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十辆床弩被士兵们抬上了山顶,山路过于崎岖。床弩下面的安装的轮子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它的使命来。床弩很快被安放在了距离蜀军第二道防线前面二百五十步远的地方,虽然床弩最大射程可达三百步以上,但二百五十步无疑是最佳的攻击位置,而且蜀军的弓箭,都没有这么远的射程。

    魏军床弩兵开始绞动床弩后部的轮轴,床弩发出吱呀呀的声音,粗硕的弓弦在机械的作用下张开了角度,负责装箭的士兵将几乎有一人高的箭簇安装在床弩上。

    所有准备参与进攻的魏兵都已经整装待发,就待邓艾的一声令下了。

    邓艾刚要下令,就听了到了一声山崩地裂似地巨响,脚步下的整个山顶都似乎摇晃起来。难道是地震?这是邓艾的第一反应,但很快他就否决了这种想法,因为就在眼前不远处,再次发生了巨响,邓艾看得很清楚,泥土飞溅,硝烟升腾,有两名魏军士兵直接就被抛向半空,再次落回到地面时,已经碎成了几块。

    魏军登时就大乱了,便整个的靖军山顶,此刻如同变成了一个活火山,连续地爆炸此起彼伏,硝烟和尘土地激荡起了十几丈高。

    邓艾见识过竹筒手雷的威力,但这些埋藏在土里的家伙显然比竹筒手雷有着更大的威力,杀伤力相当地惊人,只要是在爆炸的周围五尺范围,几乎看不到任何的生还者。爆炸声接连不断地传来,整个山头成为了一座死亡地狱。

    魏军一下子就全懵了,刚刚他们还欢庆过胜利,就这么一转眼的工夫,整个靖军山顶山崩地裂,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陷入一片黑暗和混乱之中。

    这便是刘胤最后的底牌——石制地雷。石制地雷填装着比竹筒手雷多五六倍的火药,那自然威力要大上五六倍,不过地雷过于沉重,只能是埋设在土中,根本就无法象手雷一样轻易地投掷到几十步之外。

    早在刚刚抵达靖军山备战的时候,这些石雷就已经被埋在了靖军山的山顶,做为刘胤最后的底牌存在。靖军山顶方圆两三里,几百颗石雷每隔几步埋上一枚,形成了一个广大的地雷网。

    这些地雷是火发雷而不是触发雷,每一颗都有一条长长的导火索,穿在竹子中,彼此相连,只要点燃一根导火索,整个山顶上的石雷就会全部发生爆炸。

    刘胤退守第二道防线之后,便引诱魏兵上山,同时坚守第二道防线,看到魏兵即将要发动最后的攻势,刘胤下令点燃了石雷。

    发生爆炸之时,师纂就在邓艾的身边,突然间,他发现脚步下的土地有异动,知道地下肯定有东西,这时再想逃跑已经是来不及了,何况就算他能逃得掉邓艾也绝对是在劫难逃,他大喊了一声:“都督小心!”

    然后他扑在了邓艾的身上,将邓艾死死地压在了身下。

    此时,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脚下,爆炸掀起的巨大声浪直接就将邓艾震昏了过去,飞溅的泥土则将他的身躯掩埋。

    邓艾只是短暂的昏迷,很快地他就清醒了过来,耳膜还在嗡嗡地作响,头痛欲裂。邓艾爬了起来,四下周望了一下。(未完待续。。)

第189章 罗宪的遗命

    “少爷,节哀吧,老爷吉人自有天相,或许会平安无事。”身边一位年老的管家劝慰道。

    罗袭痛苦地摇摇头,他很清楚,一旦永安事变,罗宪恐怕是九生一死,吴人包藏祸心,这一点,罗宪已经算到了,但他却无法在吴人显露出狼子野心前将他们挡在永安城外,而吴人一旦进城,永安的险要尽丧,罗宪再有勇略,却也是无力回天的。

    罗袭是了解父亲的,他赤胆忠心,刚直不屈,既不会临阵脱逃,也不会屈膝变节,永安陷落,罗宪唯一的可能就是同永安一起陨落。

    “不——我要回去救父亲——”罗袭从地上爬了起来,不顾一切地向永安方向扑了过去。

    老管家一把将他拉住,泣道:“少爷,你万万不能回去!莫忘了老爷的嘱托啊!”

    罗袭僵在了那儿,他想起了父亲临前交待的话,摸了摸胸口,父亲亲笔书写的血书就藏在他的胸口**之中,这无异成为了父亲的绝笔。

    “袭儿,记住!不管有任何困难,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务必将它送到成都去!”罗宪坚定凝重的声音此刻又在罗袭的耳边响起,罗袭泪流满面,跪伏于地,放声痛哭。

    老管家不住地劝慰于他,但他同样也是泪水纵横。

    罗袭哭了一会儿,渐渐地平静了下来,如果父亲真的已经遇难的话,那么自己就必须要完成他的遗愿,也只有这样。才能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罗袭痛定思痛,朝着永安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毅然决然地跨上了马背。打马如飞,向着成都方向急驰而去。

    ┄┄┄┄┄┄┄┄┄┄┄┄┄┄┄┄┄┄┄┄┄┄┄┄┄┄┄┄┄┄┄┄┄┄┄┄

    成都周围方圆三十里的的地区都是虎步营和虎骑营的防区,由于虎步虎骑归属安西将军刘胤统辖,所以这些地方自然成为了刘胤的辖区。刘胤担任拱卫京师的重任以来,自然也不敢有半分懈怠,每日亲自带兵巡视,亲力亲为。

    “大哥。你也太小心了吧,这儿可是成都,距离前线远的很呢。”张乐对此不以为然。不过他每日依然跟在刘胤的身边,从未擅离。

    刘胤呵呵一笑,道:“还记得邓艾一事否?”

