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胤当然明白四大士家的来意,他当日就马家坞堡就同马老爷子达成过默契,虽然双方并没有落实到书面上的东西,但却是彼此心照不宣,只要刘胤能击退魏国的来犯之兵在陇右站稳腿跟,包括马家在内的陇右诸士家将会全力支持刘胤。

    现在的天下,就是以士家为基础的,士家经济几乎把持着天下,刘胤想要称雄天下,士家终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而无论何州何郡的士家,骨子里都没有什么忠君爱国的观念,在他们的心目中,士家的利益才是大过天的。

    这无疑也给了刘胤一个契机,在陇右,只要能得到以马家为首的陇右四大士家的支持,便可以在陇右牢牢地站稳脚跟。

    当然,有收获必然需要有付出,在得到陇右诸士家的支持之后,也需得分润一部分的权力给这些士家,这一点上,刘胤也并不吝啬,其实这就是一种等价交换。

    刘胤当初入主陇西之时,并未得到陇右诸士家的拥戴,那时他并没有让人信服的实力,如今挫败了魏国的反击,让陇右诸士家为之侧目,同时他们也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如果继续地作壁上观,那么很可能就会让他们的势力边缘化,想要在陇右保持他们各大士家的地位不变,自然得有所付出才是。

    此次诸士家馈送牛酒来犒劳蜀军,同时也给刘胤带来了利好的消息,陇右诸士家将全力以赴地支持于他,出人出力,出粮出钱。

    这一次,陇右诸士兵家也是下了血本的,为了家族的利益,他们把宝都押到了刘胤的身上。

    当然,回报也是非常的现实,刘胤同意现有陇右诸郡的各级官吏保持不动,这些官吏十之七八都是出身士家豪门,他们一直把持着中低层的官吏职位,这也是士家赖以生存的根本。

    刘胤这一举措是惠而不费,他原本就没有清理中下层吏治的打算,毕竟想要保持陇右政局的稳定,吏治这层面的东西,还是不可碰的,尤其是中下层的吏目,更不可轻动。

    陇右士家此次做出了选择,选择站在刘胤的一边,让算是让刘胤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在接下来的关中大战中,他就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从而抢占更多的先机。(未完待续。)

第391章 五军十三营

    首先刘胤对编入蜀军的两万多士家子弟兵进行了重新的编组。此次陇右诸士家一出手就是两万兵卒,真可谓是好大的魄力,要知道,刘胤也曾在陇右募过兵,大张旗鼓地搞了许多多,推出了许多的新政,但结果也只是募捐到了一万多人,与刘胤的初衷相去甚远。

    刘胤也很清楚,在陇右当地,最有势力的就是本地的士家豪族,没有他们的首肯点头,依附于士家的那些佃户贫农是不敢出头露面的,先期招募到的,除了极少数的当地平民之外,大多是从外地来的流民,跟当地的士家没有什么太多的利益纠葛,而真正陇右的人,却招募到很少。

    这当然与士家豪族的态度有关,刘胤曾经拜访过马家,也明白马家乃至整个陇西士家的态度,在局势明朗前,他们只能是作壁上观,而不会有别的什么态度。

    刘胤也没想到利用武力来迫使他们屈服,对待士家豪族,采用强硬的手段并不一定有效,而且陇西士家的态度暧昧,冷眼观望,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陇西士家持有的,也不完全是敌意,只要自己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便可以让他们选择臣服。

    事实与刘胤料想的一点也不差,街亭之战刚刚结束,以马家为首的陇西士家就迫不及待的抛出了橄榄枝,主动示好,并向蜀军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为街亭这一战打出了蜀军的气势,整个陇右的形势也巩固下来,陇西诸士家这个时候,显然已经明白谁才是真正的陇右之主,为了维持各大士家在陇右的地位,他们自然要不遗余力地来巴结刘胤。

    刘胤则是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现在他的目标直指关中,迫切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后盾,一个稳固的大后方,陇西士家这个时候前来归附,对于刘胤而言,无益于是锦上添花。至于这些士家心里打的小九九。刘胤自然也再清楚不过了,只要无伤大局,刘胤也绝不会干涉他们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既然是双方互利互惠的事,做出一点让步和牺牲也是值的。

    有这两万多人的新近加盟,刘胤手中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九万人,直逼十万大关,在和司马望的兵力对比中,此消彼长。已经是悄然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还早在一个月之前,司马望拥兵十万于长安,来势汹汹,刘胤不得不以四万余兵力两线作战,形势一度地险恶至极。

    但仅仅街亭一役之后,整个关陇的形势便发生了彻底地逆转,遭遇大败的司马望兵团狼狈东逃。而士气高昂的蜀军则迎来了全盛的状态,为下一步进军关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令刘胤比较放心的是。陇西各士家提供的兵力大多数是各家的私兵部曲,虽然没有上过两军对垒的战场,但雍凉地区从来就没有太平过,在和流窜劫掠的羌胡蛮兵的作战之中,这些私兵部曲还是有着不少的战斗经验,倒也省却了不少操练的步骤。

