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之处自然也就指望不上了,剑阁五万大军的粮草开支,便全部依仗成都来供给。

    如此一来,成都那边的军需供应便陡然地紧张了起来,黄皓向刘禅建言,供应给剑阁的粮草,按每月两次运输,让剑阁之军保证有一个月的存粮即可,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成都方面的供应压力,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统兵之将的不臣之心,只要前线大将有异心,立刻便掐断其军粮供应,美其名曰可以预防叛乱。

    刘禅大喜,便依黄皓之言而行,每月初一十五各向剑阁发运一次粮草辎重,半年以来,一直便是执行着这样的方案。

    虽然这个运粮方案让前线将士诸多诟病,但由于整条运输线处于后方,并不用担心补魏军偷袭,前线的粮草也一直没有匮缺,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忽视了一个潜在的危机。

    虽然剑阁的存粮,名义上有一个月之需,但实际上只是月初和月中粮草送抵之时,剑阁的粮仓之中才会满数,而有时因为道路和天气的状况,运粮车队会有一些耽搁,有时候会迟上三两日,剑阁粮草的库存,有时会降低到只有十来天的存量。

    而此次吴军偷袭涪城之时,运粮车队因为下雨,在绵竹耽搁了几天,没有赶到涪城,正因为如此,这些粮草幸运地没有落到吴军的手中,但再想运往剑阁却成为了奢望。

    而剑阁的粮草库存,也只剩下了十多天的存量。

    这无疑是致命的!

    张翼兼管辎重营事务,他心中早将那个该死的黄皓骂了千百遍,五万大军的日费开销可是巨大的,军中一旦断粮,后果不可想象,张翼无计可施,只能来找姜维商量对策。

    右车骑将军廖化亦在场,当即请命道:“涪城至关重要,万万不容有失,某愿领军一支,誓死夺回涪城!”

    姜维一脸的凝重,沉声道:“涪城城垣坚固,易守难攻,若不是陆抗使诈偷袭,吴人又如何能得逞?现在涪城吴军至少有五六万人马驻守,元俭你计划带多少兵马可以夺回涪城?”

    廖化不禁为之语塞,就按一般的军事常识,攻城的军队至少也得有两三倍于守军的兵力才有破城的可能,而且还得要看双方装备优劣和兵心士气,现在入据涪城的吴军兵力与整个剑阁的蜀军相当,就算是将剑阁的全部蜀军调去攻城,也未必能攻得下来。更何况剑阁外魏军的攻势如潮,剑阁守军也只能是依靠险要的地势苦苦支撑,根本就抽调不出多余的兵力来攻打涪城。

    “依伯约之见,我们当如何应对?”廖化有些无奈地道。

    姜维的深邃的目光之中陡然地射出两道寒芒,一字一顿地沉声道:“唯今之计,也只有放弃剑阁了!”(未完待续。。)

第232章 姜维的决断

    “什么?”廖化和张翼俱是惊得面如土色,一瞬间,他们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当然,这也怪不得他们,实在是姜维的脑洞开得太大了。

    剑阁对于蜀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丢掉那座关隘也比不上丢掉剑阁对蜀中的影响巨大,如果现在放弃剑阁,那就等于他们半年来的坚守变得毫无意义。

    “伯约,这怎么能行,剑阁乃川北门户,一旦放弃,魏兵长驱直入,季汉恐有亡国之虞!”张翼脸色苍白,颤声道。

    姜维眼中的寒芒也黯淡了下去,神情显得寂廖而落寞,此刻他不再象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反而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

    “且不说现在剑阁深受腹背之敌,就单以粮草而论,勉强可以支撑十天,那么十天之后呢,我们又该当如何?”

    廖化和张翼俱是心头一震,现在剑阁蜀军最困难的不是敌人如何强大,而是粮草即将告罄。剑阁处于深山绝壁之处,了无人烟,粮草辎重全部指望着成都方面的供给,在当地筹措到粮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粮道一旦中断,剑阁的五万蜀军就会陷入绝境,人要吃粮马要吃草,军中无粮,军心立散。

    姜维当然清楚剑阁的重要性,但与剑阁相比,他更在乎麾下的这五万将士,他们几乎是蜀汉最后的精锐力量了,关隘丢了,还可以再夺回来,但这五万军队若是折损了。蜀汉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就泯灭了。

    涪城失守,最直观的后果就是粮道被截断,如果姜维此刻手中还能有一两个月的粮草支持。他定然要与吴魏放手一搏,但现在他的手中,只有十几天的粮草了,十几天能干什么,须臾即过,如果真得到了援尽粮绝的地步,再想走出剑阁。恐怕真没有那么容易了。

    现在留给姜维选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姜维必须要当机立断才行,要走要留。此刻就必须下定决心,多一刻的迟延,便多一份的危险。

    这无疑是一个痛苦的决定,放弃剑阁。就等于是引狼入室。姜维很清楚,失去了剑阁的倚仗,蜀中大地恐怕再难抵挡魏人的铁骑雄兵。

    不过,这样也好,魏人突破剑阁天险之后,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蜀都成都,而横亘在他们前进途中的,就是据守涪城的吴兵。二虎竞食,想必也会有一番惨烈的厮杀。鹤蚌相争,最后得利的却是渔翁。

    姜维不想做被人包夹的鱼腩,而是想做在后的黄雀,也唯有放弃剑阁。这和他一贯坚持的敛兵聚谷之计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引狼入室,诱而歼之,所不同的是敛兵聚谷倚仗泊是敌人粮道受阻补给困难,而二虎相争之计却是让魏吴两国争个头破血流,两败俱伤。

    “传令诸军,今夜三更时分,全部撤出剑阁!”

