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肘,这一点刘胤也很是感激。

    要知道,刘谌所代表的,可是蜀汉皇帝陛下,有时候,他的权力还是在刘胤之上的,如果他要和刘胤唱对台戏的话,刘胤的许多计划和策略恐怕都无法执行下去。

    刘胤不禁是暗自庆幸,要知道当初刘禅选的监军人选可是新兴王刘恂,真要是让刘恂跟着北伐大军的话,刘胤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的阻力和障碍。幸亏刘恂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关键的时候缩了一头,把监军的位子让给刘谌,这才给刘胤极大的自由发展的空前。

    刘胤深知,能取得目前的辉煌胜利,与刘谌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不过,刘谌对此次刘胤回师汉中的计划,却是不太赞成的。(未完待续。)

第436章 子午道

    “文宣,钟会可是拥兵十几万,你仅带两万五千人去攻打汉中,这行吗?”刘谌深感忧虑地道。

    要知道,当初钟会入蜀之时,麾下便有十二万大军,后来兼并了诸葛绪的三万人马,总兵力扩充到了十五万人马,就算在蜀地作战之中,损失掉一部分的兵力,但十二三万人也总是有的,而现在刘胤只准备两万五千人入汉中,与钟会的兵力悬殊太大,甚至只有人家的一个零头,这仗恐怕不好打。

    刘胤却是洒脱地一笑,道:“五哥放心,钟会虽然兵多,但他所受的牵制却也不小,而我军却是轻装而进,出其不意,这汉中一仗,小弟是志在必得。”

    此次回师汉中,刘胤也是经过了深思熟悉的,首先汉中在关中之南,如果不解决掉汉中问题,刘胤不光无法东进,实现自己的宏伟的战略构想,而且极易两面受敌。所以刘胤必须要趁着关中魏军主力尚未集结反扑之际,全力解决汉中问题,解决掉自己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刘胤才能集中全力地应对关东魏军主力的反扑之势。

    如果有可能,刘胤当然想调动更多的兵力回师汉中,但关中的防守不能不顾,三大要隘就已经抽空了刘胤的主力兵团,长安也得留兵来防守,如此一来,刘胤手中的兵力自然是捉襟见肘,所能调动的兵力自然也就有限的很。

    不过刘胤倒不用太担心兵力的问题,钟会虽然兵多,但他的牵绊也大的多。他想轻易地从蜀中抽身而退。却还得问陆抗和姜维答不答应。

    而且汉中地区尚有三座城池在坚守。大概还有七八千的人马可以给刘胤一定的支持,现在汉中的魏军被歼灭了一部分,副将荀恺也在斜谷之战中被俘投降,能保持一万五千左右的兵力就已经是很不错了,如果单纯的以汉中的兵力对比来看,刘胤入汉中,还是占据着一定的兵力优势。

    现在唯一的变数就是不清楚钟会会派多少兵马回援汉中,是倾魏军全部的兵力还是派一部分的军队。刘胤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刘胤深信,蜀中战局呈胶着之状,钟会就算是想全身而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此次进军汉中,机遇还是大于挑战的,把握的好,成功的机会也是很大的。

    刘谌看到刘胤心志甚坚,便也不好再劝,双方互道珍重,拱手而别。

    刘胤率军离开了长安。望汉中方向而行。

    从关中前往汉中,不外乎就是四条路可选。中路的傥骆道,西面的褒斜道、陈仓道,还有就是东面的子午道。最险峻也最近的是傥骆道,不过根据斥侯探报的结果,今春傥骆道发洪水,引发了山体滑坡,导致傥骆的栈道有三四十里的被冲毁,想要修复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从傥骆道进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剩下的选择似乎应该很简单了,路况最好的就是褒斜道,从五丈原以南的斜峪关入道,便可以直抵南郑。

    不过现在蜀军尚在长安,如果向西到五丈原的话,至少也得要两三天的时间,现在刘胤要求的可是兵贵神速,趁着钟会还未得到长安失守的消息或者是刚刚得到消息还未来得及进行调整和布署,一举地拿下汉中。而这两三天的时间,很可能就是致命的。

    褒斜道不可取,更靠西的陈仓道更不在刘胤的考虑范围,刘胤的目光,投下了长安以南的子午道。

    子午道得以闻名天下,大概和蜀将魏延曾提出的却因为与诸葛亮意见相左而没有实施的子午谷奇谋有关。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魏延便提出了奇兵出子午的计划,这个计划在后世被称为最狂妄最大胆的一个军事行动策略,屡屡被人提及,与邓艾偷渡阴平小道可以相提并论。正因为这个计划最终没有实施,才给后世之人留下了许多的悬念和瑕想,一直以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当然,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很多,象子午谷奇谋这样极具冒险的行动成功的几率有多少,谁也无法判定,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毕竟真实的战争不是沙盘上的兵棋推演,历史上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了,但刘胤的穿越却成功地阻止了邓艾,所以说任何一次冒险的军事行动都会因为任何一点偶然的因素而改变最终的结果。

