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常四娘生下女儿,李毅就和李大舅母商量,明年去京城住些日子,既看看孙女,也能赶上豫哥儿和元姐儿抓周。
李大舅母兴奋起来,一边打发刚刚回到扬州的崔妈妈再去京城,给儿媳和孙女送东西,一边盘算着,要在明年去京城之前,把李青雅的亲事定下来。
老太爷临终前,把自己的一半身家都留给了二老太爷。隔了这么多年,二老太爷名下的财产早已远不是当年的数目,李青雅虽是女子,但李毅没有留私,把这些财产全都给了李青雅做嫁妆,只是有个条件,若是招婿也就罢了,按大周律,三代之后幼子归宗;但若是嫁娶,那么无论生几个儿子,都要由李家挑选一名嫡子,继承二老太爷香火。
这条件并不苛刻,李家虽是商户,但李青雅是带着李家二房全部身家出嫁的,这些以后还不是全都便宜了她的子孙?
来提亲的快要踩破门槛了,甚至还有几个是官宦人家的庶子,就连廖家的一个旁支,也请了熟人说项。
李青雅虽是侄女,但毕竟不是自己养大的,李毅和李大舅母不敢全权做主,还是要让李青雅自己拿主意。
结果,这亲事说了快两年,还是没有眉目。
明年李毅和李大舅母去了京城,少则几个月,多则大半年,若是李青雅的亲事没有提前定下来,就又要耽误了。
过了年,李青雅就二十三岁了。
难道要带着万贯家财去做填房吗?
李大舅母一想到李青雅还要倒贴丈夫前面的子女,她就坐不住了,坐车去了善堂。
李青雅白天都在这里。
第五四零章 纪先生
李大舅母来到善堂的时候,李青雅正在教几个六七岁大的女孩子剪窗花。
听说李大舅母来了,李青雅让女孩子们练着剪,自己则迎了出去。
李大舅母打量着眼前的侄女,见她穿着杏子黄的素面小袄,月白色挑线裙子,梳着单螺髻,让她显得更加高挑,配上秀丽的脸蛋,优雅的举止,李大舅母怎么看都觉得这个侄女比起廖家的那些嫡小姐,也丝毫不差。
李青雅见李大舅母笑眯眯地盯着她看,有些不好意思,赧然道:“大伯母,您怎么过来了?天井里有风,您快到屋里坐。”
李大舅母伸手挽了她的手,道:“你跟我进来,我有好消息告诉你。”
李青雅心里咯登一下,该不会是又有人来提亲了吧?
她在心里苦笑,就是以前在侯府时,她也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她会这么有钱。可是钱多了真的好吗?自从她来到扬州,就有很多上门提亲的。
这些来扬亲的人家,难道是真的看中她的人品吗?
当然不是,虽然她已是李家养女的身份,可是在外人看来,她只是个来历不明的女子,在锦绣十里人杰地灵的扬州,她也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商户女。
钱啊,来提亲的无非是看上她的钱,那传说中抵得上李家一半家财的丰厚嫁妆。
这些人只为求财而已。
这是李家的钱,她凭什么要带到别人家里?
李家对她有恩,她不想把李家的钱白白给了别人,哪怕是嫁妆也不行。
她对李毅说过,想留在家里不嫁人了,以后过继个侄儿养在膝下,可李毅不答应,为了银子耽误侄女青春,将来到了九泉之下,他无颜面对李家列祖列宗,无颜面对已去世多年的二老太爷。
李大舅母进了屋,接过李青雅捧给她的手炉,笑着说道:“你二嫂生了个闺女,七斤二两。”
李青雅还以为李大舅母要说提亲的事,却没想到是这件事,她双手合什念了声阿弥陀佛,笑着对李大舅母道:“恭喜大伯和大伯母,总算得了个宝贝孙女,二哥和二嫂长得都好,侄女一定很漂亮。”
又道:“您是不是要让崔妈妈再去京城啊,她什么时候动身啊,我要给二嫂和侄女带点东西。”
李大舅母笑弯了眼睛,让李青雅坐到她身边:“这两天就要动身了,这次不像惜惜生豫哥儿和元姐儿时那么匆忙,正好把给惜惜带的年礼也捎过去。你大伯父说了,明年春天他和我就去京城,帮着你二嫂带带孩子,也顺便喝了豫哥儿和元姐儿的周岁酒。”
“啊?您和大伯父明年要去京城啊?那我要赶紧动手了,给豫哥儿、元姐儿和侄女亲手做几件衣裳,给天赐和地养也做几件,到时您帮我带过去。”李青雅边说边盘算着,看看时间够不够用。
李大舅母笑着点头,很快便切入正题:“我们这一走就是几个月,说不定要给你侄女把周岁酒也顺道办了,这才回扬州来。我和你大伯父商量过了,要在离开扬州之前,把你的亲事定下来才好,否则我们在京城住着也不安心。”
果然不出所料,还是定亲的事。
李青雅都不知要说什么才好了。
她只好低下头,纤细的手指磨揣着桌角的花纹。
李大舅母见她连耳根都红了,抿嘴笑了,这个捡来的侄女性情真好,可惜亲事上却是一波三折。
“你呀,别再和我说什么全凭我们做主的话,你大伯父早就说了,你若是不点头,就是个金镶玉的人儿来提亲,咱家也不答应。”至于金镶玉的人是什么样的,李大舅母自己也不知道。
李青雅知道,李大舅母虽然唠叨,也没有多少心机,但心地善良,也不在金钱上斤斤计较,否则又怎会容得下她这个捡来的侄女呢?