    “这个……”张乐不禁是为之语塞,如果不是刘胤在阴平道挡住邓艾。恐怕邓艾已经要攻到成都了。

    刘胤微笑着道:“乐弟。这行军打仗不比查案破案,你初转军职,还得需好好研读兵法才行,常备而不懈,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张乐嘟囔了一句,道:“我可没有你的劲头,白天操练累个半死,晚上还要挑灯夜读。每天三更了都还不睡觉。”

    刘胤微微一笑,的确。他每天晚上都有挑灯夜读至少两三个时辰,现在成为领军大将,刘胤这才感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他如饥似渴地通读古今兵法,春秋战国时代的孙子吴起鬼谷子,到当代诸葛亮曹操的兵书,无一例外地成为刘胤的案头简牍,多的越多,刘胤才觉得自己欠缺的更多。刘胤觉得自己完全是跟时间在赛跑,因为时局的发展已经不再容许他有充裕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这些兵法奥意。

    不过还好,刘胤身边有邓艾这样一位兵法大家,遇到疑难之处,有邓艾来做一番解释,刘胤便可以消化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了,能有这么一位资历高深而且不用花钱的老师,刘胤的兵法水平可以称得上是一日千里。

    不过刘胤深知理论是一回事,实战又是一回事,历史上的赵括兵书比谁读得都好,但打起仗来却是一败涂地,当然还有那位被诸葛亮斩首了的马谡,也是一位死读兵法的典范。想真正提高自己的兵法水平,唯有在实战中才会有机会。

    “大哥,此番吴兵来援,形势可是一片大好。”赵卓在右边道。

    几天前,邓良刚刚派人传回了吴主孙休已答允出兵救援的消息,据称吴将陆抗将率三万吴军从永安入境,直赴阆中。消息传来,朝廷上下,一片欢欣鼓舞。

    虽然还有些微弱的声音质疑陆抗会不会走当年刘备入川的老路,请神容易送神难,但这些声音很快就淹没在了蜀人的喜悦之中。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吴人可是蜀汉的同盟,是值得信赖的盟友,更何况唇亡齿寒,益州失守对吴国而言,没有半分的好处。至于陆抗是不是想学刘备,所有的人都付之一笑,现在的形势与当年刘备入川与大不相同,陆抗除非是脑袋进水了,才会来偷袭益州。

    但刘胤却不这样认为,乘火打劫落井下石历来是吴人的传统,当年关羽在樊城大捷水淹七军,惊得连曹操都有迁都的打算,东吴在这个时候干了什么好事?理应说孙刘既为联盟,关羽在樊城大胜,孙权应当立刻是配合进军,直指曹操所占据的徐淮,狠狠地给曹操一记右勾拳,曹操必定是顾此失彼,如果刘备在这个时候能乘势进军关陇,曹操的根基就会动摇,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许就不会再存在了。

    当然,这只是假设,就算是真正三路出兵,想要灭掉曹操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不过如此一来,曹操肯定要头疼了,就算曹操实力再强横,应付三线作战,定然也是困难重重。

    但这个时候孙权却干了一件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乘着关羽北伐荆州空虚的机会,从背后狠狠地捅了一刀,不但夺取了荆州,而且还杀害了关羽父子,让维持了十几年的孙刘联盟顷刻间土崩瓦解。

    估计曹操听到这个消息,笑得都直不了腰了。夷陵之战虽然是东吴取胜,但真正的赢家,无疑却是曹魏,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曹魏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天下大势的领先地位,其后几十年任凭蜀吴如何蹦哒,都无法撼动曹魏的地位,三国归晋,与其说是大势所趋,倒不如说是败在蜀吴自己的手中。

    虽然说孙刘在荆州问题上始终有矛盾,但也并非不可调和,更何况刘备一方已经做出了退让,将湘水以东的荆州三个郡划归了孙权,但孙权的私心作崇,一心想要鲸吞掉整个的荆州,根本就没有看到孙刘联盟的重要性,见小利而忘大义,东吴夺得了荆州,但却失去了问鼎中原的机会。

    当背信弃义成为一种传统之后,吴人几乎没有什么廉耻心,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就如同是一只贪婪的野兽,只要逮住任何机会,就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去。现在的益州,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如果不从中分一杯羹的话,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寝食难安。

    至于这种行为的后果,至今仍为得到荆州而沾沾自喜的东吴人根本就不会去考虑,或者说他们早已选择性地忽视了,并不是每个政治家都是雄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