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乐二城只各有五千兵守卫,黄金城更是少得可怜,只有千余人,但这些要隘壕深墙厚,粮草充足,本来就是姜维为魏人准备好的坚壁清野计划中的一环。此刻三城被团团围困,王含、蒋斌、柳隐不敢轻易地弃城突围,只能是固守待援,但这一等,就是一年半的时间。

    魏蜀两军在汉中对峙了一年半,除了极少数的几次攻守战之外,双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各守阵地,互不侵犯。

    表面上平静的汉中。暗流涌动,而卢逊等几支游击军。表现则是极是活跃。

    在姜维的计划中,游击军的作用就是滋扰敌人,切断和破坏敌人的后勤补给线。尽管最终的汉中局势早已脱离了姜维的计划,但卢逊等四位游击校尉仍旧不折不扣地执行着姜维最初的命令。

    相比于困守城中的王含蒋斌,卢逊他们的处境更为地险恶,汉中地区除了汉城、乐城和黄金三座城池之外。其余的全部疆土都落入到了魏军的手中,汉乐城中好歹还有可以坚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粮草,而卢逊他们这些游击校尉在敌占区艰难的生存着,没有后勤补给,没有兵员补充。甚至他们之间的联系,都被魏军所切断。

    四大游击校尉分别活动在不同的区域之内,汉中之东一部,活动在黄金以东,汉中之西一部,活动在汉城至阳安关之间的区域,剩余两部,则都活动在汉中之北,一部在兴势附近,另一部则在箕谷方向。卢逊所指挥的这一部人马,便正是活动于箕谷附近的一支。

    汉中四面皆是高山,这些山地无疑为游击部队提供了最好的辟护场所,卢逊等四大游击校尉依托山地,对围攻汉、乐和黄金的魏军以及魏军漫长的补给线进行袭扰,频繁地出击给魏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最初魏军对这些游击部队根本就没有在意,他们人数较少,根本就形不成象样的战斗规模,只能够小打小闹,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部队,频繁地袭击魏军的后勤补给通道,连钟会都为之头疼不已。

    钟会进入蜀中之后,所有的粮草辎重都得依赖关中供给,不管是走褒斜道,还是陈仓道、子午道,都必须要经过汉中,再从汉中到剑阁进入蜀中,如此漫长的补给线无疑给卢逊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偷袭机会。蜀军小股游击部队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数次粮草辎重被劫,给身上蜀中的钟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为此,钟会特别下令,要李辅和荀恺彻底地清剿汉中地区的蜀军游击部队,保证魏军后勤补给通道的畅通无阻。

    接到命令之后,李辅和荀恺立刻布署了清剿蜀军游击部队的计划,在不影响围困汉、乐二城的情况下,调集了近万余大军对汉中四面的游击部队进行了围剿。

    由于游击各部是独立作战,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这为魏军的各个击破提供了方便,荀恺亲自担任围剿的指挥官,首战便击破了活动于定军山一带的蜀军一部游击军,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之内,荀恺又连续地剿灭了汉东和兴势的蜀军游击部队。

    对于卢逊而言,形势已经变得无比地严峻,汉中的游击部队已经由四部并存变成了他孤军奋战。由于长期的转战在山区,部队的粮草物资供应极度地匮乏,而魏军又明显地加强了对运送粮草辎重的运输队的保护,让卢逊偷袭魏军补给队抢夺粮草的计划一再地落空,这个冬天对于卢逊而言变得困难无比。

    大雪封山之后,魏军封锁了几乎所有通往山外的道路,没有粮草,没有冬装,就连野兽和野菜都难以寻觅地到,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卢逊的部队几乎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饥饿和严寒,让部队减员近半数,许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熬到这个春天的。(未完待续。)

第408章 汉军的军旗

    春天给万物带来的是生机,但给卢逊部队带来的,却依然是绝望,受困于粮草的的蜀军在这个春荒时节依旧是困难重重,并不因为春天的到来有所改观。

    蜀军已经吃光了一切可以吃的东西,战马杀完了,树皮啃光了,就连身上的牛皮甲,都搁到锅里煮了,尽管那些牛皮甲无论怎么煮都烂不掉,但还是被蜀军士兵吞到了肚子里。

    饥饿使人疯狂,使人丧失理智,当听到斜谷有一支魏军的运粮队伍要经过的时候,所有的蜀兵都激动不已,都跑去向校尉卢逊请战,要劫下这些粮草来。

    卢逊暗暗地皱了一下眉头,他认为,这个时候传来这样的消息,很可能是魏军所设下的圈套。长期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掊养了卢逊冷静而清醒的头脑,其他三部皆亡卢逊独存,那绝不是偶然的。

    卢逊之所以能在这场艰难的游击战中生存下来,当年刘胤给他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诀简直就是游击作战的至胜法宝,卢逊虽然不是那种一点就透的聪明人,但他在长期的游击战中,还是一步步地领悟到了这游击十六字的精髓所在,活学妙用,在险恶无比的游击战中坚持最久,杀敌最敌。