她不想惹得李大舅母不高兴,正想说点什么,把这个话题暂且揭过,就见万字不断纹的帘子被掀开一条缝,露出一个留着茶壶盖的小脑袋来。
“小宝,你有事吗?”她柔声问道。
小宝看看屋里的李大舅母,有点害羞,对李青雅小声说道:“义学的纪先生来了。”
纪先生?
李大舅母竖起耳朵。
李青雅柔声对小宝说道:“纪先生是不是送字帖来了?”
小宝很认真地摇头:“纪先生送来的不是只有字帖,还有描红簿子。”
李青雅笑道:“好啊,你请王妈妈给纪先生装些点心带回去吃,你再替我谢谢纪先生。”
小宝答应着,开开心心地跑走了。
李大舅母便问道:“纪先生是义学里的?他成亲了吗?多大年纪?可有功名?人品如何?祖籍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他教书教得如何?你大伯父和哥哥们可曾见过?“
李青雅瞠目结舌,满头黑线。
她红着脸,讪讪地道:“纪先生是秀才,他有空时就会到义学里教书,不要束修,我想让善堂里的女孩子也能读书认字,就请他帮忙给孩子们写了几本字帖和描红簿子,纪先生为人清正,不是见财起意之人,大伯母您千万不要多想。”
李大舅母失笑,也觉得自己失态,便笑着岔开话题,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送走李大舅母,李青雅这才有空拿了纪先生送来的字帖和描红簿子来看,见字迹工整漂亮,却都是很简单的字,心里不由得称赞纪先生细心,知道她是拿来给七八岁的女孩子们习字之用,便都是写得笔划简单的字,方便孩子们习字。
她想起那天她请纪先生写字帖时,纪先生有些咳嗽,也不知好了没有,她叫过贴身丫鬟小晴,嘱咐道:“你去把大表嫂上次给我的拿来的蛇胆川贝枇杷膏子,拿一些给纪先生送过去吧。”
小晴从义学里回来,告诉李青雅,纪先生说他的咳嗽是风寒所致,而蛇胆川贝枇杷膏子专治风燥咳嗽,不但药不对症,反而白白浪费了好东西,让小晴原封不动地拿了回来。
李青雅无奈地摇摇头,这位纪先生也太认真了。
她很快就忘了这件事,抓紧时间把她给常四娘母女准备的东西整理妥当,次日便交给崔妈妈,带去了京城。
第五四一章 新嫁娘
待到沈砚和赵明华成了亲,也快到小年了。宗室成亲礼数繁多,沈砚带着新晋世子夫人来明远堂做客时,罗锦言刚刚赏了从扬州过来送年礼的崔妈妈。
她已经是做了母亲的人了,可是舅舅还把她当成小孩子,每年一千两的压岁钱雷打不动,今年还给豫哥儿和元姐儿,每人一对长命百岁的金子,一对吉祥如意的银子,一套镶红宝石的金项圈和小手镯。
李青雅给两个孩子各做了几身衣裳,因不知孩子们的尺寸,衣裳的大小各有不同,能从几个月穿到两周岁,三太太和四太太见了,直夸亲家表姨心细如发。
沈砚和赵明华来的那天,豫哥儿和元姐儿穿的刚好就是李青雅亲手做的新衣裳。
两个粉妆玉砌的小娃娃,穿着喜气洋洋的大红衣裳,戴着赤金项圈,就像年画上的招财进宝。赵明华从进了屋子,眼睛就粘在他们两个身上舍不得挪开,却也只是跟在沈砚身边,直到沈砚大呼小叫地抱过豫哥儿,她才试探性地问罗锦言:“夫人,我能抱抱元姐儿吗?”
她只有十三岁,过了年也才十四,五官和身量都还没有完全长开,巴掌大的小脸透着青涩,但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犹如两泓碧水,清澈见底,波澜不惊。
罗锦言见她小小年纪举止沉稳,行事有度,很是喜欢,就笑着道:“县主不要见外,我小字叫惜惜。”
赵明华脸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地道:“那我叫你惜惜姐姐吧,姐姐也别叫我县主了,我没有小字,你就叫我明华吧。”
罗锦言笑着应了,从乳娘手里接过元姐儿,送到赵明华面前,指着赵明华对元姐儿道:“这位是伯母啊,你记住了吗?”
元姐儿的小手儿翘成兰花指,好奇地看着面前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赵明华,小嘴儿抿着,似笑非笑,看着就让人忍俊不止。
赵明华接过她,又问罗锦言:“是这样抱吗?”
她抱孩子的姿势其实很标准,可又像是抱着个易碎玉器似的,小心翼翼。
庆郡王儿女众多,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