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四倍不止,从战略的层面上来讲,这座土山要比世上最坚固的城池更坚固十倍,笔直陡峭的悬崖,完全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

    也难怪马谡会选择这儿进行安营下寨,不考虑别的,土山的防御工事浑然天成,确实是一处易守难攻的据点,这里紧扼着关陇大道的咽喉要冲,就如同是一把大锁,将街亭牢牢地锁住,无论左边还是右边,山顶上射出的箭矢,都可以覆盖整个关陇官道,魏军想要进军陇右,毫无疑问,必须要拿下这座土山。

    刘胤踏着没踝的积雪,背负着双手,在雪地之中来回地踱着步,显然他也真正思考着如何布防街亭。

    终于,他停下了脚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坚定地道:“街亭得失,皆在土山,传令从今日开始,在土山上修筑工事,准备御敌!”(未完待续。)

第369章 关键是水

    傅佥闻之一愕,马谡当年之败,就是败在困守土山之上,这可是前车之鉴啊!而刘胤选择同样的策略,这让傅佥有些匪夷所思,以刘胤的聪明,断不应该犯这样的常识性错误才是。

    “文宣,马谡之败,便是败在这山上,为何你……”

    刘胤淡然地一笑道:“岳父认为,当道立寨的话,有几成胜算?”

    傅佥不禁是眉头一皱,刘胤的反问让他陷入了沉思,是啊,所有的人都在马谡兵败之后否定了上山防守的策略,但又有谁真正地考虑过当道立寨的成功率有几成,在平原地带上与魏军正面交锋,蜀军原本就不占任何的优势,更何况要面对数倍的敌人,这样的难度更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单单是当道立寨,就可以真的能解决掉防守街亭的问题吗?

    傅佥沉吟片刻,道:“可事实证明,上山防守的话那就是绝路,因为没水。”

    “对,关键是水!”刘胤的目光中透出来的是坚定和刚毅,斩钉截铁地道,“当初马谡如果能解决掉水源的问题,就绝不至于速败,只要他能坚守下去,将魏国的援兵死死地拖在街亭,整个北伐的局面很可能就会为之改观。所以街亭的防守,并不在是上山还是当道的问题,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水源!”

    傅佥环视了一下四周,除了白茫茫的一片之外,整个山顶上看不到任何的东西,这座土山孤立高悬,不与四周相通,山上亦没有什么泉水溪流之类的稳定水源,堪称是一片绝地,怎么解决数万大军的饮水问题。傅佥很是茫然。

    “山脚下倒是一有条溪流,可是魏军一旦围山,首先要做的就是掐断我军的取水途径,要如何做,才能保证水源不失?”

    刘胤笑指四方道:“这满山遍野的都是水,何愁没有水?”

    山顶之上积雪不多。只有数寸,但山崖背风之处,积雪可以深达数丈。傅佥当然知道雪融化后就会变成水,但马上就是春天了,积雪消融,化成水后很快就会流失掉,根本就无法保存。傅佥灵光一闪,道:“文宣的意思是将这些雪保存起来,便可以供驻军饮用?”

    刘胤微微一笑道:“这么厚的雪。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大水库,只要存上一成的雪,也足够两万人饮用数月之久了。”

    “可是如何才能将这些雪保存下来,这得需要多少的水桶?”傅佥有些疑惑地道。

    刘胤道:“我们比马谡幸运的,就是能提前几个月来做准备,马谡打的是遭遇战,他方至魏兵便接踵而来,当时的局势根本就没有给马谡任何的时间。他只能是仓促应战。现在距离开春魏兵来攻还有一段的时间,足够我们存贮大量的水和粮草了。街亭附近山林密布。有不少的参天大树,伐木做桶用来贮水,很是方便,反正这种桶也无需移动,可以做的大一点,做成三尺五尺的大木桶。这样可以存贮更多的水。还可以砌石为池,这山上石头挺多,召一些手艺精湛的石匠,做成一丈见方的大池子,只要能解决旧渗漏的问题。贮存多少水都不是问题。”

    防守土山,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水,任何人只要三天不喝水,嗓子就会干得冒烟,战斗力就无法保证,继续缺水下去,只能是干死渴死,当然在未等到渴死之前,军心也早就崩溃了。只要能解决掉饮水问题,防守街亭的任务就会变得委轻松,蜀军居高临下,任凭魏军来仰攻,司马望就算是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无法撼动土山的一个山角。

    这样的防守难度,比当道立寨要小的多,如果将土山视做一座城的话,简直就是世上最坚固的城池。傅佥不禁有些神往。

    刘胤继续道:“现在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从陇右诸城之中,征调一些盆瓮瓦罐之类的贮水之物,这些器皿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多多益善。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尽全力在土山之上贮存大量的水,守住街亭就不是件难事。”

    傅佥拱手道:“好,文宣,这件事就交给我吧,定保街亭固若金汤。”

