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艘欢灾砣蝗绲亩樱 

    回到侯府的曹爽以为可以做个无忧无虑的安乐公了,但狠辣的司马懿又岂容他在这个世上存活,于是曹爽悲剧了,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落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对付政敌,司马家从来都不会容半点情面,心狠手辣一直是司马家的作风,钟会心知肚明,卫瓘也一样知之甚详,钟会一言既出,卫瓘便知自己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此时的钟会,已经在叛逆的这条道路上愈行愈远了。

    钟会不再理会于他,而是将目光盯向了呆若木鸡的胡烈丘建等人。

    大帐之内的骤然巨变,完全给胡烈他们没有半点的心理准备,虽然胡烈丘建和卫瓘走的很近,但卫瓘也从未向他们提及过钟会要反的事,至于田续、皇甫辏А㈦记嗟热耍峭耆孛稍诠睦铮耸钡募け洌盟且煌返奈硭

    到是句安和王买,此刻从夏侯咸的手中接过了兵器,悍然地站到了支持钟会的队伍中,不用说,他们已经是表明了立场,完全站在了钟会这边。

    看到这一幕,卫瓘气得有些哆嗦了,原来钟会早已布好局,所谓的不问军务,完全是幌子,暗中他早已派夏侯咸、句安、王买等人设下了埋伏,一切早已在钟会的掌控之中,可恨自己完全被他的韬晦之计瞒了过去,信以为真,现在落到这步田地,再想反击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司马亮想从破碎的帐蓬之中看到些希望,那就是他成群的护卫,不过他很快就遭到了夏侯咸的嘲笑:“郡王就不必枉费心机了,你带来的那些侍卫,我早派人把他们扔到汉水中喂王八了。”

    司马亮心中突得一沉,所有的希望泯灭之后,他整个儿的人都垮掉了,他不想死,真的不想死,做为晋国的郡王,他还要用大把的时间来享受荣华富贵,可这一切转眼就要成空了。(未完待续。)

第688章 郭太后的遗诏

    司马亮突然地跪倒在了钟会的面前,瘫软如泥,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道:“钟将军,饶命啊,你大人大量,就饶了小人一命吧,荆州的地盘我全部可以送给你,你送我回洛阳好不好?”

    看到司马亮全无气节地匍匐在钟会的脚下,那些跟随司马亮前来的荆州官员差愧地简直是无地自容,司马亮好歹也是晋国的郡王,如此作派,简直是丢尽了司马氏的脸。

    卫瓘在心底之中默然暗叹一声,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摊上这么一个纨绔子弟,也难怪会一败涂地,如果此刻还是羊祜或者杜预在做荆州都督,恐怕钟会就不会有半点机会了。

    钟会冷冷地瞥了司马亮一眼,对他的求饶无动于衷,只是冷笑道:“司马懿若在九泉之下看到有这个一个窝囊废的儿子,也不知他该做怎么想?”

    说罢,也不理会司马亮,手按剑柄向前、迈了一步,对着他身边担任行军主薄的侄子钟邕微微地点了一下头。

    钟邕立刻取出一幅黄绢,双手高举,高声地道:“郭太后遗诏在此,诸公听旨。”

    众皆愕然,郭太后是魏景元五年去世的,距今已经过了三年,钟会此时取出一封太后的遗诏来,怎不令人深感莫名。

    钟邕很快地将遗诏宣读完毕,郭太后在遗诏称司马昭南阙弑君,大逆不道,篡位之心,昭然若揭,特命钟会为讨逆大将军,奉诏讨逆,重振魏室。钟邕宣读完毕之后,将遗诏卷了起来,交到了钟会的手中。

    钟会看着面面相觑的众人,单手托着遗诏,朗声地道:“诸位,钟某受太后遗诏以来,一直欲思报国,怎奈身陷蜀地,粮草短缺,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但报国讨贼之心,却矢志未移,今日回到中原,才敢高举义旗,兴复魏室。司马炎欺君罔上,篡位夺权,是为****,钟某身为魏臣,世代忠良,与****誓不两立,诸位有愿随我讨贼者,便是大魏中兴之臣。”

    夏侯咸、句安、王买等人立刻拥护道:“誓死追随钟大将军,兴复魏室,讨伐****司马炎!”

    卫瓘气愤地道:“假的!假的!”

    钟会冲着他微微一笑道:“卫监军,你如何知道这遗诏是假的?”

    卫瓘重重地哼了一声道:“郭太后去世之时,你根本就不在洛阳,又如何能得到这份遗诏?分明是假借郭太后的名义,招摇撞骗,蛊惑人心,你纵然瞒得了旁人,休想瞒我。”

    钟会冷笑道:“卫瓘,你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断定这份遗诏是假的,可见你司马家的走狗做长了,连自己本来的出身都忘记了,好歹令尊也是魏国的重臣,追随太祖皇帝南征北讨,立下过赫赫战功,真不知道他在九泉之下,看到你这么一个背信弃主的谋逆之子,能不能含笑九瞑目。实话告诉你,这份遗诏正是郭太后亲笔手书,她被司马昭下毒谋害,弥留之下写下遗诏,派遣心腹之人不远千山万水来到益州,希望我可以担起讨逆兴国之大事。卫瓘,你口口声声说我是谋逆之臣,有郭太后的遗诏在,你且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谋逆篡国之贼!”

