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锦言早就猜到赵宥来昌平,是为了联络京城的官员,如果罗家庄子里没有出事,赵宥便会住进柳树林子,而那时罗绍卧床,女儿又丢了,整个庄子乱作一团,谁还会注意到他在这里接待什么客人啊。
他退而求其次,住进延寿寺,看中的也是正月里延寿寺香火鼎盛,寺里的和尚们无暇管他而已。
祸害罗家这样的办法不会是王朝明那样的文人想出来的,赵梓远在平凉,不可能事无巨细都由他操控,所以,这是赵宥自己的主意。
十二三岁的孩子,就这样阴毒。
罗锦言现在已经完全肯定,前世时宁王和瑞王是有联系的,或许两人曾经相约,宁王攻破京城,直捣黄龙,宁王破城,赵极定会从瓦剌挥兵返回,而瑞王则从西北出兵,阻住赵极大军。
宁王胆敢趁着赵极攻打瓦剌时起兵,一定是得到瑞王的支持了,否则瑞王不会派了儿子来昌平,并且和王朝明来往密切。
“你再好好想一起,王知州有没有去过?”罗锦言问道。
李初一肯定地摇头:“没有去过,寺里的和尚们可以不认识皇帝,却不会没见过王知州。去年皇上大破鞑靼,延寿寺做了七天水陆道场,知州和知县大人全都去了。您上次问起时,我就又回了一次延寿寺,问了寺里的人,知州大人整个正月都没有去过,倒是知县大人曾经来过,叮嘱要小心火烛什么的,全程都由住持大师陪同,在各个大殿转了转,用了杯茶便走了。”
罗锦言长舒一口气,王朝明是要和赵宥划清界限了吗?
不对,首先是赵宥搬出了延寿寺,根据打听来的消息,住在后衙的小公子原是要搬到城外张举人闲置已久的一处宅子里,而他去延寿寺的理由则是他家里有在元旦前后茹素的传统。
这当然是借口。
真正的原因是赵宥想要瞒着王朝明做些事情,无论是在罗家庄子还是张举人的宅子,都是在王朝明的眼皮底下,而像延寿寺这样远近驰名的大寺院,王朝明反而无法掌控。
根据赵宥离开后衙的日期来看,那些茶叶真的起到作用了。
暂时看来,瑞王赵梓和宁王赵枥的初次联手以失败告终,不知以后会如何。从这件事上可见赵宥的多疑,不知以他们父子的性子,以后还会不会和宁王合作。
如果没有瑞王的出兵承诺,单凭宁王,他敢不敢像前世那样,趁着赵极不在京城时兴兵讨伐呢?
宁王就算谋反,也不过是个炮灰而已,前世他起到的作用,无非是震摄了瑞王。
瑞王之所以没有出兵截住赵极,现在想来应是得到消息,秦珏杀了宁王的消息,所以他按兵未发,以静制动,直到赵极死了,秦珏不在,赵宥才害了赵思,然后正大光明坐上了龙椅。
当天晚上,罗锦言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二表哥李青风的。
次日,罗锦言叫来鲁振平,一个用笔写,一个用嘴说,然后她让夏至取来一千两银票,这是今年舅舅给她的压岁钱。
“去京城,开间小小的茶水铺子,铺子不用很大,但一定要有唱曲和说书的。”
京城里可以交给鲁振平,可是派谁去平凉呢?罗锦言对平凉全不知情,想到这个有点头疼。
至于一千两银子开间小茶铺够不够,罗锦言并不知道,待到鲁振平走了,她便去找罗建昌。
一一一一一
亲们,今天的更新送上~~~
第三十六章 榴花艳
罗建昌听罗锦言问起关于在京城开铺子的事,先是一怔,随即恍然大悟,笑道:“陈夫子给你出的题目,你答不出来,想让堂兄告诉你,对吧?”
陈镇前不久曾带着罗锦言去过罗家的笔墨铺子,告诉她哪种墨锭空有虚名,哪种墨锭才是上品,还是罗建昌陪着一起去的,因此当罗锦言问起茶水铺子的事,他立刻猜到这又是陈镇出的古怪题目。
罗锦言冲他嘻嘻地笑,并不回答。
罗建昌就当自己说对了,他是个既热心又很有耐心的人,不厌其烦告诉罗锦言,在京城开铺子需要做的事,罗锦言这才知道,原来茶水铺所需的茶叶不需要立刻花银子进货的,像这种能听曲儿能说书的茶水铺子,但凡是刚刚装修就会有茶楼的伙计主动上门,有的是压批,也就是进第二批货时结清上批货款;有的是有帐期,比如每月结帐或三个月结帐,总之,刚开张时,除了那些紧俏的名贵茶叶以外,其他大路茶都会有茶楼铺货。
当然,如果有自己的进货路子,从茶商那里进货,价格会相对便宜很多,不过找茶商进货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价格便宜,弊端则是要现款现货,不能铺货和压货,而且每次的进货量也会很大。
罗锦言从来没想过亲自做生意,但是这里面的门道她还是想了解的。
但是罗建昌也告诉她了,一千两银子在京城开间茶水铺子是足够了,但是如果生意不好,顶多能维持两个月。
罗锦言有些郁闷,她让鲁振平去开茶水铺子不是为了赚钱,所以生意也不会好,想要把这间铺子开下去,就需要后续的银子。
夏至见她闷闷的,便道:“小姐,您手边还有五百二十六两三钱的银子,加上下个月的例银,那就是五百三十六两三钱。正祥号里倒有银子,但那要通过林总管才行。”
李家舅老爷每年给她一千两银子的压岁钱,她年纪小,也用不到这些银子,加上罗绍给她的,还有平时用不完的月例,离开行唐时,罗绍叫来夏至一问,才知道罗锦言屋里的红木匣子里竟有五六千两的银票,仅碎银子也有沉甸甸的一包。
罗绍便让林总管在正祥号开了户头,留下五百多两给她傍身,其他的全都存进了正祥号。
银子是她的,但她年纪太小,动用银子,就要通过林总管。
通过林总管?那父亲肯定也知道了,她要如何向父亲解释?