    刘胤对军队进行了重新的编组。除了姚弋康的三万羌骑是作为协军,不在编组的范围之内,其余的六万多军队则进行了重新编制,由原来的左中右三军扩大为前后左右中五军。

    刘胤任命关中都督、镇军将军傅佥为前护军,前军下设三个营:无当左营、无当右营和阳安营。街亭之后。刘胤将无当营和羌兵营进行了混编,混编之后再分为了无当左营和无当右营,无当左营的中郎将还是由赵卓来担任,无当右营的中郎将由马融来担任,阳安营的原班人马保持不动,仍由张乐担任中郎将。

    翊军将军黄崇改任左护军,负责指挥左军,下设两个营:永安营和白帝营。左军基本上是原来右军的原班人马,罗袭和诸葛尚仍担任两个营的中郎将。

    靖远将军、陇西太守牵弘担任右护军,统领右军,镇远将军、天水太守王颀担任后护军,统领后军,右军和后军分别设两个营,此次陇右士家提供的兵源大多充实到了右军和后军之中,加上陇西和天水原有的郡兵,整个成四个新的野战营。

    刘胤为了准备下一步的行动,特别的将守备兵和野战兵区分开来,每个郡的郡兵依然保持着每郡一到二千人左右的规模,而此次牵弘和王颀虽然仍旧兼着陇西太守和天水太守的职务,但同时他二人担任右护军和后护军以后,将参与到对关中的战事中来,至于郡务方面则由本郡的郡丞来代理了。

    右军二营,命名为陇西营和金城营,后军二营,命名为天水营和南安营,皆为陇西郡名,而所属兵源,也是陇右诸郡之人,这让人倍生亲切之感。

    而中军则是由刘胤亲自来统领,下设四个营:虎骑左营、虎骑右营、虎步左营、虎步右营,邓朴、傅著、高远、傅募仍为中郎将,分别统领四个营。而中军也无疑成为蜀军整体力量的核心。

    经过整编,各营的缺员都得到了补充,街亭之战胜利之后,蜀军更是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求战**强烈。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极大地鼓舞了蜀军的士气,能在陇西站稳脚跟,刘胤率军缔造的辉煌,就是连诸葛武侯都不曾达到过,这无疑让蜀军将士的自信心达到了爆棚的级别,接下来的关中之战,人人都是信心满满。

    现在军队的状态刘胤很满意,而且不光是士气的提升,兵力的雄厚让刘胤更是踌躇满志。

    五军十三营,整整的六万五千人马,加上三万羌骑,刘胤便拥有着当初兵出南中时兵力的三倍之数,这无疑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别人是越打人马越少,刘胤是越打兵力越多,拥兵近十万的刘胤此刻是意气纷发,剑挥关中,随时就可以投入到新的进攻之中。

    刘胤已经走到了蜀国先辈们未曾达到过的高度,而且他还要向更高的巅峰迈进。(未完待续。)

第392章 陈仓

    ps:  正版读者稍后再看,谢谢支持!

    “雕虫之计!”姜维接到密报,不禁是嗤之以鼻。邓艾三万人马,翻山涉水而来居然敢兵分四路,自己的五万大军以逸待劳,无论破其任意一路都是轻松有余,姜维甚至怀疑邓艾是不是求功心切乱了方寸,分兵而进,可是大悖兵家常理,就凭这一点,姜维认为邓艾是必败无疑。

    “报,启禀大将军,魏国雍州刺史诸葛绪统兵三万,已攻克阴平桥!”姜维正思理破敌之计,哨骑突然报来最新战报。

    姜维腾地站了起来,脸色变得铁青,质问道:“我已上书陛下请求张翼带兵驻守阴平桥,为何阴平桥会失守?”

    “张翼将军并未兵临阴平桥,诸葛绪攻占阴平桥时,阴平桥只有数百守军,根本就无力抵挡。”哨骑如实禀道。

    姜维眉头紧蹙,显然这个情况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副将宁随道:“刚刚接到成都方面的密报,大将军上书之后,黄皓进献谗言,说天下之兵,大将军已掌三分之二,沓中有兵五万,汉中有兵三万,足可以御来犯之敌,大将军再向朝廷索兵,乃是心怀叵测,欲将天下兵马尽收麾下。陛下听信谗言,故而没有发兵。”

    “大胆阉竖,误国害民,汉之江山,眼看就要沦丧在此人手中,千刀万剐也难解我心头之恨!”姜维一听又是黄皓在背后使坏,气得须发皆张,怒不可遏。

    “大将军,阴平桥既失,我军归路已断,该当如何是好?”宁随忧心冲冲地问道。

    姜维虽然恨透了黄皓。但此时此刻,他也是无可奈何,阴平桥的失守,打乱了姜维的全盘布署。阴平桥是联结汉中和沓中的据点,也是沓中通往剑阁的唯一要道,魏军的这一手釜底抽薪。的确是够狠够绝,将沓中变成了一块绝地死地,将姜维的大军困死在此处。

    此刻姜维才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