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5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鸯听了这席话,是冷汗涔涔。这个时候,罗宪派来的使者又无巧不巧地出现了晋军的大营之中,文鸯为了在钦差面前证明自己绝无二心,二话不说,将罗宪的书信撕了个粉碎,将来使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两国交兵,尚且不斩来使,文鸯用这样的强硬态度向司马炎表现自己的忠心,其实从战略的角度上考虑,文鸯也赞同羊祜的策略,毕竟现在匈奴十分地强大,绝不是如钦差所言的那种流寇盗匪,同蜀军保持表面上的合作,是符合晋军利益的,至于驱逐胡虏之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羊祜敢这么做,文鸯就未必敢了,以羊祜的身份地位,就算有人腹诽,也只能是在背后嘀咕,而文鸯则不同,他若一旦和蜀人拉近关系,很可能就会被扣上叛国的帽子,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所以文鸯目前极需要和蜀人划清界限,用毁书斩使来向钦差表明心迹。

    钦差对文鸯的举动大为赞赏,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邺城,回洛阳向司马炎禀报了。司马炎闻讯之后,龙心大悦,加封文鸯为建威将军,又赐爵易阳伯,封邑千户。

    文鸯是受宠若惊,自己在冀州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立下战功无数,也没有见朝廷给什么封赏,只是斩了蜀国的一名来使,朝廷就大赏特赐,让文鸯在匪夷所思的同时,也彻底地坚定了与蜀国划清界线的想法。

    文鸯只是一名武将,对行军打仗的事他在行,但对政治却是一窍不通,这次的事件,让文鸯庆幸自己走对这一步的同时,也暗暗地出了一身的冷汗,这政治里面水深的很,文鸯真心有些后怕,这一步走错,往往就是万劫不复。

    晋蜀交恶,刘宣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他最怕的就是晋蜀两军联起手来,这样的话,刘宣就很难对付了,而晋蜀两军不合作的,各自为战的话,刘宣自然就好对付一些了,如果晋蜀两军能打起来的话,那就更好了。

    不过显然刘宣打错了如意算盘,就算文鸯采用相当恶劣的态度毁书斩使,但罗宪依然保持着克制,他牢记着刘胤的交待,尽可能地与晋军维持着和平的关系,尽管罗宪也很愤怒,但小不忍则乱大谋,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罗宪绝不能只图一时的义愤,就置抗胡大业于不顾。

    现在蜀军的头号敌人是匈奴,罗宪必须要摆正这个位置,集中全部的力量去对付匈奴人,至于傲慢无礼的文鸯,现在不忙着对付他,但并不意味着将来罗宪不会报这一箭之仇。

    接下来的战斗,一直就发生在蜀军和匈奴,晋军和匈奴之间,不过蜀晋两军一般都是各打各的,互不来往,也互不联系,甚至是蜀军和匈奴作战,晋军在一边作壁上观,既不伸以援手,也没有落井下石。

    这样的关系一直维持了好几年,偶尔晋蜀两军为了争夺地盘,也会爆发一些冲突,但罗宪一直比较克制,只要是于晋军的冲突,一般仅仅限于一小队最多一曲一部的规模,如果冲突一旦有所扩大,罗宪都会下令蜀军撤退,以避免事态的扩大。

    当然文鸯也比较清楚,虽然他主动地与蜀军划清了界限,但还不至于愚蠢地对蜀军发动全面的进攻,当前他们最大的敌人,还是匈奴人,就算朝廷不怎么认为,但身为前线指挥官的文鸯比此还是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在蜀军不主动招惹晋军,不侵犯晋军的利益有这个前提下,文鸯还是避免与蜀军开战的。

    双方这种尴尬的关系一直就这么地维持着,但在对付匈奴人上在,还是不遗余力的。

    冀州的混战一直持续不断,三方各自控制着一部分的地盘,相互攻伐,混战不休,虽然类似于巨鹿之战的那种大规模战役未曾再发生过,但较小规模的战斗,却一直也未曾停歇,这样的战斗,甚至每天都会发生,冀州大地,狼烟遍野,千里之内,只见白骨森森,难觅人烟。

    蜀军中军团和左军团在晋阳终于会师在了一处,兵力陡然间增加到了十一万余人,实力上明显地压过了晋军一头。

    如果蜀晋两军为了争夺晋阳而大打出手话,谁胜谁败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不过蜀军显然要更胜一筹,有实力便有话语权,晋阳最后还是按着刘胤的意思进行了分割,双方都以一种理性而克制的态度结束了晋阳之争。

    刘胤当然希望晋阳可以纳入到蜀汉的版图之中来,但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全力去对付刘渊,不给匈奴人任何的喘息之机,就算蜀军有相当大的把握拿下晋阳城,刘胤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一旦晋蜀两国全面开战,那引发的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顺利地摆平了晋阳之事,刘胤立刻是调兵遣将,准备东进冀州。(未完待续。)

第883章 攻城

    原本刘胤准备让虎步军来担任攻坚的任务,但傅著不干了,他跑到刘胤的跟前,执意要求让虎骑军来打首攻。

    傅著先前没有主动地攻击苇泽关,是出于多方考虑的,这次有大部队做为后援,傅著自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姊夫,还是让我来打吧,好歹我还是先锋官,这一仗没打就把我换下去了,还不被别人给笑死?”