    在傅佥的主持下,大批的木匠和石匠被征调了街亭,当然也不是义务劳动,蜀军可是支付了双倍的酬劳,就算是冰天雪地,这些匠人们也是笑逐颜开,干起活来也是特别的卖力。伐木取石这些粗活计则是由蜀军来完成的,好在陇山之上最不缺的就是林木和石头,就地取材,还是相当地方便。

    陇右各地的陶器工坊也接到军方的大批订单,要求制作大容量的陶罐,同样给出的价格也是令这些工坊主怦然心动。当然,这些订单也是有时间限制的,现在所有的陶器工坊都停止生产别的器皿,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地完成军方的订单。

    一车车的大肚陶罐被运住了陇东,虽然这些工坊主整不明白军方搞这么的陶罐要干什么,但只要有钱收,他们自然心满意足。

    至正月中旬冰雪开始消融的时候,蜀军已经完成了贮水目标,按每人每天一升水的用量来计量,目前土山上的存水也足够支撑两万大军两三个月的用水需求,如果在这两三个月的时间会有降雨的话,蜀军还可以坚守更长的时间。

    贮水的同时,粮草军械的贮存自然也是同步进行的,刀枪箭矢,铠甲装备也是源源不断地运抵了街亭,傅佥亲自督促蜀兵在土山上修筑防御工事,伐木取石做滚木擂石,好在这山顶上林木石头众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到了二月初,整个街亭的布防已经是基本上完成了,整座土山,打造的如固若金汤一般,数百具曾装备于陇右魏军的床弩,也被傅佥运抵了山上,这种射程极远的单发弩车可以覆盖和封锁整个的街亭官道,不愧是远程攻击的神兵利器。

    “启禀傅将军,魏军前锋已逼近街亭。”斥侯急匆匆地上前禀报道。

    “来得正好!”傅佥低沉地道,目光望向东方,凝重而自信。(未完待续。)

第370章 第二个马谡

    ps:  正版读者稍后再看,谢谢配合。

    刘禅犹豫未定,对于他而言,这的确是难以决择的,现在蜀汉王朝就剩下这点硕果仅存的兵力,如果真要失败的话,接下来的处境就会更为地艰难。而刘胤的计划也同样诱人,如果成功的话,那可是要实现在刘备时代和诸葛亮时代都无法实现有梦想。

    刘禅并不一个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在风险和机遇面前,他是进退维谷,患得患失,迟疑不决。

    刘胤拜泣道:“陛下,先帝创业艰难,季汉江山得来何其不易,现在社稷倾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披肝沥胆,效死以节,讨贼兴复,并非为一已之私,只为无愧于刘氏之姓,将来纵使九泉之下亦有颜面告慰先帝之灵。陛下,南中非栈留之所,只为权宜之地,不可久守,方今天下势变,正是攘凶除奸兴复汉室的最佳良机,此乃天赐机缘于陛下,望陛下恩准,臣别无他求,只愿一死以报陛下。”

    刘禅最大的特点就是耳根子软,如果现在有黄皓、谯周这些佞臣在一旁煽风点火,这事八成要黄,不过刘胤先期的清君侧将这些佞臣全给除掉了,现在刘禅的身边,再无奸佞小人,这无疑对刘胤的计划实施是相当有利的。

    面对刘胤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的恳求,刘禅也是不禁为之耸容,如今国难当头,象刘胤这般的忠直之士朝中也不多了,总的来说,刘禅还是比较信任刘胤的。除了他是自己的侄儿。有着血缘亲情之外。近一年来刘胤的表现亦是可圈可点,如果没有刘胤挺身而出,这江山社稷能不能保得住还得两说。

    虽然刘胤的计划风险极高,甚至让人听来有些荒廖至极,但刘胤一直信誓旦旦地保证,刘禅也就动摇了,最终道:“好吧,就依你所奏。只是雍凉山高路远,此去凶险重重,文宣你一人前往,让朕颇为担忧。”

    刘胤心中暗道,敢情这刘禅并不昏庸呐,他还知道将大军放任在外,容易让刘胤拥兵自重,将来打下雍凉,天高皇帝远,难保刘胤没有自立之心。刘胤当即道:“臣恳请陛下在皇子诸王之中选一人担任监军。与臣同往关陇。”

    见刘胤说破他的心事,刘禅略显尴尬地一笑。道:“文宣勿要生疑,朕绝无不信任你的意思,只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你们兄弟同往雍凉,彼此也有个照应。”

    “臣也正有此意。”

    “好,那就让新兴王刘恂与你同去如何?”

    刘恂?刘胤心里咯登了一下,刘禅不选旁人,却偏偏选了刘恂,诸王之中也就数这货纨绔,和自己的关系也最僵,真的如果让他来担任监军的话,少不了给自己制造些麻烦。不过这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诸王子中,刘禅最钟爱和信任的就是刘恂,让刘恂来做监军,俨然有代天子巡狩的意思,最起码不让刘胤所率的军队脱离自己的掌控。

    既然刘禅有如此要求,刘胤也断不能予以拒绝,现在好不容易才劝说刘禅同意了自己出兵方案,就算这个额外的附加要求,刘胤也是必须要接受的。

    “能与新兴王共兴讨贼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