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宁太守盛曼道:“张大人所言极是,蜀国例来无赖至极,言而无信,此番要求吴国出兵,舍不得拿出一点实质性的东西,毫无诚意可言。依臣之见,不如暂缓出兵,等到蜀国真的抗不住之时,我们便可向其提出条件,就算拿不到江州三郡,至少也得拿下巴东郡才行。不过蜀国逼到无退路的地步,他们是不肯割舍任何领土的。”

    施绩眉头大皱,道:“吴蜀既为同盟,如此落井下石公然勒索是否有失道义?我看那邓良此次出使,必定没有割地的权限,如果我们向其索要江州三郡,只怕须蜀主点头才行,而蜀中形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吴国再不出兵的话,只怕益州二十二郡,尽为魏国所得了。”

    盛曼嘿嘿一笑道:“蜀国山川险要,就算成都丢了,蜀国也未必能亡,不让他们吃点苦头,他们是舍不得割肉的。”

    留平、步协也表示吴国可以出兵救援,但不能是无条件的,蜀国答应割地之前,吴国是坚决不能出兵的。

    众臣议论纷纷,但孙休一直危襟正坐,脸上挂着不置可否的笑容,始终没有表态,等众人都说完了,孙权才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没有开口的陆抗身上,微微一笑道:“不知陆卿有何高见?”

    陆抗也一直是默不作声,听得孙休问他,这才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此时出兵是最佳机会,应该立刻出兵,不容耽搁!”(未完待续。。)

第182章 一如刘备旧事

    留平、步协、盛曼几个一听就急了,道:“幼节,蜀国若不拿江州三郡出来,我们吴国无论如何是不能出兵的,此时出兵救了他们,只怕咱们到头来都得白忙乎一场。”

    陆抗嘴着挂着一丝矜持的笑意,笑而不答。

    目光敏锐的孙休似乎从陆抗的神情之间悟出了什么,抬手道:“稍安勿躁,你们听听陆卿如何说。”

    留平几个这才安静了下来,看着陆抗,瞧他如何解释。

    陆抗从容不迫地道:“诸公可否记得刘备是如何得的益州?”

    众人不禁一怔,这都是多少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陆抗还提它做甚?众所周知,以前的益州,是刘璋的地盘,刘璋暗弱无能,汉中张鲁屡屡进犯,刘璋抵挡不住,只好向派张松去许都向曹操求援。曹操那个时候还未得陇,自然没有望蜀的机会,也就没有心情理会张松,张松在许都碰了个钉子,回蜀的路上,途经荆州,便把西川卖给了刘备,回去后撺掇刘璋,向刘备搬兵救援。刘备早有吞蜀之心,此番打着援蜀的旗号进入了西川,最后堂而皇之地窃取了刘璋的地盘,将巴蜀之地据为己有,刘备也得以坐上了蜀汉开国皇帝的宝座。

    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在场诸位都没有机会亲历,但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让人纳闷的是,陆抗无缘无故地提这个干嘛?

    孙休脸上也挂上了会心的微笑,道:“陆卿的胃口可是大得很。”

    陆抗也一笑道:“历史总是不断在重演,益州之局。与当年刘璋张鲁之时。全然别无二异。我们何不一如刘备旧事,趋兵入川,乘此天赐良机,将巴山蜀水尽收江东。”

    留平、步协、盛曼等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的胃口,不过是蜀国的江州三郡,如果蜀国讨价还价的话,巴东一郡也是可以接受的。而陆抗的胃口,可远不止这么一点,他是想要吞掉整个的西蜀。留平等人惊讶的是目瞪口呆,陆抗的胃口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高机遇也必然有高风险,吴国如果想要吞掉蜀国,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蜀国必然会拼死抵抗,何况在汉中。还有魏国的二十万大军,陆抗此举。无疑是火中取栗。

    孙休对陆抗这个大胆的设想虽然有些震惊,但却也是极为的欣赏,在他看来,世上之事,只有敢想才能敢做,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永远只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这几年陆抗升职很快,就是因为孙休看中了陆抗颇有韬略,有大将之才,与乃父陆逊有极为相似的一面,今日果然是语出惊人。不过孙休相信,陆抗敢这么说,不仅仅是狂妄之辞,而是他早已有了一个成熟而周详的计划。

    “愿闻其详。”

    陆抗胸有成竹地道:“陛下,臣久镇西陵,对蜀地之山川地理,驻兵情形了若指掌,蜀国永安都督麾下,原本有二万之众,不过此番汉中告急,永安都督阎宇已经调回成都,新任永安都督罗宪手中不过只有五千人马,虽然人少,但依仗天险,我军也未必能轻取之。此次邓良求援,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以入川援助为籍口,我军进入永安,天堑变为通途,只要一举袭杀罗宪,拿下永安,川东的大门便可牢牢掌控在我们手中。此时姜维全师在剑阁防备魏人,根本无瑕回援,阆中又有贾充进犯,蜀国已是焦头烂额。我军拿下永安之后,便可直袭成都,现在蜀中除了成都还有三四万御林军之外,再无可御敌之兵,臣等只须率十万之众,一月之内必克成都,生擒刘禅。蜀国一亡,陛下可以再用高官厚禄招降姜维宗预等人,姜维等人知大事已去,如何不降?陛下已据荆扬,若再得巴蜀,则天下半壁尽归吴矣,彼时何惧魏国?此乃天赐陛下良机,如果不取,等益州尽落魏人之手,彼时则悔之晚矣。”

