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3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循惊得面如土色,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出现这种局面,全身泠汗如浆,手足无措,抖若筛糠。

    而秃发乌丸却彪悍地站了出来,拨刀护在了秃发树机能的身前,一人直面无数的乌孙甲士,坦然无惧,他低沉地喝道:“大首领,我来断后,你杀出去跟众弟兄汇合吧。”

    秃发树机能没有吭声,看来他远远地低估了昆莫错靡的心机,既然昆莫错靡决意要动手,那就绝不会再给他们留下任何的机会,就算自己能冒死冲出王宫,恐怕此刻鲜卑人的营地也早被乌孙军队给围住了,所有的鲜卑人,几乎是难逃一死。

    昆莫错靡站了起来,很是轻蔑地看了秃发树机能等人一眼,冷笑地道:“当年令祖父秃发寿阗犯我乌孙之时,鲜卑人倒也算是一个劲敌,可惜呀,你们现在在本王的眼里,就连一只蝼蚁都算不上。”

    说着,昆莫错靡已经转身飘然而去,在他的眼里,秃发树机能等三人已经和死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割下他们的首级,算是本王送给刘胤的一份大礼吧。”(未完待续。)

第656章 春风又绿玉门关

    炎兴五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悠然地春风吹绿玉门关的时候,乌孙的使者前来拜见,当然他们不可能是空着手来的,除了乌孙国主递交的称臣纳贡的降书顺表之外,骏马、宝石、美女这些东西自然是不可或缺,当然,最让刘胤的感兴趣的,还是三个紫檀木做的小箱子。

    箱子的里面,赫然地盛放着三颗人头,不用说,也正是鲜卑人秃发树机能、秃发乌丸和敦煌太守马循的项上人头。

    乌孙使者态度恭敬,他代表乌孙国主昆莫错靡向蜀汉骠骑大将军刘胤致以无上的敬意,同时表达了乌孙国愿称臣纳贡与蜀汉永世修好的愿望。

    刘胤当即重赏了来使,回书与乌孙国主昆莫错靡,代表蜀汉天子接受了乌孙国称臣纳贡修好的请求,乌孙使者拜谢而去。

    众将不禁啧啧称奇,连续地在玉门关屯兵不进已有数月时间,诸将都心忧不已,只怕秃发树机能已经在西域扎根坐稳,将来必为大患。姚弋康等人更是几次请战,欲出兵西域,只是刘胤不许,方才作罢。此时乌孙使者奉上了秃发树机能等人三人的人头,众将这才叹服,皆称刘胤睿智。

    刘胤笑道:“此乃艾先生之谋之也,我军若劳师远征,耗费兵马钱粮,恐怕也难有战果,艾先生力劝于我暂缓进攻,秃发树机能与乌孙人必相图也,最后果然不出艾先生之所料。”

    众将皆拜服。

    刘胤将秃发树机能和秃发乌丸的人头转交给姚弋康,道:“贤弟,如今秃发树机能已然授首,你将这两颗人头带回拜祭吧,相信可以告慰伯父的在天之灵了。”

    姚弋康泣道:“若非兄长之顾,杀父之仇弋康今生无望报矣,大恩不敢言谢,容小弟日后报之。”

    刘胤一笑道:“贤弟何须如此,伯父之仇,亦是我之仇,秃发树机能一日不除,河西永无宁日。如今大仇得报,不知贤弟有何安排?”

    姚弋康黯然地道:“父兄尽丧,西平族人尽遭屠戮,星流云散,我只有先回大小榆谷,重拾旧部,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了父王的遗愿。”

    刘胤点点头,道:“也好,如今河西事了,羌部已再无强敌,贤弟已继位为西平王,自当以羌人大事为重。”

    姚弋康拜谢而去,不过他走的时候,并没有带去全部的人马,将麾下的人马一分二,自己只带走了一半,剩下的一万五千骑,则留给了刘胤。姚弋康知道,自己此去如果将羌骑全部带走的话,那么刘胤手下便少了一份助力,虽然凉州已经平定,但刘胤的真正强敌尚在东面,自己此去,无异于是釜底抽薪。但姚弋康身为西羌王的继任者,身上的担子亦是不轻,自然不可能再跟随刘胤征战天下了,此次他给刘胤留下了一半的人马,也算是报答刘胤替他报了父父之仇。

    姚弋康带走了一半的羌骑,刘胤的实力并未受到损失,因为这个冬天刘胤并没有歇着,而是在河西地区不停地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现在河西四郡都已经刘胤的掌控之下,河西地区虽然人口不多,但民风剽悍,这与当地历年来战乱不休有着极大的关系,炒了自保,这儿的百姓大多习武成风,精于骑射,原本凉州就是曹魏的产马地,曹魏骑兵之所以强大,与凉州马密不可分,现在刘胤尽得凉州,武装起一支强大的骑兵来,似乎并不是难事。

    更何况与鲜卑人的交战之中,蜀军缴获了不少的战马,打造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已经是水到渠成之事。

    姚弋康留下的这一万五千羌骑,个个骁果善战,此刻划归到了刘胤的麾下,自然已经不是当初姚弋康在的时候那种客席的身份了,以前刘胤动用这支骑兵,首先得通过姚弋康,现在划归到了自己的帐下,刘胤便可以直接指挥甚至是重新编组,战斗力显然而易见地上了一个档次。

