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照憋得肚皮发鼓,偏偏却一句狠话也不敢放出。
朝臣中有一人忽然越众而出,拱手对韩跃施礼道:“殿下,若是吾等世家愿意改,那么臣想斗胆询问一句,按照你的意思改变之后,我世家和儒门会是什么样子?”
韩跃看他一眼,发现这人竟然是大唐出了名的铁脖子谏官魏征,想不到魏征竟然也是儒门之人。
他对魏征有些敬意,微笑解答道:“自古至今皇族与世家共治,这个臭规矩需要改一改,以后天下皇族说了算,世家只是皇族附庸,乖乖帮皇家管理事务就行。至于那些指手画脚甚至多要多占的情况,从此再也不允许出现……”
“那岂不成了奴隶?”魏征目瞪口呆。
韩跃没有回答这句话,忽然拱手对龙椅上的李世民施了一礼,恭敬道:“父皇,儿臣已经讲完了,请您准许我退朝。”
李世民挥了挥手,淡淡道:“去你母后那边吧,商量商量过年的事情。”
韩跃点头答应,转身大踏步离开。
满殿大臣目光注视他离开,忽然儒门的大儒孔颖达颤巍巍发声,追问道:“殿下为何如此霸道,真不给我们一点喘息么?”
韩跃步履不停,转眼走出大殿门口,门外却淡淡传来他的回答,悠悠道:“世间之事,需要规则。”
“什么规则?”孔颖达忍不住发问。
“该皇族管的,皇族管。该世家管的,世家管,该儒门或百家管的,儒门百家去管……”
有人目光闪烁几下,语带挑衅道:“那么佛门呢?道家呢?信仰乃是无可灭绝之事,佛门有漫天神佛,道家有诸天神仙,他们用信仰霸着百姓之心,这种事情殿下怎么说?”
韩跃突然倒退回来,站在门口淡淡一笑,道:“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那么本王也郑重给你回答。”
“殿下怎么说?”
韩跃目光悠悠,语带深意道:“仙佛之事乃是天上之事,该神仙管的,神仙管,该佛陀管的,佛陀管。但是咱们这里乃是人间,所以归人管……”
这是宗家信仰的辩论,无论是大臣口中的仙和佛,还是韩跃口中的仙和佛,其实都暗指佛门和道家。
有人故意挑衅道:“如果人管不了呢?有些事仙和佛必须插手呢?”
韩跃冷冷一笑,忽然语气森然,道:“我说过了,人的事情归人管,如果佛出手,砍佛,如果仙出手,斩仙。”
“这么说来,殿下是不准佛和仙插手大唐事务了?”
“你说的不错!”韩跃缓缓点头,淡淡道:“在这片天地之下,无论佛仙还是世家儒门,只要不听话,都要归我管。”
“仙佛不听,打下神坛!”
“世家不听,灭门屠戮!”
“儒门不听,焚书坑儒……”
嘶!
好霸道的口气,好狂横的回答。
满殿一点倒抽冷气的声音。
韩跃长笑一声,大踏步向远行去。
有大臣目光闪烁,突然对李世民拱手道:“陛下您可听到了?大殿下此言甚是惊人,似乎已把自己当成皇者,他竟然说这片天地之下他什么都能管。”
李世民一脸笑眯眯,淡淡道:“那你还想怎样,他是朕的儿子……”
……
……第三更到,三更连爆,山水也是三更党了。
第522章 这是堂堂阳谋,有种你可以不参加
皇帝一句话,顿时满殿哑口无言。
在场大臣面面相觑,有人仰天颓然叹气,喃喃道:“是啊,我们还能咋样?那是陛下的儿子,而且还是最看重的大儿子。他不争大唐名利,反而从外面源源不断输入财富,这样的儿子如果治罪,天下百姓都要笑话朝堂……”
李世民挑了挑眉头,脸色隐隐有些得意。皇帝也是当爹的人,世间做父母的都一样,哪怕自己成就再高,但是听到别人夸孩子照样浑身发飘。
朝中房玄龄沉吟一声,忽然拱手道:“陛下,老臣推查陛下刚才语气,似乎您今日要说的事情不止三件啊,眼看着日头就要晌午,陛下是不是把剩下的朝议赶紧走完?”
李世民咳嗽一声,这才想起还有正事要办。
他目光扫视全场,点头轻笑道:“房乔说的不错,朕先前说了三件事,结果惹出不少反对声音,但是朕保证接下来的三件事没人反对,你们不但不会不反对,恐怕还会大力支持,甚至撕破面皮争抢也未可知……”
皇帝说的蹊跷,殿中众臣顿时留心。
能让一国陛下说出撕破面皮也要争抢,估摸着下面三件事全是好事,不但是好事,而且还是天大好事。
李世民目光悠悠,直到吊足了所有人胃口,这才笑眯眯道:“说起来这三件事也是朕的大儿子提议的,他提议之前还曾做过一首诗,今天朕有样学样,我跟大家说之前也先念念这首诗……”
“哦?西府赵王的诗?”殿中有人目光闪亮,无论敌人友人,大家对韩跃的诗才一向很敬服。
房玄龄拱手道:“陛下还请快说,老臣急不可耐矣。昔年我便说过,大唐才有一旦,西府赵王独占八斗。大殿下的诗,老臣每次都要写下来传遍家人。”
“我等也是!”