    孙休惊异地看着陆抗,不得不说陆抗的计划相当地诱人,蜀国一直以来在永安驻守重兵,就是为了防范东吴的入侵,如果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永安,等于就是打开了入川的大门,现在蜀军主力集中在北线抵御魏人,从永安到成都千里之地几乎是不设防的,东吴军队只要能突破永安防线,成都几乎是唾手可得,江东孙氏盼了几十年开疆拓土的梦想就可以实现。

    孙休登基之后,也一直渴望着重振祖辈和父辈的荣光,从试图北伐就可以看到孙休的壮志雄心,但曹魏方面一直防范很严,孙休没有任何的机会,现在陆抗提出了这个大胆而疯狂的计划,倒是令孙休怦然心动,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机会吗?

    施绩有些忧虑地道:“我军若是打着救援的旗号而偷袭蜀国,恐怕要为天下人诟病。”

    陆抗不以为然地道:“成者王侯败者寇,现在世人只知刘备是蜀汉的开国之君,还有何人记得他是如何用狡诈的手段得来的益州,我们不过是上行下效而已,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此大事若成,天下人也只会记得我主英明神武。何况蜀国大势已去,东吴不取,最终只是便宜了曹魏,曹魏若据益州之地,顺江而下,东吴长江之险遂失,恐怕最终也只能是步蜀汉之后尘,若想同曹魏分庭抗礼,这益州当仁不让。如果在这个时候东吴还要学宋襄公的仁义,那才会真正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陆抗对施绩的忧虑是不屑一顾的,所谓的仁义,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吴蜀同盟,也不过是各取其利罢了,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各谋其政,各为其主,不管从那一点上来讲,陆抗都不会认为自己的计划有什么错误,蜀国亡不亡,关他陆抗何事,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为吴臣,就是要为吴国谋取最大的利益,舍此之外,别无他意。(未完待续。。)

第183章 陆抗的雄心

    步协道:“刘备入蜀之时,尚有张松法正孟达三人为内应,幼节入蜀,恐无人为向导,如何能轻易成功?”

    陆抗晒然一笑道:“公缘何知某没有内应?”

    步协大喜,道:“原来幼节早有安排,却不知是何人肯为奥援?”

    陆抗呵呵一笑,卖了个关子,道:“此事暂时只能秘而不宣,日后步将军自知。”

    “好,既如此,便依陆卿之议。”孙休一句话,算是拍了板。

    接下来,吴国君臣便开始密议进军蜀国的详细事宜。陆抗早有准备,将自己详尽的计划和盘托出。

    原来自魏国进攻蜀汉之始,镇守西陵的陆抗慧眼独具,敏锐地查觉到了这是一个属于吴国的机会,只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吴国或许便可以坐拥天下半壁江山,与曹魏分庭抗礼,甚至有机会一统天下。为此,陆抗早已做了诸多的准备,万事齐备,就是欠缺一个机会。

    陆抗不急,他知道,这个机会迟早会来的,为了面子,蜀汉肯定不会在魏国进攻的第一时间就会向吴国求援的,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蜀国在抗不住的情况下,肯定会向东吴求援的,只要蜀国派使者来求援,自己的计划便可以投入实施。

    经过密议,将由陆抗亲率三万吴军打着援蜀的旗号先前入蜀,进入永安之后,伺机攻占永安并封锁川东至成都的道路,其余七万大军由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统率,在陆抗永安得手之后。水陆并进。直袭成都。至于荆州刺史施绩。则留守荆州,一则防备襄阳的魏军,二则负责西征大军的后勤补给。

    夷陵之战后,吴国在东线用兵频频,但荆州西线一直以来都相安无事,兵甲完备,粮草充盈,陆抗担任西陵都督之后。更是有意识地积极备战,所以吴国在西线积聚的力量已经是空前的强大。

    厚积而薄发,陆抗早已是期待着这一刻,他从军以后,除了在寿春打过一次规模不大的胜仗之外,基本上鲜有战绩,陆抗可不想活在父亲的余荫之下,他更希望凭着自己的能力有所建树。当年夷陵之战成就了陆逊,不过在陆抗看来,还是有少许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乘胜而进军西川,一举将巴蜀之地拿下来。当然。这不是陆逊的原因,而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曹丕虎视眈眈,欲收渔翁之利,孙权也不想把吴蜀关系弄到太僵,见好就收罢了。

    现在的形势却对吴国极为有利,魏蜀打的不宜乐乎,而吴国现在正处于黄雀在后的状况,时势造英雄,陆抗此刻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他渴望建功立业,更渴望名著于世,他要告诉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