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骄萘擞毫梗睬卸狭酥踊岬墓橥尽

    就在所有的人都认为(未完待续。)

第681章 拥兵自重

    “这个钟会,简直就是胆大包天,目无主上!”司马炎将钟会递上来的奏章重重地摔在了龙案上。

    此刻正是深夜,本来司马炎正和皇后杨艳在龙榻上游龙戏凤,翻云覆雨,突然门外的太监报益州的文书送到。司马炎顾不得把事办完就光着脚跳到了地上,令执事太监取过文书来,拆而视之,竟然是钟会推托圣命拒不回兵的奏章,不禁是勃然大怒。

    “陛下为何事震怒?”杨艳披了一件丝质的睡袍,来到了司马炎的身边,雪腻的香肩半裸着,别看杨艳给司马炎生了三对子女,那身材,半点都没打折,柳腰纤纤,天生丽质,也难怪她都年过三十年了,依然可以迷得司马炎神魂颠倒。

    司马炎余怒未消,重重地哼了一声,道:“中原局势堪忧,朕本来想着调益州钟会之兵来对付陆抗,但这个钟会,真是狗胆包天,不但拒绝回兵,而且还推三诿四,找了一大堆的理由,难道他以为朕是三岁小孩,不识轻重吗?真是岂有此理!”

    杨艳抬手拿起文书,看了看,又放回到龙案之上,道:“陛下息怒,为这种逆臣动怒,伤了身子不值得。依臣妾看,这个钟会恐有自立蜀中之心,陛下不得不防。”杨艳不但长得貌美,而且极是聪慧,也难怪她能在后宫百千佳丽之中专宠了。

    司马炎的眼中,掠过一丝阴鸷之色,道:“钟会心里的小九九,朕又岂能不知,拥兵自重,不遵号令,其心当诛!”

    杨艳道:“钟会野心勃勃,其反心毕露,只是现在钟会手握十万重兵,陛下切务操之过急,须得诱其回到洛阳,方可动手,否则恐有后患。”

    司马炎点点头道:“朕也知此理,只是钟会执意不肯回兵,奈之若何?”

    杨艳浅笑一声道:“臣妾虽然不谙国事,但也知道蜀地连年战火,赤地千里,钟会十万大军的粮草所需,全赖中原供给,陛下只需下旨好言宽慰于他,加官封爵,以消除其戒备之心,暗中下令荆州都督司马亮,削减供益州的粮草,只推托说去年粮食歉收,供应不足。钟会虽然心疑,但军中无粮,必不可久持,回军中原只是迟早之事。等他回到中原,还不就全凭陛下拿捏?”

    司马炎哈哈大笑,一把揽住了杨艳的纤纤柳腰,道:“还是皇后聪慧,有这等妙计,钟会必死无葬身之地。”

    杨艳笑盈盈地道:“陛下乃天选之子,自然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区区一个钟会,又何足挂齿。”

    “说的好!”司马炎大笑着,虎臂一舒,将杨艳拦腰抱了起来,向龙榻走去,此时司马炎兴致大起,欲来个梅开二度。

    次日早朝之时,司马炎对钟会的奏章是只字不提,反而下旨褒奖了钟会这几年来在益州的功勋,封钟会为信阳公,食邑两万户,加太子太保,以示恩宠。

    散朝之后,司马炎独留贾充,贾充道:“陛下下诏钟会令其回兵,至今尚无音讯,陛下缘何会此时给钟会加官晋爵?”

    司马炎笑而不语,令左右将钟会的书信递给贾充,贾充视之,大惊,道:“钟会拥兵自重,反心毕露。”

    司马炎道:“钟会拥兵蜀地,不服调遣,必有异心,此时宜抚不宜剿,所以朕才对其加官晋爵,以安其心。”

    贾充深有忧色地道:“现在钟会不肯回兵,久必为患。”

    司马炎道:“这个无妨,益州大军粮草度支全赖荆州供给,只需削减其粮草供应,钟会在益州必不能久持,撤兵回中原只是迟早之事。公闾,这件事你就亲自去操办,借口今年粮荒,削减供益粮草,同时秘令监军卫瓘暗中配合,务必将十万大军给朕完好无缺的带回来。”

    现在司马炎手中最缺啥,就是缺兵,南线和西线同时吃紧,兵力是捉襟见肘,钟会的十余万大军,便是司马炎最大的指望了,区区一个钟会,胆敢生出叛逆之心,死不足惜,但十万晋兵,那可是司马炎的心头肉,万万容不得有失。

    贾充领命之后,立刻着手去办此事。向益州方面调拨粮草的事务归度支尚书管,现在担任度尚书的是何劭,侍郎裴楷,而贾充是司徒兼录尚书事,尚书台的诸多事务都要由他主理。

    到了度支尚书府,贾充将何劭、裴楷二人唤之跟前,如此这般地吩咐一番。

    裴楷一脸错愕地道:“益州军的粮草当地无法筹措,全部都得仰仗朝廷供给,若如此削减,益州之兵就得粮草短缺,恐怕会激起兵变。”

    贾充淡然地道:“此乃圣意,你们遵照执行便是,至于益州军中如何,就不是你们需要管的问题了。”

    何劭立刻道:“贾大人放心,我们定当依命而行,绝不会多发一粒粮食。”

    贾充满意地点点头,道:“很好,此事你们知晓便是,千万不可让旁人知晓,走漏了半点风声,陛下怪罪下来,那可是死罪!”

