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诸士家馈送牛酒来犒劳蜀军,同时也给刘胤带来了利好的消息,陇右诸士家将全力以赴地支持于他,出人出力,出粮出钱。

    这一次,陇右诸士兵家也是下了血本的,为了家族的利益,他们把宝都押到了刘胤的身上。

    当然,回报也是非常的现实,刘胤同意现有陇右诸郡的各级官吏保持不动,这些官吏十之七八都是出身士家豪门,他们一直把持着中低层的官吏职位,这也是士家赖以生存的根本。

    刘胤这一举措是惠而不费,他原本就没有清理中下层吏治的打算,毕竟想要保持陇右政局的稳定,吏治这层面的东西,还是不可碰的,尤其是中下层的吏目,更不可轻动。

    陇右士家此次做出了选择,选择站在刘胤的一边,让算是让刘胤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在接下来的关中大战中,(未完待续。)

第441章 守得云开见日出

    虎骑营虽然来势极快,但围困乐城的魏军撤得十分地干脆利落,使虎骑营只抓住了魏军的一个小尾巴,在虎骑营迅猛的攻击之下,这支由数百人组成的殿后部队很快的就全军覆灭了。

    不过他们的牺牲还是有极大的价值,保证了方洪率领的魏军的主力部队从容地完成了撤退。

    刘胤在听闻魏军已经退去的消息之后,微微有些惊异,这个方洪名不见经传,倒是能审时度势临机善变,从而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

    蜀军虽然在黄金停留了两三天的时间,但在打黄金之时,刘胤四面包围,将围困黄金的守军一举全歼,甚至连一个魏兵都没有脱逃,这样一来,传递到乐城的消息肯定会滞后几天,刘胤等到虎骑营到来之后,立刻就向乐城之敌发起攻击,就是想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力争在乐城城下,将魏军就地全歼。

    围城之军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援兵,四面围城,兵力分散,无险可据,这样的阵形结构最容易受到攻击,方洪一听蜀军援兵来袭,根本就没有半点交战的念头,立刻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王舍看到围城的魏军突然潮水般地退去,方纳闷不已,也搞不清是不是魏人新设的诡计,想引诱敌出击,所以王舍只是抱着观看的态度,在城头上按兵不动,守乐城都快两年了,虽然处境维艰,但王舍还是咬牙坚持着,他可不想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晚节不保。给魏人一个可乘之机。

    不过王舍很快地在乐城城头上看了一出好戏。曾经那般盛气凌人的魏兵在不知从何处杀来的一支蜀军骑兵的追歼之下。狼狈而窜,溃不成军。

    乐城守军个个是扬眉吐气,这两年来他们一直是被魏军压着打,连半点出城的机会也没有,魏军堵在乐城之外,每日前来溺战,污言秽语,趾高气扬。乐城的蜀军早就憋了一口气,只因为实力差距较大,不敢轻易地出战,所以只能是忍气吞声,现在看着魏军吃瘪,真是大快人心,许多的蜀兵在城头上连呼痛快,兴高采烈。

    就在王舍疑惑之际,卢逊率人已经是快马冲至乐城城门之下,冲着王舍喊道:“王护军。镇北大将军援兵已至,请速速打开城门。”

    王舍自然是识得卢逊。他更清楚卢逊只不过是一名游击校尉,断然不可能有如此之多兵力来解围乐城,听得他口中称镇北大将军,王舍还在好生纳闷,镇北大将军的位子早已经空缺了好多年,还没听说过有谁就任此职,卢逊所提及的镇北大将军又是何人?

    带着疑问,王舍下令打开了城门,将卢逊迎入城内,详问缘由。

    卢逊按捺不住一脸的兴奋,蜀军在汉中打了两年的仗,越打越窝心,眼看着汉中大势已去,再也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了,但刘胤率军一到,整个形势立刻便逆转过来,魏军几乎是望风而逃,这样痛快淋漓的仗,好多年也不曾有过了,卢逊好生的畅快,言谈之中,无不对刘胤是崇拜万分。

    王舍则惊的是目瞪口呆,对他而言,刘胤的战绩简直就是神话一般,王舍断然也不会想到,在他们苦苦支撑,拼死坚守之际,另一支的蜀军已然在关陇大地上高奏凯歌,狂飙突进,将雍凉之地纳入了蜀汉的版图,而刘胤救援汉中更是如风卷残云一般,打得魏军仓皇而退。王舍激动的情不自禁地落了泪,不容易,坚守了两年,终于是守得云开见日出了。

    说实话,乐城能坚守到这个时候,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五千守军,损失殆半,而城中的粮草,已然见底,最近的一个月时间,乐城守军几乎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曾有部属向王舍建议,趁着乐城还有一点儿的余粮,赶紧地率众突围吧,最起码向汉城的蒋斌告拢,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全军覆灭的命运。

