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胤当即道:“下官闻观阁令史陈寿颇有才华,不知何大人是否有些门路将其调到咱们中尉府来?”

    何曾哈哈大笑道:“这有何难,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小官,改天我和吏曹尚书打个招呼调动来便是,刘大人既然觉得此人有才华,理应调到咱们中尉府才是。”何曾是中两千石的高官,自然对六百石的小官浑不在意。

    刘胤却很高兴,能把陈寿这样的人才揽到自己的麾下,可是大大的收获。

    何曾含笑道:“此番刘大人立此殊功,满场文武俱都惊动了,人人盛赞刘大人年轻有为,雷厉风行,咱们中尉府的人也跟着是扬眉吐气,真是很久没有这么畅快过了,呵呵。”

    刘胤淡然地道:“何大人谬赞了,逆魏细作猖狂,此番能够擒获申原,也仅仅是伤其一指而已,何况申原又被逆魏细作灭口,亦是我之过也。”

    何曾道:“刘大人何须自责,瑕不掩瑜,瑕不掩瑜。能铲除如此多逆魏潜藏分子,刘大人功勋卓著。”

    寒喧了一会,何曾告辞离去。刘胤陷入了沉思,明天就要见刘禅了,这丑媳妇终归是要见公婆的,其实面呈刘禅的奏章早已准备停当了,该不会出什么秕漏了吧。(未完待续。。)

第248章 争锋相对

    ps:  正版读者请十分钟后再读,谢谢配合

    上次刘禅接见刘胤是在景阳殿,景阳殿属于皇宫的后三殿,相对来说,上次的接见比较私密一些,这次刘禅是在章武宫接见的,章武宫比景阳殿的规模要大的多,也是刘禅正式接见朝臣的地方。

    同时晋进刘禅的,还有位列三公的诸葛瞻、董厥、樊建以及九卿诸官和诸位皇子,刘禅知道青城山刺驾案刘胤已告破,元凶已被擒获,不仅如此,刘胤还破获了魏国潜入蜀都的间谍机构,刘禅是龙心大悦,这个从子是他亲自敕封的,倒也十足地给他长脸。

    刘胤在何曾的陪同下,来到了章武宫。执金吾何曾是同九卿之列的高官,也在今天朝会的名单之中。

    一路上何曾谈笑风生,气宇轩昂,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岁,连走路都轻快了许多,在章武宫外,就碰到好几个卿官,何曾主动热情地和人家打着招呼,按何曾的话来说,此番中尉府可着实算是扬眉吐气了一把,也足以让何曾在同僚面前显摆显摆了。

    不过刘胤才是今天的焦点,那些个九卿的官员虚以委蛇地同何曾打着招呼,目光全都落了刘胤的身上,看年纪,刘胤也不过才是二十多岁的模样,甚至都没到而立之年,这多少让这些耳顺花甲的老官僚们不由自主地从内心之中发出一声感叹,真是后生可畏!

    刘谌远远地就瞧见了刘胤,满面春风地迎来上来,拍着刘胤的肩膀道:“胤弟。好样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你这第一把火就烧了满堂红。真是可喜可贺。”

    刘胤报之以微笑,道:“小弟不过是运气好些罢了,此许微功,何足挂齿。”

    刘谌道:“胤弟,你勿须自谦,这蜀都上下,现在谁人不知胤弟的大名,那逆魏的细作头目。是何其地狡猾,中尉府的前任官吏,追踪了十年,都未能将其擒拿归案,此番胤弟出马,短短十数日内,手到擒来,这要非是胤弟之功,何人敢信?”

    两人正闲话间,新兴王刘恂也华服锦袍地走了过来。瞧着刘胤,刘恂只是重重地冷哼了一声。眼中闪动一丝不屑的神色,轻轻地一拂袍袖,与刘胤擦身而过,扬长而去。

    刘谌苦笑一声,道:“六弟这个人颇为记仇,想来当日在青城山的过节还记挂在胸,胤弟勿须和他计较。”

    和他计较?刘胤心中暗暗地冷笑一声,这种纨绔子弟,他可是见的多了,自己才懒得和他们一般见识,真正乱世来临之时,这些趾高气扬的家伙的或许早就抖若筛糠了,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在风雨之中坚若磐石,做中流砥柱。

    “宣中尉右丞刘胤晋见!”执事太监立在章武宫门口,高声宣喝道。

    刘胤整了整衣冠,从容地上殿。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晋见天子了,第一次朝见之时,刘胤还有些拘谨,而此次刘胤就显得从容不迫了许多。

    在宫殿外面,刘胤脱掉了鞋履,只穿着白色的布袜,步趋上殿。

    趋是一个很奇特地动作,弯腰低头,小步快走,虽然被称之为快行,其实走的并不快,所以这种步趋便有一种装腔作势的味道,如果搁到现代,几乎是一种很滑稽的动作。但在汉代,这却是一种标准的礼仪,用于下位者参见上位者,尤其是晋见天子,大摇大摆踱度上殿的话,未免显得倨傲失礼,快步疾行的话又有点象行刺天子的架式,所以叔孙通在为汉高祖刘邦制定礼仪的时候,步趋而行成为了晋见天子的唯一行走礼仪。

    大殿之上,后主刘禅居中而坐,诸大臣分列左右。

    刘胤持笏伏地拜道:“臣刘胤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刘禅今天的心情很好,圆圆的脸上堆满了发腻的笑容,轻轻地一袍袖,含笑着道:“爱卿平身。”

