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汉者当涂高,是一句流行很久的谶语,相传是汉武帝说过的话,东汉末年,袁术在淮南称帝,就是借用了这句谶语,袁术自以为是舜帝苗裔陈胡公一系,正好是继承汉朝“火德”的“土德”;自己又名术,字公路,正应此谶也。所以袁术才悍然称帝,可结果他穷奢极欲,没过两年就是死了,汉没代成他就死翘翘了,显然这句谶语不是为他准备的。

    曹丕篡汉立魏,自然要把这个套在他头上,于是代汉者当途高即为魏也。至于为什么是魏,曹魏方面也没有出来解释过,反倒是益州的杜琼给它做了详解:魏。阙名也!天子、诸侯的宫门外、路两边。有一对高大的建筑物。叫做“阙”。因为它们高大魁伟、巍然而立,所以又叫“魏”或者“魏阙”。魏阙下面两边,是悬挂政令的地方,所以又叫“象魏”。也因此,魏阙或者象魏,就成了朝廷的代名词。比如《庄子》的《让王》篇,就说那些身在民间却不忘朝廷的人,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魏阙或者象魏,既正当大路又高大魁伟,岂非不折不扣地“当途高”?

    当时谯周是带着虚心求教去的,杜琼进一步地说,古代官署,从来没有叫曹,有汉以来,都改称为曹,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这岂不就是天意吗?

    谯周恍然而悟。并把这种学说发扬光大,还拿刘备父子的名字做文章。他说,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先主的名字叫备,意义是足够了,后主的名字叫禅,意思是禅让,合起来就是皇帝当够了,到了这一代让出去。

    不仅如此,景耀五年,借着皇宫里的一棵大树无故折断,谯周在大树上贴了一张写有“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的字条,公开宣扬投降的主张。

    益州派对外来的势力一直怀有敌意,刘焉刘璋父子如此,刘备刘禅两位皇帝也一样,周舒杜琼就是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后来谯周从他们手中接过了这杆旗帜,并公开宣扬投降理论,由于谯周的地位和威信,似乎也没有人来追究他的“反动言论”,所以谯周愈发地骄狂起来,俨然成为了倒蜀降魏的领军人物。

    所谓的当涂高,所谓的属曹侍曹,所谓的备矣训授,不过是他们这些人一手炮制出来的舆论手段,用来鼓惑人心的,谯周如此说来,听者皆都深以为然。

    谯周接着道:“此为天意,天意者不可违也。今魏吴大兵压境,而魏之势力又远在吴之上,魏能吞吴,吴不能吞魏,摆在我们季汉前面的,只有降魏,方才上可保宗庙,下可安黎庶,否则的话,玉石俱焚,生灵涂炭,皆我辈之罪也。”

    周巨起身而拜道:“老师忧国忧民,乃益州百姓之幸也,我等欲以老师马首是瞻,唯命是从。”

    谯周长子谯熙现在官拜劝学从事,略有所担忧地道:“父亲此举虽为义事,但或恐遭小人攻讦,以为卖主求荣,父亲一世之清名,恐会毁于一旦。”

    谯周抚须欣然地道:“为父但为社稷百姓,个人荣辱得失何足挂齿,纵然降魏,为父也绝不拜受魏爵。”

    李虎拜道:“谯大夫高风亮节,实为我等楷模。”

    许游道:“朝中或恐有不同声音,必有人建议迁都南中,负隅顽抗。”

    谯周冷哼一声道:“谁敢言迁都南中者,必为误国害民之徒。南中荒蛮之地,烟瘴疫毒横行,更兼南蛮久反之人,自武侯以来,屡叛于朝廷,其心难测,今若投之,必定大祸临头。何况千里迢迢,路途艰险,民何以堪?如此劳民伤财之举,我相信陛下也不会采纳,明日早朝之时,我当据理力争,绝不让益州百姓蒙难。”

    ┄┄┄┄┄┄┄┄┄┄┄┄┄┄┄┄┄┄┄┄┄┄┄┄┄┄┄┄┄┄┄┄┄┄┄

    刘禅已经有好多天没有上朝了,但今天他必须要上朝,魏吴两路大军已是迫在眉睫,刘禅就是想回避,也无法回避了。

    昨天晚上,刘禅就一宿没睡,蜀汉王朝面临如此巨大的危机,刘禅真心地睡不着了,看来他这个皇帝,是真的当到头了。

    昨晚黄皓和他谈了半宿,劝他投降吴国,黄皓能言善变,把当前的形势说得严峻无比,如果刘禅不早下决心投降的话,整个成都必将沦陷,到那时,恐怕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投降的话,可以保全刘氏的宗庙,可以保全身家性命。

    至于降魏还是降吴,黄皓劝他还是选取择吴国,毕竟吴国与蜀汉是长期的盟友,就算有些不愉快,那也只是联盟内部的事,更何况从吴国那边传来的消息,吴主已经应允封刘禅为王,保留一个郡的封地,照样可以过快活逍遥的日子。魏则是仇敌,汉贼自古誓不两立,降魏的话绝对没有降吴这么好的待遇。

    刘禅心神不宁,在惶惶中过了一宿,天交五更的时候,就带着两眼血丝上殿了。(未完待续。。)