    刘胤从凉州各郡的驻军之中,抽调了一万五千人,和新招募的士兵之中,挑出两万多精悍之士,与羌骑混编为十个营,以老带新,全面进行了重组。

    至于各郡郡兵的缺员,则从新招募的士兵之中调拨,如此的大换血,也彻底地清除了凉州各郡的隐患,虽然各郡的都尉现在都是刘胤派出来的人,这些空降而来的军事长官对旧郡兵缺乏压制力,刘胤的大军在此,那些郡兵的背后势力不敢妄动,但将来大军离去,谁也无法保证他们是什么心思。

    经过大换血,原有的郡兵九成被调往了野战部队,毕竟他们是旧军,战斗力要比新军更强悍一些,也无须经过太多的操练,就可以融合到新的建制营中。至于新募之兵,也极为有利于各郡都尉的掌控,为刘胤牢牢地控制凉州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经过调整,虽然凉州刺史还是徐武,各郡的太守都没有什么变化,但军权的旁落让他们都变成了彻底的文官,凉州原有的政治体系已经完全被打破了,刘胤也就再无后顾之忧了。

    离开长安已经是一年多的时间了,大军长期地征战在外,让傅佥等人在东线的压力一直不轻,司马炎继位之后,整合分化了曹魏的原有势力,现在已经差不多可以完成了,司马炎从来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人,野心勃勃的他,自然容不得卧榻之侧有他人鼾睡,向关中发动进攻,那是迟早的事。

    所以河西事了之后,刘胤第一时间便开始集结各路队伍,准备返回关中。

    还没来得及动身,刘胤就接到了来自长安六百里加急的文书,拆开视之,果然不出刘胤的所料,按捺不住的司马炎纠集了二十万的大军,兵分三路,分别剑指潼关、武关、蒲坂津,蜀晋之战,真正意义上地拉开了序幕。

    军情紧急,刘胤不敢耽搁,与敦煌太守张辑作别,立刻从玉门关起兵,集结散屯在凉州各地的兵马,火速地赶回关中。不过从玉门关出发,到潼关前线,至少也有四五千里的的路程,蜀军也不可能肋生双翅,就算再快,那也得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有可能返回关中,在这段时间内,刘胤也只是暗暗地祈祷,希望傅佥他们可以顶得住。

    古道悠悠,黄沙漫漫,大军所走过的足迹很快地被风沙掩埋,所有的一切都湮灭无闻,唯有那祁连山顶的皑皑白雪,大漠戈壁上的浩瀚黄沙,才是真正地亘古不变。(未完待续。)

第657章 反攻关中

    洛阳。

    此刻的洛阳,已经不再是曹魏的都城了,城头上高高飘扬的旗帜上,是一个大大的篆字“晋”,不过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城头变幻大王旗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年长一点的人,还曾看到了洛阳城头上飘扬过大汉的旗帜。

    平民百姓对此是无动于衷的,城头上什么样的旗号,何人在皇宫之中就坐,这一切都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咸熙二年的日历早已经翻了过去,唯一留在人们心底里的,是咸熙六君子血溅闹市口的情景,那一场笼罩在洛阳城中的血色恐怖,如阴霾一般,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地挥之不去。

    但对于司马炎而言,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登上帝位,任何的牺牲都是值得的。

    曹奂心有不甘地交出了皇帝的玉玺,做为交换,他被赐封为陈留王,迁移到了金墉城居住。

    历史上汉献帝刘协在继位之前,就是被封为陈留王的,做了整整三十年的皇帝,最终被曹丕废掉,汉亡魏立。而四十五年之后,魏国的末代皇帝曹奂被司马炎废为陈留王,魏亡晋立,是司马炎故意为之的还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巧合,无人可说得清楚。

    不过这一切并不重要,司马炎踌躇满志地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从高平陵事变开始算起,司马家为了这个位置,已经是整整地等待了二十六年,今天才终于是夙愿得偿。

    就算是和平过渡,但改朝换代带来的动荡依然是充斥在大晋王朝的每一个角落,加上蜀国强势夺走了关中,吴国依旧在南方虎距龙盘,晋国的外在形势看起来并不太好,甚至还不如它的前朝,如此的内忧外困,让刚刚登上权力巅峰的司马炎莫名的有了一丝无力感。

    为了争夺王位的兄弟阋墙,虽然最终司马炎获得了胜利,但事后司马炎想想都心痛,损失掉的,大多数可是晋国的精英,司马炎登基之后,才赫然发现,许多位置上竟没有合适的人选,这在以前人才济济的曹魏时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而现在,司马炎却不得不为三公九卿的人选而头疼,这种切肤之痛让司马炎几乎是一度抓狂。

    最让司马炎郁闷的是那个名叫文川的罪魁祸首竟然逃之夭夭了,当初在通缉文川的时候,司马炎就没有傻到认为他只是一名来自荆州的商人,司马炎断定他一定是来自蜀国的奸细,文川这个商人的身份不过是一个掩饰其真实身份的幌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