    ┄┄┄┄┄┄┄┄┄┄┄┄┄┄┄┄┄┄┄┄┄┄┄┄┄┄┄┄┄┄┄┄┄┄┄┄

    天刚蒙蒙的时候,魏军就投入了新的一轮进攻。

    连钟会都早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对剑阁关发起攻击了,整条狭隘险峻的山路上,布满了魏军的尸体和骸骨,尚未腐烂的尸体是最近几日刚刚倒下的,那些白森森的人骨却可以追溯到去年冬天的时候,那些遗体都是在蜀军弓弩的射程覆盖之内,根本就没人敢前来收尸,所以只能是暴尸荒野,以致于骸骨越来越多,都快填满了这条山间之路。

    以钟会的计划,就是要退守汉中,同时引诱姜维前来追击,半路设伏袭杀之。不过钟会的计划并没有得司马昭的首肯,司马昭一面派贾充带兵五万,进军汉中来援助,一面加大了运粮的力度,不管蜀道有多么的艰险,都将钟会大军的粮秣所需分毫不差地发往剑阁。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魏蜀之间的军事差异,这么几年来,魏国为了准备灭蜀,在关中集合了大批的后勤保障物资,现在,真正能运抵前线的,也不过是区区九牛一毛而已,可见大魏的底蕴是何其地可怕。

    有司马昭的吩咐,钟会自然不敢抗命,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钟会也就能全力地投入到进攻之中。

    不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关,却绝非是可以轻易拿下的关隘,姜维用兵如神,虎距于剑阁之上,魏军云集了十几万的人马,竟然是半年之内不得寸进。

    镇西将军府长史杜预今日是主动请缨来攻打剑阁的。长史属文官,原本就算是钟会的幕僚,不过征战数月,一直负责前军攻击的胡烈庞会等将心生倦怠,疲惫不堪,杜预主动请缨出战,让钟会好生高兴。

    杜预文武全才,写得一手漂亮文章,从这一点上来看,倒和钟会有几分相似,所以深得钟会赏识,担任最重要的长史之职。

    发起攻击的时候,天光微亮,崖边的野草之上还沾满着露水。杜预率领五千人马在狭隘的谷道中蜿蜒前行。

    不过很快杜预就发现今日的山谷异常地静谥,悄然无声,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厮杀,如果在平时,这个位置已经进入了蜀军弓弩的有效射程,从路边的那些白骨就可以看得真切无比。

    杜预心生警惕,心中暗道;这莫不是姜维设有埋伏?

    不过杜预却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派了一支斥侯队,沿着陡峭山路攀上了去,一探消息,而五千人马,则在谷底按兵不动,谨慎小心,谨防蜀军可能的埋伏。

    斥侯攀岩而上,进入了蜀军的营地,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大吃一惊,整个的蜀军营地居然是空无一人,除了半燃的灶火证明蜀军离开不久,完全找不到一个人影。

    “启禀杜长史,蜀军营寨之内空无一人!”

    杜预愣住,这是何种的状况啊,他立刻率军前行,进入了蜀军的营地,果然营地内再无一人,杜预又派人四处搜寻了一番,终于确定蜀军没有埋伏,是真的退兵了。

    “快去禀明钟都督,剑阁拿下了!”(未完待续。。)

第233章 退兵梓潼

    ps:  正版读者十分钟再看,都不容易,请多包涵

    天光微亮的时候,刘胤刚从箕谷口返回道观,尚未来得及喘口气,下面的人便进来禀报,称汉中都督胡济有请。

    刘胤心念一动,莫不是沓中的姜维有回信了?当下也顾不得吃饭,立刻是打马进城,直奔汉中都督府。

    胡夏早已奉命在都督府的门口迎候刘胤,看到刘胤过来,立刻是上前亲自给刘胤拉住缰绳,满脸堆笑道:“右丞大人,我家都督早在大堂相候了。”

    这个胡夏的嘴脸,刘胤早就见识过了,前倨后恭,典型的小人作派,不过刘胤可没心思理会于他,径直到中堂来见胡济。

    胡济此时在中堂上独自一个人背着手踱步,神色凝重,看不出是悲是喜,看到刘胤进来,拱手作揖,道:“刘右丞来了,还请上座。”

    刘胤道:“胡都督急召,可是大将军那边有回复了?”

    胡济点点头,面色凝重,将案上的书信拿了起来,递给了刘胤。

    刘胤注意到了胡济的神色,隐隐然就觉得这份回复不太寻常,接过来一看,刘胤不禁是眉头紧皱。在书信中姜维只是口头上训斥了一下,对汉中都督府遗失布防图并没有太过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