第247章 莫衷一是

    ps:  正版读者请十分钟后再读,谢谢

    “走的这么毅然决然,连头不曾回一下,这妞也太过绝情了吧?”身后传了张乐酸溜溜的声音。

    刘胤回头一看,是张乐和赵卓并肩而来,张乐一张招牌似的猥琐笑脸。

    “大哥,就这么让她离去,是否妥当,万一她不死心,还想再对陛下不利……”赵卓隐隐有些担心。

    张乐一脸贱贱的笑容,接口道:“就是,这么一个娇滴滴的大美人,大哥你真得狠心放手?你拼了这么大的风险去救她,她好歹也得以身相许来报答才是。”

    刘胤瞪了他一脸,张乐这家伙永远都是不分场合的口无遮拦。“我相信,经过此事之后,她也会把报仇之事看得淡了一些,不会再做鲁莽之事了。怎么样,黑鲨的尸体处理了吗?”

    “在庄外找了个地方埋了。话说黑鲨已经死了,这个案子也该了结了吧?”张乐道。

    “是该结案了。走吧,回中尉府。”刘胤吩咐下人将马牵来,与张乐等人返回了中尉府。

    虽然到了结案的阶段,但琐碎的事情依旧还是不少,光是提审人犯,整理卷宗这些事就够忙个不宜乐乎了,毕竟这次抓获的人犯太多了,整个中尉府的地牢内人满为患,光是每天提审犯人做笔录的工作量就挺大的,那些人犯若是配合的话,便会顺利一些,遇到个别死硬顽抗的分子,不免会上几道“硬菜”来招呼一下。审讯自然会拖延很长的时间。

    审讯的内容千篇一律。所有的人犯都会被问及姓名籍贯代号职务。和谁单线联系,如何传递情报,到目前为止,一共传递了多少份的机密情报等等诸如此类。

    机械似的审讯让张乐赵卓这些主审人员也都有些疲倦了,此案的关健人物黑鲨已经毙命,做为整个情报系统之中的最高人物,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黑鲨再掌握更有价值的情报了,所以这些审讯更多的成为了一种例行公事。

    比较好一方面是由于黑鲨黄染等人死亡暴毙的因素。这些虾兵蟹将们倒是出乎意料地配合,除了个别的死硬分子之外,大多的间谍招供的倒是比较利索,也算是大大减低了中府差官们的工作量,否则个个视死如归拒不开口的话,还不知要审到猴年马月。

    刘胤虽然没有亲自主理审讯事务,但他这几天一点也不轻松,光是整理汇总这些审讯笔录就够他头疼得了,中尉府的主薄在刘胤上任之前就已经因病致仕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主薄一职暂时空缺,虽然有右式道冯全来协助刘胤处理案牍。但显然冯全对文案工作也不太在行,望着撂集如山的卷宗,刘胤很是头大,看来当务之急,还得找一个称职的主薄才是。

    中尉府上下,对于刘胤的目光和善和崇敬了许多,当初刘胤从羽林郎一步跃升到了中尉右丞的位置上,虽然是皇帝钦命的,但众人眼里的不屑和嫉妒却是溢于言表,没有一个人会看好刘胤,在他们的眼中,刘胤不过是一个披着皇室宗亲外衣的纨绔子弟。

    成绩可以证明一切,刘胤上任之后,只用十天的时间,不但一举破获了青城山刺驾案,而且顺藤摸瓜地铲除掉了魏国潜藏在蜀都的一个最重要的间谋机构,成绩蜚然,自然让人刮目相看。

    轻视刘胤的人没有了,嫉妒刘胤的人也只能在背底里暗自忌恨,刘胤在中尉府的人气和威望陡然间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连执金吾何曾这样的老官僚见到了刘胤都是笑容可鞠。

    何曾已经是临近致仕的年纪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虽然说这次破案全是倚仗刘胤的功劳,但何曾身为中尉府的一把手,在临致仕之前,捞到这样的一份“政绩”,也算是让他喜出望外。

    “陛下已经下诏,明日传刘右丞入皇宫觐见,此次破案,刘大人居功至伟,陛下定有厚赏,恭喜恭喜。”

    刘胤正忙着整理卷宗,看到何曾进来,忙起身见礼,只是刘禅召见的事,倒让他有些小小的诧异,按说此事自己一直已经是很低调了,没想到居然也传到了宫里。

    “陛下明日就要召见?可案卷到现在还没有整理出来,这可如何是好?”刘胤一脸犯愁地道。

    “这么刘大人还需要亲自署理这些文书吗?交给底下的人办即可。”

    刘胤有些无奈地道:“蔡主薄因病辞官,下等书吏已不堪能用,这案牍如山,若不亲自动手,越发能难以交差。”

    何曾道:“明日觐见陛下是头等要事,刘大人不妨先整理一些紧要文书入宫,次要的以后再行处理未迟。不过说到这个主薄,空缺已久,是该选拨一贤良之士履任了,要不然岂不把刘大人给忙坏了。”

    刘胤当即道:“下官闻观阁令史陈寿颇有才华,不知何大人是否有些门路将其调到咱们中尉府来?”

    何曾哈哈大笑道:“这有何难,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小官,改天我和吏曹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