线的指挥权全权交给羊祜,自己从来没有干涉过,但现在形势不同了,如果羊祜继续地和刘胤有勾结的话,那么这恐怕将会是一种灾难。

    “皇叔所虑,朕亦有同感,这样吧,朕将会传诏给羊太傅,要他驱逐蜀人,必须在年内,完成这一目标。”司马炎当即表态道。

    司马骏有些失望,在他看来,羊祜和蜀人关系暧昧,如果司马炎有些戒心的话,就不会让羊祜继续统领大军,毕竟继续让羊祜执掌大权,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

    但司马炎已经做了决定,司马骏也就无法再说了,不过他的心底,还是升起了一丝的邪火,暗暗地道:“君命不可违,羊祜啊羊祜,我倒也看看你这回还有什么推托之辞?”

    ┄┄┄┄┄┄┄┄┄┄┄┄┄┄┄┄┄┄┄┄┄┄┄┄┄┄┄┄┄┄┄┄

    晋军在南宫打完最后一仗,接下来,就是蜀军的表演时间了,蜀军一举地击败了来援的慕容鲜卑并趁势灭掉刘渊,羊祜都没有再出兵,他认为,光是蜀军的力量,就足以应对苟延残喘的刘渊了。

    晋军当然不会一无所获,光是在南宫迫降匈奴的五万大军,就已经让羊祜赚了个盆满钵满,现在晋军在冀州控制着魏郡、赵国、阳平、广平、巨鹿、清河、平原、乐陵等郡,而蜀国则控制着常山、中山、渤海、河间等四个郡,而做为冀州之中心的安平郡,则南北分治,蜀军控制了信都以北的大部分区域,晋军则控制着信都以南的大片区域,双方隐然地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羊祜很清楚,随着匈奴的被灭,晋蜀两国的关系,将会重新地回到冰点的状态,晋蜀两国之间,也不可避免地要用一场大战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胜者王侯败者寇,这场较量将会彻底地改变冀州乃至天下格局。

    这个时候,洛阳派出的使者,也已经快马加鞭飞驰而至。(未完待续。。)

第917章 抗旨

    “应天顺时,受兹明命:着都督河北诸军事、平侯、太傅羊祜即日起兴师讨伐蜀逆,敕封讨逆大都督,节制诸路军马,收复冀并二州,不得有误。钦此。”

    皇帝派来的钦差在上面高声地宣读皇帝的诏书,羊祜文鸯等一干官员在下面跪听着,司马炎的诏令很简单,就是加封羊祜为讨逆大都督,即刻对蜀开战,收复冀并二州。

    司马炎的命令虽然简单,但在羊祜听来,却是大皱眉头,刚刚经了灭匈奴之战,晋军现在的军力很是疲惫,急需休整,粮草、辎重、军械、车马都严重地匮乏,换而言之,这个时候晋军的状况,根本就无力发动与蜀国的战争,司马炎急欲收复故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打仗不是儿戏,没有充足的准备,又怎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按着正常的程序,钦差宣读完圣旨,就该是羊祜接旨谢恩了,但钦差等了半天,却没有一点动静,钦差便有些着急了,这羊祜难道想抗旨不遵?钦差也只好大声地咳了一声,道:“羊太傅,接旨啊。”

    羊祜方才确实有些走神,才会出现如此的冷场,这时他回过神来,赶紧地领旨谢恩,又设宴款待钦差。

    送走了钦差之后,羊祜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司马炎的一道诏令,将本来已经缓和的冀州局势迅速到推到了风尖浪口之上。

    “诸位,陛下已下旨对蜀开战,召诸位前来,我就是想听听诸位有什么意见,大家畅所欲言,不必拘束。”

    众将首先是一通沉默,周旨率先地道:“大都督,我军自年初进军晋阳之后,就一直是连续作战,未曾休整,军力已是极度疲惫,如果此时再与蜀军开战的话,恐难有胜算。”

    陈元亦道:“我军连续作战,军需给养也是严重匮乏,粮草不足,军械铠甲也多有损坏,急待修缮,若此时开战的话,后勤补给难以为继,困难重重。”

    诸将大多也是随声附和,总的意见是现在晋军准备不足,不宜开战。

    羊祜看向文鸯,道:“文刺史,你看如何?”

    文鸯沉吟了一下,道:“陛下有命,恐怕不好违抗吧?我军虽然疲惫,但蜀军同样是连续作战,比我军更疲惫,我军军需补给匮乏,但好歹补给线短,随时可以得到洛阳方面的支持,蜀军从关中运粮,长达千里,只能是比我们更困难。末将认为,或许现在正是消灭蜀军的最佳期时机,如果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