    刘胤适时地将奏章呈上,恭声道:“臣奉陛下之诏查办青城山刺驾一案,幸不辱命,擒杀贼首一人,贼众一百四十九人,所有卷宗在此,请陛下御览。”

    近侍太监将奏章取了过来,呈给了刘禅。

    刘禅打开奏章,只是简单地瞄了一眼,他似乎对那些个长长的名单没有什么兴趣,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刘胤递上了结果相当的漂亮,刘禅很满意。

    “文宣此次办案有力,朕心甚慰,朕得好好褒奖你才是。”刘禅在大殿之上直接就称呼刘胤的表字,显得很随意也很亲昵,毕竟刘胤是他的从子,这次也算是给他长足了脸。

    在右两侧跪坐的大臣却不免微微作色,要知道此前刘胤只是一名小小的羽林郎,因为救驾之功,一步秒升到了中尉右丞的位置上,得以位列朝班,刘胤的上次升职已经算是打破了官吏升迁的最快纪录了,现在距离上次的升迁也过去了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看刘禅的意思,还想再提拨于他,这无疑是对现有的官僚体系一次重大的冲击。

    众官员的目光,都盯在了身为首辅的诸葛瞻身上,这种场合,也只有诸葛瞻说话有份量。

    一直危襟正坐的诸葛瞻似乎也觉得他应当开口了,持笏躬身道:“此次刘右丞扫清奸逆、平定暗贼,的确是功勋卓著,臣以为的确应当厚赏之,不过中尉右丞担当京畿护卫之重任,急切之下,也难觅合适之人选,而刘右丞才干卓著,能力超群,堪为中尉右丞之最佳人选。故臣以为陛下可多赐金帛田庄,以彰其功。”

    诸葛瞻一言既出,立刻引来朝臣的附议。

    刘胤看了一眼诸葛瞻,一脸正气沛然,似乎很是冠冕堂皇,尼玛的,爷跟你有仇是怎么的,处处要与爷做对,上次恢复王爵之事,就是诸葛瞻从中作梗,此次朝堂之上,又是他站出来否决了刘胤的晋阶之路。

    奶奶的,我上辈子跟你有仇是咋的,爷从未与你有过交集,为何每次都要你站出来针对爷?你老子是诸葛亮就很拽吗?

    不过刘胤没有把这种郁闷写到脸上,相反的,他脸上带着宠辱不惊的平淡神色,再拜道:“启奏陛下,此番得以破获此案,上赖陛下洪福辟佑,下倚中尉府诸位同仁齐心协力,实非臣一人之功也。”(未完待续。。)

第249章 刘禅的发小

    刘禅的面上,浮现出一丝的笑容,霍弋带兵来勤王,这大概是这么多天以来刘禅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自从青城山遇刺之后,刘禅说一直缺乏安全感,身边的禁卫越少,刘禅就越感到心慌,只有大量的军队护佑在皇宫京城的周围,刘禅才会睡得塌实。

    蜀国的城池越丢越多,蜀国的军队越打越少,这都让刘禅心惊胆战,霍弋带兵来勤王,甭管他带多少人来,最起码给刘禅能增加一点保障,让他心安一点。

    说实话,刘禅也不想投降,虽然他这个皇帝当的不咋地,但那也是皇帝,九五之尊,普天之下,就是他一人说了算,刘禅清楚,这种权势,这种威风,投降之后,一切就都没有了,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如果让他真的下岗了,刘禅还真心有些不舍。

    但一想到南中的穷极蛮荒,刘禅又不禁一身恶寒,在成都享尽荣华富贵,到了南中那种偏僻地方,肯定是要吃苦的,刘禅是既怕死,又怕苦,一愁莫展,左右为难。

    霍弋的到来至少给刘禅带来一丝的希望,所以他的心情陡然变好了不少。霍弋乃梓潼太守霍峻之子,霍峻守霞荫有功,过世之后刘备非常地痛惜,将年幼的霍弋养在府中。刘备称帝之后,立刘禅为太子,任霍弋为太子舍人。

    霍弋等于是刘禅幼时的玩伴,刘禅继位之后,封霍弋为谒者,伴随刘禅左右掌管传达等事。后来转迁相府记室、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可以说霍弋是刘禅最心腹的近侍,与刘禅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

    延熙年间。霍弋担任庲降副都督阎宇的参军、转任护军。后又迁为永昌太守。在任其间。平定蛮夷之乱,因功累迁翊军将军、安南将军,后为建宁太守,统领南中七郡。

    “宣。”刘禅吩咐道。

    身边的近侍太监高声喊道:“宣安南将军建宁太宁霍弋晋见。”

    “宣安南将军建宁太守霍弋晋见——”

    不多时,一位身戎装全身贯束的将军匆匆上殿,虽年过半百,须发花白,但依然步履矫健。精神矍烁,但见他风尘仆仆,一身戎装都未来得及换,径直行至殿前,倒头便拜,目光盈然。“臣霍弋叩见陛下,臣勤王来迟,还乞陛下恕罪。”

    “绍先回来了,好、好、好!”刘禅连道了三个好字,目光中有嘉许之色。

    刘胤在侧道:“霍将军来的正好。方才朝臣所议,南中乃穷极荒蛮之地。疫瘴横行,蚊虫肆虐,土地贫瘠,人难存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