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双方十几万人马的大会战。纵横覆盖了青阳浦几十里的范围,等陆抗赶到时,蜀军残部早已是逃之夭夭。

    陆抗骑在一匹大白马上,神采飞扬,容光焕发,他现在的心情非常地好,青阳浦之战注定将成为他的成名之战,他渴望擎三尺剑。立不世功的壮志雄心今日终于是得偿所愿,虽然相比于夷陵之战还是逊色一些,但陆抗相信,接下来他必然可以高奏凯歌,直捣成都,成就比父亲陆逊更为辉煌的战绩。

    虽然歼敌多少还没有来得及统计出来,但战场之上横七竖八躺满的蜀军尸体让陆抗的心情很是舒畅,无论从那个角度上来讲,这都算得上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尤其是蜀军主帅诸葛瞻的毙命。更让这场大胜增色不少。要知道夷陵之战中,杀死的最高极别的将领也不过是张南、冯习、傅彤、沙摩柯这样的偏将裨将。

    不过迎面而来的留平一脸沮丧的模样让陆抗心底一沉。感觉到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果然留平垂头丧气地道:“启禀都督,末将无能,让蜀军残部全师而逃了,而且……步协将军阵亡了……”

    陆抗脸上顿时阴沉了下来,步协可是东吴的重将,也是此次伐蜀的副帅,居然在战役的末了给挂了,这让陆抗的胜利大为减色,而且在吴军的重重包围之下,蜀军竟然能突围而去,更让陆抗郁闷不已。

    陆抗详细地询问了具体的战况,然后道:“蜀军领军者何人?”

    “安西将军刘胤。”

    “刘胤?”陆抗的脸上阴睛不定,看来自己事先真的是小看这个刘胤了,在他的印象之中,刘胤不过是倚仗着宗室关系才混到安西将军的位置上,没想到此人居然有些本事,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还能力挽狂澜。

    “他们逃往了何处?”

    留平手指西面,道:“看他们逃跑的方向,应是郪县无疑!”

    步阐由兄长被杀,气愤之极,此刻主动请缨道:“都督,末将愿领兵追击,绝不让他们逃回郪县,我兄长的血仇,非报不可!”

    陆抗目视郪县方向,嘴角上浮现一丝冷酷的笑意,轻哼了一声,道:“放心吧,他们逃不了。”

    很快地,陆抗点起了三万人马,亲自率领,以步阐张咸为前部,向郪县方向追击而去。至于留平,则留下来和盛曼负责打扫战场。

    吴军也是轻装而进,很快就追出了十余里地,越过了青阳浦平原,地势就变得起伏起来,通往郪县的道路,也变得狭隘起来。

    张咸看四周路险林密,便谨慎起来,对步阐道:“此处路险,小人蜀人有埋伏。”

    步阐报仇心切,恨不得立刻就追上去,听张咸之言,不以为然地道:“蜀军方历大败,一支残部,纵然设伏,又有何惧?何况陆都督就在身后,须臾即至,这些蜀人逃了是他们的便宜,如果被我追上,片甲不留!”

    说话间,隐约可以看到前面大路上有蜀军的踪迹,步阐恨意滔天,立刻是挥军掩杀过去。

    当路的蜀军正是刘胤所率的虎骑营,正不紧不慢地向前行着,张乐看了看身后尘土飞扬追兵渐至,大喜道:“大哥,果然不出你的所料,这帮吴狗真追上来了。大哥,该动手了!”

    刘胤微微一笑,道:“莫急,前面不过是些小杂鱼,想要捞条大的,还得有点耐心。”刘胤将阿坚唤过来,耳语了几句,阿坚心领神会,立刻是转身而去。

    追到了一处谷地,看到四面情形险恶,张咸还特意地派出两队巡兵到高地处巡视了一遍,惹得步阐大为不满,张咸道:“兵法有云,军行至险阻山林之地,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步将军也是熟读兵书的,不会连这个也不知道?”

    步阐亦无话可说,孙子兵法他也读过,如何不晓,只是他报仇心切,才不理会这些小节,张咸为人谨慎,自然不肯涉险。等到那些巡兵来报山上无人之时,步阐道:“张将军,现在可以安心追敌了吧?”

    张咸呵呵一笑,道:“小心使得万年船,步将军,报仇固然要紧,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谨慎一点不行呐。”

    步阐冷哼了一声,也懒得理会于他,驱兵向前,通过了这片谷地。

    陆抗大军就在身后,转瞬之间,陆抗也引军赶到了谷口,此地虽然险要,但前面张咸步阐已经安然通过,陆抗也就无甚防备,纵马而行。

    就在此时,整个山谷突然”轰隆隆”地传来巨响,大地也为之颤动,陆抗悚然一惊,还未等他明白过怎么一回事来,一股巨大的气浪,直接将他从马背上掀翻在地。(未完待续。。)

第209章 地震?

    “启禀都督,中尉府汉中司的司丞郑揖求见。”胡济近几天来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冲着部下发火,中军向胡济禀报的时候,很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留心又触怒了胡济。

    胡济正在整理着案上的文书,听到禀报,停顿了一下,冷哼了一声,道:“他来做什么?”

