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力,然而四十余年来,这个目标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

    而今天,张乐率先攻入了长安城,算了圆了蜀人几辈的梦想,而张乐第一个踏足长安城内,这份骄傲和荣耀,足以让他的后半生有了一个吹嘘夸耀的资本。瞧,看到没,这长安城可是你张爷第一个拿下的,这恢复汉室的大旗,也是你张爷一个人扛着的。牛不牛?张乐想到这儿,都不禁笑开花了。

    不过对于蜀军而言,战斗还远未停止,长安城的城内,还盘距着司马望的四万多魏兵,这股力量如果不能彻底地铲除,就不能算是真正地拿下长安城。所以张乐的庆祝也是适可而止,他会同随后杀进城来的赵卓,引军向长安城内大举推进。

    虽然说长安城只是前汉的皇城,但自后汉以来,一直到曹魏。长安城的宫殿都很好的保存了下来,作为陪都的存在。

    长安城的宫殿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至于建章宫,则是位于长安的西郊,显然是不能够算在城内的。长安城的宫殿分为两个部分,长乐宫和未央宫位于城南。而桂宫、北宫、明光宫位于城北,这些宫殿群几乎占据了大半个的长安城,尽管自魏文帝曹丕登基之后,历代的魏国皇帝都很少驾临长安,但长安城的这些宫殿都得了妥善的保护,高大的宫墙与长安城雄壮的城墙相得益彰,互为表里。

    胡世派退下来的时候,并未胡乱地逃窜,而是有目的地选择逃往长乐宫。准备集合驻守长乐宫的魏军,构筑起相应的防线,以抵御蜀军的进攻。

    南城墙失守的消息很快地在长安城内传播着,城南的魏军也开始放弃他们固有的阵地,开始向缺口这边汇集过来。

    城墙原本就是一座城池的防御屏障,而现在突如其来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爆炸,整段的城墙轰然倒塌,蜀军沿着缺口涌入城中。此刻在守候在城墙上已经变得无关轻重了,所以各段城墙上的守候的魏军都从城墙上了撤了下来。纷纷赶上前去,阻止蜀军的进攻势关。

    守卫长安的部队是司马望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并没有因为南城墙的陷落而自乱阵脚,成为一盘散沙,相反的,他们在各级的指挥将校带领之下。加入到了阻击蜀军的行列。

    城东还有城西的魏将听到南城的陷落消息,震惊之余,也深有唇亡齿寒之感,先后都派出军队赶来增援城南守军。

    很快地,魏军在人数上又占据了优势。双方在城南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刘胤并没有因为巨大的胜利而冲昏了头脑,何止没有斩获司马望的人头,长安城就不算是拿下来了,现在蜀军入城之后遭遇到的阻力,反倒是正常的现象,毕竟是司马望硕果尽存的精锐之师,决不会轻易地崩溃。

    巷战在长安的南城紧张地上演着,蜀军就算是想前进一步,都必须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喊杀声四起,兵戈相交,战况激烈。

    巷战原本就是一种状态最为混乱的战斗形式,城池的街巷,大多是狭窄的,熟知长安城地理状况的魏军此刻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总指挥尚在北城,就乱了阵脚,反而是依托着城内的建筑,处处阻击着蜀军。

    现在蜀军已经投入了两万五千的步兵,这已经是蜀军能投入步兵的极限了,缺口处的城墙轰然倒塌。原本城墙上的土石堆集在一起,也至少有一两丈高,步兵可以攀上废墟,但同样的道路却无法调动骑兵部队入城。

    刘胤立刻对张乐和赵卓下令,要他们立刻向城东的霸城门和城西的章城门派出军队进行攻击,里应外合,首先拿下这两座城门,为后续的蜀军入城创造条件。

    张乐与赵卓、马融一合计,由张乐率阳安营的大部人马向东面的霸城门挺进,由赵卓率无当左营向西面的章城门挺进,马融则率无当右营在城南作战,会同其后增援而至的虎步左营和虎步右营向长乐宫未央宫的方向挺进,肃清城内之敌。

    城外虎骑左右营正集中于东面的霸城门外,而姚弋康的三万羌骑正集中在西面的章城门外,毕竟攻城不是骑兵的强项,面对高耸的城墙,这些骑兵还真是有些狗咬刺猬,无处下口的感觉。

    还好张乐和赵卓在城内是一通砍杀,在乱战当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分别向霸城门和章城门杀了过来。

    无论是那座城池的防守,都是外敌内弱的,毕竟城墙是对外的而非对内的,张乐和赵卓杀到霸城门和章城门下,轻而易举地就突破了守军的防御,杀散魏兵,打开了城门。

    虎骑营首先杀入了霸城门,紧随其后,羌骑兵也杀入了章城门,有这两支生力军的加入,胜利的天秤开始向着蜀军这方面倾斜,虽然说街巷之中并不是野战骑兵肆意纵横驰骋的舞台,但强大的骑兵带给魏军的冲击力依然不可忽视,在蜀军步骑的协同作战之下,魏国的军队已经是节节败退,整个城南地区的防线已经是趋于崩溃。(未完待续。)