    卫瓘是哑口无言,虽然说司马炎只是在两年前篡位夺权的,但司马氏掌握魏国朝政,却是二十八年前的事了,从高平陵事变开始,司马氏便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宰,在许多的大臣的眼中,司马氏就是他们的主子,曾经的钟会,也不就是司马昭手下的一条走狗吗?至于魏国的这个旗号,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所以即使改朝换代,也被许多人视为天经地义,也就不存在什么廉耻之心了。

    但话说回来了,司马炎废魏立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篡国叛逆,不管拥立新朝的支持者怎么辨解,都无法洗白司马炎的****形象。

    所以当钟会质问卫瓘谁才是真正的谋逆篡国之贼的时候,卫瓘无可作答,现在钟会拿着所谓的“遗诏”,站到了舆论道德的制高点上,反倒是让卫瓘先前的言语显得苍白无力。

    不管是钟会的父亲钟繇还是卫瓘的父亲卫觊,都是曹魏的肱股之臣,也就是说他们世代沐浴皇恩,不管遗诏是否属实,钟会立起讨贼兴魏的大旗,还是站在了道义之上。

    其时魏亡不久,追思魏国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数,钟会的这杆大旗如果立起来,也肯定会得到不少的拥护,最起码象夏侯咸这样拥有宗室血脉的人便会首先站出来给予支持。

    当然,这份遗诏肯定是钟会作假的,郭太后虽然是曹魏政权最后的岁月之中比皇帝更拥有权威的人物,但在司马氏篡权夺位的大势之下,再精明强悍的郭太后也只能是沦为陪衬,准确地来讲,郭太后甚至沦为了司马氏篡位的帮凶,尽管她本意上也是为了维护曹氏的统治,但仅凭她一个女人,又如何能斗得过司马氏这个庞然大物。

    郭太后死的时候,正是魏蜀激战正酣的时候,司马昭早已封闭了宫禁,恐怕连一只苍蝇也飞不出来,列遑论送出什么遗诏了。钟会当时还在几千里之外的益州,就算真的有什么遗诏,也断然不会落在他的手中。

    不过这也正是钟会的聪明之处,利用死人来做做文章,让自己从一个谋逆者一跃变成讨贼兴魏的顾命大臣,让自己的形象瞬间高大上起来,这无疑是钟会走出的一步好棋。

    毕竟自己的这支军队带出去的时候还是打着大魏的旗号,心向魏国的人还不在少数,除了象卫瓘这样的“死忠”分子之外,大多数的人对晋国篡位都很茫然,好端端的国家,说没就没了,此时钟会重新竖起魏国的大旗,会让许多的士兵产生归宿感和认同感。

    钟会冲着胡烈等人道:“现在该是你们做出选择的时候了,是忠于大魏还是逆晋,由你们自行决定,不过机会也只有一次!”(未完待续。)

第689章 讨贼檄文

    胡烈等人俱是心头一凛,钟会的话完全可以视做最后的通牒,逼着他们做出选择,而且这种选择只有生与死两条道,选择跟随钟会,自然是活路,选择效忠朝廷,那无疑是死路,不过看似简单的死活题背后,却还隐藏着无数的东西,一时之间让胡烈等人难以取舍。

    首先,就是钟会谋反的成功率,钟会有没有把握能同强大的晋国相抗衡,如果不能,那跟随钟会谋反,最终还是会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只不过是早死与晚死的区别而已。

    其二,他们和钟会光棍一条不同,他们在晋国,都是有着父母妻儿这些亲人的,跟着钟会谋反,很可能司马炎一怒之下拿他们的亲人开刀,这样的结果也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

    钟会看着诸将沉默不语,冷笑一声,道:“你们都以为我钟会讨逆兴魏是以卵击石,与司马炎抗衡是自取灭亡,可你们别忘了,这天下,可不独是姓司马的天下,蜀人在关中虎视眈眈,吴人进取弋阳,也在虎视中原,司马炎已经是够焦头烂额的了,焉有余力来进攻荆州?司马篡魏,倒行逆施,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切齿痛恨,大旗一举,归者如云,司马炎必将是穷途末路,而尔等皆为大魏的中兴之臣,足可光耀宗族。至于你们担心司马炎会疯狂地报复你们的家人,这的确很遗憾,以司马炎残暴无度的性子,你们的家人很可能无法幸免,但大丈夫行事,先公而后私,总得有所取舍,你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杀上洛阳,将司马炎碎刀凌迟,为你们的亲人报仇。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为逆晋去陪葬,铁了心地去做司马家的走狗,那我钟会现在便可以成全你们。”

    钟会寒目如炬,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将领,他的话语如刀,一寸寸地凌迟着诸将的心,终于有人承受不住这压力,向钟会拱手道:“末将愿追随钟都督,与篡国之贼誓不两立。”

    最先投诚的是田续,紧接着皇甫辏А㈦记嗟热艘卜追妆硎鞠蛑踊嵝е遥踊崃⒖倘弥隅吣贸鲆徽盼氖槔矗侵踊嵩缫亚妆首刺址ニ韭硌椎南摹

    钟会可是当朝数一数二的笔杆子,写这篇檄文也颇费了他的些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