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环来金陵就是为了读书,说好入学的事情,心里也是一阵轻松。接下来,就是在金陵的读书生活了。
大家说笑了一会,贾环帮忙纪鸣说话:“纪德信亦想在山长门下求学。我们在扬州偶遇,他特意前来金陵。”
“哦?”张安博好奇的看向纪鸣,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举人,略显拘束、朴实,和蔼的问道:“德信可愿入跟随在我左右?”
这是名儒做派。有教无类。只要愿意学习,他便愿意教授。
纪鸣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他当时刚和贾环说起时,还有些惴惴不安。毕竟,他在成为生员之后,就离开了闻道书院,不算闻道书院的核心弟子。
纪鸣忙起身行礼,语气微微有些激动,“学生愿意!”
他和贾环目的略有偏差。读书求学是一个方面。实际上,书读到举人这个层次,已经具备自学经义、融会贯通的能力。另一个方面,是与贾环、山长交往。
没想到山长愿意将他带着身边教授。这是意外之喜。
张安博捻须笑道:“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辈读书人当如此。”
纪鸣和贾环的待遇有所不同。这是因材施教。他将纪鸣带在身边教授,是言传身教。而将贾环放入国子监,则是要贾环一心读书。无须参与他身边的应酬、事务。
在为人处事上,贾环已经练的足够。
…
第二天上午,贾环和纪鸣相约去拜访了座师、南京礼部尚书方望,聊了片刻后,告辞离开。
倒不是方宗师对贾环怠慢,而是因为方宗师身为文坛宗师,正忙着会客,能抽空和贾环聊一会,已经是难得的礼遇。
拜访过方宗师后,纪鸣便和贾环商量住处的问题,“贾兄既然要另置别业,我也不好在贵府长住,我意欲在大功坊内租凭一处院落。方便跟随在山长身边学习。”
他这次来金陵,带了几名长随、侍女。
贾环想一想,笑着点头,“也好。”他不在润德坊的贾府里长住,纪鸣住在贾府之中,也略显的不方便。
纪鸣很快就在大功坊内租凭了一间三进的院落,带着侍女、长随搬进去。开始跟随在山长身边的学习生涯。
而贾环还得继续他的拜访贾府亲朋故旧的进程。当天下午,贾环带着张三、钱槐、胡小四前往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家中拜访。
李守中在雍治三年因上书言事,被罢官回家。虽然是贾家的亲戚,但是一家在京城,一家在金陵,因而与贾家来往的并不密切。当然,这其中与他女婿贾珠已经病故多年的原因。
李家位于金陵南城的定林坊中。粉瓦白墙的街巷之中充满了日常生活气息。沉淀着时间流逝后的史厚重感。如李家这样崛起,又衰落的科举世家,在史上不在少数。
贾环见到五十多岁的李守中之后,将大嫂李纨托他带来的书信转交以后,略坐了一会,就告辞离开。
李守中亦不挽留,让管家送贾环离开。随后,到书房中裁开女儿的书信,看完之后,禁不住皱眉。
“…环兄弟有天资之才,前途不可限量。虽则将与薛姨妈之女定亲,然父亲可择侄女嫁之。”
李纨的寡嫂有两个女儿。名叫李纹、李绮,年纪与贾环差不多。以李纨的看法,若是李家想要复起,可以选择嫁一女给贾环为妾,抓住这个潜力股。
红楼原书第四十九回,李纨的寡嫂带着两个女儿上京,投奔李纨,由此可见李家在未来三四年的没落、窘迫。
当然,李纨只是在信中这么建议。这种做法还有很多困难。李家虽然没落,到底是有个金陵名宦的名头,嫡女嫁给贾环为妾,名声十分不好听。
具体如何,需要她父亲斟酌。
“荒谬!”前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冷哼一声,将手中的书信丢在书桌上,置之不理。
…
贾环自是不知道李纨在书信中提了什么,出了李家,回头看了一眼,沐浴秋日午后阳光中的李府,轻轻的摇摇头。
曾经的金陵名宦李家此时已经没落了啊!门前冷落车马稀。
他内心里并不大在意李守中对他的冷落。只是略微有些感叹而已。本来就不怎么亲近。
随即,贾环抓紧时间前往史、王、薛三家去拜访。拜访李家的事情,就像是一朵小浪花,淹没在贾环的行程之中,没有泛起任何的波澜。
八月二十三日上午,贾环带着礼物,前往甄家拜访。
甄家位于大平坊中,府邸占地面积广阔。门前车马喧嚣。一派繁盛的景象。
贾环是以亲戚、世交的名义上门,自然不用等候。一名管事出面,将贾环一行四人带入府中。
入目所见,廊檐飞檐都是华美至极,园林、院落错落有致。与京城的贾府之中不相上下,甚至犹有过之。
钱槐、胡小四两人带着礼品,跟着甄家的管事走了。一名管家将贾环带到一处偏厅中略作等候。
老仆张三在贾环身旁介绍着情况,“甄老爷官居体仁院总裁。在金陵是首屈一指的人物。甄老太太曾在宫中担任太上皇的乳母。甄家大小姐是当今太子妃。二小姐是九皇子梁王的王妃…”
贾环听的心里沉吟。
毫无疑问,大部分红学观点,都认为甄家就是曹雪芹的曹家。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的奶兄。外派江南织造的肥差,同时兼任皇家密探。康熙下江南时,接驾数次。这与甄家此时的情况有点类似。
红楼原书第十六回,王熙凤和贾琏的奶妈赵嬷嬷说话时,提起此事:独他家接驾四次。所以,甄老太太是太上皇的乳母,贾环倒是能接受。
但甄家的大小姐竟然是太子妃,这是什么情况?