    刘胤呵呵一笑,道:“知耻而后勇,精神倒也可嘉,看来你还是挺在乎别人的看法的?”

    傅著哼了一声道:“我才没有在乎谁的看法,先前没打苇泽关,我不过是认为准备不足,没有拿下的把握,没必要白白折损人马,现在火器营调了上来,有火器的协助,拿下苇泽关根本就不在话下。”

    刘胤点点头,道:“子诚,看来这几年的仗确实没白打,你也学聪明了不少,为将者,就是要审时度势,临机权变,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打没把握之仗,别人说什么不必在乎,如果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请姊夫教诲,我记住了,”傅著嘻嘻一笑道,“那么这一仗还是由我来打吧?”

    “好,就由你来打吧,”刘胤同意了,“下去准备一下,我会让阿坚带火器营协助你的。”

    傅著拱手称诺,欢喜地下去了。

    刘胤看着他的背影,摇摇头轻笑了一声,虽然傅著这几年确实成长了不少,但总觉得他还是一个孩子,一如当初跟随他前往阴平之时那样稚嫩。

    “少主,苇泽关附近的地势属下已经看过了。”傅著前脚刚走,阿坚后脚就跟着进来了,奉刘胤的命令对苇泽关附近的地形进行了一番侦察,此时回来就是向刘胤禀报的。

    “侦测的如何?”

    阿坚道:“苇泽关两面的山势虽然陡峭,但还是比较容易攀爬的,不过匈奴人似乎早有防范,在两边的高地之上,布署了不少人,每处都有一两百人,装备强弓硬弩,完全将上山的路给封死了,如果强攻的话,难度绝不下于攻取苇泽关。”

    刘胤点点头,看来想要采取那种攻打寒山要塞的手段是不可行了,匈奴人吃一堑倒是能长一智,在寒山要塞时吃的亏,以后每次在险要处布防,匈奴人总不忘记对侧翼的保护,如此看来,攻打苇泽关,还得另行安排。

    “那还是使用投石车吧,这样远距离投掷,火器营的伤亡要比近距离人力投掷小的多。阿坚,此役由傅著率虎骑军主攻,由你来率火器营协助,下去准备吧,一个时辰之后,发起进攻。”

    “诺。”阿坚拱手称诺,立刻下去准备了。

    利用投石车发射火药武器,蜀军已经多次地运用过了,技术上没有任何的难点,针对苇泽关城防比较坚固的特点,阿坚决定采用直接抛射石雷和集束手雷,集束手雷通常是四到六枚手雷绑在一起,阿坚为了强大爆炸的威力,每一个集束手雷都使用了八到十枚的手雷。

    火器营一下子就出动了二十辆的投石车,在苇泽关前是一字排开,由于不需要投掷笨重的石弹,投石车的射程可以大大地提高,完全处于匈奴人的弓箭射程之外,在这个距离上,丝毫不用担心匈奴人会对投石车有所破坏。

    傅著的虎骑军这个时候也已经是整装待发,当然虎骑军这个时候也不可能骑着马去进攻,而是准备了大量的云梯和绳索,成为了彻头彻尾的步战兵。

    尽管虎骑军的能力是以骑战见长的,但未必就证明在步战一块虎骑军就落在人后,傅著暗暗地憋着一口气,他要向全军证明,虎骑军不光是马背上的的英雄,攻城作战,他们一样是好汉!

    傅著就站在阿坚的身后,现在虎骑军已经是准备停当了,随时可以投入到进攻之中了,当然前提条件就是火器营完成火器攻击,傅著可是知道这些火药武器的厉害,这二十辆投石车一排齐射,就足以将苇泽关的前沿阵地给轰个稀巴烂了,在这种密集火力地支援下,虎骑军的攻城行动必然是事半功倍。

    阿坚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傅著,傅著也只是点点头,示意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阿坚这才回过头去,下令火器营开始攻击。

    火器营是在以前火器曲扩组的,当然火器营做为特别独立营,还是与普通的步兵营骑兵营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火器营只有五百人的编制,与普通的步兵营五千人编制相差了近十倍,倒是和后世军队营一级编制的人数相当。

    阿坚把命令下达给火器营的统领,火器营的统领立刻向各队队长发布命令,很快地,二十辆投石车上的火器都被点燃了,导火索发出“滋滋”的声响,火星窜动着,冒着一缕缕的清烟。

    紧接着,炮手拉动着绳索,投石车的投臂挥舞了起来,大力地将石雷或集束手雷抛向了苇泽关的城头。

    霎时间,空中划过了一道道的烟痕,二十枚石雷齐刷刷地被抛入了城墙内,虽然距离有远有近,但误差都不是太大,尤其二十枚石雷全部都抛进了关城内,也显示出蜀军的训练有术。

    爆炸声很快地从苇泽关的城头上传来了出来,硝烟弥漫,伴随着剧烈的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