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5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蜀军的突然到来,真正紧张的是刘宣,光是一个文鸯他已经搞不定了,罗宪在后背之上狠狠地捅上一刀,确实是让刘宣有些吃不消。

    罗宪进入到冀州,他的这五万军队消耗的粮草可比中军团和右军团加起来都要多的多,五万人和五万匹马,搁在一块那就是十万张嘴,要解决这十万张嘴的口粮,确实也够罗宪头疼的。

    在晋阳分兵之时,刘胤给了罗宪很大的照顾,右军团分到的粮草数理是最多的。但这些粮草终归是有限的,失去了后勤补给,再多的粮草也有吃尽的时候,剩下的日子,就只能靠自力更生了。

    当然这个自力更生不是让罗宪的军队去自己生产粮食,处于一个严酷的战争环境之中,想要屯田种田,根本就不现实,唯一的手段就是就敌于食,从敌人的手中去抢夺粮草。

    由于匈奴人的主力基本上都集中在邺城一喧与晋军展开激战,所以后方的几个郡都比较空虚,这无疑就给了罗宪一个大捞战利品的机会,攻克真定就让罗宪是收获不菲,在接下来的几次战役之中,蜀军大获全胜之余,也缴获了在量了粮草辎重军需物资,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地缓解了蜀军的粮草困难。

    为了应对蜀军的攻势,刘宣不得不回过头来,分兵去对付蜀军,与蜀军大战于巨鹿。

    这一仗堪称是冀州局势的分水岭,刘宣集中了近关数的匈奴军队,与蜀军进行决战,近十万的骑兵展开的大会战,规模空前。

    在战役的第一阶段,蜀军只有青龙一个军快速南下,邓朴率军进入巨鹿的本意也并非是想和匈奴人决战,只是为了抢夺更多粮草而来。刘宣故意地在巨鹿囤积了许多的军粮,借以引诱蜀军前来。

    邓朴一心只为找到更多的粮草,打探到巨鹿一带有匈奴人的粮草大营,故而便率军赶来,不料正中了匈奴人的埋伏,陷入到匈奴人的重重围困之下。

    不过身处困境,青龙军也没有丧失战斗的意志,结成一个防御的骑阵,与匈奴人展开周旋作战,同时,向着附近高邑的白虎军求援。

    傅募带领着白虎军很快地就赶到了巨鹿,从侧翼对匈奴人的包围圈展开了猛攻,生生地撕开了一道口子,与青龙军兵合一处。

    但刘宣并没有由此而罢休,他继续地向巨鹿增加兵力,妄图将更多的蜀军消灭在巨鹿。

    战役的第二阶段,蜀军继续地调派卢逊的朱雀军和荀恺的的玄武军南下巨鹿,援救被困的青龙军和白虎军。

    两万的蜀军抱成团的话,也是一个相当可怕的防御力量,任凭匈奴人采用何种的攻击手段,也无法轻易地撕开蜀军的防线。

    而朱雀军和玄武军到达巨鹿之后,匈奴人的围攻之势也就再难以为继了,不过刘宣也不轻易地认输,为了分割开蜀军,刘宣也是不计代价地用骑兵强行地封堵蜀军的突破攻势,双方的战斗,几乎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未完待续。)

第881章 毁书斩使

    文鸯这么做肯定是把他自己推向了蜀国的对立面,但文鸯不在乎,他根本就不在意蜀人将持何种态度,他在乎的,只是司马炎的态度。

    此次司马炎派出钦差大臣巡视冀州,也颇有点敲打文鸯的意思,钦差在和文鸯的谈话之中,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来,朝廷对羊祜的不满,认为他和蜀人刘胤暗通款曲,有辱国格。

    “胡人嘛,不过是癣疥之患,别看他们现在来势汹汹,其实他们和盗贼叛匪没什么两样,过个两年,自然就消声匿迹了。蜀人才是我们的心头大患,他们得到关中,又来抢占并州、冀州,一步步地蚕食我大晋的江山,此等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啊。文刺史,此次陛下委你冀州之军政大事,正是陛下对你的信任,你可切莫辜负了陛下的这番信任。”钦差意味深长地道。

    文鸯听了这席话,是冷汗涔涔。这个时候,罗宪派来的使者又无巧不巧地出现了晋军的大营之中,文鸯为了在钦差面前证明自己绝无二心,二话不说,将罗宪的书信撕了个粉碎,将来使推出辕门斩首示众。

    两国交兵,尚且不斩来使,文鸯用这样的强硬态度向司马炎表现自己的忠心,其实从战略的角度上考虑,文鸯也赞同羊祜的策略,毕竟现在匈奴十分地强大,绝不是如钦差所言的那种流寇盗匪,同蜀军保持表面上的合作,是符合晋军利益的,至于驱逐胡虏之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羊祜敢这么做,文鸯就未必敢了,以羊祜的身份地位,就算有人腹诽,也只能是在背后嘀咕,而文鸯则不同,他若一旦和蜀人拉近关系,很可能就会被扣上叛国的帽子,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所以文鸯目前极需要和蜀人划清界限,用毁书斩使来向钦差表明心迹。