李世民哈哈大笑,张口道:“臭小子这首诗是这么写的!”
冬末也有阳光好,
跨过峭寒便是春。
旭日三竿斜斜上,
照进人心暖三分。
千载汉家千年苦,
吾当奋力献吾身。
纵览全球皆汉地,
立马横刀百万军……
一首诗念完,满殿咂咂私语,房玄龄等文臣皱眉琢磨这诗的意味,老程等武将则觉得这首诗写的很合脾气。
但是不管文臣武将,大家全都不明白这诗要说啥。
李世民微微一笑,忽然从龙椅上起身伸了个懒腰,悠悠道:“臭小子说利益要充分分享,才能聚集万千人才,如果我大唐是一艘高速行进的船,那么所有汉人都是负责划船的水手……”
“陛下,您到底要说啥啊?”
老程忍耐不住跳出来,叽叽歪歪道:“不是说有三件好事大家都会争抢么,咋又说到大船上面了?”
这货是唯一两个敢跟皇帝嬉皮笑脸的人物,李世民看他一眼,笑骂道:“就你心急。”
皇帝目光一扫大殿,这才再也不卖关子,直接道:“朕要说的后面三件事,全都来源于我大儿子的这首诗。前面三件事,第一重立李承乾储君,第二削佛,第三削世家减儒学……”
“这三件事你们跳脚不满,臭小子已经早有预料,所以他又抛出后面三件事,让朕直直接接告诉你们,他就是要打一棍子给个甜枣,谁想争抢后面三个甜枣,就得乖乖听服前面三件事。”
大殿群臣面面相觑,心说原来还有这个伏笔。
太原王氏的王照忍着憋闷拱手一礼,道:“陛下还请直说,臣倒想听一听西府赵王到底弄了什么甜枣,他凭什么有信心让我们争抢。”
李世民悠悠一笑,忽然伸出一根手指,淡淡道:“大船,远洋贸易。我儿已经造出了两艘铁甲舰,又抽调大唐水师最强大的十艘木舰改装,如今已经形成一支拥有十二艘舰船的舰队,不日就将杨帆……”
皇帝看了在场众人一眼,接着道:“朕说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了吧,这第四件事就是征召远洋贸易投资商,我大儿子说了,远洋贸易比抢钱还猛,你们经营瓷器的世家可以报名瓷器,经营铁业的世家可以报名铁业,茶叶可以,丝绸可以,布匹可以,甚至书籍知识也可以。”
“陛下,不可啊!”
殿中突然响起一片反对声音。
李世民拿眼一看,心中顿时有数。
原来这跳出来反对的不是旁人,赫然是当初韩跃抛出十大产业之后,那些急早报名的家族和勋贵。
其中刘弘基这货满脸肉痛,他可怜巴巴望着皇帝,诉苦道:“陛下,这件事万万不可拿出来分啊。当初大殿下要造大船出海远洋,俺们勒紧了裤腰带支持钱财,各家各户少的掏了十万,多的掏了二十万三十万,现在大船终于造好了,眼看着要开始暴力敛财了,咋突然把这事拿出来分享?这不是……这不是媳妇娶过房,媒人扔过墙吗?”
“就是就是……”
殿中一片应和声音,就连河间郡王李孝恭都忍不住道:“刘弘基说话虽然粗鄙,但是道理还是不差的,大殿下拿了我们的钱财造船,现在造完船却要分享远洋贸易,这事绝对不合适,老夫回头要找他炸刺。”
“找他炸刺?你敢吗?”
李世民冷冷一笑,道:“别看你是个当皇叔的,找他炸刺他照样不给你脸。我那大儿子属于顺毛驴脾气,他倔起来连朕都敢顶撞。”
李孝恭闷哼一声,硬着头皮道:“那也不能由着大殿下性子来,当初十大产业集资,单这远洋贸易一项我们各家掏了足足几百万贯,说好了要保护我们的利益,现在却拿出来分享。陛下,臣不服,如果不给个说法,我真会去找大殿下炸刺……”
李世民猛然从桌子上拿起一件物事,抬手对李孝恭就打了过去,怒道:“你们加起来才投了几百万,朕投了足足五百万,皇后同样投了五百万。我儿子作为主持人投的更多,他动用的财产高达千万,到现在家中的媳妇都吃不起肉粥。”
李孝恭满脸悻悻躲开皇帝的打,翻眼皮低声道:“吃不起肉粥,这话鬼都不信,大殿下掠夺了高丽北境,现在指不定富成啥样。”
“闭上你的嘴,你想干给朕滚蛋!”
李世民爆喝一声,又想找东西打李孝恭。
皇帝和臣子吵嘴,殿中那些世家和儒门官员渐渐看出了味道。
能让铁杆嫡系们反对皇帝,显然这个远洋贸易肯定不是小财小钱,很可能真像皇帝所说那样,这是比抢钱还能的大财路。
“西府赵王的大财路?