告诉父亲,自己要在京城搜罗朝廷消息,这才会开间茶水铺子吗?
当然不行,如果她不是八岁,而是十八岁,倒是能正大光明告诉父亲,她要在京城开间茶水铺子,父亲说不定还会让林总管挑个经验丰富的大掌柜给她用。
可现在肯定行不通,父亲不但不会答应,还会把她身边的人全都叫过去,看看是哪个嘴欠的怂恿她的。
罗锦言又让夏至把她从小到大的首饰全都拿出来,连她自己也没想到,她的东西竟然有这么多,金锁金项圈金手镯,还有逢年过节长辈给的金银馃子,少说也有一千两。
也就是说,她还有一千两。
罗锦言松了口气,安下心来,如果鲁振平的铺子开不下去,她还能铰了首饰兑成银子拿去贴补。
但这仅仅是京城的铺子而已,平凉州的还不知从哪里凑钱。
活了两世,她还是第一次做生意,这才发现二表哥真是人才,他当年就是用压岁钱赚了第一桶金,李家是白手起家,富养女儿穷养儿的家规,据说表哥们的压岁钱每年只有十两银子。李青风就是从这为数不多的压岁钱开始,做到现在独挡一面的茶商的。
鲁振平虽然是几兄弟中最为精明的,但却不一定会做生意,罗锦言寻思着,日后还是要找个机会,从林总管那里弄个大掌柜过来。
待到罗锦言收到李青风的回信时,已是七月间,鲁振平的茶水铺子已经开起来了。
罗锦言不知道李青风在哪里,她的信是寄到扬州的,可是李青风去外地办货,李家一时也无法联系到他,李青风去了福建,又从福建到金陵,回到扬州,才看到表妹给他的信。
不过,当罗锦言收到李青风的回信时,还是高兴得不成。
她拿了信就去找罗绍,罗绍正和焦师爷在说话,见湘妃竹帘后面探出个小脑袋,便笑着冲她招招手:“惜惜,别藏了,过来吧。”
罗锦言把信拿给父亲,罗绍看了信道:“青风要来昌平?真是太好了,我上次见他时,他还只有十四五岁。”
李青风在信中说,他要到京城谈生意,顺路会来昌平,看望姑父和表妹。
罗绍看看信上的日期,对罗锦言道:“这封信是二十天以前寄出的,青风这两天就要到了。”
他忙让远山去把罗建昌找来,又对焦渭道:“我这个内侄做生意很有天份,你和他应该聊得来。”
待到焦渭退下,又告诉了罗建昌给李青风安排客房,罗绍才问罗锦言:“惜惜,青风在信上说起的茶水铺子是怎么回事?”
罗锦言在信上说,她有开茶水铺子的事想向表哥请教。
罗锦言咧开缺了两个门牙的小嘴儿,冲着罗绍嘻嘻地笑:“您。。。。。。猜。。。。。。”
小女儿鬼灵精怪,又有陈镇那个不拘一格的师傅,说不定又是陈镇想出来的,女儿才会去问表哥。
他还想再问问,就被罗锦言拉着去院子里看石榴花。
有陈师母这个高手在旁指点,今年春天刚移来的两株石榴,已经花开满枝,榴花似火。
罗绍也常见石榴花,但也早就发现他院子里的这两棵开得尤其是好,猜到应是良种,便道:“就是不知这两棵树结的果子是酸的还是甜的,小时候我随你祖父去直隶沧州访友,在那里吃的石榴是酸酸甜甜的,可是到了行唐,石榴就是只甜不酸了。”
罗锦言却像是没有听到父亲的话,她仰起梨花般的小脸,一派天然地看着父亲:“我。。。。。。要。。。。。。弟。。。。。。弟。。。。。。”
罗绍之所以被人当成棋子拿来弃去,还是因为罗家根基太浅,秦珏若不是秦家子弟,即使手刃宁王也不会平步青云。
只有子孙兴旺,才能人才辈出,兄弟子侄守望相助,相互扶持,风雨求存。就如那些几百年的名阀世家,即使皇权更替,也能稳如泰山。
赵家王朝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乱像早现,只是被赵极的频频战功所遮掩,天下人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