    钦差对文鸯的举动大为赞赏,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邺城,回洛阳向司马炎禀报了。司马炎闻讯之后,龙心大悦,加封文鸯为建威将军,又赐爵易阳伯,封邑千户。

    文鸯是受宠若惊,自己在冀州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立下战功无数,也没有见朝廷给什么封赏,只是斩了蜀国的一名来使,朝廷就大赏特赐,让文鸯在匪夷所思的同时,也彻底地坚定了与蜀国划清界线的想法。

    文鸯只是一名武将,对行军打仗的事他在行,但对政治却是一窍不通,这次的事件,让文鸯庆幸自己走对这一步的同时,也暗暗地出了一身的冷汗,这政治里面水深的很,文鸯真心有些后怕,这一步走错,往往就是万劫不复。

    晋蜀交恶,刘宣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他最怕的就是晋蜀两军联起手来,这样的话,刘宣就很难对付了,而晋蜀两军不合作的,各自为战的话,刘宣自然就好对付一些了,如果晋蜀两军能打起来的话,那就更好了。

    不过显然刘宣打错了如意算盘,就算文鸯采用相当恶劣的态度毁书斩使,但罗宪依然保持着克制,他牢记着刘胤的交待,尽可能地与晋军维持着和平的关系,尽管罗宪也很愤怒,但小不忍则乱大谋,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罗宪绝不能只图一时的义愤,就置抗胡大业于不顾。

    现在蜀军的头号敌人是匈奴,罗宪必须要摆正这个位置,集中全部的力量去对付匈奴人,至于傲慢无礼的文鸯,现在不忙着对付他,但并不意味着将来罗宪不会报这一箭之仇。

    接下来的战斗,一直就发生在蜀军和匈奴,晋军和匈奴之间,不过蜀晋两军一般都是各打各的,互不来往,也互不联系,甚至是蜀军和匈奴作战,晋军在一边作壁上观,既不伸以援手,也没有落井下石。

    这样的关系一直维持了好几年,偶尔晋蜀两军为了争夺地盘,也会爆发一些冲突,但罗宪一直比较克制,只要是于晋军的冲突,一般仅仅限于一小队最多一曲一部的规模,如果冲突一旦有所扩大,罗宪都会下令蜀军撤退,以避免事态的扩大。

    当然文鸯也比较清楚,虽然他主动地与蜀军划清了界限,但还不至于愚蠢地对蜀军发动全面的进攻,当前他们最大的敌人,还是匈奴人,就算朝廷不怎么认为,但身为前线指挥官的文鸯比此还是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在蜀军不主动招惹晋军,不侵犯晋军的利益有这个前提下,文鸯还是避免与蜀军开战的。

    双方这种尴尬的关系一直就这么地维持着,但在对付匈奴人上在,还是不遗余力的。

    冀州的混战一直持续不断,三方各自控制着一部分的地盘,相互攻伐,混战不休,虽然类似于巨鹿之战的那种大规模战役未曾再发生过,但较小规模的战斗,却一直也未曾停歇,这样的战斗,甚至每天都会发生,冀州大地,狼烟遍野,千里之内,只见白骨森森,难觅人烟。

    ┄┄┄┄┄┄┄┄┄┄┄┄┄┄┄┄┄┄┄┄┄┄┄┄┄┄┄┄┄┄┄┄┄┄┄┄

    蜀军中军团和左军团在晋阳终于会师在了一处,兵力陡然间增加到了十一万余人,实力上明显地压过了晋军一头。

    如果蜀晋两军为了争夺晋阳而大打出手话,谁胜谁败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不过蜀军显然要更胜一筹,有实力便有话语权,晋阳最后还是按着刘胤的意思进行了分割,双方都以一种理性而克制的态度结束了晋阳之争。

    刘胤当然希望晋阳可以纳入到蜀汉的版图之中来,但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全力去对付刘渊,不给匈奴人任何的喘息之机,就算蜀军有相当大的把握拿下晋阳城,刘胤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一旦晋蜀两国全面开战,那引发的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顺利地摆平了晋阳之事,刘胤没有做过多的休整,立刻是调兵遣将,集结起军队,准备东进冀州。(未完待续。)

第882章 苇泽关

    ps:稍后更正………………………………………………………………………………………………………………………………………………………………………………………………………………就不在意蜀人将持何种态度,他在乎的,只是司马炎的态度。

    此次司马炎派出钦差大臣巡视冀州,也颇有点敲打文鸯的意思,钦差在和文鸯的谈话之中,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来,朝廷对羊祜的不满,认为他和蜀人刘胤暗通款曲,有辱国格。

    “胡人嘛,不过是癣疥之患,别看他们现在来势汹汹,其实他们和盗贼叛匪没什么两样,过个两年,自然就消声匿迹了。蜀人才是我们的心头大患,他们得到关中,又来抢占并州、冀州,一步步地蚕食我大晋的江山,此等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啊。文刺史,此次陛下委你冀州之军政大事,正是陛下对你的信任,你可切莫辜负了陛下的这番信任。”钦差意味深长地道。

    文鸯听了这席话,是冷汗涔涔。这个时候,罗宪派来的使者又无巧不巧地出现了晋军的大营之中,文鸯为了在钦差面前证明自己绝无二心,二话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