    提及刘胤,卢逊一直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如果没有当年刘胤的提点,卢逊很有可能就同其他三路游击校尉一样,被魏军所破了。只是卢逊来不知有没有机会活着回到蜀中。去亲口向刘胤道一声谢。现在他的军队被困在秦岭的深山之内。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也不知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但不管怎么,卢逊还是满有成就感的,在汉中沦陷后一年半的时间内,卢逊的这一部人马,杀敌破千,焚毁的魏军粮草辎重车仗物资数不胜数。虽然说卢逊身有秦岭山中,消息闭塞,无法知晓现在蜀中的情况,但他相信,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出击偷袭魏军粮道,必将会有力地支援蜀军在蜀中的抗敌作战,能坚持到现在,连卢逊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就算身死秦岭山中,他死亦无憾了。

    如果在平时。卢逊一定会慎重考虑一下,看是不是魏人所设的圈套。但此刻整支队伍都陷入了饥馑之中,如果再无粮草补给,不等魏军来攻,他们就已经快活活地饿死了。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冒一次风险,这批粮草已经成为了蜀军的最后救命稻草,卢逊权衡再三,同意了部下的请求,率部前往斜谷,去劫取粮草。

    到了这步田地,卢逊也有些病急乱投医,尽管卢逊知道,这样做的风险极大,但事到如今,他也是别无选择了。

    然而这正是荀恺的圈套,冬季大雪封山,魏军也无法进山围剿,但荀恺清楚,卢逊的队伍必须因为粮荒而陷入困境,尽管如此,从一年的交手经验来看,卢逊的军队虽然面临绝境,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想要彻底地消灭卢逊,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荀恺思量再三,决定借蜀军粮荒,急欲获得粮草补给的情况,派出一支军队,假装成运粮队,从斜谷前往汉中,并且故意地泄露出行踪来,引诱蜀军前来劫粮,同时他亲率三千精兵,在斜谷设伏,单等卢逊上钩。

    果然没有出乎荀恺的意料,急欲寻求粮草补充的卢逊跳入了魏军的包围圈。

    这一战的胜负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荀恺兵马强悍,准备充分,兵力更是蜀军的数倍,连他认为一战而全歼卢逊部丝毫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绝境之中蜀军所爆发出来的惊人战斗力是那样异乎寻常的强悍,愣是在魏军的天罗地网之中冲出了一个缺口,向北撤走。

    战斗往往是最能磨励战士的士气,在绝境之中,蜀军所迸发出来的求生意志几乎是势不可挡,硬生生地突破了魏军的重重包围。

    但突出重围之后,蜀军才发现,他们的归途已经被魏军所截断,他们再也回不去汉中方向了,为了避免全军覆灭,卢逊当机立断,带兵向斜峪关方向突进,尽管出了斜谷就是魏国的领土,但卢逊现在是别无选择,只有冒死北进。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出了斜峪关到达五丈原的时候,不要遭遇到魏国的大队人马,在平原地带,获得粮草补给的希望要比山区大的多,斜谷战斗失败之后,这支蜀军再找不到粮食,就注定是覆灭的下场。

    荀恺当然不可能坐视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卢逊选择北进,在荀恺看来,他完全是自取灭亡,关陇之地可是魏军的大本营,卢逊的几百人就敢进入雍州,那和找死没什么区别。不过死在别人的手里,荀恺的这份功劳就没了,他可不想给他人做嫁衣,于是荀恺点起三千人马,狂追不舍,蜀军到达斜峪关的时候,荀恺的军队也只与之保持着十里左右的距离,须臾即至。

    前有阻挡,后有追兵,被困在斜峪关口的卢逊此刻真的是心生绝望,他的一生经历过无数的战斗,但象今天这样的困境还从来没有遭遇过,卢逊知道,今天必将是成仁之时,身为汉臣,他绝不会选择投降,那怕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血溅五步,他也绝不会屈膝投降。

    卢逊拨剑在手,厉声喝道:“我卢逊生为汉臣,死亦汉鬼,今日事不可为,当杀身成仁,以报陛下,蜀中儿郎,只有战死之鬼,绝无屈膝之臣,大伙随我杀出去,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这些蜀军都是和卢逊身经百战的勇士,早就报了必死之心,皆知此时已无生路,个个齐声高呼,响应卢逊之言,准备与敌决一死战。

    不过眼尖的一名士兵似乎看到一些异样,他指着前面道:“卢校尉,好象前面是我们汉军的军旗……”(未完待续。)

第409章 果然如是

    “汉军的军旗?怎么可能?”卢逊为之一怔,要知道,这儿可是魏国的腹里之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蜀汉的军队,大概是这名士兵急得昏了头,眼里出现了幻觉吧。不过尽管如此想,卢逊的目光也不由自主地向前望去,在心底之中,他也有一丝暗暗地期许,前面真要是出现蜀汉军队,无疑他们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