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此刻姜维的内心却是很复杂,酸甜苦辣咸,五味具陈,身为蜀汉最忠心耿耿的忠臣。蜀军得以收复汉中拿下关陇,无疑是让他高兴的,苍天有眼,天不亡汉啊!恩师诸葛九泉有知,也必可以含笑瞑目了。

    但是身为权臣,姜维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姜维是一个心怀大志的人,但却不是一个大气之人,在权力斗争的倾轧之中,姜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那也绝不是偶然的。姜维自降蜀之后。深得诸葛亮的器重,习尽诸葛亮的平生之学。更以诸葛亮为其楷模,一生为兴复汉室尽心尽力。诸葛亮之后,蒋琬、费祎先后主政,然而蒋琬、费祎却是****人物,只安于现状,不思北伐,姜维每每出兵,屡遭费祎刁掣肘,所领之兵,常常不足万人,这让踌躇满志的姜维颇受打击。

    从那一刻起,姜维便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没有拥有绝对的权力,那只能是沦为别人的配角,终将一事无成。所以在费祎死后,姜维独揽军权,将蜀汉的军队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成为蜀汉朝中唯一的权臣重臣。黄皓那个时候深得刘禅的宠幸,密谋用阎宇代替姜维。这无疑戮中了姜维的痛点,雷霆一怒,甚至当殿抽剑欲将黄皓斩杀,吓得黄皓屁滚尿流地叩头给姜维赔罪,最后还是刘禅做了和事佬这事才不了了之的。

    兵权就是姜维的逆鳞,谁要是敢有半点图谋,姜维立马就急眼了,管你是位高权重的大臣,还是皇帝宠幸的弄臣,姜维可不给你留半点情面。除此之外,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忠奸之间权力之争,姜维才懒得去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当年黄皓把朝堂之上弄得乌烟瘴气,也不见姜维出面,唯一的一次动手,也是黄皓触动了姜维的根本利益。

    姜维一直掌握着除了御林军之外的蜀汉军队,在鼎盛时期,姜维的手中拥有蜀汉近八成的兵力,可谓是重兵在握,权倾四野。只是十一次北伐,损耗惊人,姜维拥有军队的比重,一直在下降,但就是临到魏军入侵,姜维手中依然拥有蜀军半数以上的兵力,依然是当值无愧的蜀汉大将军。

    但刘胤的强势崛起,让姜维感到了一丝的不安。从陈寿的口中,姜维得知刘胤两年前仅以三万之人挥师北进,到此刻已经是拥兵十万,不论是实力还是功绩上,刘胤显然已经是狠狠地压了他一头。虽然姜维目前仍然是蜀汉军中第一号的人物——大将军,但他很清楚,目前的蜀汉军队,已经不再是他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刘胤的强势让姜维隐隐地感觉到了威胁,这是自从延熙十六年费祎遇刺之后姜维从来没有过的感觉,让姜维是芒刺在背,刻骨锥心。

    姜维一直以诸葛丞相的遗志为榜样,十一次的北伐,却无一成功,姜维很清楚,蜀国内部反对他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但反对派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实质性的领军人物来代替他,就算黄皓点了名的阎宇,都在关键时候打了退堂鼓,毕竟行军打仗不是儿戏,和强大的魏国较量更不是件轻松的事。这也是姜维的资本,无人可以撼得动他的地位。

    但现在不同了,刘胤挥师北伐,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人家总是拿到了长安,如果消息传到南中的蜀汉朝廷那儿,估计朝野都会震动,那些反对派更会蠢蠢欲动。姜维这两年屡遭败绩,丢了汉中,丢了沓中,丢了剑阁,苦苦地在巴西支撑着,也没有多大的建树,而刘胤此刻却是光芒万丈,不光豪取关陇而且还收复了汉中,在功绩上的实力上都远远超越了他,由刘胤来取代他似乎是实至名归的。

    姜维此刻感受了无穷的压力,似乎有千钧之重,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姜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深邃的目光中射出了两道寒芒,真正站到权力巅峰上的他绝不会容许大权有所旁落,绝不容许!

    他必须要拿出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力挽狂澜,重振雄风。

    “传我之令,诸营将校,立刻到帐前议事!”(未完待续。)

第450章 收复剑阁

    ps: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谢谢支持。

    司马望从长安出发,一直是沿着渭水北岸向西而进,关陇道上的重镇槐里、武功、眉县都在渭水北岸,但到达北原之后,由于前方有武功山的隔阻,关陇大道由此而折向南行,渡过渭水,沿着渭水南岸再向西进。

    从北原渡河之后,就进入了五丈原。

    平时有商旅途经此地,一般都会在渭水渡口乘渡船过河,所以渭水渡口的船只往来络驿不绝,极是繁华热闹。

    不过自从陇西发生战事以来,关陇大道的交通中断,往来的商旅骤减,原本人流熙熙的渡口变得冷冷清清,只有几艘渡船或斜或横地停泊在渡口边,那些船工百无聊赖地坐在船舷之上,不住地唉声叹气,有几个船工不甘心地向着关陇大道的道口望去,期望着有生意上门。