第430章 兵败**的司马望(上)

    ps:  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修改时间暂定在凌晨一点左右,请谅解。

    胡世一边与司马望说着,一边大声地喝斥挡在桥头的士兵,让他们让出一条路来。

    整个浮桥上又经是乱成了一锅粥,纵然有些士兵畏惧胡世,不自主地准备向后退去,但后面的士兵却无法听到胡世的声音,依然如浪涌一般地向前涌来,挤着前面想后退的士兵也无法后退。

    胡世勃然大怒,眼看着蜀军的追兵已近,再不走就迟了,他拨剑在手,怒喝一声:“挡道者杀无赦!”一剑便是当头斩落,砍死了一名挡在他身前的小校。

    胡世一动手,手下的亲兵更是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挥刀乱砍,生生地在桥头上砍出了一条血路来。

    众军士畏惧,这才算是勉强地让出一条路来。胡世保了司马望,向浮桥上退了过去。

    主将逃逸,剩下的魏兵真的成为了一盘散沙,根本就无力抵抗蜀军骑兵和羌骑兵的凶猛冲击,蜀军如雨的箭矢轻易地射穿魏军士兵的铠甲,蜀军锐利的长矛毫不费力地戮穿魏军士兵的身体,原本一场势均力敌的对阵演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整个五丈原的战场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渭水之中,浮尸几乎可以将河面淤塞,鲜血几乎将河面染红。

    许多的魏军士兵选择了放下武器,举手投降,那些人试图顽抗的,则毫无悬念的惨遭了杀戮,仗到这个份上,胜负已定,剩下的就是歼敌多少的问题了。

    卢逊已经知晓魏军主帅就是魏国骠骑将军司马望,对于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宿将。卢逊也曾在当年姜维北伐的长城之战中领教过司马望的本事。当时卢逊还是一名小小的都伯,参与过攻打长城的战役,要知道司马望可是连姜维都不曾撼动的名将,而如今却在刘胤的手下一败涂地,眼前的战况,把卢逊看得是目瞪口呆。他甚至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他知晓刘胤已经是豪取陇西六郡,曾在街亭之战中大败过司马望一次,卢逊更是惊讶地合不拢嘴。

    “大将军是如何到的陇西,末将在汉中,可是从未听过有那支军队路过汉中进入雍凉的?”卢逊提出了这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刘胤微微一笑,道:“条条大道通罗马,前往陇西,又何止汉中一条路,出其不意。才可攻其不备。”

    “不止汉中一条路?”卢逊喃喃自语,他就是蜀地人,长这么大还真的没有听说过不走汉中就可以从蜀地前往陇西的,不过刘胤没有细说究竟走的是那条路,他也就不好再多问了,只是暗自纳闷不已。

    战事已临近尾声,各路报捷的大军是络绎不绝,根据不完全统计。此役共歼敌三万余人,其中被俘者就占了一半。司马望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五万大军,折损超过半数,这一役,司马望已经是元气大伤。蜀军大获全胜。

    刘胤的围点打援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暂留一座陈仓不打,诱使司马望大军前来救援,这一战,可谓是完全能左右关中战局的一战。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之后,整个关中的局势焕然一新,为刘胤下一步兵取长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失去了援兵之后,陈仓已经是孤城一座,这必将对守军的军心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蜀军此刻再回过头来取陈仓,相对而言,就容易了许多。

    五丈原这边在清理战场,傅著也已经从斜谷返了回来,卢逊看到傅著回来,不禁暗暗有些失望,想必傅著也未能打得赢荀恺,但他看到傅著身后几名士兵推推搡搡着的一人之时,卢逊不禁呆住了,这不就是魏国护军将军荀恺吗,敢情他被傅著给生擒活捉了。

    傅著这一仗打得可以说是轻松无比,五千骑兵对阵三千步卒,地形上正好是刚出斜峪关口的那个喇叭口地形,两机是高耸笔直的山崖,中间是平坦的河谷平原,这样的地形对于骑兵冲击而言简直就是天造地设。

    其实对于荀恺而言,输得是冤枉透顶,如果不是他追卢逊追得太急,在斜谷之中可以凭险据守,徐缓而退,并不会十分地惧怕蜀军的骑兵。但眼看着卢逊就要逃出斜谷,荀恺又岂能容他如此逃走,率军是急追不舍,与傅著所率的骑兵在斜谷谷口不期而遇。

    荀恺的消息自然没有卢逊那样闭塞,但也仅仅知道蜀军已经进入到了陇西而已,斜谷这段路目前还掌控在魏军的手中,前有雄关陈仓,后有重镇长安,荀恺丝毫没有起意在这儿能撞到蜀军的骑兵。

    如果论行军打仗的水平,智谋的高下,荀恺的能力自然也比傅著高出不少,但兵种之间的差距,却不是单凭智谋就可以弥补的,这场遭遇战,来得太突然了,根本就没有给荀恺任何一点的心理准备。

    而且蜀军骑兵的攻击力之强悍,更是出乎荀恺的打算,不仅是快得出奇,马背上的骑手,还可以齐刷刷地射出箭来,轻而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