    二人唯唯诺诺地应了,遵命行事。发往益州的粮草物资全部是由荆州方面办理的,度支尚书府也只需出具文书而已,行文到荆州都督府即可。

    忙完尚书府里的事,裴楷回到了家中,其妻田氏看到他魂不守舍的样子,便道:“夫君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裴楷重重地叹了口气,道:“今天贾司徒突然来到了度支尚书府,要求将调拨往益州的军粮削减六成,并称这是陛下的旨意。”

    田氏道:“现在益州领军的不正是钟镇西钟将军么?”

    裴楷神色凝重地道:“这也正是我为难之处,削减六成的粮饷,整个益州军恐怕就难以为继了,如果真按贾司徒的说法,这是皇上的旨意,那就说明皇上对钟将军已暗藏杀心,钟将军恐怕是大难临头了。”

    田氏慌乱地道:“夫君,这可如何是好,钟将军对你有知遇之恩,你……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啊?”(未完待续。)

第682章 通风报信

    裴楷虽然出身河东望族,少年有才,但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吏部郎之职空缺,司马昭向钟会询问吏部郎的人选。钟会说:“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要省约,都是吏部郎的合适人选。”于是任命裴楷为吏部郎。

    正是因为钟会的举荐,裴楷才得以有机会到尚书台任职,所以裴楷对钟会一直是很感激的。本来裴楷是有机会升职到散骑常侍的,受到裴秀的牵连(裴秀是裴楷的堂兄),一直未获升迁,晋国初立,大封群臣,裴楷也只做到了度支侍郎的职务。

    显然这种怀才不遇让裴楷很是郁闷,想想当年若非是钟会的举荐之故,只怕自己还得在更低的位置上苦苦地挣扎吧,这无疑让裴楷更是对钟会感激不尽。

    如今钟会有难,让裴楷更是纠结不已,一方面是贾充的威胁恐吓,另一方面是钟会的知遇之恩,裴楷一时间难以取舍。

    说实话,裴楷压根儿就看不起贾充,这个只会阿谀奉承拍马溜须的弄臣,深知朝中许多人的厌恶,虽然公然敢和他作对的任恺、庾纯已经死在了闹市口,现在的贾充气焰冲天,但这依然改变不了朝臣们对他的鄙夷。

    如果这仅仅只是贾充的意思,或许裴楷还真没把它当一回事,但如果这是皇上司马炎的意思,那就意义不同了。

    前几天,司马炎下旨给钟会,要他带益州之兵撤回到荆州来,这件事朝中尽人皆知,但钟会回兵的消息还没有传来,就听得司马炎要大幅削减益州军粮饷的事,这两件事结合到一起,很显然是司马炎刻意地来针对钟会的,至少说明是钟会触怒了司马炎,让司马炎暗起杀心,在这个君权至上的时代,主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田氏也一直对钟会是心存感激的,如果没有钟会的举荐,或许裴楷连现在的地位都混不上,如今恩公有难,又岂容见死不救?

    裴楷当然也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但事关到皇上,却又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思来想去,裴楷还是决定给钟会写一封密信,让他多做提防,至于这是不是要担通风报信的嫌疑,裴楷就顾不得了。

    ┄┄┄┄┄┄┄┄┄┄┄┄┄┄┄┄┄┄┄┄┄┄┄┄┄┄┄┄┄┄┄┄┄┄┄┄┄

    话说钟会自上书之后,一直很忐忑,他不知道自己的意见司马炎会不会采用。钟会一直是司马昭身边的心腹之臣,和司马炎倒是接触的比较少,对司马炎的心性也不太了解,但司马炎睚眦必报的手段,钟会还是有所了解的。

    尽管蜀地消息闭塞,但司马炎血腥杀戮之事还是漫天飞传,这样钟会更是心生疑虑,自己拒绝撤军,也不知会不会惹怒司马炎。

    很快地,司马炎的诏书便到了阆中,在诏书中,司马炎对他本人上次提出的撤军要求只字未提,对钟会请求收回成命的奏章也没有理会,似乎在司马炎的眼中,这两份文书仿佛没有存在过一般,这回圣旨之中对钟会是大肆褒扬,并加封钟会为信阳公,增加食邑两万户,并加太子太保。

    太子太保位在三公之上,与太傅、太师并称为三师,地位荣崇,比先前加封司徒更进了一步,不过不管是司徒还是太保,都是虚衔,并没有实际的职务。(加司徒和真正的司徒还是有着天壤之别,加的意思就是等同,加司徒意思就是位子和司徒相同,但并没有司徒的实际权力,同等的位子还有加太尉等,堪为虚衔。

    钟会显然对这种不着调的东西不感兴趣,公侯也罢,司徒太保也罢,都不是钟会所心仪的东西,钟会所追求的,是权力,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如果有可能,他并不介意把一人之下这个条件给取掉。

    司马炎的封赏没有在钟会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澜,他甚至隐隐地感觉到了些许的不妙,如果司马炎直白地下诏书同意或不同意钟会的奏疏,倒让钟会心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可现在司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