    关于子午谷奇谋的争论几千年来都没有停歇,但刘胤此刻所关心的并不是这个,挑选一条最合适最快捷的路径进入汉中,才是他迫切需要做的事。

    “传荀恺进来。”刘胤凝视着铺在桌上的军事地图,全神贯注,吩咐将荀恺传上来。

    荀恺归降之后,刘胤暂时委他以参军之职,留在中军候命。荀恺身为魏军汉中方面的副将,自然对汉中的军情了如指掌,刘胤将他传上来,就是为了了解一下汉中的情况。

    “末将参见大将军。”荀恺入帐后躬身施礼,态度极是恭敬。

    刘胤抬起头,微笑着,很是随意地挥了挥手,道:“子举,我军欲进军汉中,依你之见,当从何处进军为宜?”

    荀恺沉吟了一下,道:“末将以为,当从子午道进军最为合适。”

    “何以见得?”刘胤道。

    荀恺恭声道:“汉中魏军,主要以围汉城、乐城、黄金三城为主,对于各谷道却是疏于防御的,按常理,大将军该走褒斜道,此路较为平坦易行,但从长安到斜峪关,至少也有两三日的路程,再加上行走褒斜道的时间,至少也得十二三日方可抵达汉中,如此一来,大将军定然失去了奇袭之意,让魏军有所防备。子午道虽险,但却是长安进入汉中最近的捷径,大将军若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末将认为,子午道乃必由之路。”

    刘胤呵呵一笑,道:“子举所言,正合我心,此非进军汉中,子午道确实乃是首选。”(未完待续。)

第437章 兵行子午

    子午道,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重要谷道,因其从长安南下开始的一段道路为正南北方向而得名为子午道,北口称为子口,南口称为午口,全长六百六十里,其地势险峻,以道路狭隘难行称著。

    相比与褒斜道、陈仓道,子午道的通行能力的确很差,但和刘胤大军走过的雪山草地根本就不足以相提并论,甚至同邓艾所走的阴平小道也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子午道虽然艰险,但最起码它还是有路的,阴平小道已经不能称其为路,需要邓艾凿山开路,架作桥阁,而雪山草地完全是一片原始蛮荒之地,根本就无路可言。

    与阴平小道、雪山草地相比,子午道也就算不得什么险峻难行的道路了,更何况两年前钟会入蜀之时,便是从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三路并进,一举拿下了阳安关。此刻刘胤选择从子午道进军,便是紧跟着钟会的步伐,倒也不算什么冒险之举,之所以选择从子午道进军,主要是由于时间关系。

    从荀恺的口中,刘胤得知汉中魏军的防御体系并没有指向关中方向,而仅仅是对汉、乐、黄金三城进行围困,外围并没有多少力量。想来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毕竟关中是魏军的大本营,是后方基地,汉中的魏军没有理由对大本营来设防,就算是蜀军现在已经攻克长安,但想必消息还没有传到蜀地的钟会耳中,而汉中魏军的防御调整,也不是汉中太守李辅可以做得了主的。势必要等钟会的命令。

    现在刘胤进军。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给汉中之敌一个措手不及,而从子午道进军,正是符合这一思路。

    大军离了长安,向正南方向而行,行不出四十里,便抵达了子午谷的北口子午镇。长安离子午道如此之近。也难怪当年魏延会生出奇谋来,兵出子午谷,便可出奇不意地一举攻到长安城下,如果魏军无备的话,这计谋成功的几率还是相当高的。

    蜀军行进在子午谷之中,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刘胤将部队分为两个部分,走在最前面的是轻装步兵,骑兵和辎重后勤部队则走在后面,两年前魏军从子午谷通过之时。对谷道进行了修整,现在蜀军走来。倒也比较轻松,最起码省却了不少的修葺时间。

    子午谷沟深路险,许多地方都是悬崖绝壁,仅可容一人一马通行,山谷之中荒无人烟,只有那一棵棵参天的古树郁郁葱葱,从沟底一直覆盖到山顶,满山的苍翠,人行山路,如入绿巷之中。

    子午谷最为困难的却不是道路,而是气侯,秦岭是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也是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儿与众不同的气候,由于沟深峰高,往往山下已经是百花盛开的春天,而山顶还是白雪皑皑的寒冬,片刻之间还是睛空万里,转瞬之后却是电闪雷鸣,暴雨如注。

    变幻莫测的气候给行走在子午谷的行人平添了许多的困难,当年魏国大都督曹真伐蜀,走的就是子午谷。而诸葛亮早已经是料算如神,在赤阪以北的兴势派兵阻击,第一战就打了当时做为先锋官的夏侯霸一个灰头土脸。正当踌躇满志的曹真准备依仗兵力的优势发动强攻的时候,却遭遇到了一连半个多月的阴雨连绵,魏军受困于崎岖的山路之上,既无避雨之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