    说实话,王舍也动摇过,毕竟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这样无希望地坚守下去,最终肯定难逃城败人亡的结局。但向汉城靠拢,与蒋斌会合,王舍却犹豫了,要知道,当初汉乐二城的兵力粮草防御诸多配置都是等同的,乐城守军五千人,汉城守军也是五千人,乐城的粮草够吃不过二年的时间,汉城的粮草也绝不会吃过二年,如果此时突围到汉城,非但不可能使汉城的防御力量提高,反而会因为粮荒导致更快地崩溃。

    所以王舍犹豫再三,也没有实施突围的计划,现在乐城守军唯一的倚仗就是乐城坚固的城墙,如果没有了这道城墙的掩护,就算是突围成功,最终也在汉中平原上无处可逃,最后被强悍的魏国骑兵给剿灭掉。

    最后王舍还是放弃了突围计划,发誓与城共存亡,就算是战死,也不会离开乐城一步。

    在最困难的时候,王舍和乐城守军还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刘胤率援军赶来,乐城之围不战而解,这让坚守了近两年的蜀军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在汉中大部沦陷,蜀国山河破碎之时,乐城的坚守让世人看到了蜀人的顽强不屈。

    刘胤也是怀着敬佩的心情面见王舍的,王舍、蒋斌、柳隐,他们以最微弱的力量,以螳臂当车的精神,死守着汉中的三个据点,在明知大势已去的环境之下,依然执着的坚守着,宁死不降,先后长达近两年的时间,他们毅力和勇气,确实是为人所敬佩的。

    纵然横扫关陇,逆取雍凉是莫大的功绩,但象王舍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着汉中的几座孤城,一样也是非凡的功绩,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蜀人的坚持,蜀国才不会灭亡,刘胤的反击行动便有实质性的意义。

    成功是属于每一个坚持不懈的蜀人的,在这大厦将倾的时刻,能够勇于担起重任的人都是蜀国的脊梁,都是当值无愧的英雄。(未完待续。)

第442章 又见阳安关

    ps: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谢谢支持。陈仓位于八百里秦川的最西端,濒临渭水,是陇山和秦岭的交汇处,西连陇右,南通汉中,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陈仓的重要性。据说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曾有先民繁衍生息,“伏羲所治,炎帝所生,黄帝所都。”西周之时,秦襄公因救周和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分封为诸侯,而陈仓也就成为了秦国的发源之地,从陈仓起,秦国一路向东一路壮大,最终兼并六国,一统天下。

    但真正令陈仓名闻天下的,却是一代名将韩信。提及韩信,就令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句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这陈仓,指的就是陈仓关。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当时刘邦和项羽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为关中王,虽然刘邦抢先进入了关中,攻破咸阳,但随后而来的项羽并没有遵守当初的约定,封刘邦为汉王,封地在巴蜀及汉中一带。刘邦迫形势,暂时隐忍,前往了汉中,并烧毁了栈道,向项羽示弱,表示自己再无争雄关中的念头。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从而奠定了汉家四百年的江山基业。

    陈仓对于蜀人而言,却是有着沉痛无比的记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原之时,走的就是陈仓故道,当时魏将郝昭率千余人守卫陈仓,愣是将诸葛亮的数万大军挡在陈仓城下,激战二十余日,蜀军伤亡惨重。粮尽之后被迫撤退。继第一次北伐时痛失街亭无功而返之后。第二次的北伐也受阻于陈仓无疾而终。

    陈仓之战的成功与其说是郝昭的功绩。倒不如说是陈仓的坚固,郝昭能率千余人与十倍二十倍于自己的蜀军打防御战,没有陈仓城坚固的城垣做为保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那一次战役之后,几十年过去了,陈仓的防御价值一直没有被魏国所忽视,做为关陇防线上一等一的重镇,魏国一直以来都是重兵驻守。时刻不曾松懈。

    去年冬天的时候,刘胤率军突袭了陇西,短短半月之间,陇西五郡易手,陈仓做为最前沿的阵地,又站到了风尖浪口上。

    陈仓不仅是八百里秦川的西入口,更是通往汉中的咽喉要道,这个丁字路口,唯系着入益州作战的钟会兵团的后勤补给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司马望临危受命。出任雍凉都督,飞赴长安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果断地替换了陈仓的守将,点名派越骑校尉王浑去镇守陈仓。

    陈仓的得失关系到整个关中的大局,甚至是天下的大局,司马望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纵然知道天寒地冻不宜用兵,刘胤未必就会进攻陈仓,但为了保险起见,司马望还是在第一时间内派自己的心腹大将王浑前往陈仓,领兵三千驻守。

    王浑并州太原人,司空王昶之子,司马望上次出任征西将军兼雍凉都督之时,王浑就曾任征西参军,武勇而有韬略,深得司马望的器重,后来调离雍州,回到朝中任越骑校尉一职。

    在汉代时越骑校尉是北军五校之一,是真正掌握兵权的重要将领,但到了魏代,越骑校尉已经成为了一种虚职,王浑与曹爽关系不错,曹爽被诛之后,王浑就等于是闲赋了。此次司马望出任雍凉都督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