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魏蜀两国处于敌对状态,但两国间的贸易却从来没有因为战火的存在而停止,魏国需要蜀国的井盐、蜀锦、蜀姜,蜀国则需要魏国的药材、骡马、手工制品,一些小规模的商旅频繁地来往于汉中和关中之间进行贸易,尽管这种行为一直不为官方所鼓励,但许多年来就这么一直存在着,两国的边防驻军通常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是默许这种商贸往来。

    但今天从南郑出来准备走陈仓道去关中的商贩吃惊的发现。原本很好说话的卫所官兵今天象变了一张脸似的。任凭他们软磨硬泡。甚至将平素只需几十文钱的贿赂加了几倍,这些官兵却始终巍然不动,丝毫也不肯通融。

    给他们的答复也只有一句,这是汉中都督府的命令,禁止一切行人商旅通过关卡。至于何时恢复通行,上面没说,暂时维持现状。

    一位姓于的商人贩运的是瓜果,如果不能及时的运抵关中。只怕在半路上就全烂了,一听关卡复通遥遥无期,当下是捶胸顿足,号陶大哭,其状甚惨。

    守卫关卡的官兵之中为首的是一什长,为人随和,倒是挺同情地看着这名于姓商贩,可上面的命令大如天,自己一个小小的低阶军官,如何敢徇情枉法。只是好言宽慰了他一番。

    于姓商贩痛哭了一阵,也知无望。半晌才止住哭声,但一想想此番自己将会血本无归,仍旧暗暗饮泣不止。

    就在这个时候,打南边来了一个精壮的汉子,一身粗布衣裳,肩上扛着一根扁担,扁担上挑着一个包袱,汉子的腰间,插着一把砍刀。

    他这样的一番装束,很显然是山里的砍柴人。在汉中周围的山里,住着许多的砍柴人,他们在山中砍上柴,担到南郑或者汉城去卖,一担柴禾大约可以换取一两升的米,日子过得清苦,但也聊可度日。

    “这是怎么回事?还让不让俺回家了?”砍柴汉子昨天下山的时候这儿应该还没有戒严,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居然就不让通行了,砍柴汉子操着浓重的本地口音质问着,可以看得出,他十分地焦急。

    那名什长刚刚劝慰了商贩,听到砍柴汉子的质问,无可奈何地道:“这是都督府的军令,我们也是奉命行事,听说是南郑潜入了一个逆魏的奸细,所有关卡都必须戒严缉查,只要捉到那名奸细,相信关卡很快就可以恢复通行了。”这名什长也是贫苦出身,刚刚从普通士卒晋升为什长,对有着相同际遇的贫苦百姓他还是很同情的。

    但同情归同情,如果让他违抗命令擅自放行,借他几个胆子也不一定敢。

    砍柴汉子急得直跺脚,道:“这可如何是是好,俺娘病了,此次俺挑柴进城去卖,特地去药房请郎中给配了药,郎中说俺娘患得可是急症,今日若不吃得这药,恐怕就熬不到明天了。官爷,您就行行好,高抬贵手,给俺娘留条活路吧。”

    砍柴汉子说得是声泪俱下,跪到在了那什长的面前,咚咚地磕起头来。

    那什长急搀道:“这位兄弟,这可使不得。不是我不肯通融,实在是军令难违啊。”

    “官爷,您可不能见死不救啊,我求求您了,求求您了……”砍柴汉子跪地不起,磕头如捣蒜。

    道路受阻,关卡前面的人越聚越多,见此情形,是议论纷纷。

    “法莫大于情,这个樵夫母亲身患重疾急等医治,若是耽搁了,可是一条人命呐!”

    “就是,这捉奸细也不能是人就捉吧,这樵夫一看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当本地人,与逆魏的奸细八杆子也打不着。”

    “军爷,这位可是大孝子,咱们大汉可是以孝治天下,你高抬贵手,可就能救得了他娘的性命,这可是无量之功啊。”

    “……”

    众人七嘴八舌,说得那什长也没了主意,他寻思了一阵,心想上头吩咐关闭关卡,是要擒拿魏国的奸细,这樵夫怎么看也是本地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魏国的间谍,看他哭泣得如此凄惨,多半他娘真的是病的快不行了,仁长想起了他刚刚过逝没多久的娘,自己身在军营,就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未曾见过,念及此处,他也是心动恻隐,乃道:“好吧,念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今日便放你过去,不过这例行检查还是不能免的。”

    砍柴汉子转悲为喜,叩谢道:“多谢官爷的大恩大德,小人绝不敢相忘,来日定然报答这份恩情。”

    那什长也明白他怎么做很可能会受到军纪的惩罚,不过与救人一命相比,也算是值得了,当下道:“这位兄弟无须客气,还是赶快回去救治令堂才是。”

    说着,吩咐手下兵士搜查了一番他有无夹带违禁之物,粗略的检查了一下,砍柴汉子身上别无他物,什长便命放行。

    大喝一声道:“且慢!”(未完待续。。)

第219章 返回郪城

    带着绝望和不甘,阎宇仰面朝天倒在了地上,鲜血染透了他的前胸,生命的气息快速地流散着,他的瞳孔开始焕散,但他却不甘心闭上眼睛,努力地仰望着湛蓝的天空。但眼前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他的意识也消失,所有的一切都离他远去……