甄家的情况,贾环在贾府时就有所耳闻。他在雍治十年中举时,甄家有意将还未出阁的甄三小姐嫁给他。他了解一些,但并没有细想。当时的情况,甄家怎么回事,他懒得关注。他那时是一心远走高飞的。
不过,现在来看甄家这状况,以贾环了解的官场信息,细思极恐!(未完待续。。)
第两百八十八章 拜访(下)
红楼梦中提起甄家有几处。比较惹眼的就是第七十四回,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愤慨的发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言论,提及甄家被抄家。
按时间线上,当时是红楼十五年秋。对比一下,就可以得知,四年后甄家就会被抄家。
换言之,太子注定会被废。太子妃的娘家都查抄,太子的位置还坐的稳吗?
就贾环知道的信息,贾家在未来的皇权争斗中有极大的概率会支持太子。此时,贾家和甄家的亲密关系也佐证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雍治皇帝政变上位,不喜欢太上皇的铁杆支持者甄家,是意料之中。大约是太子妃这个位置,保住了甄家此时的富贵。
基本上,没有皇帝会没事废太子玩。除非是太子威胁到皇帝的地位。比如,李世民废太子李承干,康熙时期的废太子胤。
雍治皇帝今年不过四十一岁。皇帝在这个年纪,不管谁是太子都得老老实实的窝着。
而太子在未来三四年间被废,只能说明一件事,这小子不老实,上跳下串,让他老爹不爽。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今上不喜欢太子,早早的布局,准备换人,在几年后一举成功。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让人觉得惊悚、背后冒汗。皇权斗争向来是极其残酷的。赢家通吃。
贾府的败亡,起因就是贾元春、王子腾卷入皇权斗争,落败身亡。贾环对贾家卷入皇权斗争有心理准备:畏惧、害怕是没有用的。谁他姓贾,又决定留在贾府?
只能积极应对。贾环的策略早就定好,届时让政老爹“换人下注”。由甄家所折射出来的信息,将这场争斗的画面,补全了一角,让他看得更清晰了一些。
以贾环看来,太子被换,怕是第二种可能大一些。正常情况下,皇帝正当盛年,只要太子不脑残,就不会搞事。而,贾环对雍治皇帝的手段有了解。非常厉害。
贾环内心里思考时,张三还在贾环耳边说着两府的交情,听得贾环嘴角泛起苦笑。
甄家属于必定会被干掉的角色。甄大小姐是太子妃,在这场皇权的斗争中,甄家没有退路。不像贾府,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他是恨不得,贾家立即和甄家绝交才好。谁想沾染这个大…麻烦?现在关系越亲密,将来被清算的概率越大。
红楼原书第七十五回,明确的写了贾家帮甄家转移财产:跟从的老嬷嬷们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
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老嬷嬷道:“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这可是证据确凿。所以,有红学观点认为,贾府败亡的原因中包括:帮甄家转移财产。皇帝抄家,贾家却收容甄家的财物,你这是几个意思?
贾环略坐了小半个时辰,就见一名甄家的子弟快步走进来,约二十七八岁的年纪,一身天蓝色的长衫,系着玉带,贵公子装束。身姿颀长,眉清目朗。仪态风流倜傥。
“哈哈,子玉,为兄来迟,莫怪莫怪。”
张三小声提醒道:“这是甄老爷的大公子。礼大爷。”
贾环微不可察的愣了下。甄家有一个甄宝玉,和贾府里的大脸宝长的一模一样。他以为这位公子哥应该叫甄珠。原来不是。起身行礼道:“见过礼大哥。”
甄礼热情的笑道:“都是自家人,不必拘礼。坐,坐。”又让随行进来的管家泡茶,解释道:“今夏江南遭了水灾,家父正在和南京左都御史张总宪商议奏请朝廷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