    突然之间,那几个眼尖的船工兴奋了起来,因为他们听到了官道上响起了急骤的马蹄声,不过笑容刚刚爬上眉梢的时候,却又立刻地凝固了,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可不是什么商旅行者,而是规模浩大的军队,旌旗飘扬,甲胄鲜明。

    这些个船工立刻慌了神,按照一般的惯例,军队出现在这儿,那是要无偿征用他们的船只,无偿征用倒还罢了,怕就怕这些官爷军爷脾气大发,一不高兴把你的船给砸了,连自己的小命都赔上了。挣点钱养家糊口本来就不容易,再要是摊上这些事,那可是倒了八辈子霉。

    这些船工一看来的人是官府军队上的。吓得立刻是划桨的划桨。摇橹的摇橹。飞也似的逃离开渭水渡口。

    胡世赶到渡口的时候,本来还指望着能征用这里怕渡船,但没想到这些船家一看官兵前来,逃得比兔子还快,不到片刻光景,就已经逃到了河中央。

    副将勃然大怒道:“这些刁民,恁地如此无礼,真是该杀!来人。给我乱箭射死!”

    弓箭兵奉命正欲援弓引箭射之,胡世摆摆手道:“算了,只是些无良百姓而已,杀之无益。”胡世很清楚,平日里正是这些官兵骄纵惯了,横行霸道,才让这些平民百姓心生畏惧,畏之如虎,现在这些船工已然逃远了,纵然用箭射死几个。也不可能将渡船给弄回来,反而更让这里的百姓惧怕。

    “那渡船怎么办?没有渡船。如何过得了渭水?”副将悻悻然地道。

    胡世也深感无奈地道:“只能是禀明大都督,再做定夺了。”

    司马望很快地来到了渡口处,看到前锋营在河边裹足不前,不禁是大皱眉头道:“胡世何在?”

    “末将在。”胡世赶忙上前拱手施礼。

    “为何在此停步不前?”

    “渡口处原有不少渡船,怎奈大军方至,这些渡船立刻星散,追之不及,如今渡口上已无一条船,末将也是无计可施了。”

    司马望轻噢了一声,他亲自赶到河边,果然看到渡口处没有一条的船只,倒是很远的河面上,隐约可见一些船只飞快地逃去。

    魏军五万大军云集于渭水北岸,没有渡船,恐怕很难过河,现在军情紧急,陈仓的形势危在旦夕,司马望无论如何不能在此久等。司马望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吩咐魏军士兵到附近的山林中,砍树伐木,搭建浮桥。

    果然是人多好办事,魏军五万大军一齐动手,很快地就在渭水上搭建成了一座浮桥,魏军将士,通过浮桥,源源不断地跨过渭水,踏上南岸。

    胡世等诸将皆喜,齐声赞司马望睿智。

    司马望抚髯笑道:“为将者当善用地利,武功山上,尽是林木,取之不尽,伐木做浮桥,正好供大军过河,亦不耽搁行程。不过五丈原地形狭长,恐有蜀军伏兵,胡将军,你需得多派斥侯,打探军情,以为万全之策。”

    司马望一生戎马倥偬,经验丰富,眼光老到,还在对岸,就瞧得五丈原地形险恶,最善打伏击之战,越发接近陈仓,遭遇到敌人伏击的风险便成倍地增加,司马望不得不小心谨慎,尤其是半渡之时,更是敌人打伏击战的最佳时机,前锋部队刚刚踏南岸,还立足未稳,后卫部队则还在浮桥之上,这个时候的大军防守无疑是最为脆弱的时刻,一旦遭遇到袭击,魏军首尾难顾,处境维艰。

    胡世当然也知道半渡之时的重要性,他立刻抢先过河,在南岸建立起了一个滩头阵地,并向纵深推进,为掩护大部队过河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他派出多路的斥侯,将侦察的范围扩大到了十里开外,几乎涵盖了整个的五丈原地区。

    ┄┄┄┄┄┄┄┄┄┄┄┄┄┄┄┄┄┄┄┄┄┄┄┄┄┄┄┄┄┄┄┄┄┄┄

    “姊夫,现在可是大好良机,该动手了吧?”傅著紧握钢枪,跃跃欲试。

    刘胤倒是一脸的云淡风轻,站在棋盘山的山顶上,渭水渡口这边的状况是一览无余,原本以为没有渡船或许会耽搁司马望的大军一两天的时间,没想到司马望就地取材,造出了简易的浮桥,很快地就渡河而过。

    傅著看到魏军此刻正是半渡之时,而半渡正是攻击的最佳时机,所以傅著提议刘胤立刻发起攻击,歼灭已经渡过河的魏军一部人马。

    刘胤不置可否地一笑,如果从单纯从战术角度上来讲,半渡而击无疑是最佳良机,此时敌人只有一部分过河,尚未形成强有利的战斗能力,此时出击,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已渡之敌,并可以将未渡之敌挡在北岸,不得寸进。

    但这显然和刘胤的初衷是格格不入的,刘胤的围城打援之计,就是一个诱敌深入之计,通过围困陈仓,给司马望造成足够的压力,让司马望主动地跳入他的包围圈之中。

    而如果半渡而击的话,纵然可以轻易地将已经渡过渭水的魏军歼灭在南岸,但此刻司马望的主力大军却滞留在(未完待续。)

第451章 始料未及

    这两年蜀中的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