    刘胤拨出剑,看着死不瞑目的阎宇,冷笑一声,吩咐将他的尸体收敛。

    身刃元凶,众军欢呼雷动,阎宇的叛乱,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还没等刘胤整肃军队,一彪快马向右军飞弛而来,守营的官兵刚刚将其拦下,就听得为首之人粗口高声地喝骂道:“你他娘的有没有长眼睛,敢拦老子的大驾,误了军情,唯你是问。”

    嗓声洪亮,隔了老远也能听到是张乐的大嗓门,刘胤立刻传令放行,张乐飞弛而入,看到刘胤,顾不得细说其他,粗声道:“大哥,大事不好,吴狗的追兵已在十里之外,很快就要追过来了。”

    刘胤当机立断,立刻下令蜀军各路人马立刻入城,张乐率先一骑赶到了城下去叫门。

    张遵怀疑阎宇别有用心,拒绝其入城,他一直城楼上密切注意着城外的动静,右军营大规模的混战他自然也瞧得清清楚楚,不过城内兵少,城外的情况未明,张遵也不敢冒然出兵,一直坚守城门。

    等到张乐赶到城下,说明情形,张遵这才放心地打开城门,右军最先入城,随后中军和刘胤的左军也相继入城。

    刘胤自然也是跟随着最后一拨蜀军入的城,城门关闭的一瞬间,刘胤清禁地看到吴军的大队人马已经出现在了视野之中,阵阵的喊杀声不绝于耳。

    刘胤暗吁了一口气。总算是抢在吴军到来之前将队伍带回了郪城,虽然结果看起来有惊无险,但过程之中的凶险却是只有刘胤自己才会体会地到,稍微有一点的差池或者是耽搁,整个蜀军就已可能深陷腹背受敌的困境,

    不过还好。一切既顺利又完美,不光是除了掉叛国之贼阎宇带蜀军安然地进入郪城,更重要的是,刘胤又拉回了右军近万人的队伍,青阳浦之役蜀军损失惨重,如果再失右军的话,兵力折损过半,对现在困难重重的蜀军而言,无疑于是雪上加霜。现在将右军从阎宇的手中挽救回来,再怎么说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

    进城之后,张遵第一时间迎了上来,他已经知道诸葛瞻阵亡和阎宇叛乱被诛的消息,现在三军的最高统帅就是安西将军刘胤了,大军入城之后,张遵便将郪城守御的指挥权交给了刘胤。

    “此次若非张尚书识破阎宇诈城的诡计,拒绝其入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刘胤对张遵的慧眼独具是赞不绝口。

    张遵倒是有些汗颜,当初拒绝阎宇入城。张遵是有些刁难的成分,但万万没有想到阎宇真的叛乱投敌,到是让张遵误打误撞,算是保全了郪城。当然张遵可不好意思这么说,他道:“青阳浦那边激战正酣,阎宇却带兵突然返回郪县。不得不令我心生疑惑,向其讨要诸葛都护的军令,他又拿不出来,我便断定此中一定有诈,果然不出所料。阎宇叛国投敌,此奸贼,当真是死有余辜。”

    顾不上多做寒喧,吴军的前锋已经杀到了郪县城下,领军的正是步协的弟弟步阐,步阐报仇心切,下令吴军立刻向郪城发起攻势,准备强夺郪城。

    刘胤立刻是亲临城楼,指挥蜀军坚守城池。现在蜀军尚有三万五千人马,依托坚固的城池,防守起来毫无压力,整个形势转危为安了。

    陆抗则是相当地郁闷,阎宇的失败的确有些出乎陆抗的预料,青阳浦之战打得顺风顺水,让陆抗好生得意了一阵,虽然刘率领蜀军大部逃出了包围圈,但陆抗相信,有他早已布下的阎宇这颗棋子,拿来下郪城,将蜀军的残部合围在郪城城下,只不过是水道渠成之事,接下来,吴军就可以高奏凯歌,直取防守空虚的成都。

    但万万没有想到,统兵一万人阎宇在关键的时候掉了链子,就连一座防备空虚的郪县都没有拿下来,更诡异的是,阎宇居然莫名其妙的死了,其部下一万多人又被刘胤给收编了,这让陆抗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现在吴军就面临着两难的境地,蜀军虽然在青阳浦之战中败北,但也只是损失了一部分的兵力而已,大部分的军队龟缩在郪城,再想吃掉他们,显然难度就增大了。郪县是横亘在吴军面前的一道要隘,如果要西进成都,郪县就是必经之地,拿不下郪县,进攻成都就是奢谈空想。而且现在吴军千里突进,粮重辎重困难重重,退兵永安的话,陆抗又很不甘心。

    不得以,陆抗只能是纠集重兵,对郪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不过郪城的防备是很完善的,做为东广汉郡的郡治,又扼守着成都的东面门户,这座郡城城垣高大,防御设施齐备,再加上足够的兵力,完全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吴军轻兵而进,缺少重型的攻城器械,仅仅凭借蚁附的攻城方式,想要攻克郪县这样的坚城,几乎是不可想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