    说实话,胡济对中尉府汉中司的人并不怎么待见,在胡济看来,中尉府的人充其量不过是躲在阴暗处见不得光的几只硕鼠罢了,搞搞小动作而已,想要在战场上赢得决定性的胜利,还得依靠他们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士。

    何况今天胡济的心情很糟,汉中都督府的撤离日期渐近,诸事繁杂,许多事情胡济也得亲力亲为,令他颇为意乱心烦。当然,这并不是重点,离开汉中,他这个汉中都督那就是有名无实了,汉寿在剑阁以东,属梓潼郡管辖,汉中都督从南郑迁往汉寿,那便由坐领变为遥领。要知道胡济不光是汉中都督,而且遥领着兖州刺史,所以胡济更明白遥领是什么意思。

    不过,这既然是姜维大将军的意思,便是不容辨驳的,胡济不想走,也是不可能的,姜维的最新策略“敛兵聚谷”之中,汉中的兵力都向汉城、乐城、阳安关集中,原本属于汉中郡治所的南郑则沦落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至于汉中都督府,也就没有在南郑存在的必要了。迁治汉寿,姜维也更深层次的考虑,汉寿在剑阁之侧。是联结汉中和益州的最重要的通道。将汉中都督府迁到汉寿。便有扼守益州门户,联通汉中成都的意思。

    可胡济显然不这么想,在汉中,他是最高的军事指挥,而此次姜维的敛兵聚谷,似乎将他排除出了汉中的权力中心,这让他相当地郁闷。

    这个时候郑揖的来访,让胡济显得很不耐烦。

    “告诉他。本督今日没空,让他改日再来吧。”

    中军大气也不敢出一声,拱手称诺,转身便欲出去,胡济却把他给叫住了。“郑揖是一个人来的吗?”

    “同行的还有一人,看郑揖的模样,对那人很是恭敬,哦对了,看那人腰间的印绶,是银印青绶。”

    “银印青绶?”胡济沉吟了一下。银印青绶至少也是比两千石的官,郑揖做为中尉府在汉中的最高负责人也只是一个六百石的官。现在突然出现一个两千石的高官,很显然他不是汉中司的人,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此人来自于京城。

    胡济想了想,还是放下了手头的卷宗,道:“带他们去中堂,本督稍后便到。”

    中军赶紧出去,将刘胤和郑揖迎入中堂。

    少顷,胡济便至,含笑着拱手道:“不知是郑司丞驾到,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胡济是汉中都督、充州刺史、镇西大将军,论官职可是两千石的高官,但军方和中尉府并无上下隶属关系,胡济也是比较客气地打了声招呼。

    不过刘胤却看到了胡济那笑容背后的淡漠,象这种纯粹是礼节性的招呼,似乎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郑揖先前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

    胡济也注意到了刘胤的存在,看年纪,刘胤也不过才二十多岁,很是年青,但他腰间的绶带证明他的确是一位两千石左右的官员。

    “这位是?”

    刘胤拱手称礼道:“在下刘胤,忝为中尉右丞,见过胡都督。”

    胡济脸上微露惊异之色,道:“没想到阁下就是上任十余日就破获刺驾案擒拿了不少逆魏奸细的刘右丞,真是少年英雄,幸会幸会。”

    刘胤没想到胡济远在汉中,居然也消息灵通,看来这军方的情报途径,似乎也不比中尉府差,当下淡然地道:“胡都督过誉了,些许微功,侥幸而已,何足挂齿。”

    胡济呵呵一笑道:“没想到刘右丞不光是年轻有为,而且儒雅谦逊,真是难得。还请上座。”

    双方分宾主落坐,胡济道:“不知刘右丞此番远来汉中,有何贵干?”

    刘胤见胡济如此直接,倒也有行伍之人的爽快,自己也直截了当地道:“据中尉府潜藏在陇西一名间军侯回报,近日来魏军大批地集结在关中陇西,并且派出细作潜入汉中,准备窃取汉中布防图。此事关系到整个汉中的防务,而布防图也只有汉中都督府才有,所以在下才冒昧前来,想请胡都督对此事特别关注,谨防被魏国间谍行窃得手。”

    “噢?”胡济晒然冷笑道,“我汉中都督府是何地,是他魏国细作想来便来想走便走之地吗?刘右丞多虑了,不是本督自夸,汉中都督的防卫,就算是一只蚊子也休想飞进来,魏国的细作想要窃取汉中布防图,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尽管胡济自信满满,刘胤还是非常谨慎地提醒道:“此事干系重大,胡都督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此次魏国派来的间谍能力超群,一旦有失,汉中形势尽在魏军掌握之中。如果可以的话,在下想亲自查看一下存放文书卷宗的地方,以保无虞。”

    胡济明显地有些不悦,但刘胤提出来的要求却是不容拒绝的,毕竟那是中尉府的职责所在,于是他令人将一名年轻的军官传唤了过来,对刘胤道:“这位是都督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